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高三(上)开学地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高三(上)开学地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1 15:0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高三(上)开学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72分)
巴丹吉林沙漠(如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沙漠中的湖泊竟多达100多个,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西走廊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读图完成1-2题。
1. 黑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
A. 冰雪融水 B. 大气降水 C. 湖泊水 D. 地下水
2.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  )
A. 与周边地表水性质相似 B. 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
C. 地下水补给水量不稳定 D. 水位冬夏季节变化较小
为研究我国某地湖泊(湖面海拔1169米)的水量变化,学者统计了2012年8月1日~2013年8月1日期间湖面日蒸发量的累计值(虚线)和同期当地降水量累计值(实线),并绘制成如图所示。据此完成3-5题。

3. 影响该湖面日蒸发量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太阳活动 B. 气温 C. 降水 D. 空气湿度
4. 推测该湖泊最可能位于(  )
A. 闽南丘陵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藏北高原
5. 2012年10月-2013年6月该地降水量累计值变化小,主要原因是(  )
A. 受亚洲高压长时间控制 B. 台风登陆次数偏少
C. 受夏威夷高压长时间控制 D. 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小
6. 我国海岸线漫长,海域广阔,水产养殖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目前我国养殖产业以浅海养殖为主,深海水域利用率不到1%。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在近岸内湾发展浅海网箱养殖已有20多年历史,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近海养殖相关问题越来越严重,发展深海养殖成为渔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之路。读深海网箱养殖景观图,与浅海养殖相比,深海养殖的海产品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其主要原因是深海养殖(  )
A. 饵料来源丰富,水产品生长速度快 B. 深海水质好,养殖水产品的品质好
C. 位于外海水域,空间大,水域广阔 D. 受风浪和洋流影响,水产品口感好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与天安门的直线距离46千米,距首都机场67千米,距天津滨海机场85千米,距廊坊市中心26千米,距保定市中心86千米。北京新机场航站楼采用五指廊的造型(如图所示)即5条腿的放射形,整个航站楼有82个登机口,但是旅客从航站楼中心步行到达任何一个登机口,所需的时间不超8分钟。新机场选址在北京、天津和雄安中间的位置上,除了高速公路外,新机场地下巨大的轨道交通网可以把京津冀周边的旅客快速运达。据此完成7-8题。
7.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采用五指廊造型的目的是(  )
①增加登机口,方使更多的旅客登机
②有效增加机场占地面积
③提高机场接待飞机数量
④提高机场土地利用效率
⑤加强与雄安地区的地域联系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8.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有利于促进(  )
A. 缓解首都、滨海机场的运输压力 B. 周边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
C. 缩短京津冀之间的时间距离 D. 周边商业中心的形成
读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土地利用分类汇总表(不包含港澳台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单位:万亩),完成9-10题。
代号/土地利用方式 耕地 林地 草地 湿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① 32673.16 56830.5 4069.2 2351.73 17700.97 11236.81
② 72230.64 244269.77 383611.55 26124.7 16208.95 27804.88
③ 44814.11 54596.99 3521.54 6026.56 4997.23 4464.04
④ 42074.85 70491.55 5592.91 700.99 14052.4 10926.02
9. 表中的代号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
A.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
B.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
C. 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D. 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
10. 关于图中四大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区滨海省份多,滩涂面积广 B. ②地区水热条件好,草地面积广
C. ③地区土壤肥沃,可达一年两熟 D. ④地区深居内陆,湿地面积小
11. 如图示意中国某地小流域土地利用。该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形为丘陵,河谷两侧为坡地,坡度多在15°~20°,海拔高度50~280米。以下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状况,发生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的顺序可能是(  )
①顺坡胡柚地 ②梯田胡柚地 ③草灌地 ④裸露土壤
A. ②①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③②①④ D. ③④②①
