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世界近代史综述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六单元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指的是约14、15世纪—20世纪初的历史。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产生、发展和扩张并因此产生巨大影响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单元综述)
资本主义社会的
酝酿
租地农场和
手工工场的出现
文艺复兴运动
新航路开辟
殖民掠夺
生产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化
解放了思想
打破隔绝
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
思想基础
物质基础
资本原始积累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知道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过程和影响。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的特点。
2、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出现及其意义。
3、通过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学习,深刻认识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新的农业生产形式
——租地农场
壹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壹·新的农业生产形式——租地农场
11世纪前后,西欧社会相对趋于稳定,人口持续增长。1050-1350年间,欧洲人口增加了3倍。随着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原有的庄园所拥有的土地己不足以供所有人使用,庄园中出现许多无地或少地的人,流浪汉增加。
如何解决越来越多的人口的吃饭问题呢?
马力运用
开发荒芜土地,增加耕种面积
1.背景:
垦殖运动兴起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壹·新的农业生产形式——租地农场
2.垦殖运动:
(1)时间:
11世纪
(2)垦殖方式:
领主组织开垦;农民自发开垦
(3)新垦殖区的特点:
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
材料一: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缴纳一笔资金,尽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
材料二:新垦区对附近的庄园农奴颇具吸引力。1150年道恩斯修道院有36人,100年后增加到1248人。
——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封建庄园劳动力短缺,逐渐走向衰落和瓦解
(4)结果: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壹·新的农业生产形式——租地农场
为何11世纪以后,欧洲的农村会出现垦殖运动?
2.垦殖运动:
材料二:中世纪农业革命的标志是引入了重犁。以前,农耕一直沿用古罗马时代的小型轻犁,并不适用于北方的土壤。而11世纪以后,大型重犁出现,湿重的土壤得以充分犁耕。
——河源温等《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材料一:据欧洲经济史学家统计,公元 7 世纪中叶欧洲人口为 1800 万,11 世纪为3850 万,增长到2 倍以上,其中不列颠列岛人口增长到4 倍。在这段时期内,第一次出现2 万人以上的城市,其中巴黎、伦敦、科隆、布拉格等都超过了3 万人。
——卡洛·M. 奇波拉 : 《欧洲经济史》第一卷,第28 -30 页
在西欧,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事实是几个世纪,以来佃农自由状况不断改善,对土地实际占有权不断强化……人们不仅要求更多的土地,而且要求更自由的土地。
——侯建新:圈地运动的先声:中世纪西欧大垦荒
人口增长,对耕地需求增多
佃农对自由土地的向往,希望能解除旧的人身依附关系
纺织工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
那农民要怎么获得自由土地呢?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壹·新的农业生产形式——租地农场
农奴
12世纪开始…随着钱币使用的普及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地主需要从商人那儿购买比以前更多的商品。由此他们发现,将传统的权益和服务兑换成钱十分有利可图......为了获取租金,地主们很乐意解除同农民那并不光彩的人身依附关系。土地租赁合同也开始取代庄园合同。 ——尤金·赖斯《现代欧洲史01》
只需要向领主缴纳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或者缴纳迁徙税就可以走了!
纺织工
领主为什么愿意放你走呢?
农奴
因为他们缺钱啊!哈哈!
3.庄园的衰落和瓦解:
货币地租的出现反映了封建庄园逐渐走向衰落。
壹·新的农业生产形式——租地农场
4.租地农场的出现:
①背景:
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
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并进行出租。领主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富裕农民
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
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
租地农场
雇佣
少地或无地农民
②土地集中方式:
提供种子、牲畜、农具等
③出现土地经营方式:
壹·新的农业生产形式——租地农场
5.租地农场性质
租地农场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
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材料研读: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
思考·探究
分析新旧生产和经营方式上有哪些变化?
