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1 09:4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夜间飞行的秘密
四年级语文上册
蝙蝠,是唯一能飞的哺乳类动物,在大约900种不同的蝙蝠中,有一半以上依赖于回声定位来发现飞行中的障碍物,寻找回巢的路以及捕获猎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不长羽毛,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行,吃蚊、蛾等昆虫。
  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可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蝙蝠
biān


使

shǐ


mǐn
ruì



zhe


líng
dang


cāng
ying


zhèng
míng
荧 光 屏
yíng
guāng
píng
障碍物
zhàng
ài

我会读
“蝙蝠”是动物,所以是虫字旁。“蝙”读第一声。
后鼻音:铛、蝇、证、障、荧、屏
“铃铛”、“苍蝇”在读的时候后一个字读轻声。
“萤”与“荧”要区别开。
注意多音字“系”。做动词时读“jì”,如系红领巾、系鞋带;读“xì”时有系列、系统、关系、联系。














我会写
jià

组词:(驾驶)(驾驭)

组词:(书架)(打架)
同音字
横七竖八:形容东西摆放杂乱,毫无规律。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第一部分:(1、2)讲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
到了启示。
第二部分:(3~7)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实验揭开了
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8)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
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在夜里飞行很安全。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家们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的精神。
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承上启下,点名了飞机与蝙蝠的关系。
  蝙蝠是在夜间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为了探索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条件,科学家进行了怎样的试验?
实验次数 方法 结果 证明
第 一 次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铃铛 一个也没响。
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实验次数 方法 结果 证明
第 二 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的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
实验次数 方法 结果 证明
第 三 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的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
同学们说一说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后两次实验只是分别把第一次实验中的“蒙住眼睛”变成了“塞上耳朵”“封住嘴”,其他条件并未改变,如果再把后两次实验具体地写出来,就会显得重复、啰嗦。作者这样写,可以使表达更简洁。
想一想蝙蝠能在夜间飞行,靠的是和猫头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吗?
蝙蝠能在夜间飞行,靠的是耳朵和嘴。
  阅读时,通常可以从“内容、写法和启示”三个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提出问题 反复试验
不断研究 揭开秘密
发现问题:蝙蝠夜间飞行
受到启发:飞机装雷达
研究问题
夜间飞行的秘密
热爱科学
积极探索
板书设计
本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教育我们要注意事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树立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
课文主题
鸟能够在空中飞翔,
人类发明了飞机
知识拓展
从鱼类的鳍,人类发明了桨
一、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难到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再漆黑的夜里看
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
2.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 )
3.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
反问
比喻
设问
随堂练
二、完成下列填空。
( ) ( )。
雷达的 ( ) 相当于蝙蝠的 ( )。
( ) ( )。
天线

无线电波
超声波
荧光屏
耳朵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