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备课资料-第三章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教案,7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备课资料-第三章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教案,7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1-05 20:27:12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新人教版
滤纸吸干煤油—镊子夹取--小刀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切割。金属钠的切割方法: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
2Na+O2 == Na2O2(淡黄色)
点燃1. 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 为什么烧杯上方出现水蒸气?
3. 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4.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
5. 小球为什么会咝咝发出响声?
6.滴入酚酞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
水蒸气——放热;
熔化成一个小球——溶点低;
在水面上游动——生成气体;
咝咝发出响声——反应剧烈;
变色——生成碱。
化学方程式:
回答:2Na+2H2O====2NaOH+H2↑1.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
 ①钠浮在水面上;②钠沉在水底;③钠熔化成小球;④小球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⑤发出嘶嘶的声音;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④⑤ B.全部 C.①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⑥
2.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描述是( )
 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DC 3.相同质量的钠在下列情况下产生氢气最多的( )
 A.放在足量水中 B.放在足量盐酸中
 C.放在足量CuSO4溶液中
D.用刺有小孔的铝,包好放入足量水底中
4.将一小块金属钠久置于空气中,有下列现象:①生成白色粉末;②变暗;③生成白色固体;④发生潮解变为液体,这些现象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DC 2.金属与酸的反应1.金属与水的反应3.金属与碱的反应4.归纳总结钠与水的反应实验3-3: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注意观察 现象 实验现象:钠浮 在 水面
上熔化成一个小
球游动,发
出响声酚酞后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密度比水小反应放热、熔点低有气体生成有碱生成反应剧烈??化学方程式2Na + 2H2O = 2NaOH + H2↑
1.钠保存在煤油中或石蜡油中的原因?2.当火灾现场有像钠这样活泼的金属存放
时能用水灭火吗?如果不能应该怎样?思考:钠能与水、O2反应不能,必须用干燥沙土灭火铁与水蒸气反应应考虑:①水蒸气的发生
②水蒸气与铁粉的反应
③气体产物的检验
应考虑:①水蒸气的发生 ②水蒸气与铁粉的反应 ③气体产物的检验 如果提供给你3支试管、水槽、蒸发皿、胶塞、导管、酒精喷灯及其他必要的仪器和物品,在课本P50处画出你设计的装置简图。
科学探究钠与酸的反应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H)之前的金属遇到酸时,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回顾:Fe + 2HCl == Fe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 3H2 ↑2Na+ 2HCl == 2NaCl + H2 ↑钠与酸反应时,如酸过量则
钠只与酸反应,如酸不足量
则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注意:如果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会有哪些现象?请写出化学方程式。钠浮在液面,熔为一光亮的小球,
并且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
声音,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钠与盐溶液的反应现象:方程式:铝与NaOH的反应实验3--4在2支小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盐酸和5mL
NaOH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观察实
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分
别放在2支试管口,观察实验现象.  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
应,反应都放出一种可燃性气体-氢气现象:2Al+2NaOH+2H2O==2NaAlO2+3H2 ↑偏铝酸钠已知:铝与NaOH(aq)反应时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写出化学方程式应 用 酸,碱还有盐等可直接侵蚀铝的保护膜(氧化铝也能与酸或碱反应)以及铝制品本身,因此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总结:2Na + 2H2O = 2NaOH + H2↑3Fe + 4H2O(g) === Fe3O4 + 4H2 1.金属与水的反应:3.金属与碱的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2.金属与酸的反应:2Na+ 2HCl == 2NaCl + H2 ↑思考与交流1.将金属钠投入煤油和水的混合物中,会有何现象?
2.N a与FeCl3溶液反应的现象?
