2024年高考语文考场作文迅速成文方略 第07讲: 先亮凤头,再甩豹尾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高考语文考场作文迅速成文方略 第07讲: 先亮凤头,再甩豹尾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0 18:4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讲:先亮凤头,再甩豹尾
总论篇
六大主题开头结尾例段赏析
二.励志 奋斗
【经典开头】
◎ “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帕斯卡尔如是说。如此,周国平将人类的精神奋斗史归结成为恢复王位而斗争的血泪史。这一路的荆棘沟坎见证了高贵血统的复苏。
——以名言开头,充满哲理和无可辩驳的力量。
◎一只蝴蝶欲像雄鹰一样飞过沧海,却没有坚实的翅膀,没有翱翔苍穹的勇气,只有华丽的外衣,盘旋于花朵的能力。现实像那无边的沧海,而我们则是那欲飞过沧海的蝴蝶,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不是雄鹰?”很简单,因为我们不曾经受历练,只是一群翩跹于花朵旁的蝴蝶。
——开篇从蝴蝶想要飞过沧海写起,并将现实比喻为蝴蝶想要飞过的沧海,引人入胜。以雄鹰与蝴蝶做对比,点出我们不经过历练,只能是一群蝴蝶,令人深思。
◎生命是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我们要学会欣赏;生命是一艘扬帆远航的船,我们要学会驾驶;生命是一首慷慨激昂的诗,我们要学会朗诵;生命是一座高耸人云的山峰,我们要学会攀登。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通过比喻、排比、引用手法的综合运用,赋予开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喜欢看雨后的青山,我把翠绿的颜色带给我的愉悦看作珍宝;我喜欢读古典的书籍.我把永恒的真理对我灵魂的洗刷看作珍宝;我喜欢品味成功的甘甜,我把带给人类成功的奋斗看作珍宝。
——运用排比手法,富有气势,表明自己对“奋斗”的认识,给人以激励
【经典结尾】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们要有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让成功和我们同行。
——引用古人的名言警句,启示我们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催人奋进。
◎岁月的长河浩浩荡荡,奔流不息,它不会因某人的回忆而定格,或者倒转过去。记忆像河中的沙石、泥土,堆积久了,自然会沉积下来,形成山坡或者丘陵,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其分解,以防止河道阻塞。此过程,我认为是最美的!
——形象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丰富深刻的哲理,耐人寻味。
◎青春,因奋斗而有意义,因奋斗而充满激情,因奋斗而无悔,因奋斗而美丽。奋斗 的青春最美丽!
——运用整齐的排比句式点明奋斗之于青春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奋斗的青 春最美丽”的结论,水到渠成。
◎人,只有做一个强者,别人才会将你看成一个大写的人。若问我,何以掙起属于自己的天空?我告诉你:就在那人人会写的却少有人能写好的一撇一捺之间!
——言辞铿锵有力,意气昂扬,充满自信。
二、梦想 信念
【经典开头】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在海上孤独地同抢夺马林鱼的鲨鱼搏斗,最终却只拖回了鱼骨6也许有人会说老人很傻,得不偿失,但我却认为老人很聪明,因为他懂得如何去追逐梦想。
——以概述《老人与海》的故事开头,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老人的评价,引出“追逐梦 想”的话题。
◎河流不经历艰难险阻,怎能汇成浩瀚无边的大海;雄鹰不经过千锤百炼,怎能在天空自由地飞翔;我们不坚持不懈,怎能让梦想起航。美丽的梦想在我们的心中,神奇而羞涩。我们憧憬着梦想的美好,一步又一步地攀登梦想的阶梯。
——以生动优美的排比句开篇,表达对“梦想”的认识与理解,而后点出“实现梦想需要 一步步攀登”的观点。
◎科技飞速发展,时代不断变迁,皆因人类有梦想。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从小,父母就望子成龙,希望我成为国之栋梁。于是,从那时起我就有了梦想,或是成为一代名将,令敌人闻风丧胆,或是挥洒笔墨,激扬文字。
——先引用黑格尔的名言,增加了语段的内涵,然后交代自己儿时的梦想。
◎大雁能飞到温暖的南方,因为它坚信温暖就在前方;小树能长成参天的大树,因为它坚信阳光就在头顶;人能走向成功,因为他坚信未来就在自己手上。人生的起点由信念建造,人生的闪耀由坚守筑造,坚守信念能创造出人生的辉煌。
——运用排比的手法,揭示信念的重要作用,并以充满理性的语言揭示坚守信念的意义, 给人以启迪。
【经典结尾】
◎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们要像小草一样破土而出,像溪流一样勇往直前,像雄鹰一样划破长空。让我们为梦想捕上翅膀,尽情翱翔在湛蓝的天空!
