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
教材分析:
民乐合奏曲《杨柳青》这首乐曲是根据江苏民歌《杨柳青》改编的民乐合奏曲。这首乐曲为D宫调式,2/4拍。全曲速度较快,情绪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歌唱和对家乡的热爱。全曲根据主奏乐器的不同可分为六段,通过主奏乐器的变化,旋律的转调、发展与加花等方法使这首乐曲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教学目标;
一、在听、唱、动、奏、赏等活动中,感受民乐合奏曲《杨柳青》清新明快的情绪,增强音乐感知力。
二、能听辨出乐曲中主要演奏乐器的音色,并认识民族乐器——笙。
三、通过赏析民乐合奏曲《杨柳青》与西洋管弦乐版《杨柳青》感受中西乐器音色的不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认识民族乐器笙。
二、能听辨出乐曲中主要演奏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趣领春之礼—熟悉主题旋律
1. 师生律动进教室,播放歌曲《春》主题乐段
将上节课《春》手指舞节奏特征迁移转变为步伐舞律动。
2.领取春之礼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一起寻找“春之声”,这节课春姑娘踏着音乐的脚步为我们每一组都带来一份见面礼。礼物藏在一段音乐中,请你竖起耳朵听百宝箱后面藏着的音乐密码是什么?听出来的同学可以用科尔文手势表示。
第一次聆听:听礼物所在的位置。(乐段二:琵琶、柳琴主奏片段)
第二次聆听:听礼物后面的音乐密码(钢琴弹奏旋律)
1)师用钢琴弹奏《杨柳青》主题旋律,生关注“11 1”处的音高。
2)逐句校对答案:
师完整唱主题旋律,遇到“11 1”时哼鸣,并请生接唱出“11 1”处的旋律音高。
3)师生合作表现主题旋律
师唱主题旋律,生负责“11 1”处的旋律接唱。
要求:在师生接唱中,师要关注学生在接唱时是否能与教师演唱的部分在力度、情绪、音色等方面衔接得当,当学生能做到一处时,在相应的“11 1”处点击ppt,显示春的礼物——即《杨柳青》中其他的主奏乐器,分别是笙、二胡、中阮、笛子的图片。
3.揭开春之礼:
分别是笙、二胡、中阮、笛子的图片。
4.介绍春之礼(乐器)
师为每样乐器配置了一段短旋律供学生聆听(唤起/强化学生对乐器音色特点的感知)并请生将乐器按着“吹、拉、弹”的不同演奏方式进行分类。
说明: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笙”是学生在本课的新知,教师提供音频让学生利用听觉去判断它应该是属于哪类演奏方式的乐器时,学生也许会答错,但教师不要急着做评判,可让学生带着疑惑、好奇的心理进入后续的学习。
二:勇迎春之关—体验各乐段特征
1.第一关:小试牛刀 我来听 (难度系数一颗星)
1)通过复听环节一中《杨柳青》的第二乐段,判断主奏乐器琵琶与柳琴属于“吹、拉、弹”中的哪一类。(这既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考验,也是为建立学生关注音色特点的音乐学习意识。)
2.第二关:新知学习 我能行(难度系数三颗星)
教师通过“识、听、合”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对《杨柳青》乐段一笙主奏乐器的片段进行学习。
1)认识乐器: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介绍“笙”这样乐器、了解乐器的演奏以及音色的特点。
2)聆听旋律:通过聆听笙演奏的乐段一,说说这段音乐与主题音乐的关系是——主题的再次出现还是主题的变化演奏?
3)合作演奏:完整聆听音乐,并在“11 1”处加入模拟笙演奏的动作,参与音乐表演。
3.第三关:翻转课堂 我来教 (难度系数五颗星)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选除了“笙”这样乐器之外的任一乐段进行小组自学,教师会先将音频素材以及任务学习单发在各组的平板上,小组自学以后,派一位代表做汇报展示。学习单如下:
说明: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关注各组讨论的情况,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让学生在问题中碰撞出火花,除非有的组出现特殊情况可以稍作引导帮扶。在学生做完汇报后,及时给予鼓励,并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补充说明。
4.第四关:完整聆听 连连看
1)完整聆听作品并为每个乐段连上正确的主奏乐器名称。
2)欣赏:民乐合奏视频版《杨柳青》,在欣赏中校对答案。
三:共奏春之乐——表达赞春之情
1.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11 1”伴奏
根据打击乐器音色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乐器伴奏。
2.完整聆听作品,小组合作共“奏”《杨柳青》
1)打击乐器组
2)高仿民乐组
学生合各段落主奏乐器的演奏样式,用动作模拟乐器的演奏。
活动四:齐品春之韵——撬动审美思维
1.欣赏西洋管弦乐版《杨柳青》视频版
思考&讨论:谈谈自己更喜欢民乐合奏版《杨柳青》?还是西洋管弦乐版《杨柳青》?并说明理由。
2.课后拓展:搜集与春天有关的经典素材,在小组内分享,并组内评选出最佳作品。(可以是一首与春天有关诗歌、一幅与春天有关的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