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年10月7日21时41分,在山脉连绵的日本千叶县(35.5°N,140.15°E)发生了6.1级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次地震最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 B.山洪 C.泥石流 D.火山喷发
2.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有( )
①在室内,躲到大房间内
②在室内,用棉被护住头部
③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
④在室外,尽量躲到大树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某高中学校地理研学实践小组在野外考察时拍摄到的某种类型灾害现场景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示灾害是( )
A.干旱 B.泥石流 C.滑坡 D.地面沉降
4.该灾害( )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
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根据图表回答下面三题。
城市 开封 武汉
4—5月 0.47 0.27
7—8月 0.35 0.56
全年 0.20 0.19
5.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气温 C.降水 D.河流
6.开封发生旱灾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 B.夏季易出现伏旱
C.秋季晴朗少雨 D.冬季寒冷干燥
上海地处东海之滨,几乎每年都会受到台风的侵袭。台风影响上海期间会给上海带来大风,大风进入市区风速会有所减弱。下图为台风影响上海时各风向频率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侵袭上海的台风风向多是( )
A.偏西风 B.偏南风 C.西南风 D.偏北风
9.下列关于台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台风会带来暴雨和海啸
B.台风有百害而无一利
C.利用气象卫星资料能确定台风位置,预测台风强度
D.加强监测和预报,是预防台风发生的重要措施
2021年7月6日10时03分,海南省白沙县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未来24小时,我县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阵风8~9级,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工作。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台风除带来大风之外,还会带来( )
A.干旱 B.风暴潮
C.火山爆发 D.森林火灾
11.关于台风防灾减灾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窗户,避免被强风吹坏
B.遇强风时,可在大树下避风
C.可趴在洼地,避免强风影响
D.为防止雷击,迅速切断各类电器的电源
2021年11月3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黄色预警。从11月4日开始,我国自西北向东南将迎来新一轮大范围降温天气过程,大部分地区降温8~10℃,局部区域出现降温16℃的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此次寒潮影响面积极大,但青藏高原几乎不受影响,其原因主要是( )
A.纬度低 B.海拔高 C.高原面积大 D.大气稀薄
13.此次寒潮带来的危害主要有( )
①影响交通 ②摧毁建筑
③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④使病菌、害虫滋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某年9月初,下图所示区域遭遇强降雨袭击,引发洪涝灾害。读下图,完成下面三题。
14.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有(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洪不畅
④经济落后,工业用水量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此次洪涝灾害对该地区造成的危害可能有( )
①房屋倒塌 ②工业受损 ③农业增产 ④交通中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洪涝灾害的防灾准备有( )
①修建防护堤 ②及时撤到较高处
③采用地膜覆盖农作物 ④疏通水道
⑤房屋建在高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2021年8月,新疆伊宁县启动“筑巢引鸟”计划。短短半个月,有约20万羽粉红椋鸟入驻伊宁县,并迅速成为当地生物灭蝗的主力军。据此回答下题。
17.与喷洒农药相比,“引鸟灭蝗”的主要优点有(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灭蝗彻底,效果好
③方便快捷,成本低 ④减少环境污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数量大增。据此完成下题。
18.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当地( )
A.水土流失多发 B.河流水量锐减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洪涝灾害多发
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是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的重要措施,能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建18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下图为我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9.与哈尔滨相比,合肥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 )
A.薄帐篷 B.矿泉水 C.救生衣 D.保暖衣
20.图示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址主要考虑( )
A.地势较高,人口稀少 B.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C.供水便利,通信畅通 D.灾害多发,便于救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当地时间2019年3月17日下午3时7分和3时9分,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龙目岛东北部分别发生里氏5.8级和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左右,巴厘岛等地震感明显。地震引发该岛林贾尼火山山体滑坡,造成3名游客(2名马来西亚公民,1名印尼公民)遇难,182人受伤,525户房屋受损。截至3月18日11时,龙目岛共发生余震42次。
(1)地震发生时正值学生上课、工人上班的时间,他们应如何自救 (4分)
(2)如何减少山体滑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4分)
(3)针对地震灾害,请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6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2019年7月下旬以来(7月21日至11月13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鄂、湘、赣、苏、皖、浙、闽7省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2~8成,江西中东部地区偏少8成以上;7省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普遍偏高1~2℃,湖北东部的部分地区偏高2~4℃;7省区域平均气温为24.2℃,较常年同期偏高1.4℃,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其中湖北、湖南、江西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安徽为第三高,福建、江苏为第四高。