——比喻兼排比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而富有气势。
◎溪流人海,虽九曲十弯,却依然执着,因为它追求永恒;大雁南飞,即使遇到崇山峻岭,也绝不放弃,因为它追求温暖。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对梦想的追求总是永不停歇。追求是一种伟大的力定会使我们的梦想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先生动表现出追逐梦想的过程,然后启示人们,梦想只有不断被追求,才能绽放出绚 烂的花朵。
◎长夜已彻,山扉洞开,“明天”的光辉已洒在你的眉间、额前,以梦想的名义。这些字,写给你,也写给我们每一个在一起许下誓言的旅人。明天,让我们一起,一步一稽首地,登上雾锁云埋的最高峰。这一步,宛如朝圣。
——通过几个短小的段落,表达对梦想的理解与感悟。语言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梦想不会逃跑,就看你愿不愿意去追。美丽的梦不能只是你幻想中的城堡,必须一砖一瓦地堆砌。梦想必须建立在执着、汗水、努力之上。快去追逐那梦想吧,把那远大的梦想分为一步、一步,这样更容易实现。加油吧!我们一起努力!
——语言简洁凝练,有极强的鼓动性和感召力
三、亲情 感恩
【经典开头】
◎岁月之船悄悄划远,记忆的空隙间留下一抹淡淡的回忆。而在外婆饱经风ffi的脸 庞上,又多了儿道岁月的残痕……
——运用生动的比喻引出文章要描写的主要人物——外婆,又通过描写外婆的肖像巧设 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亲情,一个永恒的主题。正是这血浓于水的亲情,陪伴着我们走过每一个难忘的 日子,谱写若我们多彩的人生。
——以简洁的议论开头,高度评价“亲情”之于我们的重要意义,给人深刻印象。
◎感谢天地,感谢命运,感谢一切,天地ill宽,道路坎坷,但是只要心中有爱,心存感恩,就会努力做好自己,花开花落也一样会珍惜。
——用一组富有气势的排比句开篇,引出“感恩”话题,并交代了 “心存感恩”的重要意义。
◎叶子飘落,化为泥土,是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感恩如花,永远散发着最芬芳的味道;感恩如星,点缀最美丽的夜空;感恩如歌,奏响最动听的旋律……
——立足“感恩”话题,运用排比兼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感恩”的赞美与歌颂。
【经典结尾】
◎亲情是人生航行中的一个港湾,这里没有狂风大浪,我们可以在此停留,修补创 伤,准备供给,再次高高扬帆起航。
——通过形象的比喻诠释亲情的意义,富有感染力。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是闻名于世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当她在开幕典礼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立即走下主席台,向老师表达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来临时表达对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关怀。
——用名人事例揭示“感恩”的普遍意义,并给出“感恩”的三种表达形式,给人以启迪。
◎母亲如天使一般纯洁无私.在母爱的浇灌下,蓬勃向上的生命正酝酿着芬芳。就像老师说的,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聆听母亲的唠叨,诚恳面对母亲的严厉教导,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认真改正。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回报母亲!
——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与歌颂,并号召人们要用感恩之心回报母亲,有 强烈的感召力。
◎勿忘感恩,无论何时何地,哪怕是一杯泥土、一股清泉,我们都要怀着感恩之心去珍惜,只有心怀感恩之人,才是心存大爱之辈。
——号召人们要心怀感恩,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四、道德 修养
【经典开头】
◎越是知识渊博、涵养良好的人,越保持着简朴低调的作风;而那些学识浅薄、目光短浅的人,却常常炫耀那少得可怜的知识与财富。
——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两种人的处世之道,体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我喜欢水激起纯白浪花拍打崖岸的倔强。但愿你也喜欢这份自在的水,这样清澈 的水,这样清澈的人格。
——将人格与自然相联系,语言清新,让人神往。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辛辣,因为责任心,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责任心,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素雅,因为责任心,它变得动人……
——用语精练,句式整齐,富含哲理,发人深省。
【经典结尾】
◎用道德拂拭自己的心灵,当每一个人都如此,社会、民族将成为晶莹的钻石,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用道德拂拭自己的心灵,正如佛家告诉我们要时常擦拭自己的明镜台一样。唯有如此,道德的光芒才会穿越迷雾与黑暗,照彻一切!
