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混点1 混淆天体和太阳活动中的自然现象
(2022湖北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改编)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顺利着陆。据此回答下题。
1.据现场媒体报道,“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其形成原因类似于( )
A.耀斑 B.流星
C.彗星 D.极光
易混点2 混淆地壳厚度和岩石圈范围
(2022山东潍坊四中检测)下图为某区域地壳等厚度线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整体上(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3.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面
D.软流层中部
易错点1 判断天体系统的层次
(2022山东潍坊五县市期中改编)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天和核心舱在距地球400千米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标志着我国空间站时代已经到来。据此完成下题。
4.进入预定轨道的天和核心舱( )
A.脱离太阳系
B.位于河外星系
C.位于地月系
D.位于其他行星系统
易错点2 从图文材料中判断古地理环境
(2021浙江温州期末改编)2019年,在墨西哥某古代人工陷阱的遗迹中发现一批猛犸象遗骸。下图为猛犸象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 科学家研究认为,猛犸象身披黑色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据此推测猛犸象生存的气候条件是( )
A.寒冷 B.炎热
C.多雨 D.干旱
6.该批猛犸象生活的地质年代( )
A.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与现在渐趋一致
B.裸子植物迅速发展,恐龙繁盛
C.鱼类空前繁茂,铁矿丰富
D.生物从陆地向海洋发展综合拔高练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易混易错练
1.B 2.C 3.C 4.C 5.A 6.A
1.B 流星(现象)是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同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发光现象。“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经过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表面形成类似“烧焦”痕迹。
易混辨析
流星体和彗星是太阳系中的天体,流星现象是流星体与地球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发光现象;彗星是冰物质在接近太阳时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由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呈云雾状外貌。耀斑是太阳色球层突然增亮的斑块,其发射强烈电磁波,干扰地球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信号质量下降甚至中断。极光是太阳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受地球磁场作用,在南北极使高层大气发生电离而产生的大气发光现象。上述天体和自然现象都和地球、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加以辨明。
2.C 根据图中地壳等厚度线可直接看出,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由东向西从约34千米增加到约50千米,即整体上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3.C 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其为地壳底部,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时,0千米应为莫霍面。
易混分析
地壳由岩石组成,其底部是莫霍面,莫霍面以下为地幔,其中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也是由岩石组成,这部分与地壳合称岩石圈。做题时容易从“由岩石组成”的角度出发,混淆地壳厚度和岩石圈的范围。因此,可以从地壳和岩石圈的底部位置加以辨析,地壳底部是莫霍面,岩石圈底部是软流层,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4.C 根据材料“天和核心舱在距地球400千米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可知,天和核心舱处在月地之间(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万千米),是地球的卫星,因此进入预定轨道的天和核心舱位于地月系。
易错分析
做题时对月地距离、日地距离和天体系统之间的距离不清楚,往往主要依据天体系统的层级关系去判断,而忽视利用相关数据。教材提供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万千米;太阳至海王星平均距离约为45亿千米;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等等。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天体系统判断更准确。
5.A 由题干可知,猛犸象身披黑色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毛、皮和脂肪都具备抵御寒冷的功能,由此推测猛犸象生存的气候条件是寒冷。
6.A 据材料可知,这批猛犸象遗骸发现于某古代人工陷阱遗迹,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人类,由此判断该批猛犸象生活的地质年代为新生代。此时期,发生喜马拉雅运动,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与现在渐趋一致,A对;中生代裸子植物迅速发展,恐龙繁盛,B错;古生代鱼类空前繁茂,太古代、元古代铁矿丰富,C错;生物发展的趋势是从海洋向陆地,D错。
易错提示
古地理环境的判断需要仔细解读图文信息。如通过分析气候状况、海陆分布状况、动植物类型、动植物特征等来判断所处的地质年代,进而判断当时的地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