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特训一
课内阅读。
①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②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儿;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1.“难为”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__________,表现出了“我”_________心情。
3.“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作者想到了什么?找出相关句子画上波浪线。
4.照样子,仿写句子。
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 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是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5.给下列字注音。
赖( ) 耕( ) 腾( )
6.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选择。
A. 排比 B.引用 C.设问
(1)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
(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
(3)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
8.阅读第二自然段,请说明“发现 ”和“发明”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彩阅读。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9.“揭”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把附着在物体上的片状物成片取下;②揭露;③高举;④把覆盖或遮挡的东西拿开。“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
10.“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说明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11.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理解。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自己也能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颗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2.豌豆花是______色的。小女孩的小花园是_______________。
13.小女孩的身体为什么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那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候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再没有事能使它们分心似的。它们把嘴贴在草上,鼻翼(yì)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地被扯断了送进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dài)地咀嚼(jǔ jué)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没有消化的草茎、草根,这时又被送入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要是每个小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呀!我们的学校不正像这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吗?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是否像羊吃草一样专心致志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土香草”和嫩芽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怠慢的精神,同学们做到没有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茎”“草根”,同学们是否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zuó)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能像小羊吃草一样,那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5.(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聚精会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厌其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内容探究)用文中的句子解释羊吃草过后的“翻草”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尝试提问)结合全文,尝试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理解含义)作者把“我们”的学校比作_________,把同学们在学校里学习比作__________,把_________比作“草茎”“草根”,把__________比作“翻草”。
19.(问题探究)作者讲要分得清“土香草”和嫩芽,其实是要我们分清什么?
“土香草”指的是_________,“嫩芽”指的是___________。对于周围的世界,我们要能分清是非好坏,懂得有选择地接受这个世界的事物。
20.(获得启示)你从“羊吃草”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人人都能成为“蜘蛛侠”
在一面白色的墙壁上,一位男性稳稳地贴在墙面上,而且他完全没有借助任何绳索和梯子,却能像蜘蛛一样在墙壁上肆意“走动”。要知道,在地面上,他连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现在他竟然能攀登这面垂直的墙壁!是什么让他实现了“蜘蛛侠梦”呢?
原因在于他身上那套特殊的装备。这套特殊装备实际上是科学家们“偷师”大自然的成果。
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壁虎、蜘蛛等动物为什么可以在墙上跑来跑去而不会坠落?我们是否可以复制这种能力?于是科学家们决定先行研究壁虎。他们发现,在壁虎的脚趾上,有成千上万的微小绒毛突起。当壁虎攀爬墙壁或天花板时,这些突起会和它们发生紧密接触,产生范德华力,这样,壁虎就能贴在墙壁上,甚至在墙上走动或奔跑了。但即使是纳米级的仿壁虎脚趾,也远没有壁虎的“高超技艺”。
怎样才能让仿壁虎脚趾和墙壁更加紧密地接触呢?科学家们想到了压力。他们制造了带有许多绒毛的吸盘,加入了可以抽出空气的活塞,活塞通过脚部的马镫控制。当脚部的马镫下降时,活塞就可以从吸盘里抽出多余的空气,吸盘外的压力比吸盘内的压力大,吸盘受到挤压,吸盘上的“毛”就会贴近并紧紧抓住墙壁,激活范德华力。