——语言富有哲理,突出“道德”的重要作用,引人深思。
◎法国作家蒙田曾说:“荣誉和阴影同样空虚。”荣誉常常不能反映人的真实状况,却能扭曲人的价值观念,因此人要谦逊,保持自身的美德,这样才能更好地走下去。
——引用名言,点出了“荣誉”的本质,明确态度。◎终于,我读懂了你。我读懂了你的灵魂,读懂了你的冷漠与庄严,读懂了你为什么一直沉默不语,读懂了人们为什么以你为标杆,以成为你而骄傲。运用排比句,层层深入,点出了对方的品德对自己的影响。
◎ 一个崇尚真诚的人不会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痛现实视而不见,即使不能减轻不幸者的痛楚,只是对他们的不幸表示感同身受,也会ih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满含微笑地有尊严地活着。那样,我们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
——运用“不会……即使……只是……也会……”的句式,语言逻辑性强,引人深思。
◎送人玫瑰,自己手上也留下阵阵香气。相信每一朵绽放在阳光下的玫瑰,都是由充满着爱心的花蕾孕育出的生命红霞,洋溢笤我们对生命的热情与希望。芳馨淡淡,虽不浓烈,却恰到好处,让人感受到的,是付出后的欢愉,是奉献后收获的充实。
——以道德为桨,以精神为帆,每一个人的生命都会绽放出美丽芬芳的花朵。语言深刻,富有哲理,给人启示。
五、生命 价值
【经典开头】
◎凋零的花瓣透出的是生命的终结,枯黄的落叶宣告的是生命的停息,雍容的牡丹彰显的是生命的华贵,繁盛的大树凸显的是生命的粗扩。
——以“生命”为中心,运用排比兼对比的手法引出下文对生命的分析与感悟。
◎王国真曾有言:“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诚然,追求无止境,幸福无大小,然而,肯定这份追求、这份幸福,只需在夜深人静时,叩问自己的心灵,轻轻说出那句“我愿意”,并一生无悔。
——用汪国真的名言,点出应肯定自己坚持的追求、幸福,给人以启迪。
◎潺潺溪水,日夜找寻着大海,奔流人海便是它的价值;滴滴甘霖,不断滋润着万物,滋养生灵便是它的价值。溪水、甘霖虽有不同的作用,但包含的价值是不差累黍的。人生亦是如此,经历不同,身份不同,但价值同在。
——首先分析溪水与甘霖的价值,然后得出“人生亦是如此,经历不同,身份不同,但价值 同在”的观点。
◎太阳照耀若大地,给人们带来光和热,它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月亮挥洒清辉,给人们带来美好想象,它找到了自己的价值;闪耀的北极星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它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突然,天际划过一颗流里。“它有什么价值呢 ”我想。
——运用排比手法点明太阳、月亮、北极星的价值,然后对流星的价值提出疑问,引人 思考。
【经典结尾】
◎生命,就像一条永不会干的大河,似黄河,气势雄浑;生命,就像一个古老的建筑,似长城,傲然腾飞;生命,就像冬日里的一抹暖阳,似爱心,温暖人间。一朵花正灿烂怒放,生命也在淀放。阳光照耀下,生命闪动着光芒,照耀着每一个人。
——运用比喻兼排比的手法,赋予生命丰富的内涵。最后两句耐人寻味。
◎生命是一段优美而富含韵味的旋律,是最美丽、最真诚、最微弱的,同时也是最坚强的。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句号要画在句子最漂亮的地方。生命也是一样。
——运用比喻、引用的手法,诠释生命的丰富内涵,给读者以启迪。
◎庄子晓梦迷蝴蝶,是一种超然;苏子与客泛舟赤壁,是一种超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是一种超然。他们以超然为生命着色,这样的人生显然是怡然自得的。而在他们的背后,不知经历过多少艰辛的历程。风雨过后才能见彩虹。这份超然是需要我们铭记的,我们要坚守自己的超然,为生命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三个典型的事例说明生命的真谛在于超然,并希望人们坚守这份超然,为生命 着色。
◎人生只有一次。人生没有彩排,每一个情节都不尽相同;人生只售单程车票,每一个驿站只经过一次。别再彷徨,别再犹豫,面对每一天的新鲜与独特,让我们及时欣赏!
——先点出“人生只有一次”的客观事实,然后发出“不要虚度、要活在当下”的号召,催 人奋进。
六、创新 传统
【经典开头】
◎创新是人的才能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车轮。纵观历史,每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无不是敢于创新的。敢于创新,是一种极为宝贵的精神,我们都应该学习。
——首先运用比喻手法指出“创新”的作用,然后从历史的角度说明“创新成就卓越”的事实,最后点出“创新精神值得学习”的观点,有很强的逻辑性。
◎一流的人创新,二流的人模仿,三流的人盲从。看到传统拉面制作的不便,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大胆创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发现煤油能清除污渍,法国杂工乔利大胆创造,研制出了干洗剂。他们,让我不禁折服于创新的美丽和智慧……
——首先指出三类人的区别,然后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创新让人折服”的道理,富有启 发性。
◎ 二十世纪下半叶,当日本人发明的物美价廉的石英表处于热卖中时,瑞士的劳力士公司盲目跟风生产,结果货物严重积压。眼看就耍大赔一笔之时,其总裁海尼格的一个限量版拍卖创意不仅力挽狂澜,而且让劳力士公司大赚一笔。是的,就是他的一个创新方案救公司于水火之中。正是他的创新,才使劳力士公司的品牌价值更加凸显。
——列举劳力士公司因为创新而从货物严重积压的困境中走出的事例,说明了创新的巨 大作用,很有说服力。
◎守旧,顾名思义,就是坚守旧传统,信仰旧观念,按旧方法做事。之所以有守旧现象,是因为无知、见识短浅,固守一些旧的思想,而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不切合实际,用旧的方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守旧的多半是书呆子和没有见识的人。虽然他们身份有异,但都犯了同一个错误:没能看清历史发展潮流,不能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
——对“守旧”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新颖独到。
【经典结尾】
◎我相信,不,我坚信,中华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定会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睡在 水中的屈原也会会心一笑!
