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 统编语文四上第一单元“自然之美”单元整体教学计划

文档属性

名称 集体备课 统编语文四上第一单元“自然之美”单元整体教学计划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1 15:0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集体备课 统编语文四上第一单元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单元整体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然之美”单元整体教学计划 一、学习主题和内容 (一)学习主题 推荐一个好地方 (二)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课文《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语文园地一。 二、学习目标和课时安排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盐、屹”等29个生字,会写“潮、据”等30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28个词语。 2.创设“为老师支招,推荐一个好地方”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挑战心,激活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以写清楚“推荐一个好地方”为任务,整合本单元教学内容、情境、方法、资源等,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感受课文自然之美,想象之美,并通过想象画面,有序表达等方法,写清楚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习作。 (二)课时安排 11-12课时。 三、学习情境 同学们,老师接到出版社的一个任务,要老师写一本《天天去旅行》的书。可是,老师去过的地方真的有限,虽用尽洪荒之力,也想不出几个好地方,真是让人着急呀!对了,大家能不能帮老师一个忙,向我推荐推荐你认为的好地方。 什么叫好地方呢?内容提示:回顾自己的经历,那些令你赏心悦目、兴奋不已、流连忘返或是快乐的地方都是好地方。 四、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四上第一单元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设计
核心任务 子任务 学习内容 课时安排
推 荐 一 个 好 地 方 激发兴趣,自主写作 学习活动一:创设情境 本单元学习之前,老师已经布置让大家带来一些地方的照片,我把这些照片做成了一个视频。一会儿播放后,我们一起来喊“三二一,定格!”定格到谁,就请谁来向老师推荐。你们说好不好? 1.播放学生事先提供的好地方照片,随机定格,请照片提供者说一说:为什么推荐这个地方。 出示支架:(1)这个地方在哪里? (2)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提高说的要求,重点说清楚它的“好”或“特别”之处,也就是推荐的理由。(板书:介绍清楚)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这个古镇很美。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学习活动二:学习写作 学习活动三:反馈交流,总结梳理 1.只有概况。推荐的好地方只有概况,没有展开,写得不够清楚。 2.表达无序。推荐的好地方表达无序。 3.语言平淡。推荐的好地方就事论事,没有联想想象;语言不生动,不形象,无画面感,激发不了想去体验感受的兴趣。 4.字数较少。很多学生在200字左右。 5.推荐的好地方,只有没有感情的景物,没有蕴涵于景物中的人物。 6.开头和结尾非常平淡,不吸引人。 …… 这些问题有解决的妙招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课时
学习《观潮》,发现写作妙招;第一次修改习作 一、情境导入,勾连任务 联系第一课时情境,整体梳理本单元课文,顺势带入课文内容:咱们首先来到盐官镇的钱塘江边,读句子“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二、初读课文,梳理全文 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好全文。 时间: 地点: 观潮过程图: 三、研读重点,发现写作顺序 1.潮来前:每年的农历8月18日,很多人为了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纷纷来到海宁市的盐官镇,登上海塘大堤。虽然潮水还没来,但此时的钱塘江却仍有一番特别的美,你看到什么了?谁能找到读一读。此时的钱塘江留给作者特别之处是什么?抓住重点词感受钱塘江的开阔、平静,明确介绍一个地方很好的方法之一是抓住特别之处来介绍。 2.潮来时:午后一点左右,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所有人都沸腾起来了。请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完成思维导图,想一想此时的钱塘江最大的特别之处是什么?体会潮水声音和样子的变化美,懂得“有顺序地介绍”某一个地方。 四、学法迁移,实践运用 今天新学了两招介绍某个地方的方法,请你用上这个方法修改习作。 2课时
学习《走月亮》,继续发现写作妙招;第二次修改习作 一、进入情境,引出课文 同学们,老师知道最近大家都成了《天天去旅行》一书的特约作者,为了将自己《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习作写得精彩动人,铆足了劲儿在学习。上节课,跟着老师欣赏了浩浩荡荡的钱塘江大潮,学到了第一招:按一定的顺序来表现景物独特的美。那这节课,咱们又会去哪儿,学到什么妙招呢?请看——播放视频。今天,我们将跟着课文一起出发,去洱海边走月亮。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了解“走月亮”的过程:原来,月光下,“我”和阿妈手牵着手走在小路上,走到小溪边,来到田埂上,走过了许多许多的地方…… 三、精读课文,想象画画 1.月亮升起图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样的语言多有情趣,多有节奏感啊,你看,我们把它变一变,它就成了一首小诗,通过读再来感受感受吧! 2.溪边走月亮 抓住以下三句话,说感受,并感悟写作妙招:看到+想到。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3.田埂走月亮 刚才我们通过“读句子,想画面,说感受”的方法领略了月下溪边特别的美,发现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更能突出景物独特的美,那接下来,咱们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继续去田埂上走月亮吧!构建任务,迁移学习,体会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具体地写下来。 四、点拨妙招,修改习作 同学们,这一站“云南走月亮”之旅感觉怎样?《走月亮》和《观潮》相比,有着不一样的独特的美,那你觉得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独特的美带给大家的呢?请试着运用这些方法,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2课时
学习《现代诗二首》,继续发现写作妙招;第三次修改习作 一、情境导入,翻开“秋晚江景” 同学们,我听说你们身上都有一个很了不起的任务,要帮老师一起写《天天去旅行》这本书。前几节课,你们已经跟着老师领略了壮观的钱塘江大潮,知道了要有顺序地推荐一个好地方;又跟着老师欣赏了静谧的月下之景,知道了可以用上修辞,将语言写生动写优美,那么要写好一个地方还有其他的小秘诀吗?这节课,老师要继续向大家推荐两个好地方,一起去揭秘新的推荐好地方的方法。首先邀请大家去“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感知,走进“秋晚江景”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圈出诗中描绘的景物,走进这些画面,体会通过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突出一个地方的特别之处的写作方法。 三、学法迁移,品读“花牛”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花牛的四个活动场景,体会花牛的悠闲形象。 四、写法迁移,回扣习作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抓住了景物以及描绘景物的关键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云游秋晚江景,认识草地花牛,感受了这个地方的特别之美。抓住景物特点,展开想象,是介绍景物的的好方法。 你们向《天天去旅行》投稿的文章,老师都在仔仔细细地看,有这样一篇文章,小作者推荐的是一个美丽的公园,最吸引他的是一片绿油油,承载着许多欢声笑语的草坪。选题不错,写作也有顺序,但对于重点描写的草坪上小狗的活动场景,总感觉少了点味道。请大家细细地读一读,想想我们这节课学到的介绍景物的好方法,你能为他提提修改建议吗? 2课时