1.46gNa与500ml含36.5gHCl的盐酸反应,可生成氢气 ( )
A.1g B.2g C.3g D.4g
2.把一小块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物有
A.Cu B.Cu(OH)2 C.H2 D.O2 ( )
3.下列关于钠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银白色金属 ②质软,可用小刀切割
③密度比煤油大 ④熔点低于100℃  
⑤热和电的良导体
A.全部正确   B.除②外全部正确
C.仅①③⑤正确   D.除④外全部正确
练 习BBCA作业:已知下列反应:1. 2Na + 2H2O = 2NaOH + H2↑2. 2Na+ 2HCl == 2NaCl + H2 ↑4.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写出1—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用双箭头法表示反应1、2课件14张PPT。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物理通性 颜色、状态、密度、硬度、导电、导热、延展性等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在反应中显失去电子的能力,通常作还原剂。 为什么绝大多数金属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的,很少以游离态存在?1)金属与氧气反应;
2)金属与酸反应;
3)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观察P42的图片,回忆初中所学知识,你能说说金属能发生哪些反应吗?4)金属与水反应;
5)某些金属与碱溶液反应;(一)钠与氧气反应思考与讨论1:如果想较长时间观察到钠的银白色金属光泽,请设计你认为可行的实验方案?切开后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金属光泽。切口在空气中露置一会儿,会逐渐变暗。钠的化学性质活泼,极易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注意:取用一小块钠后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瓶,切记遵守实验室规则!!! 钠的熔点较低,钠与O2反应,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1)钠先熔化后,
(2)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
(3)最后留下的固体呈淡黄色。思考与讨论2:探究1与探究2体现了钠的哪些物理性质?思考与讨论3: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钠与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并写该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及得失电子数?产物呈碱性反应剧烈、有气体生成气体推动小球迅速移动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密度(钠)<密度(水)(二)钠与水的反应溶液中有气泡出现,钠在煤油和水的界面附近上下往复运动思考与讨论4:实验室怎样保存少量的钠?钠不能与煤油反应,密度比煤油大思考与讨论5: 金属钠能否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并实验验证。(三)钠与盐溶液反应溶液中有大量气体生成,且溶液有蓝色沉淀出现。钠不能把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先和溶液中的水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课堂小结:1、物理的性质:2、化学的性质
(1)与氧的反应
(2)与水的反应
(3)与盐溶液的反应1、从生活的角度来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
A.Na B. NaCl
C.NaOH D. Na2O
2.金属钠着火时,可采用的灭火物质是( )
A.泡沫灭火剂 B.水
C.沙子 D.干冰灭火剂1)铝与氧气的反应:4Al + 3O2 === 2Al2O3金属表面氧化膜的形成和作用三、其它金属与氧气或水的反应2)铁与水蒸汽的反应 你能不能设计一套简单的实验装置,使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这套装置应包括水蒸气发生、水蒸气与铁粉反应、检查产生气体等部分与课本的实验相比较,你觉得哪一套更好?课堂小结:1、绝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1)活泼性很强的金属常温下反应
(2)活泼性较弱的金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3)活泼性很弱的金属(如铂、金)不能反应
2、金属跟氧气反应时生成的氧化物一般为普通氧化物如2MgO、Al2O3,但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
3、活泼金属还能与水反应。金属钠熔化成小球,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产生了气体,水溶液变红.课件9张PPT。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回顾:钠的性质1、物理的性质:2、化学的性质
(1)与氧的反应
(2)与水的反应
(3)与盐溶液的反应银白色,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2)铝与氧气的反应:
见P44页 科学探究原因:(1)末打磨时,表面有氧化膜,因此不燃烧,
(2)打磨后,铝箔又很快生成氧化膜,阻止了铝的燃烧。三、其它金属与氧气或水的反应现象:(1)将末打磨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下落
(2)将打磨的铝箔在洒精灯上加热,现象一致1)镁、铁与氧气的反应:
见P42页图片镁带燃烧。2)铁与水蒸汽的反应 见课本:这套装置应包括水蒸气发生、水蒸气与铁粉反应、检查产生气体等部分与课本的实验相比较,你觉得哪一套更好?加热时铁粉红热,烧瓶内产生水蒸气,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①开始现象不明显。
②后来有少量气泡产生,气泡逐渐增多。
③试管很热。
④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时,都有爆鸣声。 ①氧化膜与酸、碱发生反应。
②铝与酸、碱反应产生气体。
③反应放热。
④生成氢气。 3)铝与碱溶液的反应1、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写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比较这两个反应的异同2Al + 6H+ = 2Al3+ + 3H2↑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3H2↑ 相同:铝的化合价升高,变成+3价,失去电子,铝作还原剂。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转化成H2。
不同:作氧化剂的物质不同。课堂小结:1、绝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
(1)活泼性很强的金属常温下反应
(2)活泼性较弱的金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3)活泼性很弱的金属(如铂、金)不能反应
2、金属跟氧气反应时生成的氧化物一般为普通氧化物如2MgO、Al2O3,但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
3、活泼金属还能与水反应。
4、某些金属还能与碱反应。1、从生活的角度来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
