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育才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1
材料三:
(摘编自《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雷锋精神》,《雷锋》2020 年第 1 期)
一、现代文阅读(30 分)
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让更多的人吃饱了饭”的袁隆平离开了,享年 91 岁。巨匠陨落,举世哀痛。他的辞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之脊梁”,必将被我们永远铭记。卓越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
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 年 6 月 18 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
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 100 千克左右。1976 年
—1991 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 19 亿多亩,增产粮食近 2000 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
决我国 11 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 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一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 500 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 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 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 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 80%左右,产量占 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
(摘编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
材料二:
记者:您和雷锋都被评为“最美奋斗者”,你们的事迹都很好地诠释了“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 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呢。
袁老:我和雷锋是同时代的人,都出生在旧中国,经历过国家贫穷落后、人民受苦挨饿的日子。新 中国成立后,我们那一代人都翻身了,就想怎样为国家做事,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
记者:您和雷锋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既热爱本职工作,又爱好文艺。雷锋有一张拉手风琴的照片, 您也喜欢拉小提琴,听说还写诗,用现在的话说属于文艺青年。
袁老:是呀,雷锋喜欢做好事,也有自己的爱好。我过去喜欢拉小提琴,年轻时喜欢游泳,还拿过 武汉市的第一名呢。
记者:听说您很受年轻人喜欢,有什么成功经验与年轻人分享?
袁老:成功就 8 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知识是基础,汗水就是奋斗,灵感是思想要活, 当你做研究或干其他事情山穷水尽时,灵感一来,就豁然开朗了。机遇就好理解了,机遇偏爱有心人。
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
治学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挫折,阅尽人间沧桑。无论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终流淌着家国天下的热血,青春年华挥洒在田间地头,须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他始终保持埋头苦干、不畏艰苦的科研基本功,闯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一直鼓舞着无数科学家博弈科学的竞场;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年轻学子勇闯创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 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摘编自《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四川在线》2021 年 5 月 22 日)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由材料一中袁隆平援引的数据可知,自 1976 年起 15 年间,我国粮食累计总产量就达到 2000 亿千克。 B.双季早稻米质差,而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则品质好,其中主要是杂交稻,因此,杂交稻品质并不差。 C.袁隆平出生在贫穷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差的旧中国。他怀着拳拳赤子心,立志为国家做事、为人民服务。
D.作为和雷锋同时代的人,袁隆平认为“学习”“奋斗”不容忽视,但偶然的“灵感”“机遇”更为重 要。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和情怀境界。材料一中袁隆平的来信, 就展现其非凡的修养和学识。
材料二中,记者的提问从袁隆平和雷锋的共同爱好切入,说明记者能事先了解采访对象的生活背景, 讲究访谈技巧,发问得体。
袁隆平把“淡泊名利,踏实做人”当做自己的人生准则,因此他多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请,心 无旁骛地投身于科学研究。
袁隆平认为,如果总想着享受,就不会有心思搞科研。可见,搞科研需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 保持住静气与专注。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袁隆平“功名之下不忘初心”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2001 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B.1993 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C.1992 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D.1960 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作为新时代青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生活态度?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文本二: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 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
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台儿沟也一定会是“这样的”。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文本三: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 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下列对人物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文本一中的新媳妇有着笑而不语、美丽娴静的别样韵致,“半晌”二字足见新婚被子的珍贵和情感 上的不舍,也因此更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
文本二中“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 体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
文本二写到“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希望同伴们盘问,这是少 女虚荣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文本三中“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这两句活画出了水生嫂有着优美的劳动姿态 和娴熟的编席手艺。
