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1课时 地球在宇宙中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宇宙
(2022湖北新高考联考协作体期中改编)2021 年 8 月 14 日,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此日北半球观测者多半可用肉眼看到天琴座最亮的恒星——织女星。据此完成下题。
1.与织女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
A.月球 B.太阳
C.地球 D.流星体
(2021海南中学期中)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至此我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 北斗系统导航卫星( )
A.发射前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是天体
B.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是天体
C.发射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不是天体
D.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不是天体
3.与北斗系统导航卫星和地球组成的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
A.地月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题组二 太阳系
(2022山东郓城一中阶段检测)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壤采样返回任务。小明为同学们讲解该任务时,绘制了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太阳系局部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题。
4.其他同学指出小明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个别错误,这些错误有( )
①水星、金星标注错误 ②行星公转方向错误
③远日行星标注错误 ④小行星带位置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题组三 地球
(2022福建福州一中期中改编)如果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再近1%,地球就是一个永恒的“火焰山”;如果再远3%,地球就是一个永恒的“广寒宫”。而现在的日地距离不远不近,恰到好处。庆幸我们与太阳之间有着合适的距离,所以不是距离产生美,而是合适的距离产生美。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根据材料,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恒星质量 B.行星体积
C.温度条件 D.大气成分
6.地球之所以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这主要是因为( )
①生物循环作用
②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③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
④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天体系统和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
(2022天津三中期中)2020年4月15日NASA宣布,天文学家很有可能发现了第二个地球——开普勒-1649c。它距地球300光年,围绕着一颗约为太阳四分之一大小的红矮星(恒星)运行,其轨道位于红矮星宜居带,温度、大小与地球相似,还可能有液态水。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红矮星和开普勒-1649c构成的天体系统级别等同于( )
A.可观测宇宙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开普勒-1649c未来能否成为人类第二家园,还需要确认其( )
A.是否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B.接收恒星辐射是否适中
C.公转周期长短是否适中
D.周围是否有卫星在绕转
(2021北京顺义一中期中)2018年10月30日,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正式退役。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材料中的“太阳系外类地行星”位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木星系
4.太阳系外类地行星若有生命物质存在,自身必备条件最合理的是( )
A.行星各行其道,宇宙环境安全
B.恒星能提供永恒的光热资源
C.质量体积适中,表面温度较高
D.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题组二 太阳系和八颗行星
(2022天津武清杨村一中阶段检测)凌日和冲日是两种天文现象。太阳系中的部分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所谓冲日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从地球上观看,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是( )
A.金星与火星 B.水星与金星
C.木星与土星 D.火星与木星
6.下列关于行星冲日,说法正确的是( )
A.金星冲日,明亮可见,便于观测
B.金星冲日,太阳光被地球遮挡,不可见
C.木星冲日,亮度较大,适宜观测
D.天王星冲日,清晰可见,适于肉眼观测
(2022山东历城一中月考)从地球上观察,地外行星投影在遥远的天球上存在着位置的移动。一段时间内行星在天空中运行的正常路径是由西向东,但由于不同行星的公转速度不同,内侧行星会周期性地超越外侧行星,从而在地球上会观测到行星投影在天球上的位置存在逆行的现象。下图中①—⑤是指按照先后排序的五个时刻地球和火星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
7.据图判断,火星投影发生逆行现象的时段出现在( )
A.①至② B.②至③ C.③至④ D.④至⑤
第2课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022江西宜春九中月考)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图为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题。
1.太阳辐射能力的特点是( )
A.辐射能力随波长的增加而增加
B.辐射能力随波长的增加先减后增
C.紫外光的辐射能力最强
D.辐射能力随波长的增加先增后减
(2022北京九中期中改编)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青藏地区太阳能应用的投资。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说明( )
A.地质时期生物能固定并积累太阳能
B.太阳辐射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能源
C.太阳辐射为地球生物提供光热资源
