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高考全真模拟卷(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高考全真模拟卷(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0 20:5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高考全真模拟卷(一)
语 文
1.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共8页。
2.考查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科学技术与伦理之间是泾渭分明的。人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观点:科学知识不反映人类的价值观,科学家也不对其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负责。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科学与技术之间的传统界限逐渐模糊。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一直不断地干预并改造着物质世界,通过技术过程影响着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曾经的边界正在消失。科技创新往往在交界地带产生,其研究结果也日益增加了复杂性和普遍不确定性。与传统的科学实验相比,一旦出现了偏差会带来重大的灾难性社会后果。此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早已不是纯粹的事实问题,即不仅在实验室内部有效,在实验室外部也应仍然有效。可以说,对社会和伦理问题的关注与回应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应有之义。科学技术发展不仅要求真,而且必须同时求善。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既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人类物种自身。这一系列的深刻变革既昭示着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契机,也蕴藏着颠覆式的巨大风险。根据人类普遍认可的伦理和价值观对科学技术实施伦理治理,成为社会各界普遍的诉求。
在世界范围内,面对各类新兴科技可能给全人类带来的颠覆式风险,完备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早已是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标准配置。21世纪伊始,欧美等国就将“治理”概念同“伦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对科技的“伦理治理”框架,试图以各种机制把政府、科学界和公众等整合到一起,共同解决科技发展产生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在伦理治理已经成为科技创新应有之义的今天,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就必须前瞻性地系统预判、权衡和应对科技伦理风险,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全人类应尽的道德责任。
(摘编自胡明艳《加强科技伦理治理 推动科技向善发展》)
材料二:
我们生活的时代比以往更为复杂,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科学技术以难以预料的势态向前发展,并渗透生活的各个层面。新的伦理问题常常是既有伦理问题的延伸。而在人类伦理实践的进程中,对科技行为的巨大责任的界定已成为既有伦理问题向前延伸的主要线索。
一是从个人伦理向集团和集体伦理的延伸。现代科技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集团行为,集团中个人的行为正当与否,已经很难简单地运用针对个人行为的伦理准则加以规范。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四海一家的情势,则促使人们进一步发展一种具有大同世界胸襟的新型集体伦理。这种新型的集体伦理有两个重要方面,其一是对公共物品的合理与有序利用;其二是充分重视个体“微不足道”的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累积性恶果,真正从整个人类及自然环境的角度规范每个人的行为。新型集体伦理将更加强调人类普遍共识基础上的共同行动,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整体的永续发展。
