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综合拔高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综合拔高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1 23:1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
  (2021浙江1月选考,1) 2020年7月,湖南常德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题。
1.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滑坡属于(  )
A.气象灾害 B.生物灾害
C.海洋灾害 D.地质灾害
  (2020山东,1—2)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
A.由北向南 B.由西向东
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北向西南
3.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2017江苏单科,19—20)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下图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双选)(  )
A.甲 B.乙 C.丙 D.丁
5.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双选)(  )
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
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2017北京文综,7)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6.该台风(  )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2017海南单科,11)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下题。
7.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2 自然灾害的成因
8.[2021全国乙,37(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下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考点3 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9.[2020浙江7月选考,27(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图1为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图1中甲地某年7月30日发生了一次大型泥石流。甲地附近海拔低于其2 000米处有一气象站,图2为该气象站测得的该年7月天气要素统计图。
图1
图2
(1)青藏高原泥石流高发区相对集中分布在高原的      部。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2)说出防御泥石流对山区公路危害的主要工程措施。
三年模拟练
  (2022浙江9+1高中联盟期中改编)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2千米,震中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31.0°N,103.4°E),地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图为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题。
1.据图推测影响图中等烈度线形状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震震级
②地表断裂带分布
③次生灾害
④建筑物抗震性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2浙江选考模拟)下图为某地区某自然灾害防治策略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图中工程主要防治的灾害是(  )
A.洪灾 B.旱灾 C.滑坡 D.地震
3.图中甲、乙两类设施的主要作用分别为(  )
A.排水、固土 B.固土、排水 C.挡水、储水 D.集水、固土
  (2022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联考)冷湿是武汉市冬季常常出现的气候特征,冷湿的气候常常让人感觉“冰冷刻骨”。此外,频繁过境的寒潮也进一步加剧了武汉市“寒冷”的天气。下图示意我国寒潮过境路径。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图中寒潮过境路径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武汉寒潮过境时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沙尘弥漫 B.大雪纷飞
C.大风降温 D.冰雹霜降
6.武汉市冬季气候冷湿的主要原因有(  )
①降水较多
②北部地形平坦
③植被茂密
④光照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2022上海黄浦一模)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山西省是旱涝灾害的多发地。2021年10月初山西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严重灾害。
(1)根据材料,概括山西省暴雨年均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推测阳泉暴雨年均发生频次比较高的原因。
(2)2021年10月初山西省多地发生滑坡,说明其自然原因。
(3)旱涝灾害频发对山西省人民的生命财产影响重大,简述山西省减轻旱涝灾害影响可以采取的措施。
8.(2022浙江浙南名校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36℃以上的高温, 6、7月的亚洲、北美洲、欧洲等地更是出现了40℃以上极端高温,而且有些并不该是高温的地方,也出现了异常高温,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
  材料二 欧洲西部2021年6月28—30日最高气温分布图。
(1)描述该时段欧洲西部地区高温区分布特征。
(2)从引发次生灾害的角度,分析极端高温给欧洲西部带来的危害。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五年高考练
1.D 2.C 3.D 4.AC 5.BD 6.D 7.C
1.D 滑坡是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损失和破坏的地质现象,属于地质灾害。
2.C 根据图中古堰塞湖位置与形态可知,该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因此图中区域地势应为东西两侧较高,中间低。再根据河道西侧的冲沟走向基本与滑坡体一致可知,滑坡体来自西侧,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滑坡体跨越河道后在其东侧堆积,并掩埋了原有的河流阶地,因此C项正确。
3.D 结合上题可知,未发生滑坡前,河道位于③;发生滑坡时,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滑动,其前缘掩埋了东侧的河流阶地②;由于河道被阻塞,滑坡体北侧河段水位不断上升,形成堰塞湖①;堰塞湖水位超过滑坡体高度,河水外泄,冲刷滑坡体形成新河道④。故图中地理事象形成的顺序为古河道—发生滑坡—掩埋阶地—形成堰塞湖—泄流—形成新的河道,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①④,D项正确。
