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传 统 节 日
2
2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
学习目标
节日源流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的画面。
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相关资料
传统 贴窗花 元宵 大街小巷
祭扫 赛龙舟 艾香 满堂飘
乞巧 牛郎 月饼 敬老
赏菊 转眼 团圆 热闹
多音字
chuán 传奇
zhuàn 水浒传
传
多音字
zhuǎn 转化
zhuàn 转动
转
贴
街
舟
艾
敬
转
团
热
闹
我会写
组词
粘贴 体贴
造句:
信封上他忘了粘贴邮票。
贴
不要写成“巾”
tiē
我会写
笔顺
不要与“衔”弄混
组词
大街小巷 街头
造句:
节日里,大街小巷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笔顺
街
jiē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文中提到了哪些节日?
2.不同的节日各有哪些活动形式?
3.你知道这些节日的日期吗?
课文解读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春节
你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
春节到了,人们还有哪些活动?
贴春联
拜访亲友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节日名称
活动形式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节日名称:
活动形式:
元宵节
看花灯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祭
端午节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乞巧节
(七夕)
日 期
节日名称
——
﹏﹏
牛郎织女会鹊桥。
传统习俗
中秋节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吃月饼
农历八月十五
赏
月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 去登高。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老人节”,每年的九月初九。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记忆达人——巧记童谣 我会填
说说本文所介绍的这些节日有哪些民俗活动?
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清明节:扫墓;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
七夕:乞巧;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踏秋、赏菊、登高、敬老。
春节到,真 ,
, ,
, 。
三十晚上 ,
初一初二 。
①放鞭炮 ②看春晚
③宰公鸡 ④贴春联
⑤拿红包 ⑥去拜年
⑦吃团圆饭 ⑧吃鸡腿
……
我会编儿歌
春节到,真 ,
, ,
, 。
三十晚上 ,
初一初二 。
放鞭炮 看春晚
宰公鸡 贴春联
拿红包 去拜年
吃团圆饭 吃鸡腿
……
热闹
贴春联
放鞭炮
拿红包
吃鸡腿
看春晚
去拜年
我会编儿歌
课外实践
1.向周围的伙伴和亲人传唱民谣(已学部分)。
2.选做: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
3.推荐读物:
拓展延伸
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我们当地哪些民族的传统节日?
景颇族目瑙纵歌节
傣族泼水节
1.千门万户疃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歌中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