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本单元即将开始“层层深入学提问,化身成为小记者”主题学习活动。诚挚的邀请同学们参与,踏上“小记者训练”的旅途,在学习活动中历练并挑战获得小记者的技能,成为优秀“小记者”,你愿意接受邀请参与挑战吗?
第二单元情境任务:
层层深入学提问
化身成为小记者
层层深入学提问
化身成为小记者
第一站
采访豆荚里的五粒豆,感受提问的意义
第二站
探寻蝙蝠的秘密,学会多角度提问
第三站
探索科技的力量,学会分类筛选问题
第四站
寻找蝴蝶的家,运用提问策略
技能训练一:
提问能力
技能训练二:写作能力
第一站
小小“动物园”
能抓住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写出家人的特点。
第二站
小小记者营
能梳理提问策略,会辨析形声字
第二单元:学会提问
小记者训练技能挑战
多角度提问
今天,小记者们将开始第二站技能训练之提问能力训练:请小记者们一起去探寻蝙蝠的秘密。通过这一站培训你将获得小记者必备技能:多角度提问。学习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挑战吧!
夜间飞行的秘密
6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第一课时
探寻蝙蝠的秘密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把不理解的词语标注出来。
活动一:初读课文,检测生字
即使
蝙蝠
敏锐
障碍物
证明
荧光屏
苍蝇
科学家
驾驶员
蚊子
研究
绳子
横七竖八
雷达
wén
jí
jià shǐ
yán
jiū
kē
hénɡ shù
shénɡ
dá
yinɡ
zhènɡ
ruì
biān fú
(一)读好词语
zhànɡ ài
yínɡ pínɡ
有什么好方法识记生字词?
蝙蝠是一类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它们白天休息,夜间利用声波来觅食。蝙蝠的“雷达系统”,帮它在黑暗中引导方向,避开障碍并寻找食物。
理 解 字 词
系
xì
jì
【关系】
【系铃铛】
义
表示“打结;扣”时读 jì
词
(系围裙)(系鞋带)
义
表示其他意思时,读 xì
词
(水系)(关系)(联系)
(二)读好多音字
蚊
即
科
横
竖
绳
系
wén
jí
kē
héng
shù
shéng
jì
蝇
证
研
究
达
驾
驶
yíng
zhèng
yán
jiū
dá
jià
shǐ
(三)生字我会写
按结构给上面的生字分类。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竖
究
驾
系
即
横
绳
蚊
科
蝇
证
研
驶
达
jià
shǐ
“马”写扁宽,拖住上边的“加”。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马”写窄长,最后一笔横变为提。
(四)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科学家在屋子里hénɡ qī shù bā( ) 地拉上shénɡ zi
( ) ,并jì shànɡ( ) 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但jí shǐ( ) 如此,铃铛也一个都没响。
横七竖八
绳子
系上
即使
2.yán jiū( ) zhènɡ mínɡ( ) 酒精会影响jià shǐ
yuán( ) 的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
研究
证明
驾驶员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部分
全文
提问角度
同学们,在上一课的学习中,你学到
了哪些提问的方法呢?
活动三:再读课文,大胆提问
一位同学读了这篇课文,提出了一些问题,写在了旁边和文后。你的问题是什么呢?把它们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批注在课文旁边空白处。
读完了课文,你的问题是什么呢?和同学交流。
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
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活动四:借助导语、课后题,学会提问
针对课文内容提问
这两个问题都是根据什么提出的?
一位同学阅读后提出的问题:
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
读课文时提问
读完课文后提问
提问伴随整个阅读过程
活动五:运用提问策略,从不同角度提问
小组问题清单
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
下面是一个小组的问题清单和对问题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
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的
针对课文中得到的启示联系生活来提问
活动五:运用提问策略,从不同角度提问
小组问题清单
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
下面是一个小组的问题清单和对问题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
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的
针对课文中得到的启示联系生活来提问
你能试着从写法和启示角度来提问吗?
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段尾用疑问句有什么好处呢?
jí
ruì
从“写法”角度提问
这里为什么要用“极细”呢?
用“极细”这个词有什么好处?
去掉“灵巧”这个词可以吗?
写法
(针对词语)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作者为什么把蝙蝠比作“没头的苍蝇”呢?
从“写法”角度提问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 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为什么
试着用刚才的句式提出与写法有关的问题
……有什么好处?
写法
(针对句子)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这段话有什么特点?
承上启下,引发读者的好奇心: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
设问句
写法
(针对句子)
从“启示”角度提问
除了飞机,生活里
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
雷达?
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
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
再读课文,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更多的问题,
批注在书上。
词语句子
段落
部分
全文
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篇章结构、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等
小组问题清单
内容 写法 启示
1、 1、 1、
2、 2、 2、
3、 3、 3、
…… …… ……
小组交流,按三个角度分类,整理小组问题清单。
小组问题清单
课文 写法 经验
1. 1. 1.
2. 2. 2.
3. 3. 3.
…… …… ……
选出一个你最想了解的问题。
汇报:
我们小组最想了解的问题是……,这个问题是……提出的。
今天,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了新的提问角度,分类汇总了提出的问题。下节课,让我们一起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活动六:课堂小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尝试提出新的问题。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