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2-02 18: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说课稿
肥西县丰乐中学 王俊卫
各位专家:
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参加这次活动,下面我就把《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的备课情况及设计思路简略汇报一下:
一、学生情况及教材分析:由于是借班上课,所以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就无从说起,只能听课任老师的介绍了。《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这篇课文,作者借燕赵慷慨激昂的豪侠之士乐毅和高渐离之事,喻示董邵南虽怀才不遇,但应效法古代的忠臣义士效力朝廷,而不要去为割据的藩镇作不义之事,完成这篇课文需用一课时,要让学生体味文中作者名为送别实为劝留的矛盾心态。
二、教育目标的确定和依据:
1、知识教学点:α、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b、了解“序”的文体特点; c、背诵课文。
2、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探究能力。
3、情感渗透点:体味作者文中表现出来的惜别之情与劝留之意
三、重难点的确定和依据:
依据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求,本文的教学重点是:α、背诵课文; b、理解课文内容; c、了解“序”的文体特点。教学难点是:体味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惜别之情和劝留之意,理解“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为我吊望诸君之墓”的句意、含义。
四、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和手段:
重点的突破需要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以前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师适当点拨;教学难点的突破需要借助相关背景的介绍。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
本文教学拟采用讲授法、点拨法和诵读法。
六、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设疑激趣,引入课文(注重介绍人物和相关背景)。
(二)初读课文(注意“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为我吊/望诸君之墓”的断句,“矧”的读音)。
(三)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讨论归纳各段段意)
(四)具体研习,合作探究:
1、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者的情感走向;
3、“吾以子必有合也”“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吾因子有所感矣”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
4、“为我吊望诸君之墓”的含义是什么?(安慰、劝留)
(五)指导背诵并总结、拓展。
七、习题配备与作业布置(依据课文的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设计布置。)
八、多媒体运用(在“背景介绍”“具体研习”中选用相关课件。)
九、教学效果预测:学生对新知的接受掌握率达到90%以上,能基本完成背诵任务。
以上是我的课程安排,我知道肯定有许多不足,欢迎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