12. 水资源、能源和粮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合理配置并不断调整人类活动,能够使水-能源-粮食(W-E-F)系统压力处于最优状态。如图为1997~2015年我国W-E-F系统压力指数变化情况。在2005年以前,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  )
A. 随时间呈升-降的变化 B. 与能源压力指数变化完全一致
C.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下降 D. 由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下降
读我国某地区主要农作物不同条件生产潜力递减柱状图(单位:千克/百平方米),完成13-15题。

13.该地区最不可能是我国的(  )
A. 吉林 B. 黑龙江 C. 辽宁 D. 江苏
14.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A. 光照 B. 热量 C. 冻害 D. 土壤
15.根据不同条件的生产潜力及实际产量分析该地区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可能是(  )
A. 水稻 B. 小麦 C. 大豆 D. 玉米
16.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如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A.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 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
C. 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D. 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它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如图示意中国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陆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读图,完成17-19题。

17.推断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时期较早的主要成因是(  )
A. 水质较好 B. 土壤肥沃 C. 人口迁移 D. 地缘优势
18. 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光照 B. 气温 C. 市场 D. 技术
19. 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  )
A. 甲、戊 B. 乙、甲 C. 丁、乙 D. 戊、丙
如图是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与图中M河比较,N河(  )
A. 径流量更大 B. 含沙量更大 C. 落差更小 D. 冰期更短
21. 与东南沿海地区比较,图中东西向铁路干线沿线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是(  )
A. 劳动力丰富 B. 矿产丰富 C. 技术力量雄厚 D. 市场广阔
公路客运指的是利用公路完成22-24题。

22. 公路客运是我国最主要的客运运输方式,其主要原因是公路客运(  )
A. 出行方便,机动灵活 B. 价格低廉,舒适度高
C. 运载量大,安全性高 D. 购票方便,速度较快
23.与2012-2021年来我国公路客运量变化关联性最大的是(  )
A. 人口流动加快 B. 能源日渐枯竭 C. 经济发展迅速 D. 产业转型升级
24.公路客运未来最可能(  )
①发展定制客运
②只服务偏远地区
③完全被市场淘汰
④转为城郊公交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8分)
25.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太原是我国能源、重工业基地。2021年10月3日以来,全省降雨显著增强。监测显示,10月2日20时至6日20时,忻州南部、吕梁、太源阳泉、晋中、临汾、长治累计雨量突破100毫米。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山西多地出现内涝、地质灾害、洪水等灾情,造成人员伤亡,截至10月4日8时,山西共停产煤矿27座。如图为10月2日至10月7日山西省降水量分布图。
(1)描述2021年10月2日至10月7日,山西省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2)分析此次强降水导致山西省洪灾特别严重的原因。
(3)分析太原市成为我国能源、重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
(4)简析因暴雨导致部分煤矿停产对我国煤炭供应的可能影响及应急解决措施。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于青海湖东南60公里的塔拉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干旱少雨和过度放牧,成为一片戈壁沙丘,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2011年开始,得益于光伏电站的建设,这里的植被逐渐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现代科技与传统自然和谐共生的巨幅画卷在青藏高原铺陈开来。
材料二:如图为塔拉滩位置示意图图
材料三:如图为“板上发电、板下牧羊”景观图。
(1)简述塔拉滩发展光伏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
(2)光伏面板需要不定期清洗,判断该地光伏面板清洗频率最高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板上发电、板下牧羊”,分析光伏电站与羊和谐共生,使塔拉滩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原理
答案和解析
1~2.【答案】A、D
【解析】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黑河的补给水源应该不是大气降水,B错误。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沙漠中的湖泊多达100多个,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而且还分布在河流的下游,不可能是湖泊水补给,C错误。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地下水补给常年稳定,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区,又地处西北内陆,主要补给方式应该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A正确,D错误。
故选:A。