二是从信念伦理向责任伦理的延伸。在传统社会中,人们习惯上将伦理问题归结为某种信念体系。例如,“不应撒谎”“对雇主要忠诚”等。这种信念化的伦理在传统社会中有效,在科技推动下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中,责任伦理不仅强调用主体的责任来论证伦理规范的合理性,还进一步从责任的恰当履行出发,界定具体情势中不同层面的责任的先后排序。在科技活动的相关行为主体中,科技人员具有与巨大科技力量相伴随的重大社会责任。科技力量是如此的巨大,科技行为更需要一种责任意识。
三是从自律伦理向结构伦理的延伸。传统社会的伦理秩序建设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个体的自律,然而,这是一个难以单独实现的目标。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以自律为目标的伦理规范体系必须进一步发展为一种有强制力的社会化结构体系。伦理体系建构的结构化延伸的实质是,将一种负反馈机制引入伦理体系之中,迫使行为主体调整其行为,这实际上有助于行为主体的伦理自律。结构伦理可以视为群体的自我调控,从自律伦理向结构伦理的延伸就是一个自然而非异化的过程,它是人类活动的社会化进程不断深入的结果。
四是从近距离伦理向远距离伦理的延伸。在传统社会中,伦理准则规范体系所涉及的大多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可称之为近距离伦理。科技的发展使主体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传统的主体间直接的近距离伦理关系随之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出现了延伸。在时间上,未来世代的权利和当代人的责任已经成为人们反思科技与未来的重大命题;在空间上,人不仅仅对人自身有义务,而且对生活于其中的生物圈和大自然也有保护的义务。
五是从被动性责任向主动性责任的延伸。在科技人员与其他群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中,科技人员既居于主导地位,又处于被监督的境地。传统伦理体系中,义务与责任往往是被动的,如“不得偷盗”“不得妨碍他人”之类;而科技人员的义务和责任则更多地涉及“应该造福人类与自然环境”之类主动性的要求。反过来,其他群体则有权要求科技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福祉——更好的教育与保健,更安全与便捷的技术。
(摘编自刘大椿《科技伦理建构的新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均论及科技与伦理的关系,指出了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发生的变化,论述了传统伦理与科技伦理的区别。
B.材料一认为当今科技的深刻变革既有机遇,也有风险,因此需要对科技伦理进行治理,确保科技发展的机遇大于风险。
C.材料二中提到的集体伦理,是一种独创的、具有大同世界胸襟的新型集体伦理,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类社会整体的永续发展。
D.材料二认为,自律伦理是要单独实现个体的自律,结构伦理是群体的自我调控,从自律伦理到结构伦理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应撒谎”"不应背叛"是信念化伦理,它们没有对责任的恰当履行和先后排序做出规划。
B.以自律为目标的传统伦理体系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应将其进行结构化延伸。
C."远距离伦理"的"远"不仅体现在时间上,还体现在空间上,不仅要考虑未来,还要考虑生态。
D.科技人员既处于主导地位,又被其他群体监督,其中,“被监督”属于被动性责任。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科学技术与伦理之间界限的变化展开论述,认为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之间的界限都在发生改变。
B.材料二通过“五个延伸”展开分析,论述科学技术对人类伦理实践的影响,探讨科技伦理建构的新路径。
C.材料一通过“实验室”内外的比较,强调科技的发展已突破纯粹的事实问题,并与社会产生了密切的关联。