材料二 下图为2019年10月29日安徽省气象干旱监测图。
材料三 下图为2019年7月21日至11月8日上述7省气象干旱面积逐日变化图。
(1)据材料二描述2019年10月29日安徽省干旱程度空间分布规律。(3分)
(2)简析2019年7月下旬以来(7月21日至11月13日)鄂、湘、赣、苏、皖、浙、闽7省大部分地区干旱严重的自然原因。(6分)
(3)列举7月下旬以来(7月21日至11月13日)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干旱带来的影响。(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2020年7月前后,江西省受连日暴雨影响,鄱阳湖水位不断上涨。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近10年最大,7月8日,鄱阳湖水域面积已达到4 942.6平方千米,暂时成为我国第一大湖。下图为鄱阳湖水系分布图。
(1)2020年入汛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造成洪水危害,请说出鄱阳湖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3分)
(2)列举个人和家庭在洪涝灾害避防中可以采取的措施。(3分)
(3)一种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条。参考旱灾引发的一条灾害链条,完成某平原地区暴雨的一条灾害链条。(2分)
24.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我们应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2020年8月27日,第8号台风“巴威”的中心于上午8时30分左右在朝鲜平安北道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70百帕,成为1949年以来该区域登陆的最强台风。
材料二 2020年4月9—11日,受冷空气和大风影响,我国多地出现扬沙、浮尘天气过程,多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
(1)说明两种天气现象在我国的时空分布规律。(4分)
(2)说出台风“巴威”的主要灾害表现,以及在山区容易引发的灾害。(5分)
(3)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4分)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1.A 2.C 3.C 4.D 5.C 6.A 7.B
8.D 9.C 10.B 11.D 12.B 13.B 14.A
15.D 16.D 17.C 18.C 19.C 20.C
1.A 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山脉连绵的地区,因此判断最可能引发山体滑坡,A对;日本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此次地震发生在10月,降水较少,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的可能性小,B、C错;火山喷发可能引发地震,D错。
2.C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应躲到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卫生间和厨房等较安全的地方,并用棉被护住头部,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在室外,应避开高大建筑物,避免因其倒塌而被砸伤,③不符合题意;受地震影响,大树可能会剧烈摇晃,躲到大树上并不安全,④符合题意。故选C。
3.C 图示灾害为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据此判断应该是滑坡。
4.D 滑坡多发生在山区;多发生于我国夏季(雨季);若人类破坏斜坡上的植被或在斜坡上进行工程建设,使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破碎,则易引发滑坡,故滑坡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有关;滑坡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故选D。
5.C 读图可知,开封干旱等效频度较武汉大,说明开封干旱次数较多。由表可知,开封全年降水相对变率较武汉大,尤其是4—5月,加上开封地处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故发生干旱的次数多于武汉。故降水是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C正确。
6.A 根据材料可知,降水相对变率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开封的降水相对变率在4—5月最大,此时正值春季,雨季尚未来临,降水较少,降水稳定程度差,加上正值农作物返青期,作物需水量大,故春季是开封发生旱灾的主要季节。
7.B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武汉的降水相对变率在 7—8 月最大,说明武汉夏季旱灾严重。武汉夏季 7—8 月出现高温干燥的伏旱天气,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所以旱灾严重。
8.D 图中显示侵袭上海的台风风向中东北偏北(NNE)风频率最大,其次是西北偏北(NNW)风,偏南、偏西、西南风频率都相对较小,故选D。
9.C 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引起的,不是台风引起的,A错;台风会给所经地区带来充沛降水,降低高温,缓解旱情,并非百害而无一利,B错;加强监测和预报,可减轻台风带来的危害,但不能预防台风的发生,D错;利用气象卫星资料能确定台风位置,预测台风强度,C对。
10.B 台风在沿海地区可能形成风暴潮;台风带来的暴雨能缓解干旱,减少森林火灾;火山爆发是地球内部岩浆从岩石裂隙中喷涌而出而形成的,与台风无关。故选B。
11.D 台风来临,应关闭窗户,避免被强风吹坏,A错;强风可吹倒大树,不能在大树下避风,B错;洼地积水严重,不可以在此躲避台风,C错;台风常伴有雷电现象,为了防止雷击,应迅速切断各类电器的电源,D对。
12.B 青藏高原海拔高,阻挡了北方冷空气侵入,因此几乎不受寒潮影响。
13.B 寒潮的危害主要有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但不会摧毁建筑。另外,寒潮会带来降水,缓解冬季旱情;低温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壤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故选B。
14.A 图示地区为长江中游,地势低洼,曲流多,排水不畅,再加上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因此洪涝灾害多发,①②对;由长江入海,③错;地处长江沿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④错。故选A。
15.D 此次洪涝灾害造成河水泛滥,使房屋倒塌,交通和电力、通信等设施中断,工业停工,农田被淹,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D。
16.D 对于洪涝灾害的防治,应修建和加固防护堤,或将房屋建在高处,最大程度减小洪涝灾害的影响,①⑤正确;同时,应疏通水道,增强排洪能力,④正确;及时撤到较高处属于洪水中的自救,不属于洪涝灾害的防灾准备,②错误;采用地膜覆盖农作物属于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造,对防备洪涝灾害无作用,③错误。故选D。