河流补给有雨水补给、冰川融水、积雪融水、湖泊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①雨水补给: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受降水量的大小影响,主要在夏秋季节;②冰川融水:受气温高低影响,主要分布在夏季;③地下水补给:受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关系影响。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河流补给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根据题干信息“沙漠中的湖泊竟多达100多个,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西走廊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A错误。
该区域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而巴丹吉林沙漠附近有两条明显的深层大断裂,且湖泊水与河西走廊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所以湖泊水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于地下水,不是大气降水,B错误。
地下水补给的特点是常年比较稳定,C错误。
该区域湖泊水补给水源为地下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水量常年稳定,冬夏季节水位变化较小,D正确。
故选:D。
河流补给有雨水补给、冰川融水、积雪融水、湖泊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①雨水补给: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受降水量的大小影响,主要在夏秋季节;②冰川融水:受气温高低影响,主要分布在夏季;③地下水补给:受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关系影响。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湖泊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3~5.【答案】B、C、A
【解析】解:据图可知,该湖面的累计增发量在2013年6月开始增长较快,此时为夏季,气温较高,故湖面的蒸发量较大,所以影响该湖面日蒸发量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气温。
故选:B。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风力、水域面积、气温、光照等。
本题难度较小,通过蒸发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
解:据图可知,该湖面的蒸发量与降水量差异不大,所以位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闽南丘陵和云贵高原位于湿润区,湖面的降水量应该远大于蒸发量,故AB错。
该湖面的海拔为1169米,藏北高原的海拔接近4000米,故D错。
内蒙古高原的海拔在100米-2000米之间,并且位于半干旱地区,故C对。
故选:C。
区域定位的方法可以根据经纬网、海陆轮廓或典型地理事物。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蒸发和降水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
解:2012年10月-2013年6月经过冬春季节,该地受亚洲高压长时间控制,盛行下次气流,降水量较少,故A对。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是夏季风,台风的影响较小,故B错。
夏威夷高压主要在夏秋季节,故C错。
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热力环流影响较小,对区域的降水影响较小,故D错。
故选:A。
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和洋流等。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降水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6.【答案】B
【解析】解:浅海阳光更充足,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更强,因而浅海的饵料更多,A错误;
深海水体量更大,自净能力更强,水质优于浅海,养殖的水产品品质好,经济效益高,B正确;
空间大小影响生产规模,在同等规模下比较经济效益才有意义,C错误;
浅海也有风浪和洋流,D错误。
故选:B。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7~8.【答案】B、A
【解析】解:据图和材料可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采用五指廊造型有利于增加登机口,方便旅客登机,方便接待更多飞机,提高机场接待飞机数量,提高机场土地利用的效率,①③④正确;增加机场占地面积不是目的②错误;加强与雄安新区联系不是大兴国际机场采用五指廊造型的目的,⑤错误。故B正确。
故选:B。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本题难度不大,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
解:由材料“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距首都机场67千米,距天津滨海机场85千米”,可以分流首都机场和滨海机场的客运量,缓解首都、滨海机场的运输压力,A正确;
高新技术产业崛起的主要区位是科技,快捷的交通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错误;
由材料可知,京津冀之间的交通主要通过高速公路和新机场的地下轨道交通网实现,而不是空运,C错误;
商业布局需要最大限度的接近消费人口,需要用地面交通和地下交通就能达成,D错误。
故选:A。
北京大兴机场的建设缓解了首都机场的航运压力;促进了京津冀的协调发展;带动北京城区的发展;方便北京旅客的出行。
本题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的影响,读图文分析解决问题。
9~10.【答案】A、A
【解析】解:我国四大地区中,其中我国西部地区草地面积达3.2亿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80%以上,故②为西部地区;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是四大地区中最少的,约为1亿人,因此城镇村及工地面积最少,故③为东北地区;而我国东部地区人口是四大地区中最多的,约为5.64亿人,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40%,经济发达,人地矛盾严重,在四大地区中东部地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最多,但耕地面积是四大地区最少的,故①为东部地区,④故为中部地区。综上所述,代号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我国四大地区中的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
