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 说课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 说课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08 21:5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临安天目高中 毛铭丰
新课程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三第3课一教材分析下面分五大块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二三四五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作用
本课题是本专题的最后一个学习要点,既是辛亥革命的延续和发展,也是对本专题核心内容的总结。
从必修一“政治变革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这一主题出发,本课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包容)专题二-3抗战,下启专题四、五-现代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从中国近代史通史角度和近代化史观分析,本课题对应必修二的二-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必修三的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四-2毛泽东思想。
(二)教学目标确定依据:利用《课程标准》并结合《教学指导意见》和教学实际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课程标准》表述: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教学难点:
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
中共走向成熟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本人任教的学校生源在临安普高学生属第三层次,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科思维比较欠缺,需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方法的讲解与运用,做好初高中学习的衔接;
从教学内容上看,本课涵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十年的历史,信息量比较大,并涉及有关历史、政治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通过材料研读、合作学习等方式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并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高一新生学习主动性较强,对于历史典故、图片等比较感兴趣,调动学习兴趣可以成为有效教学的突破口。三.教法学法教法:
情景式教学、教师分析、问题探究学法:
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应依据:
课程标准、指导意见、教材分析、学生实际等综合因素四.教学设计情景描述
引入新课合作探究
剖析主题应用知识
培养能力课堂小结
情感提升 课外探究
拓展延伸总体概述,提纲挈领: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面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一面又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先导。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历史结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道路,
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分析-重组教材:
(第一课时)领导核心(领袖)-who;革命道路-how
(第二课时)历史发展-what/why
历史的选择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新课程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三第3课(一)情景描述 引入新课 我和旅伴(一个青年人和一个花白胡子的老人)
青年跟我攀谈,据说他家乡附近有土匪活动。
“可是红军不也就是土匪吗?”我问他,“报纸上总是把他们称为赤匪或共匪的。”
“报纸编辑不能不把他们称作土匪,因为南京命令他们这样做,”他解释说。
“大家害怕红军不是像害怕土匪一样吗?”
“这个么,就要看情况了。有钱人是怕他们的,地主、做官的和收税的,都是怕的。可是农民并不怕他们,有时还欢迎他们呢…红军在松潘取缔了高利贷和鸦片,重新分配了土地。所以,他们并不完全是土匪,他们有主义。但是他们是坏人。他们杀人太多了。”
这时,那花白胡子句出惊人:“杀得不够!”
——埃德加· 斯诺《西行漫记》1936
设计意图:历史情景剧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设疑引入知识点。一、革命领导核心的选择 (二)合作探究 剖析主题1、红色的起点 材料一 我党纲领如下:(一)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二)采用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三)废除资本私有制,归社会所有。
──引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的奋斗目标是:(一)消除内战,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引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1)比较材料,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有什么变化? (2)据材料和史实,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理解中共走向成熟历程:认清国情,酝酿统战。 2、兄弟阋于墙国民革命: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
1926年,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清党”,汪精卫七一五“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6月30日,陈独秀操纵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决议:“(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武汉现在之武装纠察队,为避免政局之纠纷与误会,可减少或编入军队。”
   ——摘自《中国共产党党史参考资料》南昌起义:
中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揭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重视教材落实基础,培养学生表述史实的能力;
理解中共走向成熟历程-教训:坚持党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3、国运之决战 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不变之最高原则、民族复兴唯一正确之路线” ,国民党是“领导革命建设国家的总机关,永为中国唯一的革命政党”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
他们的失败“不是美援的不充分造成的”。在具有决定性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没有一次战役的失败是由于缺乏武器或弹药”。“国民党的部队无需别人来击败他们”,他们是因腐败等原因而“自行瓦解”的,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给杜鲁门总统的信 1949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国内和国际政局变化去宏观分析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节点,理解中共走向成熟历程:群众路线
历史结论一: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二、中国革命领袖、革命道路的选择
——“28划生”pk“28个布尔什维克 ”
——天下英雄谁敌手?(二)合作探究 剖析主题 材料:
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中共分成了两个性质各异的实体:由莫斯科培养的党员所领导的中央政治局在上海转入地下活动,而毛泽东则在湖南和江西农村自行其是。…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了舆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二)合作探究 剖析主题释名:
28划生:1915年,为寻找革命志士,正在湖南一师读书的毛泽东以此为笔名征友,笔名正与其姓名繁体字笔划一致。
28个布尔什维克:指王明和博古领导的中共内部“国际派”。该派由28个曾于1926-1930年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留学生组成,回国后,1931年1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接管中共政治局,掌握党的领导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从国际共运大背景下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性1、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1927年毛泽东参加“八七会议”,
提出“ ”著名论断;“八七会议”会场领导湘赣边 ;受挫后
建立 。 发表 等文章 提出 理论。政权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井冈山的斗争》 从军事角度来说,中共的失败主要是由于李德的战略错误,…1934年10月15日,长征正式开始, …一些军政领导人