4.AC 读图可知,本次沙尘暴区主要位于我国华北北部地区,扬尘或浮尘区大致由西向东延伸、由北向南延伸,则沙源应位于西北方向,主要为甲(蒙古国)和丙(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故A、C正确。
5.BD 扬尘、沙尘暴天气可增加大气中固体颗粒物的含量,加重大气污染,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光减少,降低大气能见度,可能引发交通事故,B、D正确。
6.D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热带、副热带海区,黄海纬度较高,位于温带海区,A错;降水最强的区域为风力最大(10~12级)的范围,B错;台风中心为台风眼,气压值最低,该处为下沉气流,无风,因此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小,C错;该台风影响我国,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故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D对。
7.C 根据材料信息,这些集镇位于山间谷地,地势平缓,河水流速缓慢,故洪水流速缓,④对;当地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山间谷地汇水面积小,洪水补给来源少,洪水历时短,水位下降快,洪水退去较快,②对。故选C。
8.答案 地势低,为汇水区,积水快,易内涝;洪水期临近的河流和湖泊(巢湖)水位远比圩田高,圩田积水难以排出,且面临决堤威胁。
解析 由于该地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容易造成该地来水又多又快;该地地势低平,为汇水区,雨季易积水,排水不畅,易内涝;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圩田海拔比巢湖水位低,不利于圩田排水。
9.答案 (1)东南 原因:气温高于常年,冰川融化加快;前期降水多且集中,地表径流量大。
(2)修筑拦水坝;建设排流、导流设施;构筑护坡工程等。
解析 (1)据图1分析,泥石流高发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在图中的位置是青藏高原的东南部。甲地位于青藏高原,结合图2从气候角度分析,7月多数日期甲地日均温高于常年月均温,导致冰川融化加快,冰川融水量增加;图中9—11日、21—25日有两次降水集中且偏多时段,导致地表径流量大,为此次泥石流发生提供了充足的地表径流。
(2)修建拦水坝等拦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山区公路的危害;修建排导工程,建设排流、导流设施,以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顺利排泄;山区公路多沿等高线修建,泥石流顺坡流下会冲毁道路,因此可构筑护坡工程,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公路和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
三年模拟练
1.B 2.C 3.A 4.B 5.C 6.A
1.B 读图可知,地表断裂带分布密集、水平位移距离大的地方以及泥石流暴发点附近,地震烈度等级较高,据此推知影响图中等烈度线形状的主要因素有地表断裂带分布及次生灾害,②③正确;从图中看不出地震震级和建筑物抗震性能对该地等烈度线形状的影响,①④错误。故选B。
2.C 图中工程将山体坡面固定,能防治滑坡。
3.A 据图可知,甲为沟状设施,可起到排水作用;乙为分布在坡面上的菱形网格状设施,可起到固土作用。
4.B 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大致有三条:一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二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地区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三是从北方直接南下。结合图示,乙符合“从北方直接南下”的路径特征,故选B。
5.C 沙尘弥漫的天气现象多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A错;武汉位于南方地区,寒潮过境时出现大雪纷飞和冰雹霜降天气现象的概率小,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大风降温,B、D错,C对。
6.A 武汉市冬季气候冷湿,主要是因为湿度大(水域多,降水相对较多),此外,北部整体地形平坦,高大山脉少,冷空气可以长驱南下至武汉带来降温,①②正确;植被茂密与气候冷湿关联性较小,③错;光照充足,气候不会过于冷湿,④错。故选A。
7.答案 (1)空间分布特征:暴雨年均发生频次存在地域差异,大致东南多、西北少。
原因:阳泉位于太行山脉(山地)夏季(东南)风迎风坡,水汽经地形抬升,形成更多降水,暴雨发生频次比较高。
(2)山西多山地,山体内部存在软弱面或岩石破裂面,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因连续强降雨,斜坡上的大量土体或岩石被雨水浸泡后,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造成滑坡。
(3)建设水利工程,调蓄洪水,增强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强化气象监测预警预报,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 (1)图1显示,山西省暴雨年均发生频次南部、东部数值大,西部、北部数值小,说明存在地域差异,大致表现为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特征。图2中,阳泉地处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东侧,我国夏季风从东南方向吹来,受山脉的阻挡,气流向上抬升,水汽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降水较多,使阳泉暴雨年均发生频次比较高。
(2)从滑坡概念和形成的自然条件角度,结合材料作答。图2显示山西省多山地,山体松软结构较多,岩石存在一定的破碎状况;因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较低,结合10月初的连续降雨,斜坡上的土体和岩石被雨水浸泡,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发生滑坡。
(3)山西省减轻旱涝灾害的措施可以从监测和防御两方面进行作答,具体措施包括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等。
8.答案 (1)呈块状分布,南部(地中海地区)多极端高温区。
(2)引发区域性突发雷雨、暴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引发干旱,导致粮食减产;引发森林火灾,破坏森林资源。
解析  (1)结合材料“近年来,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36℃以上的高温”和图可知,气温超过36℃的高温区分布在柏林周围、伊比利亚半岛中部、巴黎南部、亚平宁半岛上的罗马附近,呈块状分布,且南部地中海地区多极端高温区。
(2)极端高温天气使气流强烈上升,加上欧洲西部临近海洋,高温使大洋水汽蒸发增加,空气中水汽充足,易引发区域性突发雷雨、暴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极端高温天气蒸发强烈,土壤水分减少,引发干旱,导致粮食减产;极端高温天气使树木蒸腾加剧,树木含水量减少,在高温强光照射下极易引发森林火灾,破坏森林资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