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2021山东德州一中期末)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6月23日23时29分在墨西哥中部地区靠近西海岸发生7.4级强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下图为该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震源位于地核
B.震中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C.震中距相同的地方地面受破坏的程度相同
D.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2022江苏徐州合格考模拟)右图为发生在某地的自然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图示自然灾害为( )
A.洪涝 B.台风
C.滑坡 D.泥石流
3.此次灾害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工程建设 B.植被破坏
C.火山喷发 D.大量降雨
题组二 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2022山东合格考模拟)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泥石流 B.风暴潮 C.旱灾 D.寒潮
5.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农作物根部缺氧,减产
(2021北京一零一中学期末)2020年12月27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黄色预警。这场“跨年”寒潮堪比“霸王级”,“速冻”是这次寒潮天气过程的最大特点。冷空气移动很快,风寒效应(因风所引起的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明显,同时,部分地区有明显的雨雪天气。结合所学,完成下面两题。
6.寒潮主要发生在( )
①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②深秋到初春
③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④夏秋季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影响我国的寒潮( )
A.自东向西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B.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C.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D.对青藏高原地区产生剧烈影响
(2022江苏合格考模拟)洪涝灾害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下图为“近百年来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没有洪涝灾害
B.东部地区洪涝灾害北多南少
C.青藏地区洪涝灾害较多
D.台湾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9.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多发,与其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岩石、植被 B.气候、地形
C.土壤、植被 D.资源、水文
题组三 海洋灾害
风暴潮是我国海洋灾害之首,严重威胁着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区域。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关于风暴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由大气运动引起,属于气象灾害
B.可分为热带气旋风暴潮、温带气旋风暴潮和寒带气旋风暴潮
C.海啸是威力最大的一种风暴潮
D.是一种由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的现象
11.图示海域中冬季最易发生风暴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题组四 生物灾害
(2021河南新乡二模)草原蝗灾是新疆草原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草原蝗虫属气候型害虫,高温干旱的天气利于草原蝗虫的生长、繁殖。下图示意新疆1986—2006年4月均温距平(距平指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与蝗虫发生面积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据图可知,4月( )
A.气温若连年偏高,则蝗虫灾害发生面积较大
B.气温正常的年份,蝗虫灾害发生面积都很小
C.气温偏低的年份,蝗虫灾害发生面积都很大
D.气温异常的年份,蝗虫灾害发生面积都很大
13.图示时间段新疆的蝗灾发生面积呈扩大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草原面积增多 B.地下水位上升
C.气候趋于冷湿 D.气候趋于暖干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自然灾害的关联及成因
(2022北京顺义期末改编)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于东经103.82°,北纬33.20°,震源深度20千米。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此次地震造成的主要危害为( )
A.引发海啸,摧毁建筑物
B.狂风暴雨,破坏景观
C.引发寒潮,农作物遭受冻害
D.山体滑坡,阻断交通
2.关于地震和滑坡,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2021天津和平期末)2020年2月,东非地区蝗灾肆虐,蝗虫数量之多几十年未见,东非大部分地区都有大量的沙漠蝗虫,并向西亚等地蔓延。据此回答下题。
3.与蝗灾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的是( )
A.台风 B.洪涝 C.寒潮 D.干旱
(2021福建龙岩期末)飓风是形成于中东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大气做强烈的旋转辐合上升运动),伴有狂风和暴雨。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2~3℃,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的飓风影响。下图为墨西哥湾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引起的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是( )
A.风暴潮 B.海啸 C.潮汐 D.洋流
5.飓风登陆后,墨西哥湾沿岸平原最易发生的灾害是( )
A.地震 B.滑坡 C.泥石流 D.洪涝