D.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3.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与太阳能无关的一种能源是( )
A.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B.藏南谷地的地热能
C.青藏地区北部的风能
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题组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022重庆南开中学期中)下图为某同学利用太阳光学望远镜观测到太阳黑子后绘制的黑子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4.有关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太阳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②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亚寒带许多高龄树木年轮疏密变化规律相吻合
③太阳黑子变多、变大时,耀斑会减少
④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反映了太阳活动的强弱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22山东济宁兖州期中改编)1859年9月1日,英国天文爱好者观测到日面上出现两道极其明亮的白光,其亮度迅速增加,远远超过光球背景,明亮的白光仅维持几分钟就消失了,这是人类第一次观测到该现象。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上述现象最可能是( )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流星 D.极光
6.该现象爆发具有一定周期,其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
A.哈雷彗星回归地球
B.帮助信鸽正确识别方向
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D.全球降水异常增加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在十字路口处,有些城市会放置如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海拔 B.电网供电电压
C.天气状况 D.交通流量
2.从太阳辐射角度考虑,下列哪一城市最不适合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 )
A.拉萨 B.重庆 C.大连 D.海口
(2022重庆八中期中)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太阳辐射与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有着密切关系。下图是新疆各地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示意图(单位:百焦/平方厘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新疆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是(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4.北疆山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少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云量多 B.晴天多
C.降水多 D.日照少
题组二 太阳活动与生产生活
(2022安徽舒城中学月考改编)褐飞虱是亚洲许多国家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区频发成灾,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下图为1950年至2008年太阳黑子周期与长江中下游稻区褐飞虱大发生年份之间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据图可知,褐飞虱大发生年份( )
A.具有11年左右的变化周期
B.与当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呈正相关
C.主要出现在太阳黑子相对数减少阶段
D.主要出现在太阳黑子相对数增多阶段
6.若2008年为太阳黑子极值年,由材料推断2019年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 )
A.指南针频繁失灵
B.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
C.海底输油管道运输工作将中断
D.卫星信号受到的干扰较少
专题强化练1 开发利用太阳辐射能
(2022河南濮阳一中期中)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整体分布特点是( )
A.东多西少
B.西北多,东南少
C.由南向北减少
D.分布较均衡
2.如果建立四座同等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其地点分别位于:①拉萨、②呼和浩特、③哈尔滨、④成都,则四座太阳能发电站年总发电量由少到多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④③②①
(2022山东临邑一中月考改编)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是用户自发自用、多余电量入网,并且以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下图示意分布式光伏发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我国鼓励建设光伏发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能资源丰富
B.常规能源数量少
C.能源供需矛盾较大
D.光伏制造技术先进
4.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 )
A.土地占用多 B.设备投资少
C.可分散分布 D.受天气影响小
5.山东省德州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量波动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2山东高唐一中月考改编)在欧洲的许多国家,随处可见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据报道,缺煤少油的上海市目前正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我国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大于北欧国家,是因为上海( )
A.地势较高,空气稀薄
B.气候相对湿润,太阳有效辐射强
C.纬度偏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D.技术力量雄厚,太阳能设备好
7.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能开发使用方便
B.太阳能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C.太阳能发电稳定,不受天气、季节影响
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不足
