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主要内容是回忆“我”儿时在家中的百草园得到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体会到的既枯燥又不失乐趣的生活。因此,在教学此文时,应特别注重把握文本的教材情景。既要注重对作为独立文学作品的文章的深刻主题思想的体会,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状况,感受童趣;既要注重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谋篇布局的知识学习,也要注重其对作者心路历程的情感把握;既要注重学生对文本主要内容的同一性感知,又要注重其认知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在探访了鲁迅的精神胜地后,形成对自己记忆中美好家园的回忆。作者鲁迅将自己记忆中的童年生活写出来,百草园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美好、最温暖的精神胜地。而师生一旦走进文本,亦即走进了这温暖的精神胜地。学生在赏读文本后,也将收获这美好的记忆,并最终实现情感的共鸣与迁移,不仅有对鲁迅美好记忆的感受,更有对自己美好记忆的认识,把从文本获得的审美感受内化于心。
本文的特点是“主题深刻,艺术特色鲜明”,是一篇值得师生反复品读的文章。从主题上来说,目前学术界对此文存在三种论争。一是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残害;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过写百草园的无限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枯燥学习,表现当时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暗藏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过写童年成长的逐渐发展、过渡的两个时间、空间——大自然和学校教育的时空变化,表现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虽有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但主要是展现充满童趣的生活。艺术特色主要从四个视角来赏析。一是结构独特,本文以时空的变换为顺序展开叙述,中间插入了美女蛇的传说和雪地捕鸟的故事,并用过渡段“第九段”巧妙衔接起了前后两部分内容。二是语言风格的质朴活泼,本文虽以成人视角来追述童年“趣事”,却处处体现出孩子的天真淘气,尤其是百草园部分的语言显得真实自然、充满无限趣味。三是景物描写细致而有层次,文章运用了白描手法,次序井然地写了百草园的景物,结合了整体和局部、静景和动景、视觉和听觉等丰富视角,将生机盎然的“趣景”展现在我们眼前。四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鲜明生动,尤其是三味书屋部分,通过简洁的外貌描写、传神的神态描写和个性化的动作描写,巧妙塑造了寿镜吾先生这一“趣人”形象。
教学此文本时,应基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使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情感;立足单元,使学生了解不同时代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学习和培养默读长文的能力;立足学生,从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出发,促进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学习,对平时自己习作中写作内容的选择,促进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从而真正实现作者、文本、教师、学生的四方平等对话,充分发挥本文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通过对此文本情感的把握、主题的探究和艺术特色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发展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二、设计理念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进行此次教学活动。
1.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与少年的过渡时期,与三味书屋学习时的鲁迅年龄相仿,都处于玩耍和求知二者矛盾冲突异常尖锐的时期,他们能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当时由百草园进入三味书屋求学时的心理发展与变化,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出发,为了达到对文本主题的探究,我设计了学生的角色转换环节,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如下假设:如果你是鲁迅,你会喜欢三味书屋的生活吗?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主题,且对主题形成个性化的理解,而不是落入“对三味书屋所代表的封建教育的否定”的认识窠臼中。
2.学生学习基础:首先,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已对作者鲁迅有了一定的认识,如知道了幻灯片事件、弃医从文等有关鲁迅生平经历的知识,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等课文,为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前认知,在教师稍作引导的后,能激起学习的兴趣。其次,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长文阅读能力,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此类篇幅较长的文章能做比较快速而深入的阅读。
3.学习策略:在教法和学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结合孙绍振先生在《名作细读》中提及的“还原、比较”法,指导学生用“情境体验法”、“朗读法”深入文本内容展开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例如,全文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充满“童心童趣”,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童趣,我将运用“还原”和“比较”。“还原法”即让学生分角色饰演,一个演文本中的长妈妈,一个演迅哥儿,同桌之间口头复述美女蛇的故事。如“后来呢?”“当然睡不着的”,紧接着问学生,这段文字给你什么感觉?进而引导学生发现文中孩子气十足的语言特点,用此方法可学生深切感受文章的幽默感,进而更深地感受到百草园的无限趣味。此外,这里运用角色饰演,除了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文字之外,还能使其自觉地接受审美熏陶,具备一定审美情趣。只有审美情趣发展了,写作才有源头活水。中学生常常为没有东西可写而苦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了审美情趣。相信此次的阅读指导,对学生写作内容的选择也有很大启发。在“朗读法”的指导上,我将把教学定位在学生读顺、读懂、读透文章内容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进行比较,进而准确把握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如朗读“百草园的玩乐”和“三味书屋的读书”两个段落,并让学生说出在朗读时应用什么语气?在此问题引导下,学生便能通过比较的方式,深入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学会并熟练默读长文;
(2)能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如用白描手法写景、结构巧妙、语言趣味十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趣景、趣事、趣闻和趣人”,能品读文中精炼生动的语言;
(2)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还原、比较文本内容,探究文章主题;
(3)用“朗读”和“情境体验法”,体会作者童年时玩耍和求知的无限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获得丰富、深刻的审美感受;