(202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阶段考)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读表,完成下面两题。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沟谷 编号 集水面积 (km2) 平均坡度 (°) 流域落差 (m) 植被覆盖率 (%)
① 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6.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为了更及时、准确地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
A.太阳活动强弱 B.风力强弱
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
(2021北京西城期末)2020年11月1日,超强台风“天鹅”在菲律宾卡坦端内斯岛(14°N,124°E附近)登陆。受“天鹅”影响,附近的马荣火山发生大规模火山泥流,并掩埋了多处居民点。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台风登陆时,该地( )
A.秋雨绵绵 B.狂风暴雨
C.落叶缤纷 D.炎热干燥
9.台风期间马荣火山地区多处居民点被掩埋,原因是( )
A.火山灰掩埋居民点
B.台风直接摧毁民居
C.火山爆发导致地震
D.暴雨引发了泥石流
题组二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2022江苏合格考模拟)下图是某不稳定地区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该地最容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 )
A.泥石流 B.洪涝 C.地震 D.滑坡
11.对该地区的开发活动中,最不易造成负面影响的是( )
A.发展林业
B.房屋附近修建鱼塘或小水库
C.开采山坡上的矿藏
D.在山坡处进行房地产开发
(2022山东郓城一中月考)洪泽湖位于淮河中下游接合部,是淮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下表示意洪泽湖河道设计泄洪能力,其中蒋坝水位最能代表洪泽湖水位。当预报淮河上中游发生较大洪水时,通过调节洪泽湖出湖河道的下泄流量降低洪泽湖水位到汛限水位(12.5米)以下。下图示意洪泽湖水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洪泽湖河道设计泄洪能力
蒋坝水位/m 入江水道/(m3·s-1) 入海水道/(m3·s-1) 苏北灌溉总渠/(m3·s-1) 分淮入沂工程/(m3·s-1) 合计/(m3·s-1)
12.5 4 800 0 800 0 5 600
13.5 7 150 1 380 1 000 0 9 530
14.5 10 050 2 080 1 000 2 070 15 200
15.0 11 600 2 270 1 000 2 580 17 450
15.5 12 000 2 270 1 000 2 900 18 170
16.0 12 000 2 270 1 000 3 000 18 270
12.当预报淮河上中游发生较大洪水时,首先使用的泄洪通道有( )
①入江水道 ②入海水道
③苏北灌溉总渠 ④分淮入沂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对洪泽湖出湖水量进行人为调控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持湖泊水位不变
B.清水下泄冲刷河床
C.减弱湖区泥沙淤积
D.防范不同规模洪水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B 2.C 3.D 4.C 5.B 6.A 7.B 8.D
9.B 10.D 11.B 12.A 13.D
1.B 结合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陆地,震源深度为10千米,根据震中为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判断震源位于地壳,A错误;根据此次地震震中位置判断,震中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B正确;影响烈度的因素包括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建筑物性能、地面状况、地质条件等,震中距相同的地方地面受破坏的程度即烈度不一定相同,C错误;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D错误。
概念辨析
震级和烈度 震级是震源释放能量多少的级别,我国使用国际通用的里氏震级划分方法。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一定的,故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是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后,由于不同地区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不同,烈度也不同,故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地面状况、建筑物性能等。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
2.C 图中房屋和树木整体向山下滑落,有滑坡体和滑动面,所以该自然灾害为滑坡。
3.D 由图中信息可知,此次滑坡发生的自然原因是大量降雨导致坡体松软层下滑,图中没有显示工程建设、植被破坏、火山喷发的相关信息,且工程建设与植被破坏不是自然原因,故选D。
4.C 图中显示土地干涸开裂,可能是河道或湖泊在长期无降水、失去补给水源的条件下形成的,故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旱灾。
5.B 旱灾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B正确;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是滑坡、泥石流的危害,A错误;旱灾不会导致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C错误;农田水分过多,会导致农作物根部缺氧,从而减产,因此这是洪涝灾害的危害,D错误。
6.A 根据所学可知,寒潮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强冷空气主要来自北方大陆和冰雪洋面,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寒潮发生的时段可跨越秋、冬、春三个季节。故选A。
7.B 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方大陆如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等地和北极地带的冰雪洋面,其中,从西部进入,直接东移的寒潮,主要影响北方地区,A、C错误,B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寒潮气流很难越过,因此寒潮对青藏高原地区影响较小,D错误。