D.材料二采用总分式结构进行论述,分论部分既有道理论证,又有对比论证、引用论证,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4.材料一说:“科学技术发展不仅要求真,而且必须同时求善。"请谈谈你对“求真”和“求善”的理解。(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科技伦理中的“责任”,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给了我们怎样的共同启示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灯下(节选)
汪曾祺
一天还是那么过去的。西天又烧过了金子一样的晚霞。
陈相公(学徒的)在屏门后服伺着新买来的礼和银行师子牌汽油灯。他像是跟灯赌了气,弓着个身子,东扒扒,西戳戳,眯起一只眼睛研究研究,又撮起嘴唇吹吹,鼻涕在鼻孔里,一上一下,使他不时要用油污的手去掠一掠。已经是秋凉了,可是小伙子阳气旺,汗兀自不住的滴着。
柜台里有三个人:姓陶的和姓苏的是“同事”身份,陶先生坐在靠“山架”的凳上翻阅从甚么报上剪集起来的章回小说,(也许丢掉了一页,不接头,找来找去找不着)。一面还摸着脸上酒刺,看来不是用手去摸脸,而是以脸去就手,似乎很专心。苏先生把肘部支在柜台上,两手捧着个肥大下巴,用收藏家欣赏书画的神情悠然的看着滴水檐下王二手里起落的刀光。王二摆一个熏烧卤味摊子,这时正忙得紧,一面把切好的牛肉香肠用荷叶包给人,一面用油腻腻的手接钱,只一瞥,即知道数目,随便又准确的往“钱笼”里一扔。柜台里另一位,姓卢,在来往信札上被称为“执事先生",正校核着“福食”,每看完一笔,用小木戳子印一个“过”。他叫了一声陈相公,陈相公没有答应,于是又大声叫“陈——相——公——”!这回不但陈相公听见,连苏陶二位也听见了,回头一看,都噗嗤笑了,陈相公一脸胡子,垂手侍立。“今天买了几个铜板酱油 ”“五个。”又各归原位,各执其事,继续未竟的工作。他们似乎都在等待着甚么。等待着甚么呢
多少声音汇集起来的声音向各处流着,听惯了的耳朵不会再觉得喧闹,连无线电嗡着鼻子的唱歌说话的声音及铁钉头狠狠的划在玻璃上的开关声,也都显得非常安静。
时间在人们的眼睛里过去了。
陈相公又有了点小小得意,汽油灯毕竟亮了。他站到柜台上挂了起来,灯咝咝的响着,许多小飞虫子便在光底下闹成一大团,哪里来的这许多啊
一个顾客懒懒的走近了柜台。“要甚么 ""丝妈糖。”"没有。”"昨天还有的 "“十个铜板起码!"柜台外的人眨眨眼睛,只得向袋里又挖挖,柜台里的把钱接过手,一看,只有八个,不再说甚么,丢入“钜万”里,包了一包带丝带粉的甚么。八个铜板买不到十个铜板的,大家明白。可是倒教苏陶二位想起来晚上还有几个必到的主顾,知道他们要甚么,要多少,便一一包好,在纸上折角作了个记号,放在固定的处所,以便来拿。
卢先生核完了账,把簿子挂到派定的钉上,伸了个懒腰,心里想:不早了。走到门口去看天天来往的人,站了一会儿。觉得生活乏味,便想回去,却一眼看见了一个人拄着拐杖走来了。这个人(不单这个人)是除了大风大雨,小病小痛,都要来铺子里坐坐谈点“新闻”的。
“哦,陆二先生,二舅太爷——您怎么今儿来晚了 我打算您的小肠气又发了。”“没有,没有,今儿放学放得晚一点,嗯——又拢焦家巷吃了碗划水面。”
店堂里摆一张方桌,左右各放两把椅子,陆二先生拣了一把靠桌的坐下,(这是他的老地方,其余,应当留给别人)。放下拐杖,拧了拧鼻子,把手在鞋帮上抹抹,看着“真不二价”“童叟无欺”心里有了点感慨:而今能写得这样一笔字的很少了,拿春联“报柱”来一比,就分出个高下老嫩来。他是个蒙馆先生。—世界变了,就是写得这样字的也没用了,人家招牌上都画上红红绿绿的甚么美,美术字,从大学校学来的,看的不认识,写的也不认识。
“一蟹不如一蟹,全是甚么洋笔弄坏的,当先,我们的时候——咳,陶翁,你的花又开了两朵了__"
“啊 ——也不过是随便插在盆子里玩玩的,我连水都不记得浇,还是厨房老朱天天挑水回来浇一点,不想它竟开了花。”陶先生说着,捧着水烟袋走了出来。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风雅,风雅。”陆二先生素来很赞赏陶先生。
“二舅太爷。今儿在东家太太家吃了甚么来了 ”又进来一个人,见了陆二先生就照例问这句话,他是店主的本家,每天到店里来吃饭,这时正是他该来的时候。
“虾子炒虾子!”
大家全笑了起来,连走过门口的也都带了一个笑走过。进来的人有点驼背,大家都叫他虾二爷。
陆二先生按俗例每天临着到一个学生家去吃饭,周而复始,所以常常夸说某家太太人大方,铲子好,并且还说了些蒙馆先生不应当说的话,涉及大方铲子以外的事,供大家笑乐,无伤大雅。
虾二爷装腔作势要拿拐杖打陆二先生,陆二先生说,“你来,你来,我有话告你!”虾二爷带笑骂了句甚么,也就算了。
张汉叼着烟袋进来,连声叫着“年兄,年兄”,这是一个老童生,曾往外县做过幕。
老炳到王二摊上拣了根卤得通红的猪尾巴,一条鞭似的舞着,到里去拿了个茶杯,又出去打酒去了。
卖鱼的疤眼收完了鱼钱,也走了进来。
还有些不上名姓的熟人,也都来了,坐的坐,站的站,各有各的风格,于是店堂里便热闹起来。(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相公服伺新买来的汽油灯,以致卢先生喊他都未听见,可见他沉迷研究汽油灯,十分专注。
B."时间在人们的眼睛里过去了",写人们通过观看事物打发时间,反映出人们内心的百无聊赖。
