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08 21:3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原因)。
(2)以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影响)。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因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因为有发展经济的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因为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巨变”变在哪里了?从数据看变化从城镇化发展看变化从互联网看变化从时尚看变化1、从GDP(国内生产总值)看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富强了.中国与当今世
界最发达国家
的差距缩小了1990年世界第十
2001年世界第六
2006年世界第四
2010年世界第二第一篇章 从数据看变化 经济总量1952-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195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
1978年才达到1.8%。
2008年为6.4%,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3位。
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600亿美元,
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 建国后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增长图(美元)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第一篇章 从数据看变化 2、从人均国民收入数据看变化◆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力争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
比2000年翻两番。
◆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确保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占有量,反映国民收入总量与人口数量的对比关系。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是衡量一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中共16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何谓全面小康?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今天的全面小康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952-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根据世界银行资料,200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达到277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1952年的119元
1978年的381元
2008年的22698元
2008年比1952年增长32.4倍,年均增长6.5%,
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8.6%20世纪80年代前的四大件老百姓生活用品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后的四大件老百姓生活用品的变化如今的四大件老百姓生活用品的变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第二篇章 从城镇化发展看变化 1、什么是城镇化?书本P95
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趋势、特点第二篇章 从城镇化发展看变化 2、城镇化的过程速度缓慢进程加快高速发展(1)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2)政府提出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北京城市群等①农村经济改革,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②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第二篇章 从城镇化发展看变化 3、城镇化带来的问题第三篇章 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 第三篇章 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 第三篇章 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 第三篇章 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 1995年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1)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2)政府大力支持。
(3)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第三篇章 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 2、表现3、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什么变化?(1)打破常规的时空界限,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
(2)改变着中国人传统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
(3)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 (1)上网用户不断增加。
(2)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构成了信息化社会的一个缩影。1、原因: 通过下图,说明网络有哪些弊端第三篇章 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 时尚,是历史的边角料。但,时尚也是历史的晴雨表。   新中国成立的65年,是东方最古老的国家华丽转身的65年。世界看到他强大起来的65年,国运融入世界的65年,国民重塑自我实现中国梦的65年。   时尚更迭见证了中国65年变迁,从冷战到融合,从集体空间走向个人空间,从青蓝二色到绚丽多彩。 第四篇章 从时尚看变化 1、思想观念和意识的变化竞争意识、市场意识
效率意识、开放观念
终生学习的理念第四篇章 从时尚看变化 2、生活时尚的变化吃饱吃好吃的变化:着装的变化:单调五彩缤纷住的变化:遮风避雨装修热行的变化:自行车自驾游第四篇章 从时尚看变化 一身绿色的军装,胸前是毛主席像,这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具特色的着装方式。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点?20世纪50年代,右排扣列宁装和大口兜的军装备受青睐。分析列宁装流行的原因?◆衣服也能反映时代的变迁20世纪70年代,碎花衣裳和的确良面料成为时尚。今非昔比住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要求,买房、装修成为居民的一大开支。外来文化大量进入,极大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促使不同文明交流与碰撞加强。第四篇章 从时尚看变化 3、流行语言发生的变化流行语的变化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社会时尚的不断更新。建国后60多年间消逝的词语有哪些? 生活词语
粮票 双蒸饭 忆苦饭 知青 赤脚医生 三转一响 的确良 毕业分配 小英模 露天电影 文学青年
政治词语
人民公社 反革命罪 大字报 美帝苏修 阶级斗争 大会战 政治审查 人民战争 接班人
经济词语
放卫星 赶英超美 商业合作社 大锅饭 统购统销 价格双轨制 农业税来自香港的“爽”、 “酷”
来自台湾的美眉亦在网上大行其道
“酷毙了”位列当今大学校园流行语排行榜榜首。
来自粤语的词汇也不少,像“搞掂”、“埋单”等。“哇噻”、“郁闷啊”
“呵呵”、“嘻嘻”、“嘛”、“吧”第四篇章 从时尚看变化 3、流行语言发生的变化港台话和强势方言语气词和感叹词大量运用 做秀、秀服、脱口秀、生活秀
“AA制”、“T恤”“IT人才”“e时代先锋”
人生本该happy,何必整天study,
只要考试pass,拿到文凭go away。英汉混用:第四篇章 从时尚看变化 3、流行语言发生的变化“克隆”、“知识经济”、“牛市”、“水货”“入世”、“下岗”、“WTO”、 “反恐”
“麦克风”、“MV”、 “CD”、 “MP4”、 “U盘”
“网虫”、“虚拟”、“黑客” 、“斑竹”、“伊妹儿”
“酷”、 “帅呆了”、 “生猛”、“哇噻”
“粉丝”、 “美眉”、“ MM”、 “PK”、“88” 现在的时尚语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课堂练习】1.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 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2.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有( )
① 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
② 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小城镇迅速发展
③ 中国步入互联网时代
④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发生巨变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A3.中国 GDP 的迅速增长,超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同时期的亚洲新兴国家,主要得益于(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
D4.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受到全国广大电视观众的关注,一时间也出现了许多的流行语,如“粉丝”、“PK”、“玉米”等,影响流行语变化的因素有( )①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
②外来语言的影响
③社会风气
④港台语言和各地方言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