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
独自成长:
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学习目标
Learning goals
01
了解狄更斯生平,把握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02
把握小说自传性的特点,分析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作用。
03
找出货行、住所及监狱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04
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体会其对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
情境创设:
近期我校准备开展一个以“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报告会。我们班准备在报告会上将《大卫·科波菲尔》介绍给全校师生。现在我们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作品我来讲
结合导学案等自主查阅资料,介绍作者、作品的文学地位和价值,以及本书的写作背景。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在有的人眼中,社会是美好的,但在有的人眼中,社会无比的黑暗,人们不知道他们究竟在走向何方,是地狱,还是天堂。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无奈,对现实的迷茫。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掀起了历史的新篇章,是进步的,所以是最好的时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
但同时,根据小说里的故事,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也是很激进的,许多无辜的人受害,所以是最坏的时代,是令人绝望的春天。查尔斯·狄更斯的《双城记》故事背景写于法国大革命前后,故事暂且不提,在全文开端写下这一段,是作者对时代全局的一个描述,这段话套用在任何一个时代都非常经典。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无数前人为自由,为人权而奋斗。同时,这也是最糟糕的时代。历史就像非当事人一般,转动大车轮翻滚,有时卡在一个地方重复翻滚,有时顺应时代往前推进。历史上以暴制暴的革命,总是以新暴君的出现而重现历史。
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继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展现了英国 19 世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表达了他对人道主义理想的热切追求。马克思把他视为现代英国小说最好的作家。
狄更斯 1812 年 2 月 7 日出生于朴次茅斯市的郊外,他的父亲当时在英国海军军需处任职,家境尚可,属于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但是由于他的父亲缺少理财意识,收支失衡,在狄更斯 12 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债务纠纷而锒铛入狱。虽说后来因继承了一笔遗产而侥幸得脱,但是毕竟数额不大,生活上的压力使得狄更斯小小年纪就被父母送到黑鞋油作坊里做学徒。
这段经历对狄更斯是惨痛的,也是他最不愿意面对的,对他的性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多年以来,每当他经过河边的黑鞋油作坊都会绕开,避免闻到黑鞋油的瓶塞上加胶泥的气味,因为这些会让他想起之前所受到的伤害。
1847 年,狄更斯的密友约翰·福斯特偶然看到这个自传的手稿,他敏锐地意识到鞋油作坊的经历如果可以写进小说会很有看点,狄更斯用了两年的时间来考虑福斯特的建议,终于在 1849 年初春开始创作《大卫·科波菲尔》。
本文节选自狄更斯的“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第十一章“独自谋生”),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到谋得斯通—格林毕比货行做童工的生活和与房东米考伯一家的交往。
狄更斯
任务二:情节我来说
1.前情回顾
本文节选的是第十一章
小说前面的情节是:
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大卫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善良的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天真无知、不知人世险恶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大卫遭到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他在学校里结识了斯蒂福斯、特雷德尔等人。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大卫·科波菲尔》插图
结局
(51-54段)
“我”有了新的住所,米考伯先生度过最危急的关头
“我”来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序幕
(1-5段)
开端
(6-23段)
“我”被米考伯先生邀请做他的房客
“我”住在米考伯家,与他们产生友谊,帮他们典当财物
高潮
(45-50段)
“我”去监狱探望米考伯先生
发展
(24-44段)
2.梳理情节
3.人称视角
①请你用第三人称向同桌讲述该故事
②你更喜欢哪种讲述方式?为什么?
▲《大卫·科波菲尔》插图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
(第一人称回忆性视角和第一人称体验性视角)
①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
②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便于更直观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有利于作者表达对社会诸多现象的认识。
③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
④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拉近了小说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走进小说主人公的世界,产生强烈共鸣。
任务三:人物形象我来析
1.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无外乎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两种。
1、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2、侧面描写
①其他人物言行的对比烘托。“言”包括感受、评价等,“行”指其他人物受到主要人物影响。(借人写人)
②物象的衬托。刻画人物的性格、身份、爱好、追求等。(借物写人)
③环境的烘托。(借环境写人)
④通过情节的发展展示人物形象。(借情节写人)
合作探究
1.米考伯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怎样描述他的?
