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2023·长春)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下列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一片森林 B.一片草原 C.一条河流 D.生物圈
2.(2023·长春)由分生组织形成的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差异很大,产生这种差异性变化的原因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细胞衰老
3.(2023·长春)如图为菜豆种子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所示的结构是子叶,共有两片
B.③所示的结构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根
C.④所示的结构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D.新植物的幼体由①②③④所示的结构组成
4.(2023·长春)桃花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主要结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⑤⑥ D.⑦⑧
5.(2023·长春)吉林省通榆县利用大棚种植辣椒,把“小辣椒”变成“大产业”。下列能够提高大棚中辣椒产量的措施有( )
①适当增大昼夜温差②合理密植③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④多施肥少浇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3·长春)某同学为探究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在载玻片的a、b、c三处各滴两滴草履虫培养液,将其连通,a处边缘放一粒食盐、c处边缘滴一滴肉汁,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履虫在a、b之间的运动方向是a→b
B.c处草履虫最多,说明肉汁是有利刺激
C.该实验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7.(2023·长春)某同学午餐时选择了米饭、清蒸排骨两种食物,为保证合理营养,还应选择的食物是( )
A.醋熘白菜 B.干炸黄花鱼 C.红烧肉 D.可乐鸡翅
8.(2023·长春)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选择尾鳍色素多的小鱼
B.将盖玻片盖在小鱼的尾鳍上
C.必须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D.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9.(2023·长春)下列关于人的血液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细胞数目减少,运氧能力降低
B.白细胞数目越多身体越健康
C.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D.血浆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10.(2023·长春)如图为人体神经冲动传导路径示意图,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只有a处受损,则无感觉,能完成反射
B.若只有a处受损,则有感觉,不能完成反射
C.若只有b处受损,则无感觉,能完成反射
D.若只有b处受损,则有感觉,不能完成反射
11.(2023·长春) 2023年5月21日,长春马拉松鸣枪开跑,约3万名选手参与角逐。如图为人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中对枪声敏感的细胞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2.(2023·长春)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利用太空跑台进行跑步锻炼,以应对失重带来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跑步由运动系统独立完成
B.关节由关节头和关节窝两部分构成
C.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D.每组骨骼肌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13.(2023·长春)下列有关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有口有肛门 B.乙的运动器官是疣足
C.丙体表有角质层 D.丁体表有外骨骼
14.(2023·长春)下列关于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甲烷菌制作酸奶 B.利用醋酸菌制作泡菜
C.利用酵母菌发面蒸馒头 D.利用乳酸菌制作米酒
15.(2023·长春) 2022年12月,科学家从北极冻土样本中复活了冻结万年的古老病毒。迄今为止,样本中复活的病毒仅感染阿米巴虫一种动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内部有遗传物质 B.该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动物病毒
C.病毒利用孢子进行繁殖 D.该病毒与阿米巴虫是寄生关系
16.(2023·长春)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鸡卵的气室时,应敲开鸡卵的钝端
B.测定种子发芽率时,应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
C.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应统计各小组数据,取平均值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应将待测试管置于37℃温水中
17.(2023·长春)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核中染色体、DNA与基因之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8.(2023·长春)由转基因技术获得的富含维生素A的黄金水稻,是普通水稻的变异类型,这种变异从根本上改变了作物的( )
A.形态结构 B.生活环境 C.遗传物质 D.生理功能
19.(2023·长春)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接种卡介苗可预防该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核杆菌是引起该病的传染源
B.接种该疫苗可保护易感人群
C.接种该疫苗会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原
D.接种该疫苗产生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0.(2023·长春)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C.从低等到高等 D.从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道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2023·长春)下图分别为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某同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视野图,请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
(2)观察时,为了看到更多的细胞,应选择图甲中放大倍数为 的物镜。
(3)图乙和图丙两个视野中染色最深的结构分别是 (填序号)。
(4)若将图乙中①所在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向 方移动装片。
(5)与图乙所示的细胞相比,图丙中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和液泡。
22.(2023·长春)为探究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同学们利用灭菌后的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请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组别 甲 乙 丙
装置
步骤 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3-5分钟,自然冷却
置于4℃环境中 置于室温条件下 置于室温条件下
连续观察3天
结果 3天内未见浑浊 3天内明显浑浊 第3天未见浑浊
(1)如果以温度为变量,应选择甲组和 组进行对照,该对照实验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
(2)乙、丙两组实验结果表明,导致肉汤腐败的细菌和真菌主要来自 。
(3)食品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引起的,其中细菌通过 的方式进行繁殖。
(4)该实验启示我们,延长食品保存时间可以采用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23.(2023·长春) 2023年4月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等人冒雨来到北京市某公园,与少先队员们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亲自种下油松、柿树等树苗。如图,甲为柿树叶片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代表生理活动;乙为根尖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根尖的不同区域。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植树选择阴雨天并剪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填字母)过程。
(2)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这与 (填序号)两个区域有直接关系。
(3)植物生长过程中,A过程产生的 参与构建植物体。
(4)若用黑枣作为砧木,柿树的枝条为接穗进行嫁接,为确保接穗成活,应使接穗与砧木的 紧密结合。
(5)植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这是由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重大作用,请写出其中一条作用: 。
24.(2023·长春)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糯米是制作粽子的主要食材,含有大量的淀粉。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糯米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这样的过程叫做 。
(2)若图一中乙代表小肠,葡萄糖在小肠内被吸收后,随着血液循环最先进入心脏的 (填字母)中。
(3)葡萄糖从心脏出发到达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该过程主要在细胞内的 中进行。
(4)血液流经图一中甲进行气体交换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可用图二中曲线 (填字母)表示。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主要由 (填器官名称)形成尿液排出。