故选:A。
区域是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四大地区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图中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最多,为我国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滨海省份多,滩涂面积广,A正确。
②草地面积最大,为我国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水热条件较差,B错误。
③为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一年一熟,C错误。
④为中部地区,并不深居内陆,D错误。
故选:A。
区域地理特征主要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人口、城市化等方面考虑。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区域特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1.【答案】C
【解析】水土流失和降水、坡度及植被的关系较大;该地范围较小,降水的差别不大,因此主要考虑植被及地形因素。无植被保护的裸露坡地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顺坡胡柚地较梯田胡柚地的水土流失严重,草灌地因植被覆盖度高水土流失作用最弱,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水土流失(也被称为侵蚀作用或土壤侵蚀),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是指地球的表面不断受到风、水、冰融等外力的磨损,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
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防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12.【答案】C
【解析】解:在2005年以前,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在1999年之前是上升的,之后下降,故A错误;
由图可知在2005年以前总压力指数取决于能源压力,所以总压力指数和能源压力指数大致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不尽相同,故B错误;
总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能源压力导致,而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故能源压力大于西北,C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结合图可见水资源和粮食资源的压力值从1997年到2010年大致平稳,而能源压力指数大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
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需要结合材料所给的压力指数值进行综合分析。
13~15.【答案】D、D、D
【解析】解:根据图示该地区光合生产潜力高,即光照条件比较优越,而“光合生产潜力”和“光温生产潜力”差异巨大,“光温生产潜力”下降,表明当地热量条件较差,气温较低;结合农作物玉米、小麦、大豆的分布判断该地是我国东北地区,吉林、辽宁和黑龙江属于东北地区,AB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江苏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所以该地最不可能是江苏,D观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根据图示该地区光合生产潜力高,即光照条件比较优越,而“光合生产潜力”和“光温生产潜力”差异巨大,“光温生产潜力”下降,表明当地热量条件较差,气温较低;结合农作物玉米、小麦、大豆的分布判断该地是我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相对不足,冻害多发,故B、C错误。
根据图示“光合生产潜力”和“光温生产潜力”差异巨大,表明当地热量条件抑制了当地光照优势发挥作用,气候生产潜力”与“气候土壤生产潜力”相差很小,表明该地土壤具有优势,而且东北平原是是黑土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土壤,A错误,D正确。
故选:D。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根据图示该地区光合生产潜力高,即光照条件比较优越,而“光合生产潜力”和“光温生产潜力”差异巨大,“光温生产潜力”下降,表明当地热量条件较差,气温较低;结合农作物玉米、小麦、大豆的分布判断该地是我国东北地区。由材料信息可知,相对而言,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在各种条件下其生产潜力最大,实际产量最高,所以东北地区最适宜种植玉米,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6.【答案】A
【解析】解:河西走廊地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颗粒饱满。所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A对,BCD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不同地区农业发展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水热充足,土层深厚是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优势条件。经济、交通、市场方面我国西北河西走廊不具有优势。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区位定位能力。掌握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优势自然条件是解答本题关键。
17~19.【答案】C、B、B
【解析】解:文字材料描述豆腐发明于西汉,且从图中可以看出,宋代之前,豆腐生产中心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所以福建省出现豆腐生产中心很有可能是因为人口迁移带去了豆腐的生产工艺和消费习惯,C正确。
福建省的水质和土壤与北方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这两个因素也不是豆腐生产的最关键因素,AB错误。
地缘优势就更加谈不上了,因为豆腐最开始并不是发源于福建省周边地区,D错误。
故选:C。
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等。