——对中华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并借屈原的“会心一笑”强化这种 认识,含蓄隽永。
◎读了《我独自走过中国》这本书,感动之余,我静静地思考着,我想,对每一个人来说,一样的青春会有不一样的内涵,也会有不同的人生历程。但不管怎样,唯有不断探索与创新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
——通过概述阅读《我独自走过中国》的感受,得出“唯有不断探索与创新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的结论,水到渠成,富有深意。
◎创新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境界,它并非高不可攀,我们既耍继承前人的成就,又要大胆借鉴他人的文明成果,不断开动脑筋,开阔视野,这样才会有新的思路。创新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创新不断地改变舂我们的生活,使我们远离一成不变、怙燥乏味的生活,使生活更有趣味。
——结尾进一步阐述创新的实质、方法和意义,给人以启迪。
〇很明显,我们这里说的“死于创新”,是针对那些创违法乱纪之“新”的行为而言的;我们这里说的“生于守旧”,是针对那些遵规合法之“旧”而言的。在遵规合法的前提下“创新”,则生,则立,则兴;在违法乱纪的前提下“创新”,则衰,则废,则亡。
——辩证分析“死于创新”“生于守旧”的具体内涵,简洁有力且富有深意。
分述篇·开头
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破题式开头是议论文最简捷、最鲜明,同时也是操作性最强的开头方式。或者以哲理性的语言旗帜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给人以雄辩的力量和思想的震撼;或者对标题和相关概念的意义加以解释和阐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可以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等的描写点题;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直接进入主题。如:
(示例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是新时代的浙江精神,其高度概括了为学、为人、处世之方法与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浙江学子,我们应以此精神鞭策自己,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2018年浙江卷《务实进取,猛进如潮》
[点评] 开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分别对应题目中的“务实”“进取”“猛进”,对“浙江精神”进行了阐释。开头这样切入主题,可谓不蔓不枝,切中肯綮,干净利索,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又是作者思想的体现。
(示例二)江山如画,美人垂泪;英雄末路,霸王别姬。
大伯的眼泪顺着眼角落下,他浑厚、沙哑的声音,随着眼泪的落下被咽入胸腔。我们总爱问大伯:“每次都哭,怎么还唱?”他总回答:“京剧的语言太美妙,我舍不得不唱。”
——2018年江苏卷《京剧》
[点评] 开篇利用四个四字句举例生活中的语言之一——京剧。然后通过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刻画了大伯倾情演唱京剧的情景,一问一答的对话,点出了文章的主题“京剧的语言太美妙”,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2. 名句开篇,彰显底蕴
将名言警句、经典诗文、俗语等,不是作为题记而是作为文章开头的一部分内容,直接引用或化用,将其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或者以此引出论点。这样做既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彰显作者的文学底蕴,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抒彩,从而起到先声夺人、文采飞扬的艺术效果。如: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百余年前的谆谆教诲仍萦绕耳畔,令我热血沸腾。2035年的你读到这些文字时,又会作何感想?于我看来,不论是2018年18岁的我,还是2035年18岁的你,都当划时代之桨,扬奋进之帆,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雄于地球而努力。
——2018年全国卷Ⅰ《划时代之桨,扬奋进之帆》
[点评] 开篇引用梁启超先生的名言,写出百余年前他对青年人的期望。紧接着以设问的形式,提出不论是哪个时代的青年,“都当划时代之桨,扬奋进之帆,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雄于地球而努力”的观点。
3.起兴类比,引人入胜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里所说的“他物”并非与此物无关,相反,二者之间应该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这类文章的开头,作者常常从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写起,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无所不包,化理为形,化虚为实,用形象包蕴思想,同时又大于思想,读来使人口舌生香,回味无穷。如:
鲜嫩滑口的野生菇可能含有致命的毒素,芬芳四溢的玫瑰花下面是带刺的枝丫……生活中,一些斑驳陆离的表象下面,深藏着不为人知的本质和秘密。
——2018年全国卷Ⅱ《莫让乱花迷人眼》
[点评] 以含有致命毒素的野生菇和带刺的玫瑰花开篇,由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出“本质隐藏于表象之下”的结论,进而引出作者的论点“不要为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4. 反弹琵琶,柳暗花明
考生要论证的观点与传统的、一般人的观点相对或相反,而那些观点从某个角度来说又没有错。为了不引起读者的误解,作文开头先肯定那些观点,然后再从“反向”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反弹琵琶”的开头方法,开场圆满,滴水不漏。如:
孔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应该像器具那样,让自己的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而我却说,君子当为器。君子当接受教育使自己进步完善,从璞玉浑金成长为有用之器;君子当海纳百川成为有容之器;君子当砥砺前行成为国之重器,怀抱为国为民,舍我其谁之志。
——2018年天津卷《君子当为器》
[点评] 先引用孔子名言“君子不器”,继而简洁而凝练地提出相反的观点“君子当为器”,开门见山,明快有力,同时照应题目。之后的三个“君子当……”,以排比句式从三个方面阐释观点,为下文展开论述张本。
5.整句入题,先声夺人
开头以对偶句、排比句等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情感,既能凸显文章的文采,同时又能增强文章凌厉的气势,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这已成为近几年高考高分作文中的常见手法。如:
(示例一)那一个年代,风里来雨里去,只为温饱;那一个年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那一个年代,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解放生产力。还记得1981年4月12日中国第一家超级商场……经济复苏,思想解放,一片繁忙景象!人们自豪地把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比喻为“春天的故事”,那一曲《春天的故事》是否还萦绕在你的耳畔?