(5)健康人食用粽子后,血糖浓度会升高,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主要是由于胰岛分泌的 发挥了调节作用。
25.(2023·长春)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控制正常和白化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和a表示。如图是某家庭白化基因的遗传和个体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所代表的细胞是 ,新生命自此开始。
(2)胎儿在子宫内,通过 、脐带从母体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
(3)由图推理可知,女儿的肤色表现为 (填“正常”或“白化”)。
(4)该对夫妇又生一男孩,该男孩体细胞中X染色体来源于 (填“父亲”或“母亲”)。
26.(2023·长春)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长白山位于亚欧大陆东缘,浓缩了从温带到极地几千公里的生物地理景观,其植被从山顶向下依次为苔原带、岳桦林带、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呈垂直分布。到目前为止,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有人参、长白松等野生植物2700余种,野生动物1600余种,还有多种细菌和真菌,构成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库。
长白山为野生动物创造了天然的繁衍与栖息环境,这里栖息着中国林蛙和极北小鲵等两栖动物,松花蛇、赤练蛇等爬行动物,梅花鹿、东北虎等哺乳动物,啄木鸟、大杜鹃等鸟类,还有诸多名贵鱼类。保护区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中国特有珍稀鸟类——中华秋沙鸭,它常以食草小鱼、水草为食,也是水獭的食物。
(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生物多样性不仅指 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为维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相对稳定,应避免外界过度干扰,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中国林蛙的发育是一种变态发育,幼体用 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4)根据资料中划线部分提供的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 。
(5)上述资料中, (填一种动物名称)所处的类群为最高等的脊椎动物类群。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其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上下约20千米。
故答案为:D。
【分析】地球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化成组织
【解析】【解答】细胞分化指的是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的细胞因为分化导致其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但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3.【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A、①是种子内的胚芽,④才是子叶,A错误;
B、③是胚根,未来会发育成植物的根,B正确;
C、④是子叶,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能为种子萌发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C正确;
D、新植物的幼体是胚,胚包含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④子叶,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包含:①种皮,起保护作用;②胚芽,发育成茎和叶;③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④胚根,发育成根;⑤子叶,提供营养物质。
(2)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4.【答案】D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图中①为花药,②为花丝,③为胚珠,④为柱头,⑤为花柱,⑥为子房,⑦为雄蕊,⑧为雌蕊;一朵花最主要的结构是花蕊,包含⑦雄蕊和⑧雌蕊。
故答案为:D。
【分析】一朵花最主要的结构是花蕊,包含雄蕊和雌蕊,雄蕊包含花药和花丝,雌蕊包含柱头、花柱、子房。
5.【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提高产量的本质是提高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①增大昼夜温差的本质是提高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从而提高有机物的积累;②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植物光合作用进而提高有机物的积累;③增加二氧化碳可以有效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提高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④多施肥少浇水会使植物出现烧苗缺水现象,不利于植物生长。
故答案为:A。
【分析】(1)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2)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本质是提高有机物的累积量,本质是提高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
(3)常见的提高产量的措施有:合理密植、增大昼夜温差、增加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6.【答案】D
【知识点】观察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A、由于在a处边缘加了食盐,对草履虫存在刺激,草履虫具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会从a移动到b,A正确;
B、c处滴加了肉汁,肉汁中含有充足的营养物质,对草履虫来说属于有利刺激,B正确;
C、分析实验过程可知,草履虫会远离有不利刺激的实验,会亲近有利刺激的肉汁,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正确;
D、草履虫没有脑、脊髓和神经组成的神经系统,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探究食盐对草履虫影响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滴管从草履虫培养液表层吸取少量草履虫培养液。
②在载玻片两侧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
③用滴管在两滴培养液之间划一下,使二者连通起来。
④将食盐放在载玻片上草履虫培养液的一端,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2)单细胞生物的概念: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独立完成呼吸、营养、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7.【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该同学的午饭中的米饭富含淀粉,清蒸排骨含有充足的蛋白质,还应该添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故答案为:A。
【分析】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谷类食物(糖类)位居第一层;蔬菜和水果(维生素)居第二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蛋白质)位于第三层;奶类和豆类食物(蛋白质)合居第四层;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脂肪)和食盐。
8.【答案】D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A、在观察小鱼尾鳍时,一般选择色素较少的小鱼,避免影响实验观察,A错误;
B、在观察小鱼尾鳍时,并不需要用盖玻片盖在小鱼尾鳍上,可以直接用显微镜观察,B错误;
C、观察小鱼尾鳍时,只需要用低倍镜就可以观察到血管,此时使用低倍镜还可以获得更明亮的视野,C错误;
D、在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小鱼尾鳍:
(1)在观察小鱼尾鳍时,一般选择色素较少的小鱼,避免影响实验观察。
(2)实验中要用湿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鰓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让小鱼能获取水中的氧气,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
(3)观察小鱼尾鳍时,只需要用低倍镜就可以观察到血管,此时使用低倍镜还可以获得更明亮的视野。
(4)小鱼也是一种生物,在生物实验后,我们应当将其放回适合它生活的环境中。
(5)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9.【答案】B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A、红细胞的作用是运输氧气,当红细胞数目减少,运氧能力会降低,A正确;
B、白细胞数目增多往往是因为体内患有炎症,B错误;
C、血小板的作用是止血和凝血,C正确;
D、血浆起到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代谢废物、二氧化碳等物质的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包含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作用,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具有凝血和止血的作用,血浆会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代谢废物、二氧化碳等。
10.【答案】D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B、分析图像可知,a是传入神经,b是传出神经,若a传入神经受损,则神经冲动无法通过神经中枢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且神经冲动无法传到效应器完成完整的反射过程,AB错误;
CD、若b传出神经受损,则神经冲动依旧能传到神经中枢并传给大脑皮层产生感觉,但反射弧不完整无法完成反射,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2)反射弧受损:①一旦反射弧不完整,无法完成反射;②一旦神经冲动无法到达神经中枢,无法产生感觉;③一旦神经冲动无法到达效应器,无法产生反应。
11.【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耳蜗,②是听小骨,③是鼓膜,④是耳郭,其中耳朵中的耳蜗含有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故答案为:A。
