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注意:本试卷包含I、II两卷。第1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
中相应的位置。第II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
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 阅读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
片树叶也罢,摸起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
感。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
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
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
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 9 5 3年偶然发现的。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
华一马琳克洛德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
像要粗糙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羁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
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
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
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
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
生周期性振动。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由于这类皮肤的振
动本质上跟手指滑在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
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 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
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测试表明,一般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
流会让屏幕摸起更光滑些。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像一张纸,而在
8 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设计具有不同质
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
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的手机或
者ipad上,任何囹标再不会摸起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更加费劲些。可是在触屏手
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并没有区别。这说明,
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
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
电振动的原理。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乎方向。
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
“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
向右边。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
到了一股阻力。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 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
的抵抗力。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对于信息,我
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
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
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
借助触幻觉,才可能以假乱真。
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
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
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
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
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一般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更光滑些。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设
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足满的,用指尖拖动起并没有区
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在即将到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
事物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而我
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因此,未的世界将不会
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
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礼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
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
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
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
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宥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
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
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
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
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
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荼,
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
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志穷而不屈。余性不
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与书史百家,字不列
(wan损失)缺,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
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
之上。…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
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
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绍兴二年、玄默岁壮月朔甲寅,易安
室题。
一一选自吕无党抄本《金石录》,参校李文《漱玉集》(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归赵氏归: 嫁
B.亦复脱衣市易市: 购买
C.余性不耐耐: 忍耐
D.人亡弓,人得之得: 为…得意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以为凡是州之志山水有异态者
B.计无所出而还: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竭其俸入,以事韦椠:
不赂者以赂者丧
D.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有亲朋故友在收藏图书,编修国史的部门任职,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能接触到许
多散轶的珍贵图书。
B.李清照夫妇家庭虽寒贫,但是如果遇到名人的书画或者古董,往往部会买下来,用
衣服包裹拿回家赏玩。
C.李清照记忆力非常出众,经常以此和丈夫比试来决定喝茶先后。
D.作者在三十四年中,经历了无数打击,其间悲痛可想而知,但作者却能平常心看待,
着实不易1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5分)
译文:
(2)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5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8.诗的颈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4分)
答:
9.请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0.默写(8分)
1)浊酒一怀家万里,
2)人生自古谁无死,
3) ,天下归心。
4)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第II卷 表达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藏书断想
梁晓声
我对书籍的“收藏”是很纯粹意思的“收藏”一一“收”就是从书架上“请”下来,
爱惜地放入纸箱。“藏”则是对更爱惜的书的优待,用钉书器钉在大信封里,大信封再
装进塑料袋里……
几天前在整理书籍时,从“藏”的那一类中,发现了一册《连环画报》。一九八六
年第十一期……心里好生纳闷一一怎么一册《连环画报》,竟混淆进了我的“藏”书范
畴?于是抽出搁置一边….
临睡失眠,想起那册《连环画报》,自己对自己的困惑尚未解释,就躺着翻阅起来。
自然先看目录一一首篇是《只知道这么多》一一土人绘。
《只知道这么多》一一哪像是文学作品呢?搜索遍记忆,便排除在了名著以外。非
文学更非名著,怎么就选作首篇了呢?