A.Na B.NaCl
C.NaOH D.Na2O
2.金属钠着火时,可采用的灭火物质是( )
A.泡沫灭火剂 B. 水
C.沙子 D. 干冰灭火剂
3、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后,没有碱生成的是( )
A.CaO溶于水 B.红热的Fe和水蒸气
C.金属Na投入水中 D.Na2O投入水中BCB不正确,因为用铝箔(刺有小孔)包住的金属钠放入水中时,钠先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与直接把钠投入水中所产生的氢气的量相同,但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要继续与铝箔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后者产生的氢气总量比前者多。 4、你认为下述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原因: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放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相等。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
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
[学生回答] 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
[引言]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复习] 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与氧气反应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图片。
[设问] 是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呢?
[引言]今天我们来认识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板书]1、钠与氧气的反应
[学生活动]分组 ①观察存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
②把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观察其物理性质、表面的氧化膜。
[归纳并板书]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存放方法。
[板书] 常温下 4Na + O2 ==== 2Na2O
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金属钠放在空气中易被氧化,那么对金属钠进行加热又将如何?
[学生实验]钠的燃烧。
[学生活动]描述实验现象
[设问] 生成物是氧化钠吗?
[学生回答]不是,生成物呈浅黄色,而氧化钠是白色固体
[讲解]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钠的另一种氧化物---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板书] 2Na + O2 Δ Na2O2
淡黄色固体
[投影] 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潜水艇供氧剂。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
2Na2O2 + 2CO2 == 4Na2CO3 + O2
[板书小结]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中的氧气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要求学生写出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氧化剂、还原剂)
[引言]初中我们学习过铝在氧气中的燃烧,若铝在空气中加热,又有什么现象呢?
[板书]2、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 点燃 2Al2O3
纯氧中:
空气中:
[学生实验]用坩埚钳钳住一块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描述实验现象] 逐渐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
[讲解] 铝的熔点 为665℃ 氧化铝的熔点 为2050℃ ,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落下。
[引言]如果我们去掉氧化膜再加热,有什么现象呢?
[学生实验]用坩埚钳钳住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描述实验现象] 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师生共同分析原因] 磨去氧化膜的铝片在空气中很快又形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板书小结] 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稳定存在于空气中
[回顾]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图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设问]能否看出金属的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有什么关系?
[小结]可以看出: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就越易进行(如钠露置空气中就氧化);金属活动性越弱,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反应条件较高(如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就说明金在加热条件下不与氧气反应。
[总结]请学生根据今天所学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金属
反应条件
(常温/加热)
反应
现象
氧化物
的颜色
化学方程式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钠的保存及其物理性质
常温下 4Na + O2 ==== 2Na2O 加热 2Na + O2 Δ Na2O2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小结: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 点燃 2Al2O3
纯氧中:
空气中:
[小结]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稳定存在于空气中
[总结]钠、铝、铁、铜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二、教学过程
[引入]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
[学生回答] 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
[引言]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根据书本图片3-2,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复习] 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与氧气反应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回顾]镁、铝、铁分别与氧气的反应。
[设问] 是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呢?