这种吸盘和活塞的结合适用于较为光滑的平面,如果是凹凸不平的墙壁,反倒显得毫无用处了。对此,科学家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种动物身上——蜘蛛,希望能“偷学”蜘蛛爬行的“秘籍”。在观察蜘蛛在不平整的墙壁上爬行的过程时,科学家们发现蜘蛛身上有许多极为巧妙的向下的钩刺,当蜘蛛不小心悬空时,这些钩刺可以抓住墙壁的表面,保证蜘蛛不往下坠落。蜘蛛的巧妙结构让科学家们惊叹不已,他们将这个微型钩刺和磁铁结合,研制出了可以攀爬凹凸表面和金属材料的平面的设备。
壁虎和吸盘、蜘蛛和磁铁的结合几乎征服了所有材料和形状的表面,也许在未来,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蜘蛛侠”。
21.(提取信息)文中所提到的攀爬设备是科学家们从_______和_______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的。
22.(品析句子)文中画“ ”的句子起到的作用,不对的一项是( )。
A.承上启下 B.激发阅读兴趣 C.引发读者思考 D.总结全文
23.(分析判断)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几乎”一词能去掉吗?判断状状和成成的说法的对错。
状状:不能去掉。“几乎”一词说明这种设备并不能征服所有材料和形状的表面,只是征服了大部分材料和形状的表面。 ( )
成成:可以去掉,对文章的内容没有影响。 ( )
24.(提问策略)下列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选一选。
A.短文内容 B.短文题目 C.描写手法 D.联系生活
(1)我们小学生也能成为“蜘蛛侠”吗? ( )
(2)短文中描写的这种攀爬设备可以应用在哪些地方呢? ( )
(3)为什么蜘蛛可以在墙上跑来跑去而不会坠落? ( )
(4)文中多处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 )
25.(运用策略)读完短文后,请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科学小实验: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状状不小心将厨房里的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它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①将盐巴与胡椒粉混合在一起。
②用筷子搅拌均匀。
③将塑料汤勺放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④胡椒粉黏附在汤勺上。
26.将塑料汤勺放在衣服上摩擦的作用是( )
A.产生静电,吸附物体 B.使塑料汤勺更干净
27.把摩擦后的塑料汤勺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胡椒粉黏附在汤勺上,说明了( )
A.胡椒粉自身带有静电 B.胡椒粉比盐巴轻
28.摩擦可以产生静电,你在生活中还观察到了哪些类似的现象?下面不属于摩擦生电现象的一项是( )
A.双面胶粘住了泡沫颗粒
B.晚上睡觉脱衣服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
C.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经常会“飘”起来,越理越乱
课外阅读。。
我自信,我快乐
人生有许多五彩缤纷的贝壳,红的,绿的,黄的,紫的;悲的,喜的……“在我的心里,藏有一颗最最宝贵的贝壳——
那次英语故事比赛,使我非常难忘。比赛那天,我一踏进赛场,只见那里已经
坐满了人,有参加比赛的选手,有来看比赛的观众,还有端坐在前排的评委。
见到赛场上高手如云,想到要和这么多人竞争,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比赛开始了,在我前面的选手一个接一个笑容满面地走上赛场,随着前面选手不断减少,离我上场的时间越来越近,我也更加紧张起来。此时的我,变得很没有信心。我既担心自己把稿子给忘了,又担心自己表现不出色。想多,突然在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了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自信使人成着想着,我的脑门不禁流出汗水。一颗紧张的心开始逐渐地平静下来。“比赛有什么好害怕的,我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我开始安慰自己。轮到我上场了,我在幕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自己冷静下来,暗暗对自己说:“你一定行!”然后大步流星地走上赛场。比赛的时候,我凭着自己以前艰苦的训练,很自然、很流利地就把故事讲完了。最后我得了全市一等奖。
我的那一颗最宝贵的贝壳,就是自信。以后的比赛,我都不害怕了,尽管赛场中高手很多。因为,我有这样一颗贝壳,它足以让我能压倒我的对手!
最后,我想说一向:我自信,我快乐!
29.补充词语。
紧张的( ) 宝贵的( ) 艰苦的( )
流利地( ) 逐渐地( ) 熟练地( )
30.说一说,在“我”的心里,藏着的那颗最最宝贵的“贝壳”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蝴蝶在下雨天无处可躲
2.天气的恶劣 为蝴蝶担心的急切
3.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4.它们的神情是那么无助,怎么不叫人替它们担忧呢?
5.lài gēng téng
6.说明了人类只有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才能成为这个呼风唤雨时代的主宰。
7.C A B
8.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使本来就存在的胆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使新的创造。
9.②
10.反复 终于
11.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
12.粉红 一颗豌豆所形成的
13.因为她从豌豆身上感受到生存的希望和生活的勇气。
14.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坐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说“简直像个节日”。
15.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文中形容羊吃草时十分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 不嫌麻烦,指很有耐心。
16.胃里没有消化的草茎、草根,这时又被送入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17.第3自然段中第1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8.绿茵茵的草地 羊吃草 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知识 反复咀嚼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知识
19.损害我们身心健康的事物 有益于我们身心发展的事物
20.启示:我们学习时应该像羊一样,选择吃嫩草,不吃“土香草”。我们还应经常像羊一样“翻草”,当老师把课文讲完以后,要把还没有弄明白的知识仔细地琢磨几遍,反复咀嚼,及时巩固。如果我们学习的时候能像羊吃草一样聚精会神、反复咀嚼,那我们还有什么学不会呢?
21.壁虎 蜘蛛
22.D
23.√ ×
24.B D A C
25.这种装备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坏处?
26.A
27.B
28.A
29.心情 贝壳 环境 讲述 掌握 操作
30.指的是自信。
31.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对自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