于是翻到了这一篇,迫切地想知道《只知道这么多》能使我知道些什么……
第二十八页,彩页的最后一页一一海蓝色的衬底,上一幅,下一幅,其间两小幅,以最
规矩的版式排满了四幅连环画。第一幅上面的是在海啸中倾沉着的一艘容轮。第四幅上
画的是一位年轻的欧洲姑娘一一她回首凝视,目光沉静又镇定,表情庄重,唯唇角挂着
一抹似乎的微笑,传达出心灵里对他人的友爱和仁慈……我一下子合上了那册《连环画
报》……
我不禁地坐了起来…,
我肃然地看着封面一一封面上是放大的第三幅绘画一一在一些惊恐的人们之间,站
立着一位她……
我蓦地想起来了一一画的是“泰坦尼克”号客轮一九一二年海上遇难事件啊!……
“坐我的位置吧!我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她说完这句话,迅速地就离开了救生艇,将自己的位置,让给了两个儿童……她又
从救生艇回到正在沉没着的客轮上去了一一回到了许许多多男人们中间。在这生死关
头,他们表现了种种将活着的机会让给别人,将死亡坦然地留给自己的高贵品质……
她是女人,她有权留在救生艇上,她却放弃了这种权利……
她成了一千五百多不幸遇难者中的一个。
她的名字叫伊文思。伊文思小姐。
她乘船回自己的家。
关于她的情况,活下来的人们一一只知道这么多一一《只知道这么多》……
<连环画报》中夹着一页白纸。我轻轻抽出一一白纸上写着这样几行字:贵族一一
我以为,更应做这样的解释一一人类心灵中很高贵的那一部分人。或曰那一“族”人。
他们和她们的心灵之光,普照着我们,使戒们在自私、唯利是图、相互嫉妒相互倾轧相
互坑骗相互侵犯的时候,还能受着羞耻感的最后约制……
我自己写在白纸上的。我竟能把这字写得那么工整!使我不免有些怀疑真是自己写
的。然而,分明的,那的确是我自己写的。因为下方署着“晓声敬题于一九八六年十二
月二十一日”一行小字……
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会将这一册十五六年前的《连环画报》归入到自己格外爱
惜的“藏”书一类……
如今,“贵族”两个字,开始很被一些人津津乐道了。这儿那儿,也有了中国式的
“贵族俱乐部”。更有了许多专供中国式的“贵族”们去享受和逍遥的地方。一旦经常
能去那样的地方,似乎就快成“贵族”了。一旦挤进了“贵族俱乐部”,俨然就终于是
“贵族”了……至于“精神”一一“精神”似乎早已被“气质”这个词取代了。而“气
质”又早已和名牌商品的广告联姻了……
伊文思小姐“贵族”么?一一因为世人“只知道这么多”,也就没有下结论的任何
根据。但是,就精神而言,就心灵而言,她乃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贵族”女性啊!……
她从最高尚的含意,界定了“贵族”这两个字令人无比崇敬的概念。不知我们中国的“新
贵族”们,在“贵族俱乐部”里,是否也于物质享受的间歇,偶尔谈论到“贵族”的那
点儿“精神”?……
第二天,我又将那一册《连环画报》钉入了大信封,同时“收藏”起我对不知是不
是“贵族”的伊文思小姐的永远的敬意。
十五六年来戎自己的心灵受着种种的诱惑和侵蚀,它疤疤痢痢的,已越来越不堪自
视了。亏我还没彻底泯灭了自省的本能,所以才从不屑于去冒充“贵族”。更不敢自诩
是什么“精神贵族”……
愿别的中国人比我幸运,不但皆渐渐的“贵族”起来,而且也还有那么一点儿精神
可言……
感谢“土人”先生,正因了他的绘画奉献,那一册《连环画报》才值得我珍藏了这
么久。我要一直珍藏下去。我会的……
1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中《连环画报》的首篇标题《只知道这么多》,朴实却又新颖,起到了
很好地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同时,它也很好地衬托了伊文思小姐高贵的精神品质。
B.看到《连环画报》的内容后,“我不禁地坐了起来”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
作者看到画上的内容后内心的震惊,也为后面写对“贵族精神”的思考作了铺垫。
C.故事中的伊文思小姐在大危大难之际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他人的关爱之情
和仁慈之心,看得出来她是一个“贵族”。
D.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说,我们现在的物质基础已经很好了,但是
精神方面的涵养还不够,需要我们时时自省,以成为真正的贵族。
E.这篇文章从作者的“收藏”开始写起,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进而展开对“贵族精思
考.切入点小,但却切中时弊,引人深思。
1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概括,“贵族精神”的含义有哪些?(4分)
答:
13.文中描述到伊文思小姐的经历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4.作者在文章最后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愿别的中国人比我幸运,不但皆渐渐的7贵族7
起来,而且也还有那么一点儿精神可言。”请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6分)
答:
四,基础知识与语言表达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剖析(pao) 供职(gong) 广麦(mao) 一廑俱全( yIng)
B.契机( ql) 压轴(zhou) 剽窃(piao) 以逃传讹(e)
C.精髓(sul) 鬈曲(quan) 毗邻(pi) 强人所难(qiang)
D.模块(mo) 谄媚(chan) 调研(tiao) 差强人意(cha)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寥廓 缔造 溘死 攻城掠地
B.翌年 嗔目 丰姿 流觞曲水
C.戳力 匏樽 浸渍 义愤填赝
D.肄业桀骜殒落夙兴夜寐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下面首先请张局长抛砖引玉,谈一下对这规划的修改意见。
B.借了别人的东西都应及时归还,没想到你居然久假不归,真是不应该。
C.在有的国家的某些地区,青少年吸毒已蔚然成风,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D.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
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____。___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 ,它
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____。____。
①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②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元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
等程度
③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④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
