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08 22:0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中国需要改革吗?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第一篇章 中国需要改革吗?视点一:政府报表中的中国农村一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后逛;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贫困,生产积极性不高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7亿人每天挣0.14元。有2/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 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年平均工资:1957年是637元,1978年是644元。 ——林蕴辉《国史札记》
天津市:1975年,工厂第一线工人70%是二级工,月薪41.5元。1950年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1972年,3平方米。
——杨继绳《三十年河东》 1978年,我国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年到1983年,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第一篇章 中国需要改革吗?视点二:史学家笔下的中国城镇城市民众生活困窘工业生产效益低下视点三:数字中的生产状况与效益 在街上看到外国友人,不围观,不干扰,不尾随,热情大方,不卑不亢。
——30年前的《小学生守则》上述材料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第一篇章 中国需要改革吗?视点四:外国记者镜头中的长安街头封闭的中国社会 陈云(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12月说:“建国快三十年了,现在还有要饭的,怎么行呢?”
邓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1980年4月说:“现在说我们穷还不够,是太穷。”
——林蕴辉《国史札记》穷则思变 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 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第一篇章 中国需要改革吗?视点五:国家领导人的决心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解放农民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放企业
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解放国家第二篇章 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一、解放农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农民的自我解放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为什么“分田到户”会“坐牢杀头”?
为什么“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放宽了农业政策,但仍明文规定“不许包产到户”。包产到户仍然是禁区。——《交锋》由于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影响了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发挥,粮食产量极低,小岗村最好的年景每人每天9两粮食,收入0.11元;最差的一年每人每天2.8两粮食,收入0.04元。小岗村当时共有20户人家,115人,除了1户外,其他户每年都要外出讨饭。 ——《30年》第二篇章 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一、解放农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农民的自我解放 小岗村1979年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还有钱,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平均每人400多元。在当时,对这群“叫花子”来说,这无疑是一座光芒四射的金山。
——《交锋》第二篇章 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一、解放农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1981年的春天,杜润生主持起草了改变中国农村历史的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概念。杜润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个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成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所有制不变经营方式变了分配方式变了◆农民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二篇章 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② 从实践上升到理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 农民的自我解放◆实质:农村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
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一、解放农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篇章 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② 从实践上升到理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 农民的自我解放③ 从局部到全国 小岗村民自闯成效如何?1984年,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一、解放农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改革成功了!!第二篇章 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二、解放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 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要解放企业?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行政指令管理经济,造成官僚主义和大量的资源浪费,影响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篇章 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材料二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2、全面展开阶段(1984——1992)

增强企业活力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局部试点阶段(1978——1984)
扩大企业自主权 厂长负责制二、解放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深化改革阶段(1992——今)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市场经济机制 效果如何?《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十四大确立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第二篇章 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2004年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共有16家公司入选《财富》杂志排出的全球500强这说明了什么?第二篇章 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二、解放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效果?利: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 P87问题:下岗职工增加,生活困难等… P88问题如何解决?第二篇章 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三、解放国家——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1990年7月5日下午,在中南海勤政殿,江泽民召开经济问题座谈会。
意见一:有人认为改革有方向性错误,应该是计划取向,但是搞了市场取向,所以出了问题。
意见二:吴敬琏等则强调必须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路线,维护市场取向。1990年——计划还是市场:中南海没有结论第二篇章 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三、解放国家——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包产到户姓“社”姓“资”?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气勃勃,姓“社”姓“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姓“资”?

◆市场经济姓“社”姓“资”?——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 ,姓“资”——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思想界:姓社?姓资?人心惶惶……第二篇章 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三、解放国家——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 计划还是市场:邓小平一锤定音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第二篇章 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三、解放国家——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①确立目标: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
②入宪:全国人大修宪(1993年)
③发展:中共十五大创新(1997年9月)
④初步建立: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P89 ◆作用: 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加快现代化进程。第二篇章 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那些变化?(1)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伟大转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实现了从封闭和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变。
(3)实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人为本的伟大转变,人民
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三篇章 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三十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那些变化?表:建国后我国GDP总量变化 (单位:亿元)第三篇章 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那些变化? 30年前启动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即:中国经济的长期高增长。如何解读这个“奇迹”,当下已经成了思想界的顶级课题。
——2008年《南方周末》三十多年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应汲取的教训又有哪些?第三篇章 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存在的问题:1、GDP至上,“含血量”过高,环境破坏触目惊心,资源浪费严重;
2、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中西部发展落后于东部发展;
3、社会不公,“城乡差距是世界第一”,劳动者收入在GDP中所占比例逐年降低,社会歧视现象加剧;第三篇章 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存在的问题:4、民生问题严峻,社会保障严重滞后,公共卫生步履维艰,住房保障几乎空白,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居民储蓄只好用于自保。
5、公共财政投资方向问题很多,真正用于民生改善方面的较低,在世界各国中排在后面,导致民生难以好转,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并且拉大了政府和民众的距离。
——赵慧珠《学习时报》第三篇章 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原因:
2、过程:
3、内容:
4、目的:
5、成功的原因:课堂小结:经济体制改革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由农村到城市,渐进的、探索的过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变革农村和城市的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②农民生活一直比较贫困;
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邓小平说过:“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