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秋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07 11:5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秋鄂教版科学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果我们需要观察微小的生物,我们不会用到(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天文望远镜
2.关于光学显微镜(右图)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如果看不到物像,则需要缓慢移动载玻片。
B.我们通常用双眼观察目镜。
C.如果看到的物像不够明亮,则需要转动反光镜对光。
D.如果我们看到的物像比较模糊,则需要微调细准焦螺旋。
3.荷兰人列文虎克是真正利用显微镜开展科学研究的人,他制作的单片透镜放大倍数能达到( )。
A.70倍 B.170倍 C.270倍 D.370倍
4.关于细胞,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细胞是生物体组成的基本单位。
B.所有生物体都有细胞。
C.细胞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
D.动植物的细胞比微生物的细胞要多。
5.智慧小组要在科学课上制作细胞模型,他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有( )。
①黑色卡纸 ②荧光棒 ③超轻粘土 ④剪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是几张显微镜视角下的生物细胞,属于洋葱表皮细胞的是( )。
7.关于微生物,下列同学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微生物对人类有害无益”。
B.小丽:“微生物对人类有益无害”。
C.小强:“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D.小王:“微生物都是肉眼看不见的”。
8.下列食物制作中,没有利用酵母菌的是( )。
A.制作馒头 B.制作面包 C.酿造啤酒 D.制作泡菜
9.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
B.病毒的个体极小,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才看得清楚。
C.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活的细胞中。
D.病毒能引起多种疾病。
10.传染病的流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下列有关传染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注射疫苗产生抗体能有效预防传染病。
B.锻炼身体属于控制传染源。
C.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D.“戴口罩”“勤洗手”有助于预防传染病。
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人类要揭开微观世界的秘密,就不得不借助观察工具________。
2.除_______外,生物体都是由______构成的。
3.开创了人类认识微生物的先河的科学家是荷兰科学家__________。
4.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知道________可以使食物变酸,而我们在制作面食时会经常用到________。微生物还可以被用来________和生产疫苗等。
5.______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由他发明的“__________法”一直沿用至今。
6._______是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毒、_______或寄生虫是引起传染病的致病元凶,它们是_______。
7.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具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基本环节。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在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时,要边观察边记录。( )
2.蘑菇体型巨大,不属于微生物。( )
3.病毒只寄宿在动物和人身上。( )
4.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 )
5.人体也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胞构成的。( )
6.用小刀划取洋葱表皮时,要防止被割伤。( )
7.在制作细胞模型时,荧光笔的作用是区分细胞的各个部分。( )
8.泡菜中含有酵母菌。( )
9.坚持锻炼身体能预防传染病。( )
10.“是药三分毒”,生病后,应合理用药。( )
简答题(4+6=10)
同一池塘的水,为什么春天是浑浊的,冬天则是清澈见底的?