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之一,作者是如何刻画新媳妇、香雪和水生嫂这些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 分析。(6 分)
三个文本都有着相近的风格,是“诗意小说”的典范。请结合文本,从矛盾冲突、景物描写、心理 描写、人物特点四个角度中任选二个角度,赏析“诗意小说”的特征。(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0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洒居徂徕山中,日沉 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
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白供 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节选自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书 李白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诏: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华阴:作为县名,因在“五岳”中的西岳华山的北麓而得名。阴:是指山的南面。
翰林:文中“不知翰林至此”,此处“翰林”,是指李白在翰林院中曾任供奉一职,其主要任务是 宴饮陪侍皇帝并写应和诗文聊以娱乐。
辟:由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李白天赋异禀,连出生都颇富神秘色彩。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 他十岁时就通晓五经,曾梦见笔头生花,此后即才华横溢。
贺知章对李白曾有知遇之恩。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 推荐,担任翰林。
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有难,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李白天性崇尚自由。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把文中划横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注】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村酤:农家自酿的酒。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叙写了平淡的日常劳动生活,语言率真自然,饶有趣味。 B.全诗不详细描绘劳动场面,而是从诸孙入村写起,一个“赖”字饱含深情。 C.第三联所呈现的充满乡村气息的饮食,正面展现出了麦收劳动场面的热烈。 D.结尾写了收麦结束后的轻松,“赋诗”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
请赏析诗歌颔联。(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在《沁园春·长沙》一诗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景描写的句子是“ , ”。
在《沁园春·长沙》一诗中,表达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 ”。
在《沁园春·长沙》一诗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话是“ ”。
三、语言文字应用(27 分)
(一)基础知识(共 5 小题,15 分)
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惆怅(chàng) 遒劲(jìng) 脂膏(zhǐ) 肩胛(jiǎ )
B.忸怩 (niǔ) 木讷(nà) 慰藉( jiè) 分蘖 (niè)
C.寥廓(liáo) 沁园春(qìn) 粳米(jīng) 包扎(zhā)
D.籼稻(xiān) 芣苢( yǐ ) 讪讪(shàn) 兜鍪(móu)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唤渠.朝餐歇半霎 渠:他 B.指.点.江山 指点:评论
C.秧根未牢莳未匝. 匝:周、圈 D.薄言掇.之 掇:拾取,摘取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形成于隋唐,盛行于宋。按其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一首长调。
新月诗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闻一多、徐志摩、郭沫若等都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下容纳着相
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 500 年的诗歌,共 305 篇,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下列诗句中和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雪莱《致云雀》) A.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冰心《繁星》) 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闻一多
《死水》)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下列是关于诗歌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 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而“芳草”常用来比喻顽强的生命力,如唐朝崔颢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沁园春·长沙》中所描绘的万山、层林等一系列意象具有生机盎然、意境阔远的特征,这些特征刚好契合当时革命青年那种意气风发,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红烛》这首诗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了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坚毅追求。
在《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小题。(共 2 小题,6 分)
D. 出神入化 废寝忘食 笃实 倡导者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工匠的人生信念中深藏着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生命哲学。 B.工匠的人生信念中深藏着技进乎道、超然达观,更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
C.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D.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生命哲学,更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人生信念。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当今时代,劳动形态日益多元。那么,传统农业劳动对劳动教育是否还有意义?从生命成长的层面看,不是耕种需要人,__①__,尤其是中小学生。如果错过与自然链接的敏感期,中小学生就会钝化对自然万物的感觉,而这些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能力发展的基础。所以,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对接劳动新形态,更要坚守好链接生命与自然的农事劳作。
面对劳动形态的新变化,中小学劳动教育__②__。有学校开展家政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做家务,将自己做的拿手菜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有学校将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创意结合,组织学生深入乡村,体验农事……这样的劳动教育方式不仅学生喜欢,而且效果显著。