【分析】听觉的形成:外耳收集声波,鼓膜感受声波产生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产生神经冲动从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12.【答案】C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A错误;
B、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面(包含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B错误;
C、当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肌肉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相应部位产生运动,C正确;
D、每组骨骼肌两端都附着在不同的骨上,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三部分组成。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面(包含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肌肉的结构包括:肌腹、肌腱。
(2)在运动过程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3)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13.【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甲图表示的是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A错误;
B、乙图表示的是缢蛏,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是足,B错误;
C、丙图表示的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环节动物体表有湿润的体壁,用来呼吸,C错误;
D、丁图表示的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起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常见的扁形动物有涡虫、血吸虫、绦虫、华支睾吸虫等。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靠鳃呼吸,运动器官是足,乌贼靠喷水的反作用力快速移动。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扇贝、蜗牛、乌贼等。
(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蛭等。
(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常见的节肢动物有昆虫、虾、蟹、蜈蚣等。节肢动物门下有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多足纲等。
14.【答案】C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A、人类会利用甲烷菌产生清洁能源沼气,A错误;
B、人类会利用醋酸菌制作醋,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B错误;
C、人类会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面包、米酒等食物,C正确;
D、人类会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等,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发酵技术是人类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从而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2)常见的发酵技术有:①利用酵母菌酿酒、制作蓬松的面包;②利用霉菌制酱;③利用醋酸菌制醋等。
15.【答案】C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A、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正确;
B、该病毒寄生在动物身上,按宿主分类属于动物病毒,B正确;
C、病毒的繁殖方式是复制,孢子繁殖的是孢子植物和真菌,C错误;
D、病毒寄生在活细胞身上生活,与其他活细胞的关系是寄生,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病毒个体非常小,比细菌小很多,用纳米表示大小;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病毒形态,形态多样。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生存方式:寄生生活,离开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
(3)病毒繁殖方式:自我复制。
(4)病毒按照宿主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16.【答案】B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A、鸡卵的钝端打开后有一个小空间,是气室,用来进行气体交换,A正确;
B、测定种子发芽率时,不应该挑选种子,应该随机取多颗种子,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的干扰,B错误;
C、在探究实验中,应该设置重复实验,取多组重复实验的平均值,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C正确;
D、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应将待测试管置于37℃温水中,模拟人体口腔的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鸟卵包含卵壳、卵壳膜、气室、卵白、系带、卵黄、卵黄膜、胚盘等结构;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系带使卵黄固定在卵白中央;卵黄膜保护卵细胞;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胚盘内含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2)在实验设计中,实验数量不能太少,避免出现偶然性。在实验设计中,应该设置重复实验,增加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17.【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内含需要基因片段,因此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是包含关系。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中存在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
18.【答案】C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转基因技术改变了水稻的基因,属于变异中的可遗传变异,这种变异从根本上改变了水稻的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异按照是否能够遗传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涉及到遗传物质的改变。
19.【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属于病原体,因此结核杆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A错误;
B、接种该疫苗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从而达到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B正确;
C、接种该疫苗会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疫苗属于这个过程中的抗原,C错误;
D、接种该疫苗会产生具有特异性的抗体,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3)接种疫苗后的人体内会留有抗体和记忆细胞,能在再次患病时更好地起防护作用。
(4)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往往有抗体和淋巴细胞的参与。
20.【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等,没有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故答案为:B。
【分析】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21.【答案】(1)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2)4倍
(3)①③
(4)右上
(5)细胞壁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在制作动物细胞玻片时,要滴加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如果是植物细胞,要滴加清水;
故填: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2)为了看到更多的细胞,则显微镜应该处于较低的倍数,因此要选用4倍的物镜;
故填:4倍;
(3)图乙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图丙③是细胞核,④是细胞质,①③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容易被染料染成深色;
故填:①③;
(4)图乙中①偏向右上方,显微镜与实际物体相反,实际物体在左下方,因此要往右上方移动;
故填:右上;
(5)图乙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植物细胞,图丙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乙比丙多了细胞壁和液泡。
故填:细胞壁。
【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可以简单归纳为:找→移→转→调。
①找:使用低倍镜、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
②移:将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往哪里偏就往哪里移);
③转:转动转换器,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视野会变大、变暗;
④调:①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光;②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2)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部分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或液泡。
22.【答案】(1)乙;控制单一变量
(2)空气
(3)分裂
(4)低温保存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解析】【解答】(1)若以温度为变量,则选用的组别除了温度,其他条件均要与甲组相同,符合这一条件的是乙组;在对照实验中,只能存在一个变量,目的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故填:乙;控制单一变量;