——2018年全国卷Ⅲ《山青水绿铺远路》
[点评] 此开头就内容而言,写出了“那一个年代”人们不同的生活追求和社会发展的缩影;就形式而言,排比句式铺排呈现,一连三句,形成强大的气势,而后点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将人们的思绪带到“那一个年代”。
(示例二)半丁画心,雁冰书情。良铮焚身膏振臂高呼,良镛执纸笔笑傲江湖。前有越王卧薪尝胆,后有鲁迅弃医从文。浙江宝地,人才济济;钱江潮涌,浩浩汤汤。浙江精神正是“水”的精神,务实肯干,润万物于无形。作为浙江学子,身处新时代的广袤天地,唯有常怀“浙江精神”,方能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2018年浙江卷《心怀江潮,务本精耕》
[点评] 开头前三句分别是四字句、九字句、八字句,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以42个字写了6个人(陈半丁、茅盾、穆旦、金庸、勾践、鲁迅)及他们各自的特质,几句话写尽论据之内涵,可谓高度凝练。
6.巧设问句,发人深思
文章一开篇便提出疑问或设置悬念,点燃读者的阅读热情,造成一种新奇感,一步步引导读者更深入地思考,给人一种欲罢不能之感。如:
“国之重器”是什么?
支撑一个国家存在或变强的人或物,就是“国之重器”。前两天在报纸上读到题为“国之重器,人才为要”的新闻,不由沉思:看我泱泱中华,可称“国之重器”者谁?想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2018年天津卷《“国之重器”赞》
[点评] 面对作文材料中的“器”字,作者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国之重器’是什么”。然后自问自答,阐释其内涵。但作者没有停留在空泛论述的层次,而是进一步明确自己要讨论的问题,那就是泱泱中华,哪些人可以称为“国之重器”,进而展开对自己心中伟人的论述。
7. 比喻生辉,妙语成金
比喻,可以将抽象化为形象,将深奥化为浅显,将复杂化为简明……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富有感染力。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开头,先要明确文章需要表现本体的何种特点,然后根据这一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一个和本体相似而又完全不同类的事物作为喻体,喻体最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如:
祖国是阳光,我是树苗。经过18个春秋,曾经的幼苗,如今已枝繁叶茂,成为新时代的栋梁。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我们:“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不仅在祖国的庇护下成长,更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在新时代的今天,新青年在祖国的高速发展中得到成长。
——2018年北京卷《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点评]  文章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开篇,把“祖国”比作“阳光”,把“我”比作在阳光下成长的“树苗”,写了青年一代对国家和个人的认识,既彰显了文采,又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做了很好的铺垫。接着写自己已经成为栋梁,并且点明自己的成长跟祖国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8. 情景交融,感染读者
以景入文是写作记叙文常用的开头技法。在文章的开头,运用景物描写,为文中所写的人和事展示周围的环境、渲染气氛、提供背景,能给人留下美好清新的印象;景物之中融入作者的主观感情,又能达到景中有情、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开头运用景物描写,要注意描写景物的文字不能过多,突出主要景物即可,并且要与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有密切的关联。如:
微风拂过山梁,泛起阵阵涛声,仿佛埋在黑土里的先烈们的英魂在低语。山寨的斗牛场里,时而深沉时而高亢的芦笙声、时急时缓的锣鼓声、羊的咩咩声随着微风越过山梁,把吉祥的信号传送到远方。
——2018年全国卷Ⅲ《寻找古老岁月的踪迹》
[点评] 作者以景物描写开篇,通过写微风拂过山梁引起的涛声,还有山寨的斗牛场中传来的芦笙声、锣鼓声和羊的咩咩声,来营造厚重、古朴的氛围,既给人一种肃穆之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古老的生活气息。
 
嘉靖三十四年,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下狱处死,他书写的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时,将“辣”改成“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对联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根据材料内容,拟写一个开头。
[我的答案]  
   
   
   
[参考答案] (示例一)“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副杨继盛为自己书写的对联正体现了他的铮铮铁骨与敢于直谏的精神。而这副对联在广为流传的过程中,又衍生出了其他的版本。我认为,其中最好的莫过于钱穆先生所写的“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示例二)古人有云:“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道义”二字被世代人民歌颂,仁人志士无不以此为准则。然而知道识义者多不胜数,能真正践行之人却寥寥无几 ,又何谈“肩担道义”呢?道义的承担任重而道远,勇担之人必有大毅力及大魄力。若没有一双“铁肩”,是万万不能经受“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等磨难而终成大道的。(名句开篇,彰显底蕴)