17.C 根据材料可知,“引鸟灭蝗”是生物灭蝗,主要对蝗虫进行消杀。喷洒农药灭蝗会伤及蝗虫之外的生物,因此生物灭蝗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①对;农药一般含有毒性,会对大气和水体造成污染,生物灭蝗相对于喷洒农药灭蝗可以减少环境污染,④对;喷洒农药灭蝗彻底,效果更好,②错;由材料可知,“引鸟灭蝗”的前提是新疆伊宁县启动了“筑巢引鸟”计划,因此会加大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③错。故选C。
18.C 外来入侵植物会争夺当地植物物种的栖息空间和养分等,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C对;外来入侵植物基本不会加剧水土流失,也不会使河流水量锐减、洪涝灾害多发,A、B、D错。
19.C 据图可知,合肥地处长江下游江淮平原地区,为我国洪涝灾害频发地区,与地处纬度较高的哈尔滨相比,应大量储备救生衣。
20.C 据图可知,图示救灾物资储备库多位于平原地区,多为省级行政中心,人口稠密,大多距海较远,A、B错;多选择在供水便利、基础设施完善、通信畅通的城市,C对;多选择在灾害较少、物资充足的城市,D错。
21.答案 (1)上课的学生:有序撤离到校园操场,不能及时撤离的迅速在课桌下、墙角处躲避。(2分)
上班的工人:关机器、断电源,跑到室外空旷地点,躲在安全可靠的地方。(2分)
(2)保护植被,加强植树造林;在灾害多发区实施护坡工程;减轻山区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等。(任答2点得4分)
(3)加强地震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和完善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地震的预警预报工作,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对地震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地震多发地区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广泛开展地震互救、自救等宣传培训活动,提高民众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加强对地震灾害的救援工作,提高救援救助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国际救援与救助;加强灾后的恢复与重建;等。(任答3点得6分)
解析 (1)根据题干要求的个人身份和地震发生时间,自救措施主要从逃离和避震两个角度考虑,即跑到空旷地点和躲避在安全的空间,注意保护头部。
(2)主要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以及减轻人口对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山体滑坡的防御措施。
(3)防灾减灾措施需要从灾前、灾中、灾后并结合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和自救等加以全面考虑。
22.答案 (1)从长江流域向南、向北逐渐减轻;长江流域干旱程度最重;北部边缘基本正常无旱。(每点1分,共3分)
(2)降水较正常年份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蒸发加剧;降水偏少持续时间长,干旱程度不断加重。(每点2分,共6分)
(3)造成当季农作物受灾减产;江河湖库水位明显下降;水质恶化;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植被枯萎;森林火险等级提高。(任答3点得6分)
解析 (1)由材料二可知,干旱程度在长江沿岸为特旱,然后分别向北部和南部逐渐减轻,由特旱到重旱,再到中旱、轻旱,北部边缘基本正常无旱。
(2)由材料一可知,7月下旬以来,7省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2~8成,气温较常年同期普遍偏高1~2℃,说明当地7月下旬以来(7月21日至11月13日)降水较正常年份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造成蒸发加剧;降水偏少持续的时间较长,使干旱程度不断加重。
(3)主要从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以及灾害关联等方面加以分析。如长时间的干旱会导致农作物水分不足,造成当季农作物受灾减产;导致河流的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湖泊、水库水位明显下降,水质恶化,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也可能会引发森林火灾;等等。
23.答案 (1)降水量大;降水时间长;入湖河流多;集水范围广;长江干流水位高,顶托作用明显;地势地平,排水通道狭窄。(气候、地形、河流三方面各说出1点,共3分)
(2)发生前: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发生时:按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撤离;发生后: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如洪灾过后要进行消毒,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电器干燥后再使用。(灾前、灾中、灾后各说出1点,共3分)
(3)(每框1分,共2分)
解析 (1)鄱阳湖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说明。由材料可知,2020年7月前后,鄱阳湖所在的江西省经历了连日暴雨,降水量大,降水时间长;鄱阳湖流域面积大,汇入鄱阳湖的河流众多,集水范围广;长江干流水位高,顶托作用明显,湖水难以外泄;鄱阳湖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排水通道狭窄,容易泛滥成灾。
(2)本题强调从个人和家庭的角度做好洪涝灾害的避防工作,应从灾前、灾中、灾后三方面分析。发生前:及时关注和跟踪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做好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包括规划逃生路线,购买药品、食品、逃生工具等;发生时:按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迅速撤离,并及时跟亲人和相关机构联系,报告行踪;发生后: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如洪灾过后要进行消毒,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电器干燥后再使用。
(3)暴雨会导致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可能污染水源、食品等,进而暴发肠道传染疾病。
24.答案 (1)台风天气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发;(2分)扬沙、浮尘天气主要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冬春季节。(2分)
(2)灾害表现:狂风、暴雨、风暴潮。(3分)
在山区易引发的灾害:滑坡、泥石流等。(2分)
(3)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台风预警;对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检查,必要时应给予加固;通知海上作业的船只尽早回港避防台风;关好门窗,减少外出。(每点1分,共4分)
解析 (1)台风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夏秋季节多发;扬沙、浮尘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冬春季节。
(2)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在山区由于强降水,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减轻台风造成的损失的主要措施有:加强预报,及早防御;做好检查,加固建筑物;通知海上作业的船只尽早回港避风;关好门窗,减少外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