[引言]今天我们来认识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板书]1、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3-1
①观察存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
②把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观察其物理性质、表面的氧化膜。
[归纳并板书]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存放方法。
色态
密度
硬度
熔沸点
导电导热性
银白色固体
比煤油大,比水小
小,质软


钠一般存放在石蜡或煤油中
[板书] 常温下 4Na + O2 ==== 2Na2O
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金属钠放在空气中易被氧化,那么对金属钠进行加热又将如何?
实验3-2钠的燃烧。
[学生活动]描述实验现象
[设问] 生成物是氧化钠吗?
[学生回答]不是,生成物呈浅黄色,而氧化钠是白色固体
[讲解]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钠的另一种氧化物---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板书] 2Na + O2 Δ Na2O2
淡黄色固体
[投影] 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潜水艇供氧剂。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
2Na2O2 + 2CO2 == 4Na2CO3 + O2
[板书小结]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中的氧气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要求学生写出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氧化剂、还原剂)
[引言]初中我们学习过铝在氧气中的燃烧,若铝在空气中加热,又有什么现象呢?
[板书]2、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 点燃 2Al2O3

科学探究
用坩埚钳钳住一块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描述实验现象] 逐渐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
[讲解] 铝的熔点 为665℃ 氧化铝的熔点 为2050℃ ,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落下。
[引言]如果我们去掉氧化膜再加热,有什么现象呢?
科学探究
用坩埚钳钳住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描述实验现象] 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师生共同分析原因] 磨去氧化膜的铝片在空气中很快又形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板书小结] 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稳定存在于空气中
[回顾]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图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设问]能否看出金属的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有什么关系?
[小结]可以看出: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就越易进行(如钠露置空气中就氧化);金属活动性越弱,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反应条件较高(如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就说明金在加热条件下不与氧气反应。
[课堂总结]请学生根据今天所学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1、钠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
反应条件
(常温/加热)
反应现象
氧化物
的颜色
化学方程式

常温
银白色的切面很快变暗
白色固体
4Na + O2 ==== 2Na2O
点燃
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黄色固体
2Na + O2 Δ Na2O2

小结: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2 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 点燃 2Al2O3
[小结]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与空气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稳定存在于空气中
作业 1写出钠、铝、铁、铜与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完成优化设计的有关基础达标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的丰度(含量)O、Si、Al、Fe、Ca、Na。
(2)复习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应用。
(3)掌握Na、Al与O2反应的产物及其用途。
(4)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
(5)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6)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发生反应的内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激发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增强报效祖国的神圣责任感。
二、教学方式
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在地壳中的含量最丰富的前4种元素是什么?(引导学生观看课本第38页图3-1,O、Si、Al、Fe、Ca。)
(2)金属单质的一般物理性质包含: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思考与交流:
(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复习、讨论等形式列举初中化学所学的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一些盐溶液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并结合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
(2)分析课本第32页图3-2,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从实验现象讨论:镁条燃烧发生了什么反应?铜树、银树是怎么形成的?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们各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老师归纳:
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有:金属与氧气反应,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一些盐溶液反应,下面我们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板书]一、金属与O2的反应
1.钠与O2反应
[学生实验1]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用刀切开,观察新切面的颜色及变化(引导学生观察金属钠切开前的表面,与切开后进行比较)。通过观察,简单描述钠的物理性质。
[学生归纳]钠的物理性质: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柔软(硬度小)。
[学生实验2]钠放在玻璃燃烧匙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与加热前有何不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要求写出学生实验1、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学生归纳]
实验1:4Na+O2常温2Na2O(白色)
实验2:2Na+O2Δ2Na2O2(浅黄色)
[现象]在实验2中,钠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后燃烧,火焰呈黄色,最后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老师归纳]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科学视野]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
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而今天,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相信吗?