(2)分析乙丙两组可知,两组的实验变量是细菌和真菌,乙组直玻璃管会导致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进入肉汤中,丙组由于是弯曲玻璃管,细菌和真菌较难进入,肉汤依旧保持澄清,说明导致肉汤腐败的细菌和真菌主要来自空气中;
故填:空气;
(3)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繁殖方式是分裂增殖;真菌的繁殖方式一般是孢子繁殖,酵母菌有特有的出芽生殖;
故填:分裂;
(4)分析该实验可知,低温可以减缓食物腐坏,因此在保存食物中可以采用低温保存。
故填:低温保存。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在实验设计中,只能存在一个变量,其他变量需要适宜且相等,避免对实验产生干扰。
(3)微生物的异同点如下:
分类 细菌 真菌 病毒
所属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病毒
基础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的区域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
常见生物 乳酸菌、大肠杆菌、甲烷菌、 酵母菌、霉菌(青霉菌和曲霉菌)、蘑菇 大肠杆菌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
分类 杆菌、球菌、螺旋菌 单细胞真菌
多细胞真菌 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
附属结构 鞭毛:运动
荚膜:保护 液泡
营养方式 自养、异养寄生、异养腐生 异养寄生、异养腐生 寄生
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酵母菌额外有出芽生殖) 复制
特殊 芽孢(不良环境下的休眠体) 抗生素是真菌产生的,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 要用活细胞才能培养,普通的牛肉汁无法培养
(4)常用的食品保存方法如下:
保存方法 原理 举例
脱水法 除去水分,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 蘑菇
晒制与烟熏法 腊肉类
渗透保存法 果脯
腌制法 咸鱼
巴氏消毒法 加热灭菌 牛奶
真空包装法 无氧抑菌 肉肠
罐藏法 高温灭菌并防止与空气接触 肉类罐头
冷藏法、冷冻法 低温抑菌 蔬菜、肉类
23.【答案】(1)C
(2)②③
(3)有机物
(4)形成层
(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1)图甲中A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属于光合作用,B将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属于呼吸作用,C产生水蒸气,属于蒸腾作用;植物尽量选择在阴雨天进行,并剪去多余的枝叶,是为了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
故填:C;
(2)图中①为成熟区,②为伸长区,③为分生区,④为根冠,植物根的生长需要依靠:③分生区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和②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故填:②③;
(3)A过程表示的是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产生的有机物会参与构建植物体;
故填:有机物;
(4)嫁接一般方法是把植物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上(砧木),使它们形成一个完整个体继续发育;嫁接的关键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这样可以使两者新产生的细胞互相连接,提高嫁接的成功率;
故填:形成层;
(5)植物在生物圈的三个作用:①制造有机物;②促进水循环;②维持碳——氧平衡等。
故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分析】(1)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指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3)植物通过叶片表皮的气孔进行蒸腾,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①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②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4)移栽树木需要注意:①去除多余成熟叶片,避免过度蒸腾导致细胞失水死亡;②尽量在傍晚或者阴天移栽,避免蒸腾作用过强;③保留部分幼嫩叶片,为植物生长提供生长素;④根部带土移栽可以有效保护幼根;⑤如有需要可以往树干中输入水和无机盐,移栽前期根的吸收能力较低,可以用输液的方式额外补充。
(5)嫁接是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之一,一般方法是把植物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上(砧木),使它们形成一个完整个体继续发育。嫁接的关键技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这样可以使两者新产生的细胞互相连接,提高嫁接的成功率。嫁接常用于果树、林木的繁殖,常见的植物有:苹果、梨、桃、仙人掌等。
24.【答案】(1)消化
(2)A
(3)线粒体
(4)b;肾脏
(5)胰岛素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排泄及其途径;呼吸作用的实质;食物的消化;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解析】【解答】(1)食物在消化道中从大到小的过程叫消化,从消化道到毛细血管的过程叫吸收;糯米中的大分子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葡萄糖,是消化过程;
故填:消化;
(2)图一中的A表示的是右心房,B表示的是左心房,C表示的是右心室,D表示的是左心室;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会先到达小肠毛细血管,然后通过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A右心房;
故填:A;
(3)细胞通过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故填:线粒体;
(4)图一甲表示的是肺部毛细血管,经过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会增多,二氧化碳会减少;人体内产生的尿酸、尿素等代谢废物部分会通过肾脏以排尿的方式排出体外;
故填:b;肾脏;
(5)健康人食用粽子后,吸收了粽子淀粉中的糖分,使血糖会升高,此时体内的胰岛会分泌胰岛素,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故填:胰岛素。
【分析】(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吸收:消化过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内有四腔,包含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
(3)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4)呼吸作用:指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5)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降低血糖,因此常用来治疗血糖过高引起的糖尿病。
25.【答案】(1)受精卵
(2)胎盘
(3)正常
(4)母亲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营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图中甲是A精子和a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
故填:受精卵;
(2)胎儿在子宫中发育,依靠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故填:胎盘;
(3)分析题目可知:A基因控制正常肤色,a基因控制白化肤色,女儿的基因组成是Aa,表现为正常;
故填:正常;
(4)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Y染色体一定来源于父亲,因此X染色体一定来源于母亲。
故填:母亲。
【分析】(1)胚胎的附属结构有胎膜、脐带、胎盘,胎盘是物质交换的器官,胎盘和脐带可以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而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从胎盘排出。
(2)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②输卵管:输送卵细胞,是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③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④阴道:是胎儿产生的通道。
(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4)生物体主要有两类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存在,数目为23对,组成为22对+XX(女性)或22对+XY(男性)。人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减半,不再成对存在,数目为23条,组成为22条+X(女性)或22条+X/22条+Y(男性)。
26.【答案】(1)生物种类
(2)自动调节
(3)鳃
(4)水草→食草小鱼→中华秋沙鸭→水獭
(5)东北虎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包含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种;
故填:生物种类;
(2)生态系统拥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过度干扰,该生态系统会走向崩溃;
故填:自动调节;
(3)中国林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故填:鳃;
(4)根据题目的信息“中国特有珍稀鸟类——中华秋沙鸭,它常以食草小鱼、水草为食,也是水獭的食物”可以得出一下捕食信息:水草被食草小鱼吃、也被中华秋沙鸭吃,食草小鱼会被中华秋沙鸭吃, 中华秋沙鸭会被水獭吃,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水草→食草小鱼→中华秋沙鸭→水獭;
故填:水草→食草小鱼→中华秋沙鸭→水獭;
(5)最高等的脊椎动物类群为哺乳动物,其中是哺乳动物的生物是东北虎。
故填:东北虎。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①基因的多样性(也叫遗传多样性);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③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该生态系统越稳定。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4)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5)我们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将动物简单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有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等。
