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 复习题含答案
鲁教版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
一、选择题。
1、江下列灭火方法依据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的是 ( )
①吹灭蜡烛 ②釜底抽薪 ③柴草着火用沙土盖灭
④汽车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⑤木材着火用水浇灭 ⑥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2、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试验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3、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 ( )
A.禁止吸烟 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烟火 D.禁止堆放易燃物
4、天然气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B.天然气燃烧能放出热量
C.天然气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
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5、用如图设计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注: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水分蒸发的影响,且图乙、图丁中通入的气流缓慢。
A.装置甲中活塞最后停留在12 mL处,可推知室温下10 mL水大约能溶解8 mL CO2
B.装置乙中石蕊试纸A由紫变红,可推知CO2能使石蕊变色
C.装置丙中石蕊试纸A由红变紫,可推知碳酸不稳定
D.装置丁中下方的火柴先熄灭,可推知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6、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7、对下列反应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固体
8、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
A.沼气 B.氮气 C.汽油 D.面粉
9、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石油炼制产品的是( )
A.汽油 B.煤油 C.润滑油 D.植物油
10、下列四个装置都能制取二氧化碳,其中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1、A、B、C、D四种常见物质相互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C、D是两种常见的无色气体且C、D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分别约为21%和0.0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体D可用于灭火 B.生活中往往将固体A称为冰
C.气体C具有可燃性 D.自然界中通过光合作用可将D转化为C
12、天然气泄漏导致的爆炸事故会使人们的财产受损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
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可以接打电话
C.进入需要掏空清理的沼气池之前,都应做灯火试验
D.家用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3、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所示正确的是为( )
14、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15、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超临界二氧化碳可作为溶剂、发泡剂取代某些有机溶剂、氟利昂等。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超临界二氧化碳与其气态或液态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B.超临界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替代氟利昂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
D.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
16、小明在做化学实验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这样操作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
A.移走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以上原理都有
二、填空题。
17、爆炸:
(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 的燃烧,就会在 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 而引起爆炸。
(2)发生爆炸的条件
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 形成混合气体。
②遇到明火或电火花等。
③达到可燃性气体或粉尘的 。因此注意 、严禁 等措施可有效预防爆炸事故发生。
1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酒精是常见的燃料,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
(3)煤、 、天然气称为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会加剧温室效应.请写出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做法 。(举一例)
(4)稀土元素铕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已知三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则氧化铕的化学式为 。
(5)户外探险缺少饮用水时,可将浑浊的河水用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加入的活性炭是利用它的 。
(6)古代字画可以长久保存的原因 。
1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CO2过度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下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选填序号)
A.植树造林 B.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D.提倡绿色出行
(2)2022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循环制冰技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完成制冰。下列关于液态二氧化碳蒸发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B.二氧化碳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D.二氧化碳分子不再运动
(3)煤、石油和 是常见的化石燃料。在煤中加入X可有效防止煤燃烧时生成的SO2对大气造成污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X+2SO2+O2═2CaSO4+2CO2,则X的化学式是 。
(4)科学家研究利用催化剂实现了CO2与H2反应制取CH3OH,理论上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 。
20、据新华网报道,南京某大学生因运动量大,一天喝了大瓶装的碳酸饮料6﹣7瓶,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并昏迷症状等症状,后经抢救幸免于难.汽水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家庭制备方法是:取一个干净汽水瓶,加入一定量冷开水(或冰水),再加入白糖及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氢钠(NaHCO3),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适量柠檬酸(可用HA表示)并立即将瓶盖压紧即可。
(1)NaHCO3和柠檬酸反应产生CO2涉及的原理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相似.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2)汽水中碳酸来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3)饮用汽水时,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冒出大量的气泡.为检验冒出的气泡中含大量CO2,可以采用的操作是_____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
21、将下列灭火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的灭火原理填入。
(1)草原或成片树林着火时,常在着火地周围把草割除或将树砍伐,打出防火隔离带: ;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
(3)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 。
三、实验题。
22、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下:
(1)仪器a的名称是 ;组装B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仪器a之 (填“前”或“后”)放置。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药品 甲 乙 丙 丁
大理石 ,块状 ,块状 ,粉末状 ,粉末状
盐酸(过量) ,稀盐酸 ,浓盐酸 ,稀盐酸 ,浓盐酸
I.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II.若要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 (选填实验编号)进行对照。
III.除盐酸的浓度外,上述实验研究的另一个影响反应的因素是:
。
(4)下表中的两个实验,尽管在原料状态、发生装置等方面存在差异,却都能控制气体较平稳地产生。请从实验目的、原理、原料、装置、操作等方面思考后,完成下表中的①②两空。
目的 原料 产生装置 气体较平稳产生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制取二氧化碳 块状大理石、稀盐酸 A ①____________
制取氧气 粉末状二氧化锰、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_________ 反应速率比较适中
四、计算题。
23、乙醇(C2H5OH)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如果92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至少需要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 复习题含答案
鲁教版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
一、选择题。
1、江下列灭火方法依据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的是 ( )
①吹灭蜡烛 ②釜底抽薪 ③柴草着火用沙土盖灭
④汽车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⑤木材着火用水浇灭 ⑥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答案】D
2、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试验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答案】D
3、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 ( )