改进劳动教育方式的同时,我们还要对劳动教育的导向有所觉察。劳动是手段,__③__。准 确地说,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正向的心性教育。如果把握不住这个核心,学生参加了劳动也不一定能受到正向的心性教育。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是花样年华,每个生命都有对青春价值的诠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毛泽东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在战火硝烟的年代,在那条绣着百合花的婚被的映照下,美丽新媳妇的青春愈加美好纯真,而小战士为战友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用青春的脚步奋力追逐火车的“香雪们”则表现出了乡村女孩对现代生活和全新世界的勇敢追求…… 他们的青春因富有价值而美丽动人。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
,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
你心中有这样的青春故事吗?请写一篇记叙文。
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
、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的追求,怎能有出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 。工匠的人生信念中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生命哲学也深藏在工匠精神之中。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 。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出神入化 宵衣旰食 淡定 倡导者
B. 炉火纯青 废寝忘食 笃实 践行者
C. 炉火纯青 宵衣旰食 淡定 践行者高一语文月考 1 机遇的基础。⑤要淡泊名利,不忘初心。(“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
参考答案 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请”)⑥要有健康的个人爱好(“雷锋喜欢做好事,也有自己的爱好。我过去喜欢
1. C 拉小提琴,年轻时喜欢游泳”)。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A.“我国粮食累计总产量就达到 2000 亿千克”错误,材料一中“1976 年—1991 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 根据“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
19 亿多亩,增产粮食近 2000 亿千克。”可知“2000 亿千克”是“增产粮食”而非“粮食产量”。 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可见要实事求是,治学严谨。
B.“双季早稻米质差,而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则品质好”错误,材料一“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 “我和雷锋是同时代的人……我们那一代人都翻身了,就想怎样为国家做事,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
较好”,选项表述缺少范围副词“一般”,而选项中“双季早稻米质差”过于武断。 可见,他和雷锋一样,历经苦难,而不忘矢志报国。这告诉我们,要立志报国,爱岗敬业。
D.“但偶然的‘灵感’‘机遇’更为重要”错误,材料二“知识是基础,汗水就是奋斗,灵感是思想要 从“成功就 8 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知识是基础,汗水就是奋斗,灵感是思想要活,当你做
活,当你做研究或干其他事情山穷水尽时,灵感一来,就豁然开朗了。机遇就好理解了,机遇偏爱有心 研究或干其他事情山穷水尽时,灵感一来,就豁然开朗了。机遇就好理解了,机遇偏爱有心人”可见,
人。”可知此处所指“灵感”是思维灵活,袁老所谓“机遇”是给“有心人准备”的,因此这里所说的 要刻苦学习,把握机遇。
“灵感”和“机遇”是必然性结果。且“更为重要”强加逻辑。 认为知识是灵感、机遇的基础。这告诉我们,要勇于奋斗,乐于奉献,幸福来源于奋斗。
故选 C。 袁隆平一直脚踏实地地认真埋头搞科研,朴素平凡而伟大,告诉我们平凡造就伟大。
2. C “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请”可见,要淡泊名利,
【解析】 不忘初心。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材料内容的能力。 “雷锋喜欢做好事,也有自己的爱好。我过去喜欢拉小提琴,年轻时喜欢游泳”可以告诉我们,要有健
C.“袁隆平把‘淡泊名利、踏实做人’当做自己的人生准则”错误,原文为作者概括,非袁隆平自述; 康的个人爱好。
“因此他多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请”强加因果,由原文可知“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 5. C
请”,是“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故选 C。 C.“这是少女虚荣心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错。香雪并非爱慕虚荣,她想在
3. A 镇上的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体现了她自尊自爱的性格特点,从文中可见女孩儿的
【解析】 追求和美好的心灵世界,保留了纯真质朴,也不能说这是乡村文化的失落。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的能力。 故选 C。
A.从时间段上看,袁隆平已经“功名在身”(即将领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此前已经获得多项国 6、(1)文本一,通过对新媳妇肖像、神态、动作的描写,突出了作为新媳妇所具有的害羞、内向的性
内外大奖);从“仍在稻田里工作”,可见其“不忘初心”。 格特点。如“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
B.“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反映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态度。 都是新的。”“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C.“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反映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态度。 (2)文本二,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香雪那洁白无暇的心灵。成功地表现出香雪作
D.“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反映他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为一名少女的敏感、纯真和善良。例如“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她丛
故选 A。 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
4. ①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写信批驳错误观点(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 (3)文本三,通过两个富有想象的比喻,诗化了水生嫂的劳动场面侧面表现了水生嫂心灵手巧、勤劳能
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②要立志报国,爱岗敬业。(“我和 干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如“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雷锋是同时代的人……我们那一代人都翻身了,就想怎样为国家做事,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③要 7、这三段文字的诗意之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百合花》没有正面描写战
勇于奋斗,乐于奉献。幸福来源于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④要努力学习。知识是灵感、 争的残酷,描写了新媳妇和通讯员美好的第二次相见,虽误解但有情趣。《哦,香雪》也没有人物之间
激烈的矛盾冲突。《荷花淀》中也是写了水生嫂坐在院中编苇席的情景,没有写到战争。②富有诗意的