1 / 1吉林省长春市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2023·长春)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下列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一片森林 B.一片草原 C.一条河流 D.生物圈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其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上下约20千米。
故答案为:D。
【分析】地球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2023·长春)由分生组织形成的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差异很大,产生这种差异性变化的原因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细胞衰老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化成组织
【解析】【解答】细胞分化指的是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的细胞因为分化导致其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但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3.(2023·长春)如图为菜豆种子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所示的结构是子叶,共有两片
B.③所示的结构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根
C.④所示的结构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D.新植物的幼体由①②③④所示的结构组成
【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A、①是种子内的胚芽,④才是子叶,A错误;
B、③是胚根,未来会发育成植物的根,B正确;
C、④是子叶,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能为种子萌发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C正确;
D、新植物的幼体是胚,胚包含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④子叶,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包含:①种皮,起保护作用;②胚芽,发育成茎和叶;③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④胚根,发育成根;⑤子叶,提供营养物质。
(2)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4.(2023·长春)桃花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主要结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⑤⑥ D.⑦⑧
【答案】D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图中①为花药,②为花丝,③为胚珠,④为柱头,⑤为花柱,⑥为子房,⑦为雄蕊,⑧为雌蕊;一朵花最主要的结构是花蕊,包含⑦雄蕊和⑧雌蕊。
故答案为:D。
【分析】一朵花最主要的结构是花蕊,包含雄蕊和雌蕊,雄蕊包含花药和花丝,雌蕊包含柱头、花柱、子房。
5.(2023·长春)吉林省通榆县利用大棚种植辣椒,把“小辣椒”变成“大产业”。下列能够提高大棚中辣椒产量的措施有( )
①适当增大昼夜温差②合理密植③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④多施肥少浇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提高产量的本质是提高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①增大昼夜温差的本质是提高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从而提高有机物的积累;②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植物光合作用进而提高有机物的积累;③增加二氧化碳可以有效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提高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④多施肥少浇水会使植物出现烧苗缺水现象,不利于植物生长。
故答案为:A。
【分析】(1)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2)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本质是提高有机物的累积量,本质是提高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
(3)常见的提高产量的措施有:合理密植、增大昼夜温差、增加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6.(2023·长春)某同学为探究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在载玻片的a、b、c三处各滴两滴草履虫培养液,将其连通,a处边缘放一粒食盐、c处边缘滴一滴肉汁,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履虫在a、b之间的运动方向是a→b
B.c处草履虫最多,说明肉汁是有利刺激
C.该实验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D
【知识点】观察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A、由于在a处边缘加了食盐,对草履虫存在刺激,草履虫具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会从a移动到b,A正确;
B、c处滴加了肉汁,肉汁中含有充足的营养物质,对草履虫来说属于有利刺激,B正确;
C、分析实验过程可知,草履虫会远离有不利刺激的实验,会亲近有利刺激的肉汁,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正确;
D、草履虫没有脑、脊髓和神经组成的神经系统,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探究食盐对草履虫影响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滴管从草履虫培养液表层吸取少量草履虫培养液。
②在载玻片两侧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
③用滴管在两滴培养液之间划一下,使二者连通起来。
④将食盐放在载玻片上草履虫培养液的一端,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2)单细胞生物的概念: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独立完成呼吸、营养、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7.(2023·长春)某同学午餐时选择了米饭、清蒸排骨两种食物,为保证合理营养,还应选择的食物是( )
A.醋熘白菜 B.干炸黄花鱼 C.红烧肉 D.可乐鸡翅
【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该同学的午饭中的米饭富含淀粉,清蒸排骨含有充足的蛋白质,还应该添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故答案为:A。
【分析】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谷类食物(糖类)位居第一层;蔬菜和水果(维生素)居第二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蛋白质)位于第三层;奶类和豆类食物(蛋白质)合居第四层;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脂肪)和食盐。
8.(2023·长春)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选择尾鳍色素多的小鱼
B.将盖玻片盖在小鱼的尾鳍上
C.必须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D.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答案】D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A、在观察小鱼尾鳍时,一般选择色素较少的小鱼,避免影响实验观察,A错误;
B、在观察小鱼尾鳍时,并不需要用盖玻片盖在小鱼尾鳍上,可以直接用显微镜观察,B错误;
C、观察小鱼尾鳍时,只需要用低倍镜就可以观察到血管,此时使用低倍镜还可以获得更明亮的视野,C错误;
D、在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小鱼尾鳍:
(1)在观察小鱼尾鳍时,一般选择色素较少的小鱼,避免影响实验观察。
(2)实验中要用湿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鰓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让小鱼能获取水中的氧气,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
(3)观察小鱼尾鳍时,只需要用低倍镜就可以观察到血管,此时使用低倍镜还可以获得更明亮的视野。
(4)小鱼也是一种生物,在生物实验后,我们应当将其放回适合它生活的环境中。
(5)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9.(2023·长春)下列关于人的血液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细胞数目减少,运氧能力降低
B.白细胞数目越多身体越健康
C.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D.血浆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答案】B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A、红细胞的作用是运输氧气,当红细胞数目减少,运氧能力会降低,A正确;
B、白细胞数目增多往往是因为体内患有炎症,B错误;
C、血小板的作用是止血和凝血,C正确;
D、血浆起到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代谢废物、二氧化碳等物质的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包含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作用,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具有凝血和止血的作用,血浆会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代谢废物、二氧化碳等。
10.(2023·长春)如图为人体神经冲动传导路径示意图,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只有a处受损,则无感觉,能完成反射
