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2.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4.知道电磁继电器及其构造和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说明书和观察电磁继电器,知道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认识科学发明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电磁铁的特性和应用、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电磁铁的特性、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电磁铁、开关、导线、电源、大头针、小磁针、智能手机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通过智能手机和电脑上的QQ视频功能,保证能将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能通过投影仪呈现在大屏幕上,使座位靠后的同学也能清晰的看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2.利用电源、导线和螺线管组成简单电路,靠近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转动情况。
说明:通电螺线管周围能产生磁场。
作用:作为对上节课的复习,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和通电螺线管相关的知识。
二、引入新课
1.用刚才电路中的通电螺线管吸引大头针,发现没有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学生: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太弱。
2.在螺线管中加入铁芯,重做实验,发现有不少大头针被通电螺线管吸引。
现象分析:在不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情况线的情况下,加入铁芯,产生的磁场强度增强了。
提问:为什么?
学生讨论。。。。
提示:从加入的铁芯能够引起大的变化分析。
总结学生的答案,给出标准答案。
3.通电螺线管中加入铁芯后磁性增强,这样的器材我们叫做电磁铁。
三、分析电磁铁
1.为什么磁性会增强
原因:加入的铁芯被磁化,产生的磁场和原来的磁场相叠加。导致磁场强度增强。
2.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要强调是“铁芯”,不能是“铜芯”或者“钢芯”?
学生分组讨论
总结:铜芯不能被磁化,钢芯被磁化后磁性消退很慢,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
3.影响电磁铁磁场方向的因素:电磁铁中导线电流的方向
4.影响电磁铁磁场强弱的因素
(1)电流大小 (2)线圈匝数 (3)有无铁芯
4.特性:能够控制磁性的大小、方向和有无。
四、电磁铁的应用
1.电磁起重机
播放电磁起重机的工作视频,并解释电磁起重机大的工作过程及原理。(重点利用了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控的特点)
2.磁悬浮列车
在上一节学生已经接触到并且简单分析过了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所以这里不再加以赘述。
3.电磁继电器
(1)电磁继电器的原理图
通过分析课本上电磁继电器的原理图,并且用小动画展示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让学生对电磁继电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分组讨论时间:学生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①电磁继电器的结构特点 ②电磁继电器的作用 ③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3)学生回答问题,老师进行纠正和总结。
(4)讲解课本131页对电磁继电器的介绍,同时指出它的应用方向之一:远程控制。
(5)举例分析电磁继电器的另一个应用方向:自动控制
①温度自动报警器 ②水位自动报警器 ③直流电铃
分别播放这三种装置工作过程的动画,并且示范性的分析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工作过程,然后给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出水位自动报警器和直流电铃的工作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电路的变化情况。
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是一个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准确性的过程。
五、总结归纳 课堂小练
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及时处理课后习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十章 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一、电磁铁
1.定义:
2.特点: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时失去磁性。
二、电磁铁的磁性
1.影响因素:
2.结论:匝数一定时,通入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三、电磁铁的应用
四、电磁继电器
1.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构造:
3.工作原理:
4.应用: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由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导入,即形象明了,又能体现出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2.在学习电磁铁的磁性部分时,运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等科学研究方法,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强化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3.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媒体配合使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实验时由于电磁铁在断电时,磁性没有完全消失,仍有极少数大头针被吸引,影响到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