2.小组合作,挑取一段精彩的片段,分角色扮演出来。
要求:
贴合文本,找到文本根据,具体分析,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确定发言人。5分钟时间。
米考伯是一个生活在当时英国社会底层的普通而正直、极度贫困又不失乐观的一个人,同时也羡慕上层高贵生活。
1.因“租房”相识。对米考伯的肖像描写,这是一个“胖墩墩” 的中年男子,“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又大又亮”的脑袋,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衣服破旧”,却又装出高贵的样子——有神气的衬衣硬领,有气派的手杖,有一只有柄的单片眼镜。见面时说了四处“简而言之”来表现米考伯的语言“文雅”,但眼镜是“用作装饰的”,“文雅的气派”也是“装”的。【爱慕虚荣,喜欢装】
同时,他又有着善良、爽直的性格,如“露出亲密的样子”给大卫·科波菲尔指路,防止大卫“迷路”。
2.因贫穷而相知。米考伯家境十分贫困,米考伯太太面目消瘦、憔悴,有四个孩子,一个四岁的男孩,一个三岁的女孩,一对吃奶的双胞胎。还有一个仆人,是孤儿。文中写了一次当铺,把“六只茶匙、两只盐匙和一对糖匙”给当了。这是下层社会市民的贫穷现状,但尽管这样贫困,米考伯夫妇却能始终相守。【贫穷,家人相守】
3.因欠债而沮丧。小说有一个要债叫骂的场面描写,一看就是市井真实的叫骂之声。米考伯甚至做出自杀的举动。生活就是这样沮丧无助、拮据悲惨;但米考伯也会苦里寻乐,痛苦之后也有自寻乐观的一面,如文中这样写道:“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乐观】
4.因债务而入狱。米考伯的困难“终于到了危急关头”,被关入监狱。入狱就是因为“契据”欠债的事。写米考伯因债务入狱,有三个作用:
其一,更深层次地展示了英国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社会现状,包括监狱里的境况;
其二,展示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同情心与善良正直的性格,也展示了大卫·科波菲尔与米考伯夫妇的友谊;
其三,是告诫人们,不要透支生活。
5.因破产而释放。米考伯入狱后,文中却说:“他们在监狱里的生活,反倒比长期以来住在监狱外面更舒服一些。”一是监狱的生活还可以与家人一起居住,相对比较安定;二是卖掉了家里的家具,有了一些生活的补给;三是没有了追债人的追债与辱骂;四是亲戚朋友也来“出面来帮助”,米考伯太太“她娘家的人”也出面援用“破产债务人法”,请求释放,最终“获得自由”。这有讽刺性,是生活是含着泪的微笑。
同时,“米考伯的生活”这条线索,并不是单线运行的,大卫的精神痛苦也是随着米考伯一家的起伏变化而变化的:倾听米考伯太太的诉说,心生同情——因“同是天涯沦落人”产生深情与友谊——米考伯入狱,“我”为之极度伤痛——最后一直在监狱里陪伴,陪米考伯散步,陪米考伯太太玩纸牌。大卫“痛苦着别人的痛苦,快乐着别人的快乐”,这是作者狄更斯以批判现实主义的眼光,对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等级观念,对金钱、对灵魂的拷问。
任务四:主题我来思
【提问】本文塑造了大卫·科波菲尔怎样的形象特点?作者在大卫身上寄寓了哪些精神与期望?
节选部分所选内容正是大卫人生的最低谷,是大卫需要苦寻出路的阶段,也是决定大卫性情的重要关口。
大卫·科波菲尔有自强不息的勇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做童工虽然辛苦、屈辱,但大卫还是坚持了下来,并领到了相应的工资。
童工生活的折磨,也没有改变他善良友爱的高尚品格。他对处于困境中的不幸者米考伯夫妇深表同情,他耐心聆听米考伯太太的反复诉苦,把这些话视为知心话;他在米考伯一家几乎断粮的情况下,掏出自己剩余的不多的工资请米考伯太太收下,他帮米考伯太太典当银餐具,米考伯先生因债务被捕入狱,他前去探望;他最后在监狱附近租房,与米考伯一家患难与共。
【寄寓主题】在苦难的挣扎中,永远不要沉沦堕落,永远要保持善良。(大卫的姨婆对大卫的教导与期待:“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任务五:感悟我来谈
1870年6月9日,58岁的狄更斯因患脑溢血逝世。他的墓碑上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
从某意义上说,大卫就是作者的化身。即使经历再多风雨,他依然保持本真与对生活的热情,并不断从现实中汲取力量、突破自我,这让他成了不朽的经典。
刘禹锡曾诗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唯有在曲折的过程中不断奋进,才能到达最美的明天!
路遥说,“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让我们做生活的乐观者,做命运的主宰者,无论遭遇什么,我们都要保持人格尊严,不失善良与真诚,永远保持生活的热情与人生的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