(示例三)同样的雨,有人看到的是愁绪万千,有人看到的是润物无声;同样的落花,有人欣赏它的缤纷美丽,有人怜悯它的柔美无助;而同样的警语,有人欣赏它的担当,有人欣赏它的豪壮。而我,独爱杨联陞先生“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中体现出的平庸者亦可有所担当的情怀。(起兴类比,引人入胜)
(示例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饱含着杨继盛的忠贞和不屈;“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蕴含着李大钊的胆识和才气;“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体现了钱穆先生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态度。而我最欣赏的是杨联陞所写的“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它不仅是对杨联陞的自我警勉,更是对天下所有人的激励——即使没有铁肩亦可分担道义,即使身无妙手犹当勉著文章。(整句入题,先声夺人)
(示例五)是什么让他慨然咏出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豪言壮语?是什么让他冒着生命危险弹劾满朝忌惮的权贵?是读书人“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是士大夫“为生民立命”的勇气……(巧设问句,发人深思)
(示例六)嘉靖年间,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被处死,斯人已矣,然而他“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对联却流传至今,如启明星一样,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在我看来,纵然此联多方易字,几出新意,但仍以“铁肩”凸显文人面对道义时的不妥协、不退让,“辣手”诉说文人讽喻时弊的勇气与决心,为文人精神做了最好的诠释。(比喻生辉,妙语成金)
分述篇·结尾
古人在谈到文章的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1. 画龙点睛,总结升华
在文章的结尾,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凝练简洁的语句归纳总结,以便对前文中的观点、态度、主张和主旨进行重申,画龙点睛,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点明文章的主旨,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这种形式的结尾能有效地解决考生在写议论文时出现的散、杂、泛、乱的问题,将漫无边际的思绪归拢起来,使文章的观点鲜明突出。如:
莫让乱花迷人眼!
摒弃让人眼花缭乱的无关要素和固守一隅的狭隘认识,让理性回归,让本质散发光芒。
——2018年全国卷Ⅱ《莫让乱花迷人眼》
[点评] 结尾处寥寥数语,既是对题目的进一步阐释,也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主旨,收尾自然。
2. 照应开头,呼应前文
一篇佳作,一般既重视思想与文采,又重视结构的匀称和谐。在议论文中,结尾处如能巧妙地照应开头,一呼一应,首尾圆合,便能使文章读来气韵流畅。文章首尾呼应既能体现视觉上的和谐对称,又能体现思维上的起承转合、严密周全。如:
(开头)草感地恩,方得其葱郁;花感雨恩,方得其艳丽;己感彼恩,方得其壮大。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温暖的人间;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结尾)山感地恩,方成其高峻;海感溪恩,方成其博大;天感鸟恩,方成其壮阔。感恩,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使我们的生命更加灿烂。
——《常怀感恩之心》
[点评] 本文开头和结尾都以“感恩”入句,中心突出,首尾呼应,深化了主题,且都使用排比句式,形成结构上的对称美,显得整齐完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
3.议警示劝诫,呼告号召
论文在议论某些现实问题的时候,为了达到警示、劝诫的作用,往往在结尾处发出呼告或号召,以促使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明确问题会导致的严重后果。这种形式的结尾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能有效达到警示、劝诫之目的。
在结尾处提出号召,用呼吁(如“让我们……”)的句式来号召人们去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能凸显文章内容的现实意义;而直接呼告某人,以号召的方式结尾,对某人表达一种期望。这种形式的结尾,能有效凸显作者的写作意图,唤起读者的共鸣。如:
(示例一)当下的中国虽然经济发展飞速,人才有如泉涌,但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依然面临挑战……愿中国新时代之青年能做到心系国家、心系民族,在渴望“被需要”的同时主动“迎合”国家和时代的需要……时刻铭记:“被需要”的修饰词绝不仅仅是渴望。
——2018年上海卷《人永远活在自身之外》
[点评] 文章结尾提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挑战,并发出警示,呼吁新时代的青年要心系国家,将“被需要”的渴望转化为切实的行动,深化并升华了主题。
(示例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8岁的你们,请谨记“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与我一道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吧!
