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学科素养检测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淄博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学科素养检测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1 07:38:46

文档简介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普通高中学科素养调研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4分)
A.积极引入外来物种为己所用(2分)B.中华美食文化的兼容并蓄(2分)
赋分标准:每空2分,共4分。A处答出“引入外来物种”之意即可得2分:B处
答出“兼容并蓄”之意,并与“中华美食背后的地大物博”句式基本一致,得2分。有
错别字不得分。
2.(3分)B
3.(3分)
①原句“东北”“中国”两个名词形容词化(省略原有中心词,让修饰语成为谓语),
这种新鲜的表达(陌生化表达)给人以眼前一亮(独特)的阅读感受,容易引发读者关
注。(1分)②原句句式短小,结构对称,简洁明快。(1分)③将“东北”“中国”由地
理概念引申为风格化概念,突出了“高粱”二字具有的地域特点、民族风格。(1分)
赋分标准:从词语、句式、风格三个方面分析,答出一点得1分,共3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4.(3分)D
5.(2分)
史可法闭口不敢出声,快步走了出来。后来他常常流着眼泪对别人讲述这件事,说:
“我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铸造的啊!”
赋分标准:“噤”“趋”“涕”“语”和判断句式“皆铁石所铸造也”,译错一处扣1分,
出现一个错别字扣1分,扣完2分为止:共2分。
6.(4分)
①作者并非不知明代应试规程,而是借此突出左光斗对史可法的欣赏、器重之情,
为国选才、爱才惜才的特点。(2分)②从写法看,这样写呼应了“解貂覆生”“召入,使
拜夫人”的言行,也为下文写史可法冒死进监狱看望左光斗,并继承其遗志、将其作为
人生榜样的表现做铺垫。(2分)
赋分标准:从内容、写法两个方面分析,每个方面2分:每方面各有两个要点,每
点1分;共4分。
7.(6分)
①抓住了左光斗的精神风骨,塑造了他不畏阉党、不惧刑讯、不计个人得失、惜才
忧国、轻身爱国的光辉形象。(1分)②合理运用想象进行艺术创作,再现左光斗与史可
法狱中见面的具体场景、人物的音容形貌,突显人物精神。(2分)③添加了动作、外貌、
神态等传神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栩栩如生。如“筋骨尽脱”却依然不让其倒下,
“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还“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再如,语言描
写中多用反问句、感叹句,情感表达特别浓烈。(3分)
赋分标准:从精神风骨、文学想象、添加细节三个方面采点得分:共6分。
高一语文答案第1页(共3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普通高中学科素养调研检测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00分,检测时长10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试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
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如果说尽可能提高食材的利用率是“节流”,那A就是“开源”;如果说“节
流”表现了中华美食背后的地大物博,那“开源”则揭示了B
②俗语有云:“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疾。”“五谷”,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
“五谷”有两种说法,一是郑玄认为的“麻、黍、稷、麦、豆”,二是赵歧认为的“稻、
黍、稷、麦、菽”。无论哪一种说法,麦一这里主要指小麦,都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最重
要、最普遍的主食之一。
③然而,小麦并非中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换句话说,支撑起中国几千年文明、给
中华美食带来无限荣光的小麦,其实是个货真价实的舶来品。小麦起源于新月沃地,在
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新疆孔雀河畔的古墓沟等西北地区分别发现了公元前两三千年的
小麦遗存,这让后世的考古学家大致能勾勒出小麦传入中国的路线。小麦古称“棘”,在
甲骨文中,“麦”为小麦植株形象,“来”的“行来”之义正渊源于小麦的舶来品身份
当然,小麦的本土化大规模种植也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直到北宋时期,中国
农人才在土壤耕作、种子处理、栽培管理等技术层面积累到了足够的经验知识,让小麦
在北方种植制度中取得了核心地位。
④“高梁”二字,很东北,也很中国,但不要意外一高粱的原产地不是中国,甚
至不是东亚,而是追远的非洲。高梁传入中国的时间与路线更难考证,因其早期有“蜀
林”“巴禾”之称,可能是由西南地区渐次传入中原,直到宋元两代成为北方人的主食
⑤除了主食,中国人对蔬菜瓜果更是海纳百川,中国人的莱谱上,有三类食材从名
称就能看出其“海外血统”:第一类名称中带“胡”,基本于汉晋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
主要有胡豆(蚕豆入胡瓜(黄瓜人胡栋(大蒜)等、胡萝卜也源于西亚,但传入中国
的时间稍晚。第二类名称中带“番”,主要于南宋、元明及清初由番帕引入,如番茄、番
著(红著、番椒(辣椒)等。第三类名称中带“洋”,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洋葱、
洋辛(马铃著)、洋白菜(甘蓝)等。如今,这些外来物种早已融入中华美食,甚至成为
普通高中学科素养调研检测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