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测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黄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测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20 19:53:31

文档简介

黄石市重点中学 2023年秋季高二年级统测考试
化学试题(9 月 20 日)
可能用到的部分原子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Fe:56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措施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有几个( )
①用鼓风机向炉膛内鼓风 ②化工生产中将矿石粉碎再参与反应 ③食物存放在冰箱 ④糕点包装内放置
除氧剂 ⑤将固体试剂溶于水配成溶液后反应 ⑥食品中加入着色剂⑦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⑧液态植物油
氢化成固态植物油储存⑨对食品抽真空后包装⑩使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服
A.1 B.2 C.3 D.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 .常温常压下, Na2CO3、CaCO3的溶解焓变相近, Na 2CO3 s 2Na aq CO3 aq ΔS1;
CaCO3 s Ca 2 aq CO2 3 aq ΔS2 ,则ΔS1>ΔS2
B.NaCl s NaCl l ΔS<0
C.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不可能发生
D.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过程肯定不是自发过程
3、实验室常用 I2 溶于 KI 溶液配制高浓度碘水,发生反应:KI I2 KI3 ,低温条件下可制得KI3 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KI3 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B.向碘水中滴加 Na 2SO3 溶液,溶液酸性增强
C.利用上述原理可以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
D.KI3 H2O代替 KIO3作食盐加碘剂,高温下可减少碘损失
4、催化剂Ⅰ和Ⅱ均能催化反应R(g) P(g)。反应历程(下图)中,M 为中间产物。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 4 步进行 B.使用Ⅱ时,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
C.反应达平衡时,升高温度,R 的浓度增大 D.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 M 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
1
{#{QQABaQAAggAoABIAAAhCEQUwCEMQkBGACKoOwEAAoAAAQBFABCA=}#}
5、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工业合成氨时选择较高温度下进行
B.SO2氧化为 SO3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常压
C.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2H6(g) C2H4(g)+H2(g) H 0,
等压下通入稀有气体提高乙烷转化率
D.如图所示,曲线 a 表示放热反应 X(g)+Y(g) Z(g)+M(g)+N(s)进行过程中 X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
系,增大压强使反应过程按曲线 b 进行
6、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 P
表示压强,T 表示温度,n 表示物质的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反应Ⅰ: 2A g B g 2C g 反应Ⅱ: 2A g C g
反应Ⅲ:3A g B g 2C g 反应Ⅳ:A g B g 2C g
A.反应Ⅰ: H 0,P2 P1 B.反应Ⅱ: H 0,T1 T2
C.反应Ⅲ:若 H 0,则T2 T1 D.反应Ⅳ:若 H 0,T2 T1
7、恒温密闭容器发生可逆反应:Z(?) +W(?) X(g)+Y(?) △H,在 t1 时刻反应达到平衡,在 t2时刻缩
小容器体积,t3 时刻再次达到平衡状态后不再改变条件。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条件下,Z 和 W 中的都不可能为气态
B.t1~t2 时间段与 t3 时刻后,两时间段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相等
C.若该反应在任意条件下都可以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若在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c(X),则 t1~t2时间段与 t3时刻后的 X 浓度不相等
8、在体积均为 2L 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在 200℃和 T℃时,发生如下反应A(g) 2B(s) C(g),A 的物质的
量浓度(单位:mol/L)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2
{#{QQABaQAAggAoABIAAAhCEQUwCEMQkBGACKoOwEAAoAAAQBFABCA=}#}
时间/min 0 2 4 6 8 10
200℃ 0.80 0.55 0.35 0.20 0.15 0.15
T℃ 1.00 0.65 0.35 0.18 0.18 0.18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 200℃时,4min 内用 B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0.225mol/(L·min)