——2018年全国卷Ⅰ《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点评] 结尾点题,总结升华,号召有力,引人深思。但要注意以这种形式来结尾,一定不要空喊口号。
4.名巧妙引用,增强底蕴
言警句是语言的精粹。善于在结尾处引用名言警句、俗语等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既能有力地论证作者的观点,又能借这些精粹助阵,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积淀,使文章更显精彩,让读者眼前一亮,过目难忘。如:
(示例一)王尔德说过:“你拥有青春的时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去倾听枯燥乏味的东西,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现在处于18岁的我,与2035年处于18岁的你,都要做时代的弄潮儿,都要不负美好的青春,为圆中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8年全国卷Ⅰ《你我携手,共圆中国梦》
[点评] 结尾处引用王尔德的话,重申在青春时期的我们应该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主旨,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同时增强了读者对文章的认同感。
(示例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青年啊,在中国更强大富饶的新时代,愿我们一同回味过往,砥砺向前!
——2018年全国卷Ⅰ《未来,你好》
[点评] 结尾处引用习总书记的话,深刻阐释了人生要不断前进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再发出对青年人的号召,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达到无可辩驳的效果。
5.巧用修辞,尽显文采
议论文是实用性文体,这决定了其基本表达方式为议论,要在全篇彰显文采,难度较大,若处理不当,会将议论文写成抒情散文,不符合文体规范。考生可以在结尾处凸显文章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借助修辞手法,使语言华丽优美。例如以排比作结,或以比喻作结,或以小诗作结,在结尾处给读者留下文采飞扬的印象。如:
(示例一)继往开来的浙江人,不负历史悠久的故乡,不负蒸蒸日上的祖国,不负日新月异的时代,必将于今日书写新的传奇,书写新的文化!正是这“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撑起了浙江人民不败的雄姿。
——2018年浙江卷《继往开来浙江人》
[点评] 结尾照应题目,三个“不负……”构成排比,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又层层递进,简短有力,升华主旨,令人振奋。
(示例二)国家是天,天高任鸟飞;国家是海,海阔凭鱼跃。但天空需要鸟的矫健,海洋需要鱼的活力,国家需要青年人的付出与奉献。让我们一起唱响新时代,拥抱新辉煌!
——2018年北京卷《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点评] 作者把“国家”比喻成天空和大海,把“青年人”比喻成在天空中高飞的鸟和在大海里跳跃的鱼,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国家和时代对青年人成长的意义,内涵丰富而深刻。
6. 问句作结,启发思考
在文章结尾设置问句,或设问,自问自答;或反问,留有思考的余地。这都能促使读者对文章论及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启发人心,有效地延展思想的长度,或拓展思维的深度。如:
(示例一)如何做到“随才器使”?很简单,一要了解所用之人是哪方面的“才”,二要有以大局为重的意识。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才”,更需要保障“随才器使”的机制。
——2018年天津卷《“器”之断想》
[点评] 结尾运用设问的方式,来阐释自己对如何做到“随才器使”的见解,解决了议论文中“怎么办”的问题,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而且展现出作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尾深刻实用而且论证有力!
(示例二)倘个体明辨他人之需,何愁不能创建文明社会?倘社会大众明辨时代之需,何愁不能实现中国梦想?倘各国国民明辨世界之需,何愁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年上海卷《他需在左,自我在右》
[点评] 结尾连用三个反问句,并且反问句间呈递进关系,情感逐渐加强,引发读者对“他人之需”重要性的思考;同时三个反问句又构成排比,气势磅礴。
7.留白拓展,意蕴丰富
文章采用留白式的结尾,往往留不尽之意在文字之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议论文的结尾运用留白之法,能够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思考、咀嚼和回味,使文章更显余味深长。如:
夕阳西下,大伯往家走去。夕阳下,他又开始恣意吟唱,地上拖着他长长的身影,载着凉凉的愁绪。大伯在愁什么,我始终不知道,却透过戏词看到了他的沧桑孤独。大概,这就是京剧语言的奥妙吧!