封建庄园 租地农场
变化一
条状小块土地
富裕农民把土地集中起来
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
承租转租买卖等方式
变化二
领主经营受封的土地,佃户为份地去劳役(劳役地租)
领主收取租金,租地农场主经营管理,雇佣无地少地农民耕种。
变化三
租地农场主、雇佣农民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雇佣与
被雇佣
变化四
自给自足、少交换
农产品推向市场
封建领主、佃户
封建生产关系
剥削与
被剥削
资本与劳动分离
资本与管理分离
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
——集中的手工工场
贰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贰·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集中的手工工场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并且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产品。
15世纪的法国商人雅克·科尔”
贸易路线图
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商人
我可以直接卖掉,也可以卖更远,但有些产品加工之后卖得更好
1.背景: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贰·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集中的手工工场
2.手工工场出现:
13世纪,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发展
为缴纳赋税,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
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纺织工
听我爷爷说,以前我们自己在家织布然后卖给收购商,后来物价越来越贵,自己买不起原材料了。到我这一辈,就直接去手工工场工作了。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贰·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集中的手工工场
毛纺织业是最早出现社会分工的部门,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购入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佣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生产过程分成梳毛、纺线、染色、织布、平整等多道工序,由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完成。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手工业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P62相关史事
思考:手工工场有何特点?
③生产方式:集中生产、分工协作
①剥削方式:雇佣关系
②产品归向:面向市场
资本主义性质
3.特点:
贰·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集中的手工工场
【问题思考】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带来什么影响?
影响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土地关系变化
手工业的发展
(庄园制度→租地农场)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生产力进步
生产关系
社会的整体面貌
启示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源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贰·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集中的手工工场
知识拓展
什么是资本、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
资本:用来生产或经营以求牟利的生产资料和货币。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由私人占有,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用生产工具创造利润。其主要内容是私有制,以使用大机器生产为特征。
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阶级。
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的这一现象。
社会结构的变化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叁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叁·社会结构的变化——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材料: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的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货币地租量被习惯法固定下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一批富裕的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面积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九下《世界历史》
富裕农民
建立租地农场
骑 士
乡 绅
集中土地
新 的
经营方式
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控制乡村行政事务
富裕农民
1.农村——富裕农民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叁·社会结构的变化——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P62第二自然段内容,找出城市居民包括了哪些人?他们形成了什么社会阶层?商人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的(身价、身份)?
材料: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他们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但市民们获得权利和财政资源时。能说服国王向他们颁发皇家特许证,市民不再受法律的约束。 ——《全球通史》
身 份
商 人
与贵族联姻/成为官员
(血 统)
(资 产)
手工业者
城市居民
身 价
投资乡村
置办田产
成为强化王权所需的政治力量
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建立手工工场
2.城市——市民阶层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叁·社会结构的变化——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思考: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材料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引起了社会巨大变化,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逐渐瓦解……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力争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追求现实生活,尊崇理性与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扩大,极大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和活动范围。他们越海穿洋,走向欧洲以外更加广阔世界。——《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2:中世纪城市逐渐造就了一个中间阶级(市民阶级)。正是市民阶级的财富拥有、职业经历、受教育程度和其在城市中已有的政治管理经验和民主理念与实践,使他们成长为可以与贵族相匹敌的显要阶级,他们将这种进行民主政治的能力和意愿带入国会发挥作用,加快了近代国家民主政治的形成。 ——庞兹《中世纪城市》
②新的社会阶层成为欧洲社会中强有力的政治力量,为步入近代准备了阶级力量。
①市民意识的觉醒与城市文化的兴起为西欧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
西欧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早期资产阶级
思想
文艺复兴
经济
新航路开辟
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农业:庄园制度瓦解和租地农场产生
手工业:手工工场产生
城市社会结构变化
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
农村社会结构变化
农业、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新的社会结构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下面图示是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发的变化。在空格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手工工场 C.现代工厂 D.手工业作坊
2.在英国,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A.金钱赎买 B.武力斗争 C.政治协商 D.制定法律
【B】
【A】
随堂训练
3.“中世纪晚期,西欧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
A.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 B.垦殖运动和手工作坊的出现
C.庄园经济和家庭手工业出现 D.庄园经济和手工工场的出现
4.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开展垦殖运动,大量林地、荒地被开发
B.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C.欧洲手工工场中出现的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D.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逐渐控制乡村行政事务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