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特训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特训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0 21:4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特训二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但是,一个小朋友非常确信地说:“她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当天下雨时,她们就急忙跑到家里去啦!”不过她们的家在哪里呢?人家的屋宇里从来没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松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是她们的家吗?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是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 这也未可知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 这里从没见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 那它们会不会藏在树叶下面 这倒有些说得过去 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怀疑——(   )   沉重——(   )   刚强——(   )
2.给第二自然段加标点。
3.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ABB) 、 、
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写:
园里的花是她们的家吗?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猜想蝴蝶的家会在哪些地方?概括起来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 走上)月球,(游入 潜入)深海,(观察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 思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7.用“√”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8.在古代,人类很依赖自然的时候,生活是怎样的?想象一下,照样子写一写。
例:没有电灯,人们只能靠煤油灯来照明。
没有空调,人们只能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________,人们只能___________。
9.这两个自然段运用了____的方法,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___。
10.下列问题中,你认为对理解课文内容最有帮助的是( )
A.什么是程控电话?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什么季节?
C.20世纪,人类在科技方面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D.20世纪的成就为什么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1.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更加迅速,22世纪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请你大胆写出自己的畅想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理解。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2.科学家一共做了______次不同的实验,一次是_______,一次是_______________,第三次是________________。
13.通过实验,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雷达的研制成功是受到了____________的启发。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晚上□这个小女孩说□□太阳今天在我身上照得怪暖和的□这粒豌豆长得好极了□我也会好起来的□我能爬起来□走到温暖的太阳光中去□□
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好使它不至于被风吹断,因为它使女儿对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她从窗台上牵了一根绳子到窗框的上端去,使这棵豌豆苗可以顺着它向上生长。
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4.在文中的方框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暖和( ) 柔嫩( ) 的确( )
16.“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解释说明 C.表示话题的转变
17.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是靠什么来闻气味的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细胞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出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绳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18.请用“_____”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设问句。
19.根据语言环境,给“风马牛不相及”选择恰当的解释( )
A.风和马、牛彼此顾及不到。
B.疯了的马和牛跑不到一块儿。
C.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20.仿生学家根据苍蝇______________,仿制出一种十分奇特的______________。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______________。
21.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受动物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了这篇短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提一个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吧。
(1)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倒映在水中的百合花
“不,你只要看一下,伐丽雅,这有多美啊!美极了!仿佛是雕刻出来的……可是它不是大理石的,也不是雪花石膏的,它是活的,不过又多么冷冰冰啊:生得多么精致、多么优美!人的手永远也做不出来。你瞧,它贴在水面上,纯洁、端庄、恬静……这是它映在水里的影子,——甚至很难说,它们中间哪一枝更美。——还有颜色呢?你瞧,你瞧,它并不是白的,我是说,它是白的,不过又有多少深浅不同的颜色啊——带一点黄色,带一点玫瑰色,又好像是天蓝色,还有里面呢,又这么滋润,好像珍珠一般,简直把人的眼睛都看花了,——人世间是连这些颜色的名字都叫不出的!……”
说这话的是一个从柳丛里探身到小河边的姑娘,……她自己就很像这枝倒映在暗色的河水里的百合花。
23.短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观察倒映在水中的百合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既写了美丽的百合花,也写了美丽的________________。
25.写出表现小姑娘内心感受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它并不是白的,我是说,它是白的,不过又有多少深浅不同的颜色啊”,这句话矛盾吗?有多种颜色还是白色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造 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遍 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 灵敏)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__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27.在选文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画“√”。
28.下列对“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这里的“?”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B.“!”是探索后仍发现不了真理而发出的感叹。
C.这句话是把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
29.“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中,“这样的事例”指的是____________这件事,这个事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0.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点明了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__________,并__________。
31.读了选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帽子和鸟窝
山坡上有一片青青的草地。一群小男孩在草地上翻哪滚哪.痛痛快快地耍闹着。直到报时鸟叫“不早了,不早了”,他们才想起已经是下午了,于是就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突然,翔翔一摸脑袋,惊叫起来:“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还好,帽子还在草地上。咦!那是什么?蹲在帽子里,朝孩子们一探头,又一探头。孩子们嚷起来:“松鼠!一只大松鼠!”