{#{QQABDSQiCEEooggiIgAABAAAAQhChCAAQQkw3gCCAkOAQkkABAAACAKooOOBAEEAAAEosAAI AwQBQNFAABBCAA==}}##}}
景物描写。《哦,香雪》通过满月、山谷、小路、败草、树干等诗化景致的描写,烘托寂静、清冷的氛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
围,为下文心境的变化做了铺垫;《荷花淀》选取诗意的意象,如洁白如雪的苇席、透明的薄雾、荷叶 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
荷花香等,使其字里行间充满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③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百 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
合花》中“不断向房里瞅着”“好像在掂量”等细节表现出新媳妇为是否献出合欢被而展开的纠结;《哦, 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
香雪》中她端详铅笔盒时一系列的细微动作,如打开、一拍、合严、又打开、摸出、放进去、又合上等, 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
表现了她爱护珍惜的心理;《荷花淀》表现了在唯美诗意的情境下,水生嫂等待丈夫回来的恬静而不急 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
躁的心情。④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三篇选文分别塑造了娴静美好、深明大义的新媳妇形象,细腻纯真、 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
自尊自爱的少女形象,勤快利落、温柔贤淑的水生嫂形象,这些人物都是美好自然、淳朴善良的。总之, 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
清新、温柔、情趣、明媚、细腻、娴静、美丽,这些诗意之美洋溢在三段文字里,故可称之为“诗意小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
说”。 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
8、B 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
“金陵”是“至”的地点,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 AC; 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
“若无人”的地点是“旁”,做主语,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 D。 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
故选 B。 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
句子翻译: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 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
9.B 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判为流放夜郎。
B.“阴,是指山的南面”错误,应该是山的北面。 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
故选 B。 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
10.C 12.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解析】C项,“正面展现出了麦收劳动场面的热烈”错,结合诗句“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
C.“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错误。由原文“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可知,当初, 辛”,侧面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诗句没有直接描写麦收场景,而是通过家里人忙着做饭、忙着
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由此可知,应为“李白有 酤酒的场面来间接刻画收麦劳动的艰辛和劳苦,表达了诗人对诸孙的感激之情。故不是“正面展现”,而
恩于郭子仪”。故选 C。 是“侧面”。故选 C。
11.(1)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 13.本题颔联是“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2)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 (1)对比。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宜事农桑的喜悦。
赋分点:(1)“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辱;“摘”,指摘;“以”,用来。 (2)借景抒情。“阴霪”写久雨无法收麦的焦急,“一竿晴日”烘托出了人们的欢喜。
(2)“反”,造反;“还”,回到;“累”,受牵连;“系”,被关。 (3)对仗工整。“三夜”对一竿,“阴霪”对“晴日”,句式整齐,富有音韵美。形式的对仗与内容的
参考译文: 对比互相映衬,突出了日出天晴后村民欢欣鼓舞的情景。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 14. (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 (3)万类霜天竞自由
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 15. D 16.C 17.B 18.B 19.A 20.B 21.C
{#{QQABDSQiCEEooggiIgAABAAAAQhChCAAQQkw3gCCAkOAQkkABAAACAKooOOBAEEAAAEosAAI AwQBQNFAABBCAA==}}##}}
【解析】
15. A.脂膏 zhī B.木讷 nè C.包扎 zā
16. C 选项 匝:布满,遍及
17. B 选项郭沫若不是新月诗派代表人物。
18. 解析:例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A 项,拟人;B 项,比喻和拟人;C 项,比喻和对偶;D
项,顶真。
19. A 选项 “‘芳草’常用来比喻顽强的生命力”错,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芳草”常用来比喻离恨或
连绵不断的愁绪。
20.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此处是说技术掌握的纯熟,故用“炉火纯青”。
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务。
废寝忘食: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此处强调工匠的付出,故用“废寝忘食”。
淡定:(心情、态度等)淡然而平静。
笃实:指踏实,实在。此处强调工匠做事的态度踏实,而不是平静,故用“笃实”。
倡导者:带头提倡的人。
践行者:实行、实践的人。句中强调按照工匠精神去做的人,这不是“倡导者”,而是“践行者”。
故选 B。
21.“工匠的人生信念中”偷换主语,排除 AB;“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生命哲学,更有格物致知、
正心诚意的人生信念”语序不当,排除 D。 故选 C。
22、答案:①而是人需要耕种 ②还要改进方式 ③教育是目的
【解析】 第①空,根据前面“从生命成长的层面看,不是耕种需要人”,说明后面应当反过来表
达,且需要用“而是”衔接;再联系后句“尤其是中小学生”说明这里的内容确实应当强调人需
要耕种,因此可以写“而是人需要耕种”;第②空,联系后文“有学校开发家政课程”“有学校
将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创意结合”,以及“这样的劳动方式”“改进劳动教育方式的同时”等句
子,可知这里说的是劳动教育的方式要多样,因此可以写“还要改进方式”;第③空,根据前文
的“导向”,以及后文的“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正向的心性教育”,说明需要注意劳动
教育的目的,还要与“劳动是手段”对应,因此可以写“教育是目的”。
23、作文(略)
{#{QQABDSQiCEEooggiIgAABAAAAQhChCAAQQkw3gCCAkOAQkkABAAACAKooOOBAEEAAAEosAAI AwQBQNFAABBC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