B.T℃下,6min 时反应刚好达到平衡状态
C.从表中可以看出 T>200℃
D.在该题目条件下,无法判断正反应方向是否为放热反应
9、已知硫代硫酸钠 Na2S2O3 与稀硫酸的反应为: Na 2S2O3 H2SO4 Na 2SO4 SO2 S H2O 。某兴趣
小组以该反应为例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0.10mol / LNa2S2O3 0.50mol / L 稀硫酸 H2O 开始出现浑浊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V / mL V / mL V / mL 所需时间/s
1 20 10.0 10.0 0 t1
2 50 V1 10.0 0 t2
3 20 10.0 4.0 V2 T3
A.若用实验 1 和 2 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则V1 10.0
B.若用实验 1 和 3 探究稀硫酸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则V2 0
C.实验 2 时,可先分别将Na 2S2O3 溶液、H2SO4溶液和水置于热水浴中加热到所需温度再混合发生反应,
记录反应所需时间
D.将水更换为 Na2SO4 溶液,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10、工业上可以利用CO2和H2 制备HCOOH ,已知下列几种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在 101kPa 时,由最稳
定单质合成 1mol 指定产物的反应热):
物质 CO2(g) H2(g) HCOOH(g)
标准摩尔生成焓/kJ·mol-1 -393.51 0 -362.3
①温度为T1℃时,CO2 (g) H2 (g) HCOOH(g) K 2
②实验测得: v正 k正 c CO2 c H2 , v逆 k逆c(HCOOH), k正、 k逆 为速率常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QQABaQAAggAoABIAAAhCEQUwCEMQkBGACKoOwEAAoAAAQBFABCA=}#}
A.反应 CO2(g)+H2(g) HCOOH(g) H 0
B.T1℃时,k 正=0.5k 逆
1
C.T1℃时,密闭容器充入浓度均为 1mol/L 的CO2 (g)、H2 (g),反应至平衡,则HCOOH(g)体积分数为 3
D.若温度为T2℃时,k =1.5k ,则T2℃ T℃正 逆 1
11、一定温度下,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N2 和 H2,测得容器中 N2 的百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
图所示,已知该条件下,N2、H2和 NH3均为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和压强下,N2和 H2一定不发生反应
B.t1时刻与 t2 时刻,H2 的百分含量也一定相同
C.若 t1 时刻与 t2 时刻的压强不同,则 a=50%
D.t1时刻与 t2 时刻,反应均处于平衡状态
12、在常温下发生以下反应:
①NH3+H+ NH4+ (平衡常数为K1 )
②Ag++Cl- AgCl (平衡常数为K2 )
③Ag++2NH3 Ag(NH3)2+ (银氨溶液,平衡常数为K3 )。
已知反应①、②、③的平衡常数关系为 K1>K3>K2,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
A.氯化银可溶于氨水中
B.银氨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有白色沉淀
C.银氨溶液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
D.银氨溶液可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存在
13、在容积为 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A(g)+yB(g) zC(g),图Ⅰ表示 200℃时容器中 A、B、C
n(A)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Ⅱ表示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 C 的体积分数随起始 n(B) 的变化关系。则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由图Ⅱ可知反应 xA(g)+yB(g) zC(g) 的△H<0,且 a=2
B.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 v(A)=0.04 mol/(L·min)
C.200℃时,向容器中充入 2 mol A 和 1 mol B,达到平衡时,A 的体积分数等于 0.5
D.若在图Ⅰ所示的平衡状态下,再向体系中充入 He,重新达到平衡前 v(正)4
{#{QQABaQAAggAoABIAAAhCEQUwCEMQkBGACKoOwEAAoAAAQBFABCA=}#}
14、室温下,下列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用不同浓度、等体积的 H2O2溶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 NaHSO3 溶液反应, 探究浓度对反应
A
观察现象 速率的影响
两支试管中先后分别加入 溶液和 溶液及 3 探究温度对化学
B
滴淀粉溶液,再分别放入热水与冷水中,记录溶液变蓝的时间 反应速率的影响
先将注射器中充满 NO2 气体,然后将活塞往里推,压缩体积,观察注射器内气体 探究压强对化学
C
颜色变化 平衡的影响
向 5mL0.1mol L-1FeCl3 溶液中滴加 3mL0.1mol L-1KI 溶液,充分反应后,取少量反 探究化学反应的
D
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入几滴 KSCN 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限度
15、一定条件下,分别向等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反应气:①恒温条件充入 4molX 和 2molY;②恒温条件