B.若只有a处受损,则有感觉,不能完成反射
C.若只有b处受损,则无感觉,能完成反射
D.若只有b处受损,则有感觉,不能完成反射
【答案】D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B、分析图像可知,a是传入神经,b是传出神经,若a传入神经受损,则神经冲动无法通过神经中枢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且神经冲动无法传到效应器完成完整的反射过程,AB错误;
CD、若b传出神经受损,则神经冲动依旧能传到神经中枢并传给大脑皮层产生感觉,但反射弧不完整无法完成反射,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2)反射弧受损:①一旦反射弧不完整,无法完成反射;②一旦神经冲动无法到达神经中枢,无法产生感觉;③一旦神经冲动无法到达效应器,无法产生反应。
11.(2023·长春) 2023年5月21日,长春马拉松鸣枪开跑,约3万名选手参与角逐。如图为人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中对枪声敏感的细胞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耳蜗,②是听小骨,③是鼓膜,④是耳郭,其中耳朵中的耳蜗含有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故答案为:A。
【分析】听觉的形成:外耳收集声波,鼓膜感受声波产生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产生神经冲动从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12.(2023·长春)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利用太空跑台进行跑步锻炼,以应对失重带来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跑步由运动系统独立完成
B.关节由关节头和关节窝两部分构成
C.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D.每组骨骼肌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答案】C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A错误;
B、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面(包含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B错误;
C、当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肌肉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相应部位产生运动,C正确;
D、每组骨骼肌两端都附着在不同的骨上,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三部分组成。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面(包含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肌肉的结构包括:肌腹、肌腱。
(2)在运动过程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3)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13.(2023·长春)下列有关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有口有肛门 B.乙的运动器官是疣足
C.丙体表有角质层 D.丁体表有外骨骼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甲图表示的是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A错误;
B、乙图表示的是缢蛏,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是足,B错误;
C、丙图表示的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环节动物体表有湿润的体壁,用来呼吸,C错误;
D、丁图表示的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起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常见的扁形动物有涡虫、血吸虫、绦虫、华支睾吸虫等。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靠鳃呼吸,运动器官是足,乌贼靠喷水的反作用力快速移动。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扇贝、蜗牛、乌贼等。
(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蛭等。
(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常见的节肢动物有昆虫、虾、蟹、蜈蚣等。节肢动物门下有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多足纲等。
14.(2023·长春)下列关于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甲烷菌制作酸奶 B.利用醋酸菌制作泡菜
C.利用酵母菌发面蒸馒头 D.利用乳酸菌制作米酒
【答案】C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A、人类会利用甲烷菌产生清洁能源沼气,A错误;
B、人类会利用醋酸菌制作醋,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B错误;
C、人类会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面包、米酒等食物,C正确;
D、人类会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等,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发酵技术是人类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从而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2)常见的发酵技术有:①利用酵母菌酿酒、制作蓬松的面包;②利用霉菌制酱;③利用醋酸菌制醋等。
15.(2023·长春) 2022年12月,科学家从北极冻土样本中复活了冻结万年的古老病毒。迄今为止,样本中复活的病毒仅感染阿米巴虫一种动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内部有遗传物质 B.该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动物病毒
C.病毒利用孢子进行繁殖 D.该病毒与阿米巴虫是寄生关系
【答案】C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A、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正确;
B、该病毒寄生在动物身上,按宿主分类属于动物病毒,B正确;
C、病毒的繁殖方式是复制,孢子繁殖的是孢子植物和真菌,C错误;
D、病毒寄生在活细胞身上生活,与其他活细胞的关系是寄生,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病毒个体非常小,比细菌小很多,用纳米表示大小;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病毒形态,形态多样。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生存方式:寄生生活,离开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
(3)病毒繁殖方式:自我复制。
(4)病毒按照宿主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16.(2023·长春)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鸡卵的气室时,应敲开鸡卵的钝端
B.测定种子发芽率时,应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
C.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应统计各小组数据,取平均值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应将待测试管置于37℃温水中
【答案】B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A、鸡卵的钝端打开后有一个小空间,是气室,用来进行气体交换,A正确;
B、测定种子发芽率时,不应该挑选种子,应该随机取多颗种子,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的干扰,B错误;
C、在探究实验中,应该设置重复实验,取多组重复实验的平均值,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C正确;
D、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应将待测试管置于37℃温水中,模拟人体口腔的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鸟卵包含卵壳、卵壳膜、气室、卵白、系带、卵黄、卵黄膜、胚盘等结构;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系带使卵黄固定在卵白中央;卵黄膜保护卵细胞;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胚盘内含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2)在实验设计中,实验数量不能太少,避免出现偶然性。在实验设计中,应该设置重复实验,增加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17.(2023·长春)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核中染色体、DNA与基因之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内含需要基因片段,因此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是包含关系。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中存在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
18.(2023·长春)由转基因技术获得的富含维生素A的黄金水稻,是普通水稻的变异类型,这种变异从根本上改变了作物的( )
A.形态结构 B.生活环境 C.遗传物质 D.生理功能
【答案】C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转基因技术改变了水稻的基因,属于变异中的可遗传变异,这种变异从根本上改变了水稻的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异按照是否能够遗传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涉及到遗传物质的改变。
19.(2023·长春)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接种卡介苗可预防该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核杆菌是引起该病的传染源
B.接种该疫苗可保护易感人群
C.接种该疫苗会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原