(2)通过探访精神胜地,构建共性和个性共存的记忆家园。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学习百草园的景物描写特点、理解美女蛇传说的作用,体会百草园之乐。
2.难点:通过对三味书屋内容的研读,感受作者的复杂心理,探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区别、联系,体会文本主题和情感。
五、教具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伟大作家,他以笔代戈,一生战斗,被誉为近代中国的“民族脊梁”、“民族魂”。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鲁迅的文章吗?大家一起来回忆。(学生结合之前的学习经验,回顾)其实,直到今天,我国还有一大批学者在研究鲁迅的文章和精神。老师也十分敬重这位民族英雄,在拜读了他的作品之余,还有幸到绍兴拜访了鲁迅故里。当我真真切切地进入这个水乡时,眼前所见的一切都和心中的所思所想结合了起来,对鲁迅有了更深的敬意和认识。与其说那是一次观景之旅,不如说是一次精神之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课本,一起探访鲁迅先生的故里,走进他的童年生活,开启一次精神之旅。(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设计意图)
首先,我用“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伟大作家”这个简短的介绍,旨在快速拉近作者鲁迅和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后半句导入语中简明扼要地强调了鲁迅的重要性以及他在我国社会精神发展中的地位。其次,请同学们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鲁迅的文章,旨在调动学生的先前学习经验,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准备状态,从初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条件出发,引导他们逐渐向新的学习方向过渡。再次,我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和参观鲁迅故居的经历,引出对“精神之旅”的思考。启发学生在游览人文景点时,不仅要关注特色景致,更应关注精神内涵,深化对伟人的敬重之情。最后,我用“跟随课本探访鲁迅,开启精神之旅”做引导引出课题,为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生活和精神世界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思考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注意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要求:有一定速度,做到不回读、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同时,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1)作者对百草园有什么情感?你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请圈出文中总写百草园特点的词)
(2)围绕这个词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明理由。下面开始阅读。(板书:百草园)
【设计意图】首先,结合单元目标,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强调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能一口气读完全文,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还要能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理解文章大意。因此,我在引导学生开始默读前,先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方向性。其次,在学生初读时,为了检测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程度,我设计了两个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的思考题。第一问旨在引导学生从整把握文章第一部分内容——百草园的特点,形成对百草园的整体的、共性的认识。第二问旨在深化第一问,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言语风格和结构特色角度深入文本,感受百草园的无限乐趣和“我”在百草园生活、玩耍的自在、快乐,形成对百草园的个性理解。
2.细读、赏析
(1)同学们都读得很专注,相信你们都对两个思考题有了自己的答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第一问,找出文中总写百草园特点的词语。
预设:“乐园”。
师:齐读第一段。作者将百草园 写成是“乐园”,为什么是“乐园”?老师在第一段中有个困惑(PPT出示句子“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似乎和确凿两个矛盾的词用在一起,这句话有点矛盾。/ 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为什么能成为我的乐园?
【设计意图】从“乐园”这一总体特征出发,并引导学生从看似矛盾的话语中产生困惑,进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旨在较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下一环节的细品百草园之乐做铺垫。
(2)老师也有这样的疑问,作者这样写对吗?究竟有何用意?细品2—8段,读完后或许就有答案。
师:请找出这6段中你最喜欢的部分,并说说你的理由和感受。
(预设:最喜欢第2段写景的内容。因为写了很多植物、动物,让人觉得很热闹、丰富多彩,好玩儿。)
师:你说得很全面,既说出了文章的内容,又说出了从中读出的感受,热闹丰富好玩儿。那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写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木莲、覆盆子)
师:有这么多种类的动植物,果然很丰富!那作者又是怎么描写这些动植物的呢?文中有很多形容词。这些形容词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视觉上,植物的色彩都很斑斓、明丽, 如碧绿、紫红;动物都很有生命力,黄蜂是肥胖的,叫天子(云雀)轻捷地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听觉上,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很和谐很热闹;味觉上,又酸又甜的覆盆子;还有各异的形态上,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师:这些都带给童年的作者“无限的趣味”,正如文中写的那样“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是啊!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生命力旺盛的景物给了童年的鲁迅无限趣味。在天真淘气的孩子眼中,遇见蜈蚣很惊险,放屁虫虽然很臭但是很有趣,拔何首乌时怀着一种神秘的期盼,想吃到覆盆子则要经历一次小小的冒险……这些都是童年时期的鲁迅最真实的经历,这段景物描写让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满童心童趣的百草园,更走进了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带着欢乐、好奇、活泼、好玩儿的享受心情再读一读这段文字,注意要读得轻快、活泼,从字里行间读出百草园的无限趣味!(板书:趣景)朗读后及时评价,读得好赞扬;读不好指点。
【设计意图】首先,我运用孙绍振的还原法分析作者笔下的百草园的动物、植物等,让学生深入感受趣景,学习写作手法,更体会了天真活泼的童年,在共鸣的基础上学习语言文字,获得审美感受。围绕第二段的“无限趣味”进行深入细致的品读,在学生表层回答的基础上,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慢慢深入语言文字,进而使学生深入体会到百草园的趣味所在——那就是一个天真淘气的孩子的自在世界。其次,我在深入赏析了文本内容和情感后,及时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还原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升华对文章的情感。
(3)师:刚刚我们从趣景角度感受了百草园的趣味所在,老师也和第一位同学一样,深深地被生机勃勃的百草园吸引着。百草园还有什么地方吸引你?