[演示实验]吹气生火(细节略)。
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过氧化钠)原来,就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实验探究]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由刚才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溶液变红可推知,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相应的NaOH和O2。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引导学生对Na2O2中元素的价态分析;它和H2O、CO2反应时,电子转移情况的分析(H2O2对比)。]
[补充实验]在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试管中加入Na2O2粉末,搅拌。(引导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并作出分析。)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实验说明了Na2O2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和具有漂白性。实际上,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思考:(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来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
[板书]2.铝与O2反应
[提问]铝与氧气能否反应?家庭常用的一些炊具(如铝锅)是铝制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与氧气发生反应呢?
[实验探究]分别加热未打磨和已打磨的铝箔,有何现象?现象有何不同?如何解释?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讨论后归纳:加热未打磨的铝箔,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表面有氧化膜,因此不能燃烧)。加热已打磨的铝箔,铝箔也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打磨后的铝箔表面又很快形成氧化膜,阻止了铝的燃烧)。
4Al+3O2Δ2Al2O3(致密)
[补充实验]将铝粉撒到酒精灯火焰上,可观察到铝的燃烧。
[练习1]小明家中有一只20世纪50年代初的铝锅,至今仍保存完好。该铝锅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不易被氧化
C.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D.铝易被氧化,但氧化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练习2]完成下列方程式(答案如下):
2Mg+O22MgO
3Fe+2O2点燃Fe3O4
2Cu+O2Δ2CuO
小结: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与氧气反应有何规律?
四、作业设计
课本第44页第2、3题;第45页第6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重点是Na、Al与O2的特殊性及应用;教学难点为Na2O2与H2O、CO2反应的本质;难点突破的方法可以从Na2O2中元素的价态分析,Na2O2与H2O、CO2反应时,电子转移情况(H2O对比),将是化解难点的妙方。
六、本课例特色
本课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了两个探究实验:一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吹气生火”),一是铝粉在酒精灯外焰燃烧的实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化学性质,而且能够与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形成冲突矛盾,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另外,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吹气生火”,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的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第二课时]金属与水反应铝与碱反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Na、Fe与H2O反应的特殊性;
(2)深化并扩充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3)掌握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特殊性;
(4)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
(5)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同“第一课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第一课时”)
二、教学方式
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三、教学过程
[板书]二、金属与水反应
[复习引入]列举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反应的本质,反应类型等。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那么活泼金属能否与水反应呢?
[板书]1.钠与水反应
学生实验探究:(1)Na和烧杯里的水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反应剧烈,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迅速游动,嘶嘶作响。
(2)Na和滴有酚酞的水作用(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完成表格)。
(3)Na和水作用放出的气体是什么?(收集装置如上图)(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完成表格)。2Na+2H2O2NaOH+H2↑现象原因反应方程式钠浮在水面上钠熔成小球钠四处游动嘶嘶作响反应后溶液变红色点燃收集到的气体,有尖锐爆鸣声
[思考讨论]
①钠易和空气、水反应,实验室中应如何保存钠?(隔绝空气保存,即保存在煤油中。)
②为什么能将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容易被氧气氧化而变质,必须将钠隔绝空气保存;钠不与煤油发生化学反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能够有效隔绝空气。)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实验探究,观察到现象:反应剧烈,钠熔成小球,浮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嘶嘶作响,溶液中同时出现蓝色沉淀。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
[板书]2.镁和水反应
学生实验:将打磨过的镁条放入水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现象,加热,观察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Mg+2H2OΔMg(OH)2↓+H2↑)
[板书]3.铁和水反应
[引入]家用的刀具、炊具多是铁制品,铁能否与水反应?
[科学探究]铁能否与水反应?(如将烧红的铁块投入水中,现象如何?条件如何?)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并互相对比,评出最优方案。(引导学生从水蒸气的产生,水蒸气与铁粉反应——加热,反应产物的检验等导出课本第42页内容,图3-9。)
[演示实验]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
3Fe+4H2O(g)ΔFe3O4+4H2↑
[小结]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与水反应有何规律?
[板书]三、铝和NaOH溶液的反应
[引入]活泼金属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能否与碱反应呢?
[学生实验探究]将铝片分别放入装有稀盐酸溶液和NaOH溶液的两支试管中,观察现象,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师生共同归纳]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讨论]铝制品的使用对环境有何要求?