——2018年江苏卷《京剧》
[点评] 大伯的“愁”到底是什么,文章的结尾没有给读者一个明确的答案,引发读者无限的思考:或者是京剧语言的铿锵,揉断了愁肠;或者是为京剧中的人事而愁;抑或是对京剧的思考勾起的愁绪……
8.阐明道理,揭示主旨
议论文在前文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尾处阐明道理,揭示主旨。记叙文在事情叙述完之后,结尾就事论理,这种形式的结尾有揭示主旨、画龙点睛的作用。如:
人生的本质亦如此。只有与众不同且富有价值,并不断进取,才会始终被需要。若只是一味地追随他人的脚步,无视自我的价值,我们必将为不再被需要而深感焦虑。所以,我们应该像歌曲《我们不一样》里唱的那般,找准自己的位置,成为无可替代的人,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2018年上海卷《我们需要不一样》
[点评] 这个结尾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我们要与众不同且富有价值,并不断进取,才会始终被需要,也才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结尾简单明了,揭示主旨。
9.抒情议论,启迪人心
记叙文中,叙述是骨架,描写是血肉,抒情议论是灵魂。结尾处进行适当的抒情议论,能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旨得到明确,主题得到升华。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要结合起来,做到少而精,贴切自然。议论文中,以抒情的语言含蓄地结尾,能达到“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的效果。如:
(示例一)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两位老人互相搀扶着并排走在林荫道上,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他们身上,小鱼一般跳跃着。
原来,这世上有一种最凝重、最雄浑、最坚固的情感,叫作陪你慢慢变老;这世上有一种最美丽、最厚重、最深沉的语言,叫作泪花和微笑!
——2018年江苏卷《微笑,人类最美的语言》
[点评] 这篇文章的正文截取了生活中的几个片段,诠释了奶奶在不同场合下“微笑”的内涵,有对我和爷爷爱的流露,有面对爷爷“摔下楼梯,生死难料”时的坚强,有对“性情大变”的爷爷的宽容和理解……结尾一段的议论抒情,将“微笑”提升到“情感”的层面,总结并升华了全文的主旨,感人肺腑。
(示例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得深沉,所以竭力;爱得深沉,所以尽心。竭力尽心,方成“国之重器”!
——2018年天津卷《“国之重器”赞》
[点评] 这个结尾,引用艾青的诗句,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这份眷恋,指引青年一代为国尽心,成为“国之重器”。作者的情感升华带动了文章主旨的升华,恰到好处。
10.诗情画意,美化意境
写记叙文时,在结尾融进环境描写,这种描写往往是前文内容的一个发展,环境描写与前文内容和谐相融,相互生发,情中有景,景中含情,意境优美,深化主旨。如:
家里又恢复了平静。林妈妈坐在林爸爸的身边翻看着一本新到的杂志,林爸爸调低了电视音量回放刚才漏掉的比赛细节,林零儿则在书房里继续“抠”她的数学题。墙上的时钟依然嘀嗒嘀嗒不紧不慢地走着。
夜深了,四野一片宁静。一轮圆月探出云层,悄无声息地将柔软的银辉洒在这间充满温情的屋子里。
——2018年江苏卷《最家常的语言,最浓郁的爱》
[点评] 这篇文章的正文描述了一对夫妻给家人买衣服的对话,丈夫对妻子给自己买打折的衣服坚决拒绝,对给女儿买名牌衣服却非常慷慨。文章以夫妻间对话结束,屋内恢复平静结尾,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中,“圆月”“银辉”给人一种温暖祥和之感,渲染了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
  
请阅读下面材料(作文材料见第2讲[微写作]),拟写一个结尾。
[我的答案]    
   
   
   
[参考答案]
(示例一)“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志向与勇气勾画了文人的精神风貌,不拘于肉体的强弱,不囿于文才的高下,这样的气节与风骨,方是文人精神最好的诠释与最高的追求,后人种种改字,均难以将这种精神表现得如此有力。
铁肩辣手,方为文人风华。(画龙点睛,总结升华)
(示例二)车尔尼雪夫斯基曾高声诵起:“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感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愿这个时代的人们如杨继盛一般,以铁肩担人之道义,以辣手著成时代之雄文。(警示劝诫,呼告号召)
(示例三)在众多平庸之辈中,有人挑起国之重担奋力向前,筑成铁肩;也有人碌碌无为,在自我否定中远离众人。“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被时代大义的洪流裹挟,更应“勉著文章”,才能让理想之锥刺破平庸之囊。每个人生来都是平庸的,但平庸之辈自可现惊奇之才。(巧妙对比,突出主题)
(示例四)一只蜂,穿梭来往,担当起了酝酿甜蜜的责任;一片瓦,覆顶遮檐,担当起了遮风挡雨的责任;一个人,辣手著文,担当起了针砭时弊的责任。前行的路上,勇于担当,便会收获阳光。(巧用修辞,尽显文采)
(示例五)在这个被信息充斥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如何正确地表达?如何让自己的声音成为助人之器而不是害人之刃?如何在秉持正义的同时又能够理性克制?我们应以“妙”为首,妙手著文章,为时代、为社会贡献绵薄之力。(问句作结,启发思考)
(示例六)若要追求真正的和谐社会,不仅需要“铁肩辣手”们的努力,更需要万千“双肩只手”参与其中。如果仅仅凭借少数人的努力,而大多数的人对此无动于衷,那么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恐怕难以来临。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以钱穆先生所言的“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为信念,勉励自我,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和谐社会。“铁肩辣手”固然好,“双肩只手”也无妨。(阐明道理,揭示主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