C.柜台里的卖“十个铜板"的丝妈糖给柜台外的人,这一情节与下文的“童叟无欺”构成反讽。
D.前面写陶先生摸着酒刺翻阅章回小说,后面写他随便插花而不浇花,由此表现他的附庸风雅。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中的“还是""又”,写日子甚至自然景色都与往常一样,这为下文描述人们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暗示。
B.小说叙事的视角是灵活多变的,除了运用作者的视角外,还通过苏先生、卢先生和虾二爷的视角去写人、叙事。
C.“蒙馆先生”这一身份与陆二先生对书法的看法和陶先生对他的赞赏相符,但他也开玩笑、说“不应当说的话”,说明他是个典型的市井人物。
D.小说叙事详略结合,详写柜台里的人,节奏舒缓,略写最后出场的人物,结构紧凑,展现了店堂的不同氛围。
8.文中“放在固定的处所”“这是他的老地方”“这时正是他该来的时候”等句子,具有怎样的意味和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汪曾祺说:“生活,是好玩的。”文中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丁鸿父继,从征伐,鸿独与弟盛居,怜盛幼小而共寒苦。及綝卒鸿当袭封上书让国于盛书不报。既葬,乃挂衰经于冢庐而去,留书与盛曰:“鸿贪经书,不顾恩义,弱而随师,生不供养,死不饭啥,皇天祖祢,并不佑助,身被大病,不任茅土。前上疾状,愿辞爵,章不报。迫于当封,谨自放弃。”
丁鸿让国于弟盛,逃去。鸿初与九江人鲍骏同事桓荣,甚相友善。及鸿亡,骏遇于东海,阳狂不识骏。骏乃止而让之曰:“今子以兄弟私恩而绝父不灭之基,可谓智乎 ”鸿感怆,垂涕叹息,乃还就国。
日食,鸿为司徒,上疏曰:“臣闻《春秋》日食三十六,而弑君三十六,变不空生。夫帝王不宜以重器假人,观古及汉倾危之祸,靡不由世位擅宠之家。今大将军虽欲敕身自约,不敢僭差,然而天下远近皆惶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谒辞,求通待报,虽奉玺书,受台敕,不敢去,至数十日。背公室,向私门,此乃上威损,下权盛。外附之臣,依托权门,谄谀以求容媚,宜诛之。"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五》)
材料二:
孔子曰:“太伯①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孟子曰:“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若乃太伯以天下而违周,伯夷率洁情以去国,并未始有其让也。故太伯称至德,伯夷称贤人。后世闻其让而慕其风,徇其名而昧其致,所以激诡行生而取与妄矣。至夫邓彪、刘恺,让其弟以取义,使弟受非服而己厚其名,于义不亦薄乎!君子立言,非苟显其理,将以启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独善其身,将以训天下之方动者。言行之所开塞,可无慎哉!原丁鸿之心,主于忠爱乎 何其终悟而从义也!异夫数子类乎徇名者焉。赞曰:丁鸿翼翼,让而不饰。高论白虎,深言日食。
(节选自《后汉书·卷三十七》)
注释①〔太伯〕又称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宗祖。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两个弟弟为仲雍和季历。父亲传位于季历及其子姬昌,太伯和仲雍避让,迁居江东,建立东吴。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及綝A卒B鸿C当袭封D上书E让国F于盛G书H不报。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事,指共同侍奉,古代常指行事相同或相与共事,现指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
B.玺书,古代长途递送的文书,用泥封固,用玺加印;秦以后专指皇帝下发的诏书。
C.厚,指得到丰厚的……,与《苏武传》中"陵与子卿素厚"的"厚"意思相同。
D.徇名,文中指追求名声,其中的"徇"与成语“徇私枉法”中的"徇"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鸿给丁盛写信说自己只顾读书,没有供养父母,未尽孝道,所以不能得到祖宗的保佑,并且身患疾病,不能袭爵受封。
B.丁鸿认为日食不会凭空发生,他根据《春秋》中记载的日食与弑君事件,劝说君主杀掉妄图弑君的大臣,以维护君王的权威。
C.当时刺史、太守等官员调任之前,必须通报大将军后才敢离开,他们即使有朝廷的诏书,也不敢擅自辞行。
D.太伯和伯夷的谦让有着更长远的考虑,后人却只为了博取谦让的名声而谦让,于是导致了不正常的行为和取舍标准的随意变化。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前上疾状,愿辞爵,章不报。迫于当封,谨自放弃。
