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导入
清代爱国主义志士梁启超在读陆游诗集时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热烈赞赏了陆游诗歌中渴望建功立业、为国驱驰之志至老不衰的高昂格调,高度评价了陆游千古难遇的奇男子气概。
我们学过陆游哪些诗歌?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 愤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陆 游
作 者 介 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晚年退居家乡,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诗作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看得明白了。这年春天,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等待之际,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史载,赴任严州之前,宋孝宗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通俗讲,就是你写写东西自己玩玩吧。在宋孝宗的眼里,陆游始终是一个诗人,而非一个战士。
写作背景
学法指导
1.首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
2.颔联:诗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选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3.颈联:诗人在等待召见时做了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4.尾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阅读P114,尝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自学5分钟,小组讨论5分钟)
起于题目中的“临安”。
首联开门见山, 用比喻的修辞,把世态人情比作半透明的纱,感叹人情淡薄。实指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实在没有什么意思。
因此诗人不提自己奉诏受职一事,改用问句,是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这一句是自问,也是自责、自悔,流露出迫不得已、无奈而来京的意思。
首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居京华的蹉跎。
(起)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
承接客居京华所听到看到的景色。
诗人在小楼里听了一夜淅淅沥沥的春雨,小楼外的杏花经过春雨的滋润悄悄开放,遥想第二天清晨,小巷深处便会传来卖花姑娘声声清脆的叫卖声。春雨、杏花、小楼、深巷和卖花姑娘的叫卖声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构成了江南之春的特有图景和风情。可是诗人心中的忧虑并未终结。
(承)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承)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一夜”意为“整夜”。这一夜是诗人等候召见的前一夜。他整夜都在“听春雨”,似乎在暗示重被起用的他并不快意,也无意与明媚的春光为伍,反而因这“一夜春雨”而辗转不眠,忧患不已。
春雨如丝,绵绵不绝 小楼听雨——实写
杏花绽放,带露艳丽 深巷卖花——虚写
——乐景衬哀情 ——虚实结合
颔联借景抒情, 借杏花春雨表达旅居京城时的郁闷、孤寂和壮志难酬的感伤与无奈。
(转)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从颔联的江南春景转入描写白天诗人的闲雅生活。
矮纸斜行闲作草
暗用典故:东汉书法家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答曰:“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
古人作草书,多以抒发豪兴,但陆游“闲作草”不是, 他是想用这种费事的书法来消磨时间。
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
(转)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晴窗细乳戏分茶
晴窗细乳,指诗人闲坐在雨过天晴的窗前烹茶,戏弄茶面上的乳白色泡沫,做茶百戏这种极其费时的事。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采用“下汤运匕”即汤瓶注汤或用茶匙加水,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
https://www./video/BV1ER4y1J7bu
(转)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表面上看,是闲适恬静的境界,其实是诗人借事抒情,从侧面揭露了他对政治的不满,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合)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合于抒情,诗人决定离开京城回到家乡,不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用典。化用了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意思说京都风尘,会把人的白衣裳变黑。
“风尘”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代指布衣之士或贫寒读书人,还比喻清白的操守。这里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
陆游反用其意,实叹“风尘”,反自我劝解道“莫叹”,说不会受到京都的坏风气的影响。因为等到清明节时我便可到家,表明诗人急于还家的心情。
末句“到家”与首联的“客”字遥遥对应,表明京华非所居之地,不愿在此同流合污。归家赋闲, 本非诗人所愿, 但与其让“京华风尘”染“素衣”,倒不如早日还家。这里流露出在官而不得伸展抱负的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感。
小 结
空有报国志,无奈客京华
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乐景写哀表现手法,诗人通过对明艳春光的描绘以及无聊的生活的叙述,表现出诗人心中蕴含的无限愁绪。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时,诗人却只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这与诗人心中的壮志形成了明显反差,因此全诗充满结肠难解的郁郁愁情,表达了诗人的牢骚与感伤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表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失望,并透露出对客居京华的懊悔。
B.颔联是传诵名句,小楼听雨,深巷卖花,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江南农村的早春景色,诗境优美,韵味隽永。
C.全诗将日常生活写得很有情趣,章法极为谨严,表现了诗人闲居自遣和对于官场生活冷淡的心情。
D.“客京华”“听春雨”“晴窗”“清明”等字样都紧扣了诗题“临安春雨初霁”。
B
练 习
2.完成理解性默写。
(1)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诗句是:“ ”
(2)诗中描写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借以反衬自己的郁闷和惆怅的诗句是:“ ”
(3)诗中流露出诗人不得已而来京的无奈心理的诗句是:“ ”
(4)诗中表明诗人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的诗句是:“ ”
练 习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比较《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的异同。
比较《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的异同。
相 同
不 同
主旨相近
皆抒发了抗金大业难酬的悲愤之情。
手法相同
皆虚实结合,尾联皆用典明志。
风格不同
《书》
大气磅礴,慷慨悲壮;
《临》
恬淡静雅,惆怅深沉;
情感不同
《书》
还兼有追怀往事,希冀报国的多重情感
《临》
表达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无奈;
意境不同
《书》
意象选取呈现出沉郁雄浑顿挫的意境;
《临》
意象选取呈现出明艳恬静闲语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