下充入 2molZ;③绝热条件下充入 2molZ。反应气发生反应: 2X g Y g Z g ,测得实验①、②、
③反应过程中体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Ⅱ对应实验①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c nd D.c 点平衡常数比 b 点平衡常数大
二、填空题(共 4大题,共 55分)
16、(12 分)N2O、NO 和 NO2 等氮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物,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需处理后才能排放。
(1)N2O 的处理:N2O 是硝酸生产中氨催化氧化的副产物,用特种催化剂能使 N2O 分解。NH3 与 O2 在加
热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 N2O 的化学方程式为 。
(2)NO 和 NO2 的处理:已除去 N2O 的硝酸尾气可用 NaOH 溶液吸收,主要反应为
NO+NO2+2OH 2NO2-+H2O
2NO2+2OH NO2-+NO3-+H2O
①下列措施能提高尾气中 NO 和 NO2 去除率的有 (填字母)。
A.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
B.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
C.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 NaOH 溶液
②吸收后的溶液经浓缩、结晶、过滤,得到 NaNO2 晶体,该晶体中的主要杂质是 (填化学式);吸
5
{#{QQABaQAAggAoABIAAAhCEQUwCEMQkBGACKoOwEAAoAAAQBFABCA=}#}
收后排放的尾气中含量较高的氮氧化物是 (填化学式)。
(3)NO 的氧化吸收:用 NaClO 溶液吸收硝酸尾气,可提高尾气中 NO 的去除率。其他条件相同,NO 转
化为 NO3-的转化率随 NaClO 溶液初始 pH(用稀盐酸调节)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酸性 NaClO 溶液中,HClO 氧化 NO 生成 Cl 和 NO3-,其离子方程式为 。
②NaClO 溶液的初始 pH 越小,NO 转化率越高。其原因是 。
17、(14 分)工业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合成原理为:
N2(g)+3H2(g) 2NH3(g) H 92.4kJ mol 1 S 200J K 1 mol 1
(1)下列关于工业合成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因为ΔH<0,所以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B.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熵减小的放热反应,在常温时可自发进行
C.合成氨反应选择在 400~500℃进行的重要原因是此温度下氨的产率最高
D.生产中在考虑动力和设备材料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压强越大越好
(2)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N2和 3molH2并发生反应,若容器容积恒定,达到平衡时,气体的
7
压强为原来的 ,则 N2 的转化率为 。
8
(3)工业上合成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请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在流程中及时分离出氨气和循环使用气体的原因 。
(4)某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对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影响。实
验结果如上图所示(图中 T 表示温度)。则:
图象中 T2 和 T1的关系是:T1 T2(填“>、<或=”,下同);a、b、c、d 四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
物 N2 的转化率最高的是 (填字母)。
(5)恒温下,往一个 4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 mol N2 和 5.2 mol H2,反应过程中对 NH3的浓度进行检测,得到
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5 10 15 20 25 30
c(NH3)/ mol L 1 0.08 0.14 0.18 0.20 0.20 0.20
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 = ; 若维持容器体积不变,温度不变,往原平衡体系中加入
N2、H2 和 NH3各 4 mol,化学平衡将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6
{#{QQABaQAAggAoABIAAAhCEQUwCEMQkBGACKoOwEAAoAAAQBFABCA=}#}
18、(14 分)丙烯是工业上合成精细化学的原料,随着天然气和页岩气的可用性不断提高,丙烷脱氢和丙烷
氧化脱氢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知,
主反应:C3H8 g C3H6 g H2 g
副反应:C3H8 g C2H4 g CH4 g ΔH>0
(1)相关键能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C-C C=C C-H H-H
键能/( kJ mol 1 ) 348 615 413 436
则丙烷脱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 g C3H6 g H2 g △H= kJ/mol,根据化学原理,可以
同时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并提高C3H8 转化率的措施是 。
(2)用丙烷制备丙烯的机理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快慢取决于步骤 (填写Ⅰ、Ⅱ、Ⅲ),该反应的催
化剂为 。