[思考]以上两个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练习]1.不可以用来制作盛装浓烧碱溶液容器的材料是()。
A.铁B.铝C.塑料D.橡胶
2.质量相同的两份铝粉,第一份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第二份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在同温同压下放出气体的体积比是()。
A.1∶1B.1∶2C.1∶3D.2∶3
3.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时,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成黑色,这与水中含有下列哪种可溶性盐有关?()
A.钠盐B.钾盐C.镁盐D.铁盐
[板书]四、归纳
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小结)。金属在反应的时候都作还原剂。金属活动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 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
(2) 金属离子结合电子的能力弱强
(3) 跟氧的作用 常温易被氧化 常温干燥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4) 加热时能被氧化
(5) 跟水的作用: 常温能置换水中的氢、 在加热或跟水蒸气反应时能置换水中的氢
(6) 跟酸的作用:能把氢从酸(如盐酸或稀硫酸)中置换出来。能跟氧化性酸(浓硫酸、HNO3)反应
(7)跟盐的反应:位于金属活动顺序前面的金属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四、作业设计
课本第44页第1、4(2)题;课本第45页第5、7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重点是Na与H2O、盐溶液反应的特殊性及其应用;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特殊性及应用。教学难点为Al与NaOH反应的本质。难点突破的方法是应紧扣铝化合价变化的本质来分析,Al与酸、Al与碱反应都是呈现还原性,这是本质。
六、本课例特色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金属与水的反应,以及铝与碱的反应。而金属的选取介绍上也限于钠、铁以及铝。
?
金属的化学性质
【思考】
地球上金属元素的存在主要形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图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思考金属在反应中的作用(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作用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作用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作用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作用______________
3、上面四幅图基本概括了初中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上述性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一、钠与O2的反应
1、【实验探究】——常温下钠在空气中的变化
通过观察钠的取用,你能简单描述钠的物理性质吗? 。
(1)实验现象: 新切开的钠的表面 。
(2)变化的原因(写化学方程式)_ 。
(3)结论___ 。
(4)描述切割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在加热条件下钠在空气中的变化
(1)实验现象_ 。
(2)化学反应方程式_ 。
(3)所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视野】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呼吸面具、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二、其它金属与氧气反应研究
【思考】
1、点燃镁条前对镁条进行的必要的操作是什么?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燃铁丝前需要进行类似镁条的操作吗?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铝在空气中燃烧研究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未打磨的铝箔
在酒精灯上加热
已打磨的铝箔
在酒精灯上加热
若要观察到铝的燃烧,可采取哪些措施?
小结
【总结】
1、金属因为_____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充当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性。
2、大部分金属比较活泼,常温下就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1)金属表面的氧化膜,不能保护其内层金属,如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表面的氧化膜,能保护其内层金属,如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不跟氧气反应的一种金属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将金属钠放在坩埚里用酒精灯加热,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氧化钠
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2、下列实验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
A. 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变暗,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
B. 用坩埚钳夹住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固体
C. 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D. 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有液态的铝滴落下来
【课后练习】
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B. 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
C. 钠有很强的还原性
D. 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2、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铝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
C. 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D. 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是还原剂
3、小明家中收藏一件清末的铝制品佛像,至今保存完好。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 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 铝不易被氧化
C. 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D. 铝易被氧化,但氧化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层铝的作用
4、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主要是因为 ( )
A. 与氧气在常温下不反应
B. 铝性质不活泼
C. 铝表面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 铝既耐酸又耐碱
5、以下金属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的是( )
A. 铜 B. 铁 C. 铝 D.镁
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B. 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
C.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
D. 钠在氧气中燃烧更为激烈
7、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②燃烧得白色固体;③金属钠先熔化;④产物为淡黄色固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1)可以证明钠的硬度小的实验事实是 。
(2)可以证明氧化铝熔点高的实验事实是 。
(3)可以说明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钠的实验事实是:

9.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指出氧化剂与还原剂
铁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与硝酸银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剂__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
