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1 16:2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七律·长征
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写作背景
1934年,红军主力因为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从根据地撤出,进行长征。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到达了陕北。毛泽东回顾这一年来红军走过的路程,诗兴大发,满怀豪情地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自读要求:
1、听范读,感受诗歌的磅礴大气;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朗读的时候要体现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4、借助注释和插图,想想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
/
/
/
/
/
/
/
/
/
/
/
/
/
/
/

七 律

云 崖

大渡河
suǒ
索 道






这两个字的横画较多,不要多写或漏写,还要注意不同位置的横画长短不同。
结构:左右
组词:大渡河 渡口
部首:氵

笔画:十二

“廿”要扁
“广”撇要长
“又”的捺起笔由轻变重
suǒ
下半部分是“糸”,不要误写成“系” 。
尽( )管他不接受这个意见,我还是要尽( )力去完成这个项目。
多音字

jǐn
①极,最。
②有多少用多少。
③放在最先。
jìn
①完毕。
②全部用出。
③都,全。
jǐn
jìn
五岭:
逶迤:
乌蒙:
走泥丸:
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
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通过具体描绘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
/
/
/
/
/
/
/
首联
颔联
wēi yí
pánɡ bó
wán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分诗歌节奏。
律诗一般按“二二三”的节奏停顿。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
/
/
/
/
/
/
/
颈联
尾联
mín
整体感知
这首诗和以往的诗有什么不同?
全诗一共八行,每行有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这种诗叫“七言律诗”,其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部分。诗中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韵,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第一部分
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五岭的险峻
乌蒙山的高耸
金沙江的天险
大渡河的险恶
岷山千里雪
再次朗读诗歌,读出磅礴的气势。边读边找出总领全诗的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
总领全诗
英雄气概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意】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第一部分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了红军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时所面临的情形如何?


夸张
对比
藐视困难
不怕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在行军途中,除了环境的恶劣,还会遭到敌人的攻击。这颈联就列举了两次战役“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红军所处的环境如何艰险?
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时的激动。
“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作者用一“暖”一“寒”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三军
指红军队伍
诗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大家心情爽快,个个喜笑颜开。
岷山
第一部分
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这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诗意:
红军不怕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的脚下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溅起阵阵水雾,就像冒出的蒸气;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让人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其中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既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又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诗歌热情地赞颂了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和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
板书设计
总起——远征难→只等闲
分述
总结——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腾
乌蒙——走
金沙江——暖
大渡河——寒
岷山——喜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毛泽东诗词名句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2.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念奴娇·昆仑》
3.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
4.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律·答友人》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