(3)在恒温条件下,向起始压强为 120KPa 的恒压容器中通入 4mol C3H8 和6mol N2 发生反应(N2 不参与反应)。
①下列情况能表明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C3H6与C3H8 的浓度相等 B.C3H6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反应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 D.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②经过 10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3H8 的平衡转化率为 50%,该条件下C3H6的选择性为 80%,则主反
应的平衡常数K p KPa(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4)已知:在纤维状BPO4 / SiO2 催化剂作用下,平衡时丙烷的转化率和丙烯的选择性(丙烯的选择性
丙烯的物质的量
100% )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丙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的原因是 。
丙烷转化的物质的量
7
{#{QQABaQAAggAoABIAAAhCEQUwCEMQkBGACKoOwEAAoAAAQBFABCA=}#}
19、(14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探究,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并测定化学
反应的平衡常数。
实验一: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及方案】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反应生成碘,生成的碘可用淀粉溶液检
验,根据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
0.01mol/L KIO3 酸性溶液 0.01mol/L Na2SO3 水的 实验 记录出现蓝
实验序号
(含淀粉)的体积/mL 溶液的体积/mL 体积/mL 温度/℃ 色的时间/s
① 5 5 V1 0 t1
② 5 5 40 25 t2
③ 5 V2 35 25 t3
(1)上述表格中:V1= mL,V2= mL。
(2)酸性溶液中,碘酸钾和亚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实验二:探究 KI 和 FeCl3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
【实验步骤】i.向 5mL 0.01mol/L KI 溶液中滴加 5~6 滴 0.01mol/L FeCl3 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
分成甲、乙两等份;
ii.向甲中滴加 CCl4,充分振荡; iii.向乙中滴加 KSCN 溶液。
(3)证明反应存在一定限度的实验现象是:步骤 ii 中 ;
步骤 iii 中 。
实验三:测定反应 I2 aq I aq I 3 aq 的平衡常数 K
常温下,取 2 个碘量瓶分别加入下表中的试剂,振荡半小时。取一定体积的上层清液用标准 Na2S2O3溶液进
行滴定,测定 I2和 I3-的总浓度。
编号 250mL 碘量瓶① 250mL 碘量瓶②
0.5g 研细的碘 0.5g 研细的碘
试剂
60mL 0.010 mol/L KI 溶液 60mL H2O
I2和 II3-的总浓度 0.00500 mol/L 0.0012 mol/L
(4)不能用普通锥形瓶代替碘量瓶的原因 。
(5)为了判断用 Na2S2O3溶液滴定上层清液时的滴定终点,需要选择的指示剂为 。
(6)0.5g 的碘不需要精确称量的理由是:在水中或 KI 溶液中, ,故 I2(aq)浓度不随碘
固体的质量增大而增大。
(7)碘量瓶①平衡体系中 c I2 与②中 c I2 接近,列出平衡常数 K 的计算式 (只列出计算
式即可,不要求计算)。
8
{#{QQABaQAAggAoABIAAAhCEQUwCEMQkBGACKoOwEAAoAAAQBFABCA=}#}高二上学期化学第三次统测答案(9 月 20 日)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A D B C C D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C A B C D
二、填空题(共 4 大题,共 55 分)
16、(12分)【答案】(1)2NH3+2O2=N2O+3H2O(2分)
(2)①BC (2分) ②NaNO3 (2分) NO(2分)
(3)①3HClO+2NO+H2O=3Cl +2NO3-+5H+ (2分)
②溶液 pH越小,溶液中 HClO的浓度越大,氧化 NO的能力越强(2分)
17、(14分)【答案】(1)B(2分)
(2)25%(2分)
(3)减少生成物浓度,同时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使平衡正向进行程度更大,提高产率(2分)
(4) >(2分) c(2分)
(5)0.1 (2分) 逆(2分)
18、(14分)【答案】(1) +123(2分) 升高温度(2分)
(2)Ⅱ(2分) M-H(2分)
(3) BD(2分) 12.8 (2分)
(4) 两个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丙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2分)
19、(15分)【答案】(1)40 (1分) 10(1分)
(2)2IO +5SO 2 +2H+=I +5SO 2 3 3 2 4 +H2O(2分)
(3)溶液分层,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2分) 溶液变红(2分)
(4)使用锥形瓶 I-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或碘易升华)(2分)
(5)淀粉 (1分)
(6)在水或 KI溶液中 I2(aq)已经饱和(2分)
K 0.0038(7) 0.0012 (0.01 (2分) 0.0038)
{#{QQABaQAAggAoABIAAAhCEQUwCEMQkBGACKoOwEAAoAAAQBF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