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课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九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课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九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05 18:55:46

文档简介

学科
语文
班级
执教者
课型
讲读课
课题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课时
2课时
节次
总第3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陨落、睿智,恪尽职守”等词语的形、音、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启蒙运动,浪漫主义以及伏尔泰、雨果在人类思想史上的非凡地位。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敬之情。   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及伏尔泰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们为自由、平等而战的宽阔胸怀和对人类的解放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从雨果包含激情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教学难点
1、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及思想背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程序
备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通过学习一篇演说词,走近法兰西的两位杰出人物:伏尔泰和维克多?雨果。他们相差整整一个世纪,伏尔泰于1778年病逝,雨果生于1802年,他们二人并没有面对面的交往。但是,阅读过本文的人,无不被雨果对伏尔泰的敬爱与景仰之情感染。 二、整体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陨落:yǔn 诅咒:zǔ 不挠:náo 恪尽职守:kè  2、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世纪性贡献      第二部分(2-8)思想启蒙;(9)现实关怀。      第三部分(10-12)非凡人格      第四部分(13-14)时代意义 三、新课讲授: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明确:⑴、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⑵、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3、教师范读第一段,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在第一段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⑵、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⑶、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   明确:⑴、“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⑵、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责任。      ⑶、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  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   总结学生的发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    明确:如:第八段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第十一段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四、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二   2、自读后面的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分析,我们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这节课我们来分析伏尔泰的形象。 二、新课讲授:   (一)、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   思考讨论:1、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2、对象是谁? 3、以何种方式? 4、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5、结果怎样?   明确:   1、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   2、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3、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4、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5、结果:胜利。   小结: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因此他的形象可以概括为:倔强的斗士形象。  (二)分析“智者”的形象。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2、师生共同朗读第12段,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的。      提示: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3、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三、拓展提高: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塑造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在雨果看来,伏尔泰“是一个新纪元的到来”。请学生思考其原因。    明确:结合第13段,能够认识到:伏尔泰把自由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带到人们中间,引起人们思想彻底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结合上文,从“人“和”公民”、“权力”和“职责”人手,理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作为人,我们有追求自由   小结:伏尔泰形象的意义在于,他和民主的权力;作为公民,我们有遵守法律的职责。不代表行政权力,他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在他生活的时代,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权威,束缚着人们;而伏尔泰的目的就是推翻权威,建立自由。 四、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愚味,人民祝福他,未来属于人民。   2、人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确:这里的“黎明”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时期即将开始。这“微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嘲笑,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沉着坚定给人以力量。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只有思想开放了,人民才能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文明。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封建君主专制使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伏尔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作者强调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就是表明作者向黑暗宣战的决心。 五、总结演说的特点: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明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应注意: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针对性。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板书设计
课件18张PPT。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 果了解伏尔泰生活的背景时代。
了解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
感受为人魅力,接受自由、平等、正义
等思想的熏陶。
培养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高尚情操。法国作家,生于军官家族。主要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凶年集》《惩罚集》《历代传说集》和其他许多戏剧作品,对后世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雨 果
(1802~1885)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1878年5月30日,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 雨果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这篇演讲是文坛泰斗对思想大师的崇高礼赞,也是对正义的呐喊,良知的呼唤,是演讲中的精品。陨落yǔn 诅咒zǔ zhòu 弥留mí
灵柩jiù 诉讼sònɡ 无聊liáo
凌驾línɡ 深邃suì 睿智ruì
蕴涵yùn 怜悯mǐn 污蔑miè 恪尽职守kè 鞠躬ɡōnɡ陨落:本文是指像巨星一样的伟人伏尔泰与世长辞。
灵柩:死者已经殓入的棺材。
凌驾:高出(别人)。
睿智:英名有远见。
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媚上欺下:有意讨好上司,欺负下层人民。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伏尔泰(1694—1778),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 “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 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 法国启蒙时期思想家伏尔泰与另一个启蒙思想家卢梭观点不合。伏尔泰猛烈抨击过卢梭的一部书,但是,当伏尔泰得知当局要封禁卢梭的这部书时,他挺身而出为之辩护。他对卢梭说:“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这种话的权利!”这句话一直被民主论者奉为是知识分子美德的最高体现,无数的宽容论的持有者引用这句话,以表示自己的公允。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提倡科学技术,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 启蒙思想,简言之就是弘扬理性,反对宗教,提倡人权,为弱势人群呐喊奋争!第一部分⑴:介绍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和他
所生活的时代,高度评价其世纪性的贡献。 第二部分(2~9):歌颂伏尔泰的丰功伟绩,从两方面评价
其卓越贡献。 (2~8):为第一层,介绍他在思想领域的启蒙作用。 (9):为第二层,介绍他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迫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正是思想启蒙和现实关怀成就了伏尔泰的伟大 。第三部分(10~12):赞扬伏尔泰的非凡人格。 第四部分(13~14):介绍伏尔泰的时代意义。 这篇演讲通过对先贤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及其世纪性的贡献的高度评价,对其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表达了对伟人的崇高礼赞,同时,对现实的关注也促使作者发出了对正义与良知的呼唤。文章主旨丰功伟绩
——思想启蒙、现实关怀伟大非凡人格
——微笑就是伏尔泰播种文明,追求光明伟大的使者思想之王永恒—— 伏尔泰 伏尔泰用“笔”战斗,并且战胜敌人,这轻如和风,猛如雷电的“笔”实际是指伏尔泰著书立说,从事文学创作。
演讲的开头,伏尔泰完成的使命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把人的尊严赋予黎民百姓”“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1、伏尔泰与黑暗势力做斗争的武器是什么?演讲开头所说的伏尔泰完成的使命是什么?如何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表现了他面对敌人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的优秀品质;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表现他的善良、仁慈、博爱的宽广胸怀;微笑体现了伏尔泰讽刺幽默的战斗性格。2、伏尔泰的微笑表现他哪三个方面的特点? 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提问: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赏读课文,揣摩语言,探究文句的哲理内蕴 。(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
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
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2)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雨果用诗一般精美的语言,热情赞誉了伏尔泰卓越的历史贡献、伟大的人格魅力,再现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以及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使这个形象永驻人们心中。雨果的语言凝重中透着隽永,深沉中显出壮丽,热烈中掩着理性。在缅怀伏尔泰的同时,我们充分领略到这位浪漫主义大师的非凡魅力,他们是法兰西的骄傲,更是全世界人民的骄傲。
一位著名作家说过,文学作品只有真实感还不够,给读者的美感享受越多,就越成功。演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雨果正是以他奇特的构思、深挚的感情、诗意盎然的语言创造出一种壮美的意境,使演讲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