学习《繁星》,继续发现写作妙招;第四次修改习作 一、品读文本,解码想象的内容 读“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这一段,你发现了什么?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和作用。 二、提供范例,展开想象的翅膀 看,这是同学为《天天去旅行》推荐的好地方:江南的古镇。然后出示他写的其中一个片段:“这个古镇很美。古镇里有粉墙黛瓦的房子。一条青石板的路伸向街巷的深处。路的一边是条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桥上雕刻着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狮子。” 你觉得哪里融入想象会更好呢?你来说说看。可以怎么写呢?如: 粉墙黛瓦的房子:两边是粉墙黛瓦的房子。他们和古镇一样的年纪,静静地守候在这里。他们看着古镇的花开花落,听着古镇的悠悠水声,迎着古镇的人来人往,慢数着古镇的年年岁岁。他们站在这里很多年了,他陪伴古镇很多年了,他静静地站在那儿,回味着古镇的悠悠往事。 你看,想象到的画面是有情感的!想象中不仅有看到的,还有听到的呢。这样想象的画面多有诗意啊! 三、修改习作,借助想象的手法 1课时
学习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积累表达妙招 在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教学中,也要遵循“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理念,以“推荐一个好地方”为大任务而进行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首先,将孩子们引入学习场,从儿童视角和儿童情趣出发勾连大任务,融合真生活,建构了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不仅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还注重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始终坚持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向。 其次,坚持以语文实践问题为主线,从“抓住关键 围绕话题”“聚焦个例 正确表达”“围绕话题 互动交际”三个层面依次推进,用“融合生活 留心观察”为策略让学生有话可说,用“聚焦个例互动点评”为途径落实“怎么讲”,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探究、发现,培养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再次,以任务群学习为统整,无论是话题的提出、口语交际的推进,还是在本次学习活动的尾声,把“保护一个好地方”始终融合于“推荐一个好地方”这个大任务中,通过持续情境、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群组合作等方式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逐步落实目标,且能从环保的视角发现、推荐一个地方的“好”,使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达到共融互促,真正体现了任务群学习的特点。 1课时
学习“语文园地”,创新积累表达素材 “语文园地”紧紧围绕“为老师的新书《天天去旅行》出金点子”大情境中的一个部分,扣住驱动性问题——介绍一个好地方展开、聚焦、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发展多元能力,是一个有趣有料的项目化学习,是一个重方法、重积累、重鉴赏的文学阅读与表达的过程。语文园地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定在了“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根据习作的需求,还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拓宽”。课本只是要求用上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写一写“风”“烟花”“小狗”“雷雨”等常见的景物,实际教学中,还要结合个人的作文,琢磨哪一处或哪几处可以进行动态描写,写出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创新积累表达素材。 1-2课时
五、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评 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评设计如表2所示。 表2 三上第一单元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评设计
评价类型 内容 评价标准
过程性 评价 激发兴趣,自主写作 明确说清楚它的“好”或“特别”之处,也就是推荐的理由。
学习《观潮》,发现写作妙招;第一次修改习作 有顺序地写作:阅读《观潮》,提取写作方法,学习自主修改习作。
学习《走月亮》,继续发现写作妙招;第二次修改习作 使用恰当的修辞方法:阅读《走月亮》,提取写作方法,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学习《现代诗二首》,继续发现写作妙招;第三次修改习作 抓住特点,展开想象:阅读《现代诗两首》,提取写作方法,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学习《繁星》,继续发现写作妙招;第四次修改习作 现实中融入想象:阅读《繁星》,提取写作方法,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学习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积累表达妙招 围绕话题展开讨论,不跑题:口语交际,认真听,判断观点是否围绕话题,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建议。
学习“语文园地”,创新积累表达素材 写出变化,欣赏作品:复习富有画面感的描写,链接生活画面,写好变化多而快的事物,欣赏修改后的作品。
单元测评 1.基础知识:生字,词语,重点句子,日积月累。 2.习作片段:选择一个地方,选取让你印象深刻的一两点来写一写;字数不限;习作格式正确。
六、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拓展阅读:《黄果树瀑布》《珍珠泉》《大海的歌》 (二)工具 任务单、词句采集卡、过程性评价表、单元测评卡。 七、设计说明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要依托单元学习任务创设学习情境,把整个单元的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练习、语文园地以及整本书阅读等各项内容视作一个整体,精心设计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将单元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分解到各个环节,使单元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形成前后有联系的阶梯形的“链接”,每个环节都成为完成单元整体目标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上第一单元 单元整体教学计划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