8.(2022北师大附中月考改编)读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甲图中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换成 能,乙图中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 能。
(2)目前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没有大面积推广,简述其原因。
(3)联系生活,举出生活、生产中利用太阳辐射的实例各一项。
9.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台湾岛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
(2)分析拉萨附近成为高值区域的原因。
(3)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我国家庭太阳能发电发展空间巨大的原因及该发电方式的缺点。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1课时 地球在宇宙中
基础过关练
1.B 2.A 3.A 4.B 5.C 6.C
1.B 据材料可知,织女星是天琴座的一颗恒星,所以与织女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太阳。
2.A 北斗系统导航卫星发射前属于地球的组成部分,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到达地球大气层之外,有独立的运行轨道,是天体。
方法技巧
判断某物体是否为天体的方法 (1)看特征:是否为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2)看位置: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地球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3)看运转: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立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3.A 北斗系统导航卫星环绕地球飞行,因此北斗系统导航卫星与地球组成的天体系统属于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与地月系级别相同。
4.B 据所学知识,小明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行星公转方向和小行星带位置是正确的,②④不符合题意;按照太阳系中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可知,水星、金星标注错误,①符合题意;远日行星是指天王星和海王星,图中远日行星标注错误,③符合题意。故选B。
5.C 根据材料“现在的日地距离不远不近,恰到好处”“庆幸我们与太阳之间有着合适的距离”可知,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保持适宜的温度,使地球上出现生命,C正确;材料中没有恒星质量、行星体积、大气成分的相关信息,A、B、D错误。故选C。
6.C 地球适中的质量和体积产生的引力使得地球上大气厚度适宜,同时,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成分,②③正确;生物循环作用以及地球的宇宙环境安全与地球上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关系不大,①④错误。故选C。
能力提升练
1.C 2.A 3.C 4.D 5.B 6.C 7.B
1.C 据材料可知,开普勒-1649c围绕着一颗约为太阳四分之一大小的红矮星(恒星)运行,说明该天体系统是以恒星为中心的其他恒星系统,与太阳系属于同一层级,C正确。
2.A 天体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包括有适宜的温度、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以及存在液态水等,而材料指出开普勒-1649c温度与地球相似,还可能有液态水,还需要确认其是否存在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以判断其未来能否成为人类第二家园,A正确。
3.C 材料中的“太阳系外类地行星”位于太阳系外,结合选项可知,C正确。
4.D 题干强调的是自身条件,而A、B是外部条件,故排除;表面温度应适宜,C错误;存在液态水、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是太阳系外类地行星有生命物质存在的自身必备条件,D正确。
5.B “太阳系中的部分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此时发生凌日现象。因此,从地球上观看,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应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即水星和金星。
6.C 据材料可知,从地球上观看,能够发生冲日现象的行星应位于地球轨道外侧,而金星位于地球轨道内侧,不能发生冲日现象,A、B错误;木星位于地球轨道外侧且距离地球较近,体积大、亮度较大,适宜观测,C正确;天王星位于地球轨道外侧但距离地球遥远,仅凭肉眼无法观测到其冲日,D错误。
7.B 首先分别将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上代表同一时刻地球和火星位置的点连接起来,画出从地球上观察到的火星在天球上的投影位置(如下图);然后观察图可知,与②时刻相比,③时刻火星在天球上的投影位置位于②时刻以西,据此判断,②至③时段火星投影在天球上的位置发生逆行现象,故选B。
第2课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基础过关练
1.D 2.B 3.B 4.D 5.B 6.C
1.D 读图可知,太阳辐射能力随波长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可见光的辐射能力最强,故选D。
2.B 题干“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强调人对太阳能的利用,说明太阳辐射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能源,B项正确;A、C、D三项主要反映了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与人对太阳能的利用关系不大,应排除。故选B。
3.B 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是生物在地质历史时期固定下来的太阳辐射能,大气和水体的运动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因此天然气、风能、水能与太阳能有关,A、C、D不符合题意;藏南谷地的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与太阳能无关,B符合题意。
4.D 太阳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低,①错误;太阳黑子变多、变大时,耀斑也会频繁爆发,③错误。故选D。
5.B 据材料可知,该现象发生时,日面上出现两道极其明亮的白光,亮度超过光球背景,据此判断该现象最可能是耀斑,B正确;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的暗黑斑点,A错误;流星现象发生于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时,不出现在日面上,C错误;极光出现在地球两极上空,而非日面,D错误。