钠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剂__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
钠暴露在空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剂__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
铁丝在空气中点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剂__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
上述反应中金属均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2)
【思考】
人们常用铁、铝或铜制的水壶来烧水,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金属与水的反应
1、钠与H2O的反应
(1)【实验探究】
现象
原因





(2)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
(3由钠与水反应实验总结钠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为什么钠与冷水就能反应,而铁铝铜等金属与热都不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里为什么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为什么可以保存在煤油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探究】设计一套简单的实验装置,使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实验装置包括水蒸气发生、水蒸气与铁粉反应、检验产生的气体。
(1)如果给你3支试管、水槽、蒸发皿、胶塞、导管、酒精喷灯及其他必要的仪器和物品,画出你设计的装置简图。
(2)有人设计了下图装置,用一支大试管代替3支试管就能完成实验,想想其中的原理。
现象
化学方程式
【总结】比较钠与铁分别与水反应的情况
反应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与水反应,为什么反应条件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把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煤油和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 ( )
A.钠浮在烧杯中的液面上
B.钠沉在烧杯的底部
C.煤油会燃烧起来,产生很浓的黑烟
D.钠会在水和煤油的交界面上下浮动,直到反应结束
2、把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CuSO4溶液中,现象是 ( )
A. 置换出金属铜
B. 产生气体,置换出金属铜
C. 生成蓝色沉淀
D. 产生气体,生成蓝色沉淀
3、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后,没有碱生成的是 ( )
A. CaO溶于水
B. 红热的铁和水蒸气
C. 金属钠投入水中
D. Na2O2投入水中
4、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灭火的物质是 ( )
A. 水 B. 沙子 C. 煤油 D. 二氧化碳
5、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银白色金属;②质软可用小刀切割;③熔点低于100℃;④密度比水小;⑤热和电的良导体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6、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
A.钠的熔点低 B. 钠的密度小 C. 钠的硬度小 D. 有强还原性
7、实验室中钠一般应保存在煤油中,原因是 ( )
①钠不与煤油反应;②钠质软;③钠易与O2反应;④钠的密度比煤油大;⑤钠易与H2O反应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8、金属钠投入水中可以观察到下列现象,请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1)钠浮在水面上 。
(2)钠熔化成小球 。
(3)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声 。
(4)钠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
(5)滴有酚酞的水变红 。
9、如图,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水蒸气,并靠近火焰点燃。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2)加热烧瓶的作用是 ,烧瓶底部放了几片碎瓷片,其作用是 。
(3)干燥管里可装入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
(4)玻璃管中石棉绒的作用是 。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
,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 。
10、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指出氧化剂与还原剂
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剂__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__
双氧水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剂__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__
钠与水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剂__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__
钠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剂__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__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3)
【复习】
1、写出钠与氧气、钠与水、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2、写出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概括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探究】——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现象
原因
无论是把铝投入盐酸中,还是NaOH溶液中




结论
【思考】(1)写出铝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成离子方程式。
(2)铝制餐具为什么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3)金属单质都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这句话对吗?
【练习】
1、质量相等的两份铝粉,第一份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 ,第二份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在同温同压下放出气体的体积比是 ( )
A.1∶2 B.2 ∶1 C.1∶4 D.1 ∶1
2、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进行两种不同操作:
①把一小块金属钠直接投入水中
②另一小块金属钠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放入水中
操作产生的氢气多,原因是

3、把一个铝制易拉罐充满CO2,然后往罐内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密封罐口。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原因是(写方程式)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原因是(写方程式) 。
4、将一块镁铝合金放入过量盐酸中,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5、将一块镁铝合金放入过量NaOH溶液中,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6、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铝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7、某无色透明溶液与铝反应放出H,该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H+、K+、Mg+、Cl-、OH-、SO42-、CO32- ,试推断:
第一种情况,无色透明溶液中一定有 ,可能有 离子。
第二种情况,无色透明溶液中一定有 ,可能有 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