8.D 读图可知,西北地区属于最少洪涝区,并非没有洪涝灾害,A错误;东部地区洪涝灾害南方更多,B错误;青藏地区洪涝灾害很少,C错误;台湾地区属于多洪涝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D正确。
9.B 洪涝灾害形成的关键原因是降水多,地势低洼处积水不能迅速排泄,故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多发,与其气候、地形密切相关。故选B。
10.D 风暴潮是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潮过境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的现象,属于海洋灾害,A错、D对;风暴潮分为热带气旋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B错;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并非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引起,因此不是风暴潮,C错。
11.B 图示海域主要为我国北方海域,我国北方冬季受西北风的影响大,①③④为西北风的背风海域,受强风影响小,不易发生风暴潮;②为西北风的迎风海域,受强风影响大,最易发生风暴潮。故选B。
12.A 读图分析,4月气温若连年偏高,则蝗虫灾害发生面积较大,A对;4月气温正常的年份,如1989年,蝗虫灾害发生面积亦比较大,B错;4月气温异常的年份,如4月气温偏低的年份,蝗虫灾害发生面积较小,C、D错。
13.D 由材料可知,高温干旱的天气利于草原蝗虫的生长、繁殖。结合图中信息,此时间段新疆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候趋于暖干,使蝗灾发生面积呈扩大趋势,D正确。
能力提升练
1.D 2.D 3.D 4.A 5.D 6.C 7.D 8.B
9.D 10.D 11.A 12.B 13.D
1.D 根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内陆地区,不在沿海,不会引发海啸,A错误;“狂风暴雨,破坏景观”是台风的主要危害,B错误;寒潮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地震不会引发寒潮,C错误;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西南山区,山体受震动后易出现滑坡,阻断交通,D正确。
2.D 山地丘陵是滑坡多发区,说明滑坡受地形因素影响,A错误;地震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其会引发某些次生地质灾害,但地震不是地质灾害,B错误;地震灾害可以监测和预报,但不能避免发生,C错误;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有利于固定土体、岩体,减小滑坡发生频率和强度,D正确。
3.D 干旱可造成湖泊水位下降或湖水干涸,海滩地带的积水干枯,河岸、滩地大面积暴露,从而出现大面积的荒滩草地,芦苇、茅草和莎草等杂草丛生。同时,干旱还能抑制蝗虫天敌的繁殖。在这样有利的环境中蝗虫可以大量繁殖,种群数量迅速增长而造成大规模危害。因此,蝗灾的发生与干旱的关系十分密切。故选D。
4.A 飓风经过引起的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是风暴潮,A正确;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B错误;潮汐是天体引潮力引起的海水周期性涨落,C错误;洋流的成因主要有大气运动和行星风系、密度差异、流体的连续性形成的补偿作用、陆地的形状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D错误。
5.D 飓风是热带气旋,带来的狂风暴雨在排水不畅的平原地区最容易引起洪涝灾害。故选D。
知识拓展
热带气旋
我国的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六个等级。如下表:
热带气旋等级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m/s)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级)
热带低压 10.8~17.1 6~7
热带风暴 17.2~24.4 8~9
强热带风暴 24.5~32.6 10~11
台风 32.7~41.4 12~13
强台风 41.5~50.9 14~15
超强台风 ≥51.0 16或以上
由于热带气旋发生的地域不同,有不同的习惯称呼,如发生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称为“旋风”,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称为“飓风”。它们都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旋涡,统称为热带气旋。
6.C 据表中数据可知,沟谷③的集水面积、平均坡度、流域落差均最大,植被覆盖率最小,结合泥石流形成原因判断,沟谷③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
7.D 泥石流是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引发,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松软土壤的特殊洪流,其往往是由短时间内汇集的大量水流触发的,特别是暴雨极易触发泥石流,所以为更及时、准确地发布泥石流预警,还需要密切关注当地的降水情况。
8.B 台风登陆时的天气特征是狂风暴雨,B对;秋雨绵绵说明降水强度小,A错;该地位于热带,植被常绿,不会出现“落叶缤纷”景象,C错;台风带来的降水会缓解炎热和干燥,D错。
9.D 根据材料“受‘天鹅’影响,附近的马荣火山发生大规模火山泥流,并掩埋了多处居民点”可知,台风带来的暴雨引发了泥石流,从而掩埋了居民点,但并不是台风直接摧毁民居,D对、B错;不是火山灰掩埋居民点,也不是发生火山爆发导致地震,A、C错。
10.D 由图可知,该地区破坏面之上土体不稳定,容易出现滑坡,D正确;泥石流是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引发,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松软土壤的特殊洪流,材料中没有提及相关信息,A错误;洪涝和地震不属于地质灾害,B、C错误。
11.A 该地区破坏面之上土体不稳定,在该地区对不稳定的土体的基建和开采矿藏等都会加剧其不稳定,从而造成负面影响,B、C、D错误;发展林业会增加植被覆盖率,有利于保持水土,最不易造成负面影响,A正确。
12.B 由表中数据并结合材料可知,当蒋坝水位达到12.5米时,入江水道和苏北灌溉总渠开始泄洪;入海水道在蒋坝水位达到13.5米时开始泄洪;分淮入沂工程在蒋坝水位达到13.5米时还未开始泄洪。所以当预报淮河上中游发生较大洪水时,首先使用的泄洪通道是入江水道和苏北灌溉总渠,即①③正确。故选B。
13.D 由材料中信息“当预报淮河上中游发生较大洪水时,通过调节洪泽湖出湖河道的下泄流量降低洪泽湖水位到汛限水位(12.5米)以下”可知,洪泽湖对出湖水量进行人为调控的主要目的是防范不同规模洪水,D选项正确。人为调控出湖水量不是为了维持湖泊水位不变、清水下泄冲刷河床和减弱湖区泥沙淤积,A、B、C选项均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