孩子们的叫声太大,把松鼠吓跑了。松鼠跑得太慌张,腰被帽子上的带缠住了。它一跑,帽子也被拖走了。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松鼠更慌了,急忙爬上一棵松树,帽子也被带到树上去了。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去了。
第二天,翔翔找了几根又细又长的竹竿,约了他的小伙伴,走进松树林,要把松树上的帽子挑下来。他们走到那棵松树下面一看,松鼠不在了。这回,那只大松鼠可没有再把帽子带走,绸带挂在树枝上,帽子像一个篮子似的吊着。
翔翔和小伙伴举起又细又长的竹竿,就想去挑帽子。忽然,一只美丽的鸟儿衔着几根干草,飞进帽子里。“这只鸟要干什么?”“它要在帽子里做窝。”“做窝?是要下蛋吗?”“下了蛋,是要孵小鸟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翔翔的!”
孩子们丢下竹竿,又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32.读短文,冋答问题。
(1)“痛痛快快”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个同语写出了孩子们_________的心情。
(2)“无可奈何”的意思是__________。孩子们“无可奈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3.翔翔第二天走进松树林是为了拿回自己的帽子,后来为什么又不要帽子 在翔翔的心里,帽子和鸟儿谁更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翔翔的帽子是被________________带到树上去的。
35.根据文章内容,选同填空。(填序号)
A带走 B追赶 C丢失 D拖到 E放弃 F做窝 G挑 H送给
翔翔( )帽子→松鼠( )帽子→孩子们( )松鼠→松鼠把帽子 ( )树上→孩子们要( )帽子→发现小鸟用帽子( )→翔翔( )帽子,把帽子( )了小鸟
36.你觉得文中的翔翔和小伙伴是些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确信 轻盈 柔弱
2.? 。 : ! ? ,
3.示例:黑压压 水淋淋 胖乎乎
4.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它们藏身。
5.示例:草叶下呢?草也太窄了,怎么能容它们藏身呢?
6.屋宇 麦田 松林 花儿 老树干的底面
7.登上√ 潜入√ 洞察√ 探索√
8.靠大树来乘凉 汽车 骑着马赶路
9.对比 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10.D
11.清洁能源的无人驾驶汽车,个人飞行器普遍应用等等。
12.三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把蝙蝠的嘴封住
13.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探路
14.“,!”,,“。,;,。”
15.温暖 柔软 确实
16.B
17.这一天,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并且快乐地生活,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8.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是靠什么来闻气味的呢?原来,苍蝇的“鼻子”一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19.C
20.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 小型气体分析仪 舱内气体的成分
21.示例:青蛙的眼晴——电子蛙眼;水母、墨鱼反冲原理——火箭;变色龙的变色本领——军事伪装装备。
22.苍蝇并没有”鼻子”它是靠什么来闻气味的呢? 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23.样子和颜色。
24.小姑娘
25.这有多美啊!美极了!多么精致、多么优美!简直把人的眼睛都看花了……
26.不矛盾。这更加说明观察的仔细。 只不过不是纯白色,正如最后说的那样“人世间是连这些颜色的名字都叫不出的!”
27.创立 普通 敏锐 解答
28.B
29.谢皮罗教授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30.见微知著 问题 不断探索
31.只有善于观察,不断发现,并且拥有追根究底的精神,才能在生活中发现真理。
32.玩得非常尽兴 高兴 没有办法 帽子被松鼠带到了树上,而树很高,孩子们够不到帽子
33.他想把帽子留给鸟儿做窝。在翔翔的心里,鸟儿更重要。
34.一只大松鼠
35.C A B D G F E H
36.他们是一群可爱、懂得爱护鸟儿的好孩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