D.接种该疫苗产生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属于病原体,因此结核杆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A错误;
B、接种该疫苗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从而达到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B正确;
C、接种该疫苗会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疫苗属于这个过程中的抗原,C错误;
D、接种该疫苗会产生具有特异性的抗体,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3)接种疫苗后的人体内会留有抗体和记忆细胞,能在再次患病时更好地起防护作用。
(4)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往往有抗体和淋巴细胞的参与。
20.(2023·长春)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C.从低等到高等 D.从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等,没有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故答案为:B。
【分析】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道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2023·长春)下图分别为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某同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视野图,请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
(2)观察时,为了看到更多的细胞,应选择图甲中放大倍数为 的物镜。
(3)图乙和图丙两个视野中染色最深的结构分别是 (填序号)。
(4)若将图乙中①所在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向 方移动装片。
(5)与图乙所示的细胞相比,图丙中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和液泡。
【答案】(1)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2)4倍
(3)①③
(4)右上
(5)细胞壁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在制作动物细胞玻片时,要滴加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如果是植物细胞,要滴加清水;
故填: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2)为了看到更多的细胞,则显微镜应该处于较低的倍数,因此要选用4倍的物镜;
故填:4倍;
(3)图乙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图丙③是细胞核,④是细胞质,①③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容易被染料染成深色;
故填:①③;
(4)图乙中①偏向右上方,显微镜与实际物体相反,实际物体在左下方,因此要往右上方移动;
故填:右上;
(5)图乙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植物细胞,图丙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乙比丙多了细胞壁和液泡。
故填:细胞壁。
【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可以简单归纳为:找→移→转→调。
①找:使用低倍镜、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
②移:将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往哪里偏就往哪里移);
③转:转动转换器,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视野会变大、变暗;
④调:①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光;②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2)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部分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或液泡。
22.(2023·长春)为探究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同学们利用灭菌后的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请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组别 甲 乙 丙
装置
步骤 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3-5分钟,自然冷却
置于4℃环境中 置于室温条件下 置于室温条件下
连续观察3天
结果 3天内未见浑浊 3天内明显浑浊 第3天未见浑浊
(1)如果以温度为变量,应选择甲组和 组进行对照,该对照实验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
(2)乙、丙两组实验结果表明,导致肉汤腐败的细菌和真菌主要来自 。
(3)食品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引起的,其中细菌通过 的方式进行繁殖。
(4)该实验启示我们,延长食品保存时间可以采用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乙;控制单一变量
(2)空气
(3)分裂
(4)低温保存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解析】【解答】(1)若以温度为变量,则选用的组别除了温度,其他条件均要与甲组相同,符合这一条件的是乙组;在对照实验中,只能存在一个变量,目的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故填:乙;控制单一变量;
(2)分析乙丙两组可知,两组的实验变量是细菌和真菌,乙组直玻璃管会导致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进入肉汤中,丙组由于是弯曲玻璃管,细菌和真菌较难进入,肉汤依旧保持澄清,说明导致肉汤腐败的细菌和真菌主要来自空气中;
故填:空气;
(3)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繁殖方式是分裂增殖;真菌的繁殖方式一般是孢子繁殖,酵母菌有特有的出芽生殖;
故填:分裂;
(4)分析该实验可知,低温可以减缓食物腐坏,因此在保存食物中可以采用低温保存。
故填:低温保存。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在实验设计中,只能存在一个变量,其他变量需要适宜且相等,避免对实验产生干扰。
(3)微生物的异同点如下:
分类 细菌 真菌 病毒
所属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病毒
基础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的区域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
常见生物 乳酸菌、大肠杆菌、甲烷菌、 酵母菌、霉菌(青霉菌和曲霉菌)、蘑菇 大肠杆菌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
分类 杆菌、球菌、螺旋菌 单细胞真菌
多细胞真菌 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
附属结构 鞭毛:运动
荚膜:保护 液泡
营养方式 自养、异养寄生、异养腐生 异养寄生、异养腐生 寄生
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酵母菌额外有出芽生殖) 复制
特殊 芽孢(不良环境下的休眠体) 抗生素是真菌产生的,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 要用活细胞才能培养,普通的牛肉汁无法培养
(4)常用的食品保存方法如下:
保存方法 原理 举例
脱水法 除去水分,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 蘑菇
晒制与烟熏法 腊肉类
渗透保存法 果脯
腌制法 咸鱼
巴氏消毒法 加热灭菌 牛奶
真空包装法 无氧抑菌 肉肠
罐藏法 高温灭菌并防止与空气接触 肉类罐头
冷藏法、冷冻法 低温抑菌 蔬菜、肉类
23.(2023·长春) 2023年4月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等人冒雨来到北京市某公园,与少先队员们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亲自种下油松、柿树等树苗。如图,甲为柿树叶片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代表生理活动;乙为根尖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根尖的不同区域。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植树选择阴雨天并剪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填字母)过程。
(2)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这与 (填序号)两个区域有直接关系。
(3)植物生长过程中,A过程产生的 参与构建植物体。
(4)若用黑枣作为砧木,柿树的枝条为接穗进行嫁接,为确保接穗成活,应使接穗与砧木的 紧密结合。
(5)植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这是由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重大作用,请写出其中一条作用: 。
【答案】(1)C
(2)②③
(3)有机物
(4)形成层
(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1)图甲中A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属于光合作用,B将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属于呼吸作用,C产生水蒸气,属于蒸腾作用;植物尽量选择在阴雨天进行,并剪去多余的枝叶,是为了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
故填:C;
(2)图中①为成熟区,②为伸长区,③为分生区,④为根冠,植物根的生长需要依靠:③分生区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和②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故填:②③;
(3)A过程表示的是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产生的有机物会参与构建植物体;
故填:有机物;
(4)嫁接一般方法是把植物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上(砧木),使它们形成一个完整个体继续发育;嫁接的关键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这样可以使两者新产生的细胞互相连接,提高嫁接的成功率;
故填:形成层;
(5)植物在生物圈的三个作用:①制造有机物;②促进水循环;②维持碳——氧平衡等。