2.2020年10月3日,欧洲疾控中心发出警告,欧洲正在经历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欧盟迄今共暴发2467起家禽疫情,4800万只禽类在受影响的场所被扑杀。为什么受到疫情影响的家禽要被扑杀掉呢?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五、综合题。(10分)
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由法国 ( https: / / baike. / doc / 1599551-1690899.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7℃)。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 ( https: / / baike. / doc / 7633694-7907789.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1.巴氏消毒的好处是:既可_________又能保持物品中_____________不变。(2分)
2.根据材料内容,我知道一般微生物繁殖最快的温度是( )。(3分)
A.4℃ B.15℃ C.30℃ D.50℃
3.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储存温度为_______,一般保质期是_________。(2分)
4.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对的打“√”,错的打“×”。(3分)
①巴氏灭菌法的发明人是法国人巴斯德。( )
②经过巴氏消毒后,牛奶中的细菌都会被杀死。( )
③温度越高,细菌繁殖速度越快。(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果我们需要观察微小的生物,我们不会用到(D)。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天文望远镜
2.关于光学显微镜(右图)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用如果看不到物像,则需要缓慢移动载玻片。
B.我们通常用双眼观察目镜。
C.如果看到的物像不够明亮,则需要转动反光镜对光。
D.如果我们看到的物像比较模糊,则需要微调细准焦螺旋。
3.荷兰人列文虎克是真正利用显微镜开展科学研究的人,他制作的单片透镜放大倍数能达到(C)。
A.70倍 B.170倍 C.270倍 D.370倍
4.关于细胞,下列说法有误的是(B)。
A.细胞是生物体组成的基本单位。
B.所有生物体都有细胞。
C.细胞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
D.动植物的细胞比微生物的细胞要多。
5.智慧小组要在科学课上制作细胞模型,他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有(A)。
①黑色卡纸 ②荧光棒 ③超轻粘土 ④剪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是几张显微镜视角下的生物细胞,属于洋葱表皮细胞的是( C)。
7.关于微生物,下列同学说法正确的是(C)。
A.小明:“微生物对人类有害无益”。
B.小丽:“微生物对人类有益无害”。
C.小强:“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D.小王:“微生物都是肉眼看不见的”。
8.下列食物制作中,没有利用酵母菌的是(D)。
A.制作馒头 B.制作面包 C.酿造啤酒 D.制作泡菜
9.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
B.病毒的个体极小,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才看得清楚。
C.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活的细胞中。
D.病毒能引起多种疾病。
10.传染病的流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下列有关传染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注射疫苗产生抗体能有效预防传染病。
B.锻炼身体属于控制传染源。
C.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D.“戴口罩”“勤洗手”有助于预防传染病。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人类要揭开微观世界的秘密,就不得不借助观察工具显微镜。
2.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开创了人类认识微生物的先河的科学家是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
4.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乳酸菌可以使食物变酸,而我们在制作面食时会经常用到_酵母菌_。微生物还可以被用来制作药品和生产疫苗等。
5.巴德斯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由他发明的“巴氏消毒法”一直沿用至今。
6.传染病是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痛。病毒、_细菌_或寄生虫是引起传染病的致病元凶,它们是病原体。
7.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在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时,要边观察边记录。(√)
2.蘑菇体型巨大,不属于微生物。(×)
3.病毒只寄宿在动物和人身上。(×)
4.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
5.人体也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胞构成的。(√)
6.用小刀划取洋葱表皮时,要防止被割伤。(√)
7.在制作细胞模型时,荧光笔的作用是区分细胞的各个部分。(×)
8.泡菜中含有酵母菌。(×)
9.坚持锻炼身体能预防传染病。(√)
10.“是药三分毒”,生病后,应合理用药。(√)
四、简答题(4+6=10)
1.同一池塘的水,为什么春天是浑浊的,冬天则是清澈见底的?
答:池塘中含有许多微生物,春天气温暖和,微生物活动频繁,所以池塘的水显得浑浊;冬天天气冷,微生物活动少,所以清澈见底。(言之有理即可)
2.2020年10月3日,欧洲疾控中心发出警告,欧洲正在经历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欧盟迄今共暴发2467起家禽疫情,4800万只禽类在受影响的场所被扑杀。为什么受到疫情影响的家禽要被扑杀掉呢?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家禽中含有传染性病毒,大面积扑杀起到了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五、综合题。(10分)
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由法国 ( https: / / baike. / doc / 1599551-1690899.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7℃)。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 ( https: / / baike. / doc / 7633694-7907789.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1.巴氏消毒的好处是: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2分)
2.根据材料内容,我知道一般微生物繁殖最快的温度是(C)。(3分)
A.4℃ B.15℃ C.30℃ D.50℃
3.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储存温度为4℃,一般保质期是3~10天。(2分)
4.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对的打“√”,错的打“×”。(3分)
①巴氏灭菌法的发明人是法国人巴斯德。(√)
②经过巴氏消毒后,牛奶中的细菌都会被杀死。(×)
③温度越高,细菌繁殖速度越快。(×)
A B C D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