逐渐对李德和博古的无能领导感到失望。 …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因为不符合党章或党内规则和附则;它是中共党史上和毛泽东上升到权力顶峰之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红军会师于 ,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遵义会议会场遵义会议甘肃会宁2、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理解中共走向成熟关键: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综览各方之情况,一切可能之条件,皆操之在我。
——蒋介石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毛泽东 1946、夏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红色军事经典三部曲: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革命家的革命激情和乐观精神材料一 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
材料三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 ──引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据以上材料说明,在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问题上,当时党内出现的主要分歧,并说明其分歧的实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及归纳概括书本知识的能力问题探究:“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问题探究:中国革命为何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体现了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从理论上阐述中国革命新道路,指明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体现了毛泽东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概念解析:
左倾: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
“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
右倾: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
知识回顾: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设计意图:突出本节课主线,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历史结论二: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选择(第二课时)
——社会代谢之“五四”
——新旧革命比较观(二)合作探究 剖析主题材料一 五四时期的对联: 上海一家花鸟店对联: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害国,鹿獐螬。 上海一家商店对联: 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 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 材料二 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主义和民主情绪格外强烈, … 1917年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中国的知识分子深感有责任来复兴受冲突弥漫和内战蹂躏的祖国。…部分也为1915年日本提出的令人屈辱的二十一条所激励。 …政治上觉醒的工商阶层和1919年已达二、三百万之众的劳动大军的迅速崛起。 …为中国本国工业的畅通发展创造了一个黄金时机。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1、五四峥嵘岁月稠??设计意图:利用对联和史料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运用全面、辩证的观点分析重大历史事件
(毛泽东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
——埃德加· 斯诺《西行漫记》2、激扬文字,指点江山 国民政府不理解农民,看不到解决农民困苦的紧迫性,对农民的疾苦也就漠不心。……恰恰就在这个被忽视的区域,毛泽东的天才得到了最高度、最成功的发挥。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设计意图:利用个人自述增强历史现实感,引导学生运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把握革命进程3、请结合阶级、纲领、性质、思想等因素分析两大革命的结果和影响,总结其教训和经验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节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想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

《新民主主义论》节选: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 ……而是新民主主义。 ……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
将革命进行到底! ——毛泽东
(二)合作探究 剖析主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多角度地分析历史问题民族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 最高纲领: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成立 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推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无产阶级板书设计: 历史的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 1、领导核心 2、领袖-道路 3、社会演变历史结论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经验: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3、掌握人民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4、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三)课堂小结 情感提升(四)应用知识 培养能力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最主要的依据是 A.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口号 B.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 C.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成为运动主力
2、“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的“彻底’’指的是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C.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
3、国民革命的失败,最重要的标志是
A.被反动势力篡夺革命果实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C.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工农运动陷于低潮
4、中国共产党与以往的政党有何不同?
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
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
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且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课外探究、拓展延伸撰写历史小论文-“陈旭麓之问”:
1 、历史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所代表的历史阶段实现之前,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丧失其历史进步意义;但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来到中国,一开始就否定了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否超越历史阶段?
2、现实的限制:民主革命的政治胜利并没有带来一个产业革命和自由贸易的时代;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面对的是没有经受过资本主义大规模冲击的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其中深藏和复制着几千年传统留下的影响…
对建国后中国社会发展趋势作前瞻性预测?设计意图 :
让学生迁移运用所学,联系现实,关注生活;情理结合,
既有方法论指导也有积极情感态度的生成,展现学科价值。五、教学反思人生若只如初见:
权延赤、叶永烈、陈旭麓;埃德加·斯诺、费正清、徐中约……
教师充分发掘课程资源,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环境; 学生能主动探寻解题之道,提升自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这是本课所期许-教学相长、知行合一。
行到水穷处:
课时安排与教材内容,教师讲述与学生探究,学生个体思考与合作学习,落实基础与培养能力……
坐看云起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