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⑤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A.②⑧④①⑤ B.②⑧④⑤① C.⑤②④⑧① D.⑤②④①⑧
19.下面是某校学生写的某讲座的开场白,存在四处不足,请按要求加以修改。(4分)
①为了迎接《海西电影展》和开展学生影评征文活动,②营造同学们的文化生活,③陶
冶同学们的情操,④提高同学们的电影欣赏和电影评论写作水平,⑤我校学生会特邀著
名电影艺术家张小歌莅临我校作题为《如何欣赏电影艺术》的讲座,⑥张小歌先生在影
视评论方面论著颇丰,且很有真知卓见,⑦应广大同学的强烈要求,讲座之后,设有互
动环节,大家可以积极提出问题。⑧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张小歌先生的光顾
1)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是第 句,应将 改为 一。
2)有病句的是第 句,应将 改为 。
3)有错别字的是第 句,应将 改为 一。
4)词语使用不当的是第 句,应将 改为 。
20.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写一组排比句。(4分)
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结识古仁人,我慨叹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悲壮。
结识古仁人,____;结识古仁人,__。_一
21.下面是关于“名人故里之争”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
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在文化遗产开发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和不良现象包括: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
故里,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①__ ,名人故里之争对于中华遗产经
济价值的过度追求,已然将文化遗产商品化。兴建假文物,对文化遗产进行不恰当的商
业利用和运营,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破坏性开发, ② ;盲目举办祭拜活动,缺乏严
肃性,造成传统文化内涵被严重扭曲。一些地方肆意炒作负面文化现象、历史人物和文
艺形象,产生了③ ,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成功,是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一闭眼,我们眼前就会跳出无数个“成功者”
的模样,对一个又一个成功者的故事我们更是耳熟能详。然而,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成
功的标准由谁给出?对“成功”在这个时代的特殊面貌,我们是否有更清醒的认知?
请以“成功的标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说说自己的感悟或者相关经历。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语文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A
2、B
3、D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
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
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
。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A对应的
原文中有“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而选项“都可以像一件
真实的物品”,把原文中的“几乎”换为“可以”,犯了混淆逻辑范围的错误。
【小题2】试题分析:选项B
对应的原文“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
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而选项是“
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
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选项和原文正好是
因果倒置。
【小题3】试题分析:选项A对应的原文“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
媲美”,而选项是“毫无差别”,犯了逻辑范围混淆的错误;选项B对应的原文是“我
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而选项是“手
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把原文“垂直方向”换位“水平方向”,犯了偷换概
念的错误。选项C“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文中没有任何依据,
无中生有、强加因果。。
二、文言文阅读:
4、D
5、A
6、B
7(1)后二年,明诚出仕做官,便立下即使节衣缩食,也要游遍辽远的地方,把天
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愿。
(2)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
戒。
【解析】4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
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从原文上下句“然
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大意“然而有有
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有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弓,又何必计较”
可知,得:得到。所以选 D。
5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
和意义。A 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的;B 两个“而”分别为表承接/表转折;C 两
个“以”分别为表目的/原因;D 两个“其”分别为,多么/代词。所以选 A。
6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
作出判定。B 项“用衣服包裹拿回家赏玩”与原文不符,在文中无依据。所以选 B。