6.C 耀斑剧烈爆发时会发射强烈的电磁波,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C正确;耀斑剧烈爆发时太阳活动增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会导致信鸽不能借助磁场正确识别方向,B错误;哈雷彗星回归地球与太阳活动无关,A错误;耀斑剧烈爆发时,地球上出现异常气候的概率增加,但降水不一定增加,D错误。故选C。
能力提升练
1.C 2.B 3.C 4.B 5.C 6.D
1.C 由图可知,该交通信号灯所用电源是太阳能电池,天气的阴晴变化会直接造成太阳能电池蓄能多少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交通信号灯亮度发生变化。故选C。
2.B 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城市最不适合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根据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可知,重庆所在地区(四川盆地)太阳能资源最缺乏。
3.C 与其他季节相比,新疆夏季白昼时间最长,日照时数最多,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
4.B 晴天多,获得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应较多,B符合题意;云量多、降水多、日照少是年太阳辐射总量少的主要原因,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C 由图可知,大多数褐飞虱大发生年份处于太阳黑子相对数减少阶段,C正确、D错误;褐飞虱大发生年份不具有11年左右的变化周期,A错误;褐飞虱大发生年份与当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不呈正相关,B错误。
思维导引
6.D 据图可知,2008年为太阳黑子活动极小年,太阳黑子活动具有11年左右的变化周期,据此推断2019年也为太阳活动极小年,故2019年指南针和卫星信号受到的干扰较少,A错误、D正确;到达地球的可见光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无关,B错误;太阳活动强烈时会损害输油管道,海底输油管道运输工作将中断,C错误。
专题强化练1 开发利用太阳辐射能
1.B 2.D 3.C 4.C 5.B 6.C 7.D
1.B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总体上来看,西北多、东南少,青藏高原最多,四川盆地最少,B正确。
2.D 太阳能发电站年总发电量的多少与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有关,四地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是①拉萨,其次是②呼和浩特,然后是③哈尔滨,最少的是④成都,D正确。
3.C 我国人口总量大,经济规模大,能源供需矛盾较大,建设光伏发电站可以缓解能源供需矛盾,C正确;太阳能资源丰富、光伏制造技术先进均不是我国鼓励建设光伏发电站的主要原因,A、D错误;我国常规能源数量并不少,B错误。
4.C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在房屋屋顶,并不单独占用土地,A错误;可以分散分布在居民自家的屋顶,用户自发自用,C正确;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发电,受天气影响大,技术要求高,设备投资多,B、D错误。
5.B 太阳能发电受天气影响大,德州市夏季日照时间长,降水多,天气多变,光伏发电量波动最大,B正确。
6.C 据所学知识,上海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较低,A错误;气候湿润,阴雨天气多,太阳有效辐射较弱,B错误;上海纬度较北欧国家偏低,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多,C正确;年平均太阳辐射量大与技术力量雄厚、太阳能设备好无关,D错误。
7.D 太阳能能量分散、发电不稳定,受天气、季节、昼夜变化影响较大,开发利用对技术水平要求高,A、B、C错误;据材料可知,上海常规能源不足,太阳能屋顶转化的电能可满足部分生产生活能源需求,D正确。
8.答案 (1)热 电
(2)太阳能发电不稳定,受天气状况、季节、昼夜长短等因素影响大;太阳能电站建设成本高;等。
(3)生活: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太阳能发电厂。
解析 (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2)目前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没有大面积推广的原因主要从太阳能自身存在的缺点、开发利用中的困难等方面说明。
(3)太阳辐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很广,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发电厂、太阳能温室大棚等。
9.答案 (1)分布不均,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大气透明度高;晴天多,日照时间较长。
(3)原因: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充足;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充分利用空间,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缺点:家庭电站建设投入大,投资回收周期长,发电成本高;受天气状况、季节和昼夜变化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发电量不稳定。
解析 (1)读图可知,台湾岛年太阳辐射总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减,分布不均匀。
(2)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少,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较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多。综上所述,拉萨附近成为年太阳辐射总量的高值区域。
(3)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降水少,太阳能丰富,发展太阳能发电的资源充足;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当地环境质量;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不适合开发的土地较多,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因此发展空间巨大。但是家庭太阳能发电站投资成本较高,短期内无法获得收益,普及率较低;太阳能能量分散,密度小,易受天气状况、季节和昼夜变化等因素影响,连续性较差,能量转换率较低,发电量不稳定。
方法指导
描述太阳辐射分布特点 描述太阳辐射分布特点时,注意结合材料从时、空两方面进行:时间上一般描述其冬、夏季的差异;空间上一般描述为“从……向……递减(递增)” “ 多, 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