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芣苢》《插秧歌》联读课件(共3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芣苢》《插秧歌》联读课件(共3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1 12:1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生命的吟唱
劳动的赞歌
《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
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四书五经六艺
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诗经》《尚书》《周易》《礼记》《乐经》《春秋》。
拓展知识
“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反映了约500年的社会面貌。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拓展知识
《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汇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个王国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部分;
“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六义之“赋比兴”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 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知识点拨
诚斋体:
内容上: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自然新鲜,富有生活趣味。
语言形式上:想象奇特,富有意趣,使用浅白的语言和流畅的章法,近于口语,生动活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自由朗读诗歌,尝试用“/”划分诗歌节奏。
任务一:
吟诵诗歌,感受音韵美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芣苢》以二二节拍为主,通篇短促的四字显得节奏感鲜明,易于传诵吟唱。
《插秧歌》是一首七言古诗,通常节拍有两种方式,即“二二二一”“二二一二”,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
任务2
思考探究
诗歌 艺术特色 劳动场景 表达情感
《芣苢》
《插秧歌》
动作描写,侧面烘托;
重章叠唱、回环往复
动作描写、白描;
采用比喻,形象生动;
语言描写,生动朴实;
叙事口语化,亲切自然
《芣苢》:描写了劳动妇女采集车前草的劳作过程
《插秧歌》:描绘农人插秧的场景
劳动的喜悦和热情
对农人辛勤劳动,吃苦耐劳的品格的赞美
《芣苢》和《插秧歌》这两首诗都是有关劳动的颂歌,但是它们在描绘劳动场景和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
《芣苢》中的女子她们脸上有汗滴,但是歌声里洋溢的是她们的快乐。
《插秧歌》中农夫被大雨湿透了衣裳,但他的眼里是秋天黄澄澄的稻田。
劳动,辛苦繁忙,劳动者们却甘之乐之,在劳动中收获着快乐也生出了美感,这就是劳动之美。
只有劳动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劳动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劳作,我们要勇于在艰苦的劳动中净化灵魂、磨炼意志,坚定信念。
——习近平
一分劳动,一分收获。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回望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都与劳动紧密相连。而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就是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鼓足干劲,努力学习,继续拼搏,再创佳绩,用干劲来克服阻碍,用闯劲来征服困难,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2019全国卷高考作文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以下是两课详讲的超链接

《芣苢》《插秧歌》之场面美
整体感知
《插秧歌》:描绘农人插秧的场景
任务一:《芣苢》和《插秧歌》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
《芣苢》:描写了劳动妇女采集车前草的劳作过程
任务二:
品味动词,还原场面美
逐一诵读两首诗,找出动词。
动词 含义 纵观六个字,展现了什么劳动场景

有 掇 捋 袺 襭 采摘芣苢
越采越快
越采越多
收获满满
(劳动过程)
(劳动欢乐)
采摘
取得 获得
拾取 摘取
从茎上成把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芣苢
小结
一想到如此茂盛的芣苢,即将“采而有之”,不由得心情欢悦,动作轻快,情绪高昂;
慢慢摘取的动作就变成了飞快的拾取,紧接着由手指的动作变成了手指与手掌的协作,从“拾”变成了大把大把的“捋”。
飞快地采摘,让她们不得不一手拉起衣襟,一手把捋下的车前子放进去。但这样仍然不够,最后,她们还要把已经沉甸甸像个大包袱似的衣襟塞进腰带里。
采摘前的喜悦图
采摘时的竞技图
采摘结束时的丰收图
整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热烈、紧张、繁复,充满欢欣的劳动图景。
田夫抛秧田妇接,
小儿拔秧大儿插。
插秧歌
拔秧—抛秧—接秧—插秧


《芣苢》《插秧歌》之艺术美
动作描写
本诗通过六个动词的变化,表现了古代女子采芣苢时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也从侧面烘托出了采芣苢的女子动作娴熟,朴素、自然之美。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得来。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逐步递进的完整劳动过程,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变化,其余全是重叠。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读起来能感受到她们采摘时欢快的心情和对劳动的热爱。
芣苢
重章叠句,回环往复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动作描写。
“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直白却极为传神,诗人精确地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而又秩序井然的场景。
②白描。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农家插秧图。
白描是一种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琢,不加烘托,如实地勾勒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画面的描写手法。运用白描,能使描写的对象主体突出,简洁明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再创作的空间。
《插秧歌》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①比喻。将“笠”比作头盔、“蓑”比作铠甲,用语新鲜活泼,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场紧张的战斗,表现了农事的繁忙与紧张。
②衬托、细节描写。写雨势之猛,天气条件之恶劣,衬托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依旧插秧不辍的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①语言描写。极富生活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
诚斋体
从内容上来看,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
从语言形式来说,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生动活泼。
直白的动作描写;
采用比喻,形象生动;
叙事口语化,亲切自然
假设你是一名记者,穿越到了古代,看到《芣苢》《插秧歌》的劳动场景,请你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展示出来。
温馨提示:
1.要有场面描写;
2.要有记者的评论。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