A.禁止吸烟 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烟火 D.禁止堆放易燃物
【答案】C
4、天然气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B.天然气燃烧能放出热量
C.天然气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
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答案】C
5、用如图设计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注: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水分蒸发的影响,且图乙、图丁中通入的气流缓慢。
A.装置甲中活塞最后停留在12 mL处,可推知室温下10 mL水大约能溶解8 mL CO2
B.装置乙中石蕊试纸A由紫变红,可推知CO2能使石蕊变色
C.装置丙中石蕊试纸A由红变紫,可推知碳酸不稳定
D.装置丁中下方的火柴先熄灭,可推知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B
6、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答案】C
7、对下列反应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固体
【答案】C
8、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
A.沼气 B.氮气 C.汽油 D.面粉
【答案】B
9、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石油炼制产品的是( )
A.汽油 B.煤油 C.润滑油 D.植物油
【答案】D
10、下列四个装置都能制取二氧化碳,其中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答案】D
11、A、B、C、D四种常见物质相互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C、D是两种常见的无色气体且C、D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分别约为21%和0.0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体D可用于灭火 B.生活中往往将固体A称为冰
C.气体C具有可燃性 D.自然界中通过光合作用可将D转化为C
【答案】C
12、天然气泄漏导致的爆炸事故会使人们的财产受损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
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可以接打电话
C.进入需要掏空清理的沼气池之前,都应做灯火试验
D.家用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答案】D
13、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所示正确的是为( )
【答案】D
14、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答案】C
15、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超临界二氧化碳可作为溶剂、发泡剂取代某些有机溶剂、氟利昂等。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超临界二氧化碳与其气态或液态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B.超临界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替代氟利昂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
D.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
【答案】A
16、小明在做化学实验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这样操作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
A.移走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以上原理都有
【答案】B
二、填空题。
17、爆炸:
(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 的燃烧,就会在 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 而引起爆炸。
(2)发生爆炸的条件
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 形成混合气体。
②遇到明火或电火花等。
③达到可燃性气体或粉尘的 。因此注意 、严禁 等措施可有效预防爆炸事故发生。
【答案】急剧; 短时间内; 迅速膨胀; 空气; 爆炸极限; 通风; 烟火
1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酒精是常见的燃料,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
(3)煤、 、天然气称为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会加剧温室效应.请写出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做法 。(举一例)
(4)稀土元素铕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已知三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则氧化铕的化学式为 。
(5)户外探险缺少饮用水时,可将浑浊的河水用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加入的活性炭是利用它的 。
(6)古代字画可以长久保存的原因 。
【答案】(1)C2H5OH+3O22CO2+3H2O; (2)隔绝氧气;
(3)石油;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多步行等(合理即可);
(4)Ee2O3; (5)吸附; (6)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1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CO2过度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下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选填序号)
A.植树造林 B.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D.提倡绿色出行
(2)2022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循环制冰技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完成制冰。下列关于液态二氧化碳蒸发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B.二氧化碳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D.二氧化碳分子不再运动
(3)煤、石油和 是常见的化石燃料。在煤中加入X可有效防止煤燃烧时生成的SO2对大气造成污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X+2SO2+O2═2CaSO4+2CO2,则X的化学式是 。
(4)科学家研究利用催化剂实现了CO2与H2反应制取CH3OH,理论上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 。
【答案】(1)温室效应;ABD; (2)A;
(3)天然气;CaCO3; (4)22:3。
20、据新华网报道,南京某大学生因运动量大,一天喝了大瓶装的碳酸饮料6﹣7瓶,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并昏迷症状等症状,后经抢救幸免于难.汽水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家庭制备方法是:取一个干净汽水瓶,加入一定量冷开水(或冰水),再加入白糖及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氢钠(NaHCO3),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适量柠檬酸(可用HA表示)并立即将瓶盖压紧即可。
(1)NaHCO3和柠檬酸反应产生CO2涉及的原理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相似.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2)汽水中碳酸来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3)饮用汽水时,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冒出大量的气泡.为检验冒出的气泡中含大量CO2,可以采用的操作是_____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CO2+H2O═H2CO3
(3)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瓶口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1、将下列灭火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的灭火原理填入。
(1)草原或成片树林着火时,常在着火地周围把草割除或将树砍伐,打出防火隔离带: ;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
(3)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 。
【答案】(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实验题。
22、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下:
(1)仪器a的名称是 ;组装B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仪器a之 (填“前”或“后”)放置。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药品 甲 乙 丙 丁
大理石 ,块状 ,块状 ,粉末状 ,粉末状
盐酸(过量) ,稀盐酸 ,浓盐酸 ,稀盐酸 ,浓盐酸
I.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II.若要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 (选填实验编号)进行对照。
III.除盐酸的浓度外,上述实验研究的另一个影响反应的因素是:
。
(4)下表中的两个实验,尽管在原料状态、发生装置等方面存在差异,却都能控制气体较平稳地产生。请从实验目的、原理、原料、装置、操作等方面思考后,完成下表中的①②两空。
目的 原料 产生装置 气体较平稳产生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制取二氧化碳 块状大理石、稀盐酸 A ①____________
制取氧气 粉末状二氧化锰、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_________ 反应速率比较适中
【答案】(1)试管 前 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发现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波面,停止加水,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3) .甲、乙 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4)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较小 C
四、计算题。
23、乙醇(C2H5OH)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如果92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至少需要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设需要氧气质量为x。
C2H5OH+3O22CO2+3H2O
46 96
92g x
x=192g
答:至少需要氧气的质量是19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