7(1)后二年,明诚出仕做官,便立下即使节衣缩食,也要游遍辽远的地方,把天
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愿。
(2)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
戒。
【解析】4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
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从原文上下句“然
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大意“然而有有
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有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弓,又何必计较”
可知,得:得到。所以选 D。
5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
和意义。A 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的;B 两个“而”分别为表承接/表转折;C 两
个“以”分别为表目的/原因;D 两个“其”分别为,多么/代词。所以选 A。
6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
作出判定。B 项“用衣服包裹拿回家赏玩”与原文不符,在文中无依据。所以选 B。
8、“邀”“纳”两字用得传神。(1)
“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2)
“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2)
9这首诗写了清静的夏日村落,乡村中的疏朗的月影,嘈嘈的溪声,(3)表现出诗人
喜爱乡村生活,追求清闲(清净、安宁)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或抒
发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3)
10、
1) 燕然未勒归无计
2) 留取丹心照汗青
3) 周公吐哺
4) 玉簪螺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
11、C、D
12、舍生取义、友爱仁慈、有羞耻心、淡泊名利。(评分标准:1点1分)
13、①内容上,讲述伊文思小姐的经历,(1分)揭示了“贵族精神”的重要表现—
舍生取义,充满仁爱,(1分)很好地表现了写作主旨。(1分)②结构上,承上启
下。(1分)承接上文“能使我知道些什么”的具体内容,(1分)引起下文对“贵族”
、“贵族精神”的具体论述。(1分)
14从文章内容来看,中国式的“贵族”已经渐渐多起来,(1分)但其主要表现为“重
享受和逍遥”,(1分)其“贵族精神”更多地被物质所取代,缺乏精神涵养。(1分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越
来越好,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中国式的“贵族”行列,(1分)然而,我们更应
该在精神上丰富自己,使自己具备真正的“贵族精神”,(1分)包括慈爱、仁义、
高洁、有廉耻之心等优秀品质。(1分)(评分标准:结合文章谈到“中国式的‘贵
族’”及其表现得3分,结合文章并联系现实谈到“中国式的‘贵族’”应具备的精神品质
得3分)
【解析】
11试题分析:C.“看得出来她是一个‘贵族’”错。D.作者没说“我们现在的物质基
础已经很好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想让我们成为真正的贵族,而是希望人
们在物质基础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慢慢具备“贵族精神”。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
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其中的意思。
12试题分析:解答时抓住文中“唯唇角挂着一抹似乎的微笑,传达出心灵里对他人
的友爱和仁慈”“他们表现了种种将活着的机会让给别人,将死亡坦然地留给自己的
高贵品质”“ 她们的心灵之光,普照着我们,使我们在自私、唯利是图、相互嫉妒
相互倾轧相互坑骗相互侵犯的时候,还能受着羞耻感的最后约制”这些句子品味提
炼即可。
13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内容上要紧扣小说主题,
结构要从承上启下两个角度展开。
14试题分析:本题为个性化理解型题目,尽管答题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
定要考虑文章本身的价值倾向,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分析是解答本题最好的切
入口,文中有关贵族本质的一些关键词答案中一定要有。另外,答题时既要紧扣文
本内容还要适当联系现实。
四、基础知识与语言表达
15、【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剖pōu ;B剽piāo;D调diào。其余读yū;
16.【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攻城略地 C. 戮力、义愤填膺 D 陨落。
17.【答案】B
【解析】B、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A,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
的意见或好作品,也是一种自谦的说法。C、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此
词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D、琴瑟失调:比喻夫妇不和,不
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所以选B。
18【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⑤句总说,②④句分述,③①句照应④句。
19【答案】
【小题1】①,应将《海西电影展》改为“海西电影展”。
【小题2】②,应将“营造”改为“丰富”。
【小题3】⑥,应将“真知卓见”改为“真知灼见”。
【小题4】⑧,应将 “光顾”改为“到来”。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活动名称应用引号,不用书名号。。
【小题2】试题分析: “营造生活”动宾搭配不当。
【小题3】试题分析:真知灼见:灼,明白。谓真正知道,确实看见。也指正确而
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本题要因义定形。
【小题4】试题分析:适用对象不当,光顾多用作商店或服务性行业欢迎顾客上门
时讲的客套话。。