(预设:美女蛇的故事。虽然不是真实故事,但很有趣,“我”对这个故事很好奇,听得津津乐道,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信以为真。)
师: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笔墨写美女蛇的故事?
(预设:为了丰富百草园的内容,显得更加生动。/ 为了突出儿童时的我有强烈的好奇心。/为了增加百草园的神秘感,对“我”来说除了有趣,还是个很神秘的地方。……)
师:正是这个趣闻,丰富了百草园的内容。(板书:趣闻)接下来请学生们分角色饰演。同桌之间互演角色,一个演长妈妈,一个演迅哥儿,口头复述这个故事。特别注意“后来呢?”、“当然睡不着的”这两处,体会语言妙处。饰演完后说说这段文字给你什么感觉?
(预设:文中的口气很好玩、很口语化……)
师:这两处童趣十足,很口语化,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也增加了百草园的乐趣。
(4)用之前学习过的方法自读7、8段趣事。(板书:趣事)
(5)师总结:百草园中既有趣景,又有趣闻,还有趣事,所以作者说是“乐园”。我们回到“似乎和确凿”是否矛盾的问题。有同学思考好了吗?
(预设:二者不矛盾。“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很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也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设计意图】总结百草园之乐,百草园的景物无论从色彩上,还是声音上,抑或是各异的形态上,都给大家带来了无限趣味。百草园的趣闻,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需教师点拨。体会因对神秘事物充满好奇,因好奇而产生趣味的感情。引导学生明白,文中对“美女蛇”的畏惧,对“飞蜈蚣”的期待等,正是孩子天真无邪的表现,是童趣的表现。
(三)深入研读,合作探究
1.研读、探讨
师:随年龄渐长,到了读书的年纪,作者上了私塾,来到了三味书屋。请同学们自读三味书屋部分的内容,按照学习百草园的方法,找一找三味书屋有哪些人、事、景?并学习文中写人的方法,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此外,小组讨论,思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个怎样的变化?板书设问:从( )到(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看哪组答案最有想象力。
(预设:从顽皮到成熟;从自由到拘束;从无忧无虑的乐园到知识丰富的学园;从自由玩耍到严肃学习。总结讨论结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地点的变化,也是时间的变化,更是思想的变化。百草园的确自由、美丽、有趣,三味书屋虽然有一些枯燥、无味,但是枯燥中包含着有趣、有趣中也有枯燥,枯燥也好,有趣也罢,它们都是童趣啊!)
2.朗读、对比
学生齐读“百草园的玩耍”和“三味书屋的读书”两个段落,并让学生说出在朗读时应该用什么语气?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仔细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动。用满心欢喜和略微哀愁的语调分别读出作者在百草园生活与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心理。学生进行角色转换,问:如果你是鲁迅,你会喜欢三味书屋的生活吗?
(预设:不喜欢,太沉闷枯燥,老师太死板严厉,读书就失去了大把玩耍的时间了;喜欢,虽然读书有点枯燥,但是“我”还能在“跑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中玩”、“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三味书屋的独特乐趣。)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探讨,让学生深入语言文字,并思考语言背后的思想情感,准确、全面地把握作者在三味书屋既枯燥又有趣的学习生活,积极思考、发散思维。通过朗读、体情,让学生在对比的朗读中感受心情的变化,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揣摩阅读语调,准确把握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
(四)升华主题,体悟情感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鲁迅记忆中的童年生活,探访了作者鲁迅人生中最美好、最温暖的精神胜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时间上的成长,是空间上的转变,更是思想上的成熟。当我们走入其中,置身其中,也将收获这美好的记忆。同学们,当鲁迅在人生的困顿时期,他想起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心里便有了莫大安慰。他把这样温暖的记忆写出来,当你读到后,这个记忆也进入了你的记忆,成了你记忆的一部分。或许,这就是作家的伟大之处吧!就像史铁生的地坛;沈从文的凤凰古城;法布尔的昆虫记……作家将他们记忆中的写出来,这些记忆就不仅仅属于他们自己,而是属于我们每一个读到过它们的人。课后,同学们可以找这些文章来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建立属于你们的记忆家园!
【设计意图】通过升华主题式的总结,将文章主题由童趣升华至精神胜地、记忆家园的构建,并举例其他作家的作品,帮助学生体会这些地点的深刻内涵——是作家个人的精神家园,也是所有读者的精神家园。最终帮助学生实现情感的共鸣与迁移,促使学生将从文本获得的审美感受内化于心。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布置
1.练笔:写写你童年记忆中的那片“百草园”,学习文中的写作手法、角度等。
2.推荐阅读《阿长与<山海经>》。
【设计意图】作业一旨在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把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素材。作业二旨在开拓学生阅读视野,在对比阅读中促进对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