(2)孟子曰:“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
14.如何理解丁鸿的"让而不饰"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壮观”一词概括了登岳阳楼所见之景的总体特征,“草木相连”“风壮浪涌”是其具体展示。
B.“江湖异态”指江水与湖水的不同形态。江水浩浩荡荡,湖水碧波千顷,气象浑厚,异态纷呈。
C.面对壮阔佳景,怀想古昔之人,诗人却茫然无语,此处的反差更突显其内心愁情之深重。
D.本诗通过用典、以乐景衬哀情以及直抒胸臆等多种手法,抒发伤时感世之情,荡气回肠。
16.陈衍《宋诗精华录》盛称“乾坤”一联为“学杜而得其骨”者,请结合杜甫《登高》一诗的尾联,谈谈你对这句评价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列传》中,在渔夫的追问下,屈原用“ , ”两句来说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
(2)陆游《书愤》中," , "两句歌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3)古人写文,往往志在讽今,简洁的话语中包含着对当今统治者的劝谏,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18~19题。
麦冬草丛中,一个又一个小脑袋慢慢抬起,抬起,一只又一只圆眼睛,睁开,睁开……小花苏醒啦!一个又一个花脑袋,一只又一只花眸子,一个又一个小花钟,本来是低垂着、眯合着、倒挂着的,现在,被初阳一照,被晨风一摇,被鸟翅一撩,竟然缓缓仰起脸,慢慢张开唇,吐出幽幽的芳香,泛出粉红的颜色,露出藏了一夜的秘密。
我知道它的名字——酢浆草。我总觉得这名字配不上它① 的仙女风姿,配不上它飘飘欲飞的精灵模样。它们一朵朵撒落在墨绿的麦冬草间,像少女腮帮上的红晕不小心抖落,清秀,可爱,天真。它如此俊美秀逸,用小家碧玉来形容,好像不够端庄;用②_________来形容,又显得有些沉重。它是花仙子遗落在人间的一段笛音,每个音符都像一个五瓣小喇叭,在绿树下、碧草间蹦蹦跳跳,被阳光一染,清越的音乐便扬得满世界都是。我看着音符小花满林子飞扬,忘了盘桓翻飞的鹭鸟,忘了它击响的空气鼓,唱响的咕嘎歌,还有挑在肩上的那些金谷子。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那些花脑袋、花眸子、小花钟”,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每逢假期,有人出门旅游,还有人选择宅家补觉。但明明睡到天昏地暗,为啥一点不解乏 越睡越乏是生物钟在作怪。长期睡眠不规律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让人无法得到有效的休息。终于有了一个长假,很多人把休息时间拉长,想把之前因为劳累而损失的时间补回来,这让他们的生物钟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① ,就像生活中人们倒时差一样,身体上会有不适的感觉。
②______________,建议大家在假期前后,起居生活尽量有规律,不要熬夜,不宜过度兴奋,让我们的身体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此外,如果想通过补觉给身体"充电",也要讲求策略。③ ,如果一天的睡眠时间超过10个小时,同样会影响到睡眠生物钟,让人晚上难以入睡。
比较健康的作息时间是成年人每天保证7至9个小时,晚上10时到凌晨4时是最佳的休息时间,这一时间段能够获得最好的睡眠质量。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至少要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也可以采用分阶段睡眠的方法。
20.下列句子中的"一点"和"为啥一点不解乏"中的"一点",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花开花谢苍生冢,影过来去匆匆,不过一点归鸿。
B.生活中需要总结问题,然后将其一点一点地解决。
C.他的建议是空洞的,实际上对你一点作用也没有。
D.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文言文阅读中提到"言行之所开塞,可无慎哉"。言行,能起到开导的作用,也能起到堵塞的作用。古人重视立言、立行,力求做到言行谨慎。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下,人们可以通过自媒体公开自己的言与行,其中有的言行让人们看到生活的美好,有的言行却对人们的价值观造成误导。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