20.【答案】示例(一)结识古仁人,我欣赏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的乐观。结识古仁人,我敬佩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雄心
。
示例(二)结识古仁人,我欣赏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洒脱。
结识古仁人,我感慨屈原“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惨。
21【答案】①竞相争抢经济利益,
②使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③不良的社会影响。(大致意思相同即可,每句2分)
22【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
的由头。围绕着所给话题,也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话由头写成
的文章,便是话题作文。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范围,而不限定
作文的主旨。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话
题作文缩小了对考生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考生可以在作文
中最大限度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成功”这个概念本来就是朴素的,它绝不专属于古今化装舞会里的虚荣皇后、名利
战场上的得意赢家。今日的成功理应回到更接近其本义的位置上来,即在努力之后
获得成就感、实现感。如此,向往成功就会从心底里尊重劳动,即使那劳动非常卑
微;就会尊重创造,即使那创造未必能够致富;就会尊重自由,即使自由的代价是
一无所有。
关于“成功的标准”,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层各不相同,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如
成功就是要成为人上人,拥有地位和金钱。
成功就是生活的健康、自由、快乐。
名利的成功与人格的成功。
永远的存在,持续的发展,才是成功。
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努力,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看到了自己的内心,就会获
得美的成功愉悦。
⑥ 成功的标准不是私利,而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人生高尚的追求和价值。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
【参考译文】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我才嫁给赵氏。当时先父在做礼部员外郎,丞相公公在做
礼部侍郎,我夫明诚年方二十一岁,正在太学做学生。赵、李两家本是寒族,向来
清贫俭朴。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
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和果实。回到家中,我们面对面地坐着,一边展玩碑文,
一边咀嚼果实,自己觉得很像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后二年,明
诚出仕做官,便立下即使节衣缩食,也要游遍辽远的地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
搜集起来的志愿。日积月累,资料越积越多。丞相在政府工作,亲戚故旧中也有人
在秘书省的,常常有《诗经》以外的佚诗、正史以外的逸史,以及从鲁国孔子旧壁
中、汲郡魏安釐 王墓中发掘出来的古文经传和竹简文字,于是就尽力抄写,渐渐感
到趣味无穷,以至欲罢不能。后来偶尔看到古今名人的书画和夏、商、周三代的奇
器,也还是脱下衣服把它买下来。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
画的《牡丹图》,要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就是贵家子弟,要筹备二十万铜钱,谈
何容易啊!我们把它留了两夜,终于因为想不出法子而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
惋惜怅惘了好几天。
后来我们回青州故乡闲居了十年。仰有所取,俯有所入,衣食有了富裕。明诚
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太守,把他的全部薪俸拿出来,从事书籍的刻写。每得一
本,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得到书画和彝、鼎等古代酒器,也摩
挲把玩或摊开来欣赏,指摘上面的毛病。每晚以烧完一枝蜡烛为准。因此所收藏的
古籍,都能做到纸札精致,字画完整,超过许多收藏家。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
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
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决定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把
茶倒在怀中,起来时反而饮不到一口。甘心在这个环境中过一辈子了!所以我们虽
处于忧患贫穷之中,而胸中的志愿从没有屈服过。收书的任务既已完成,就在归来
堂中建起书库,把大橱编上了甲乙丙丁的号码,中间放上书册。如需讲读,就拿来
钥匙开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我有时把书籍损坏或弄脏了一
点,他定要给以批评,并责令揩完涂改,不再象过去那样平易和蔼了。收藏书籍本
为寻求适意,如今反而弄得一场不愉快。我性子实在忍耐不住,就想办法不吃第二
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绣有文采的衣裳,头上没有明珠翡翠的首饰,室内没有镀金刺
绣的家具。遇到诸子百家的书籍,只要字不残缺、版本不假的,就马上买下,储存
起来作为副本。向来家传的《周易》和《左传》,原有两个版本源流,文字最为完
备。于是罗列在几案上,堆积在枕席间,我们意会心谋,目往神授,这种乐趣远远
超过声色狗马之上。
唉,陆机二十作《文赋》,我在比他小两岁的时候娘到赵家; 蘧瑗行年五十而
知四十九岁之非,现在我己比他大两岁:在这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
啊,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有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
弓,又何必计较。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
留下一点鉴戒。绍兴二年,太岁在壬,八月初一甲宙,易安室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