故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分析】(1)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指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3)植物通过叶片表皮的气孔进行蒸腾,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①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②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4)移栽树木需要注意:①去除多余成熟叶片,避免过度蒸腾导致细胞失水死亡;②尽量在傍晚或者阴天移栽,避免蒸腾作用过强;③保留部分幼嫩叶片,为植物生长提供生长素;④根部带土移栽可以有效保护幼根;⑤如有需要可以往树干中输入水和无机盐,移栽前期根的吸收能力较低,可以用输液的方式额外补充。
(5)嫁接是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之一,一般方法是把植物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上(砧木),使它们形成一个完整个体继续发育。嫁接的关键技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这样可以使两者新产生的细胞互相连接,提高嫁接的成功率。嫁接常用于果树、林木的繁殖,常见的植物有:苹果、梨、桃、仙人掌等。
24.(2023·长春)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糯米是制作粽子的主要食材,含有大量的淀粉。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糯米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这样的过程叫做 。
(2)若图一中乙代表小肠,葡萄糖在小肠内被吸收后,随着血液循环最先进入心脏的 (填字母)中。
(3)葡萄糖从心脏出发到达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该过程主要在细胞内的 中进行。
(4)血液流经图一中甲进行气体交换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可用图二中曲线 (填字母)表示。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主要由 (填器官名称)形成尿液排出。
(5)健康人食用粽子后,血糖浓度会升高,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主要是由于胰岛分泌的 发挥了调节作用。
【答案】(1)消化
(2)A
(3)线粒体
(4)b;肾脏
(5)胰岛素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排泄及其途径;呼吸作用的实质;食物的消化;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解析】【解答】(1)食物在消化道中从大到小的过程叫消化,从消化道到毛细血管的过程叫吸收;糯米中的大分子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葡萄糖,是消化过程;
故填:消化;
(2)图一中的A表示的是右心房,B表示的是左心房,C表示的是右心室,D表示的是左心室;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会先到达小肠毛细血管,然后通过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A右心房;
故填:A;
(3)细胞通过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故填:线粒体;
(4)图一甲表示的是肺部毛细血管,经过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会增多,二氧化碳会减少;人体内产生的尿酸、尿素等代谢废物部分会通过肾脏以排尿的方式排出体外;
故填:b;肾脏;
(5)健康人食用粽子后,吸收了粽子淀粉中的糖分,使血糖会升高,此时体内的胰岛会分泌胰岛素,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故填:胰岛素。
【分析】(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吸收:消化过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内有四腔,包含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
(3)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4)呼吸作用:指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5)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降低血糖,因此常用来治疗血糖过高引起的糖尿病。
25.(2023·长春)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控制正常和白化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和a表示。如图是某家庭白化基因的遗传和个体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所代表的细胞是 ,新生命自此开始。
(2)胎儿在子宫内,通过 、脐带从母体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
(3)由图推理可知,女儿的肤色表现为 (填“正常”或“白化”)。
(4)该对夫妇又生一男孩,该男孩体细胞中X染色体来源于 (填“父亲”或“母亲”)。
【答案】(1)受精卵
(2)胎盘
(3)正常
(4)母亲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营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图中甲是A精子和a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
故填:受精卵;
(2)胎儿在子宫中发育,依靠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故填:胎盘;
(3)分析题目可知:A基因控制正常肤色,a基因控制白化肤色,女儿的基因组成是Aa,表现为正常;
故填:正常;
(4)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Y染色体一定来源于父亲,因此X染色体一定来源于母亲。
故填:母亲。
【分析】(1)胚胎的附属结构有胎膜、脐带、胎盘,胎盘是物质交换的器官,胎盘和脐带可以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而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从胎盘排出。
(2)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②输卵管:输送卵细胞,是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③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④阴道:是胎儿产生的通道。
(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4)生物体主要有两类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存在,数目为23对,组成为22对+XX(女性)或22对+XY(男性)。人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减半,不再成对存在,数目为23条,组成为22条+X(女性)或22条+X/22条+Y(男性)。
26.(2023·长春)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长白山位于亚欧大陆东缘,浓缩了从温带到极地几千公里的生物地理景观,其植被从山顶向下依次为苔原带、岳桦林带、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呈垂直分布。到目前为止,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有人参、长白松等野生植物2700余种,野生动物1600余种,还有多种细菌和真菌,构成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库。
长白山为野生动物创造了天然的繁衍与栖息环境,这里栖息着中国林蛙和极北小鲵等两栖动物,松花蛇、赤练蛇等爬行动物,梅花鹿、东北虎等哺乳动物,啄木鸟、大杜鹃等鸟类,还有诸多名贵鱼类。保护区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中国特有珍稀鸟类——中华秋沙鸭,它常以食草小鱼、水草为食,也是水獭的食物。
(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生物多样性不仅指 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为维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相对稳定,应避免外界过度干扰,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中国林蛙的发育是一种变态发育,幼体用 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4)根据资料中划线部分提供的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 。
(5)上述资料中, (填一种动物名称)所处的类群为最高等的脊椎动物类群。
【答案】(1)生物种类
(2)自动调节
(3)鳃
(4)水草→食草小鱼→中华秋沙鸭→水獭
(5)东北虎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包含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种;
故填:生物种类;
(2)生态系统拥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过度干扰,该生态系统会走向崩溃;
故填:自动调节;
(3)中国林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故填:鳃;
(4)根据题目的信息“中国特有珍稀鸟类——中华秋沙鸭,它常以食草小鱼、水草为食,也是水獭的食物”可以得出一下捕食信息:水草被食草小鱼吃、也被中华秋沙鸭吃,食草小鱼会被中华秋沙鸭吃, 中华秋沙鸭会被水獭吃,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水草→食草小鱼→中华秋沙鸭→水獭;
故填:水草→食草小鱼→中华秋沙鸭→水獭;
(5)最高等的脊椎动物类群为哺乳动物,其中是哺乳动物的生物是东北虎。
故填:东北虎。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①基因的多样性(也叫遗传多样性);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③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该生态系统越稳定。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4)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5)我们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将动物简单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有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