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区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解:南方与北方因为纬度不同,热量差异较大,而温度高低会影响豆子的泡发,温度越高,豆子越易泡发,温度越低,越不易泡发。
故选:B。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因此饮食中主要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主要对应的为乙地区;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把食物方便携带的饼类,不仅容易保存,而且便于牧民的携带,主要对应的为甲地区,B正确。
故选:B。
读图分析可知,西汉时期豆腐生产主要是在淮南地区,福建作为豆腐生产中心主要是在宋代开始,饮食文化的传播需要人作为载体,因此区域之间人口的迁移最有可能是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较早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应是习惯的影响。难度中等,以图文材料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20~21.【答案】A、B
【解析】解: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位于秦岭山区,M河位于秦岭以北,是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水量小。植被条件差,河流含沙量大,落差较小,有结冰期。N河位于秦岭以南,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量大。植被条件较好,由图中等高线判断落差较大,无结冰期。所以A对。B、C、D错。
故选:A。
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落差:根据等高线进行判读。
难度较小,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多,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广阔,但是矿产资源贫乏。图中铁路沿线地区位于我国内陆,矿产资源丰富。
故选:B。
读图可知:图中东西向铁路干线为陇海-兰新线,沿线工业区矿产资源丰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技术先进等,但是矿产资源短缺。
本题以“我国某区域图”为背景,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区域工业的发展,学生要熟知中国地理方可解决问题。
22~24.【答案】A、C、B
【解析】解:结合实际情况可知,相较于铁路,汽车客运在价格、舒适度、购票便利性上无明显优势;汽车运输运载量较小,受各地区公路交通条件影响,安全性相对较低,BCD错误。
我国公路客运几乎都为汽车客运,相较于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汽车客运站点多,通达度高,机动灵活,旅客出行方便,A正确。
故选:A。
公路运输的优点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缺点是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交通运输的优缺点,理解即可。
解:读2012-2021年我国公路客运量变化示意图,2012~2021年我国公路客运量下降趋势,主要是为该时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高铁网络布局越来越完善,私家车和网约车越来越普及,公路客运需求锐减,客运量下降,C正确。
2012-2021年来我国公路客运量变化与人口流动加快、能源日渐枯竭、产业转型升级关系不大,ABD错误。
故选:C。
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质和水文等;社会经济因素有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因素对交通的影响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交通线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影响交通线路的因素,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解:公路客运可以通过发展定制客运扩大市场,旅客根据需求通过平台软件进行网络预约,点对点服务,提前下单预约选择乘车地点,无需进站,即可享受上门接送服务;公路客运需要集中安检、检票,流程较繁琐,将公路客运转为城郊公交,既可以简化进出站流程,也可以满足城郊、县乡之间的客运需求,①④正确。
公路客运不仅只服务偏远地区、也因为其机动灵活,不会完全被市场淘汰,②③错误。
故选:B。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可以满足“门对门”的服务要求,因而是短途运输的主要方式。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公路运输的优点,理解即可。
25.【答案】解:(1)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山西省的降水遍布全省,范围较广;降水集中且历时短,仅有几天时间,降水在100-250mm降水量分布在中部绝大部分区域,山西北部和南部降水较少(由中向北向南递减),其中降水量最大的是距离临汾西北方向区域,大于了250m。
(2)材料显示10月2日20时至6日20时,忻州南部、吕梁、太源阳泉、晋中、临汾、长治累计雨量突破100毫米。说明降水集中,且强度大,范围广;且区域内位于黄土高原区地表崎岖,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拦截水的能力较弱,水土流失严重,汇水速度加快,导致河床淤积,造成决堤泛滥成灾。
(3)山西省是我国的“煤都”,太原市煤炭资源非常丰富,能源资源分布泛,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且临近河流,水资源充足;有铁路提供,交通便利;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发达,人才众多,市场广阔;有科研院校,科技力量雄厚。
(4)山西部分煤矿的停产,将导致煤炭资源供应紧张,一定程度上煤炭价格迅速上涨,影响区域内能源的正常运行,导致相关产业的运行困难。可以通过积极的抢修教援,尽快让停产煤矿恢复生产的方式,增加其他区域的煤炭生产产量,补充一些区域的能源紧张问题,调用国家储备煤炭能源;加强区域的交通运输能力,缓解供应紧张局面,对相关产业做出合理性的调配。
故答案为:
(1)①全省都有降水分布,分布广泛;②降水集中,短时降水量大(100~250毫米降水量的分布范围最大);③降水量由中部广大地区向北向南递减;④大于250毫米的极端降水量出现在临汾市西北部地区。
(2)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范围广; (黄土高原)地表崎岖,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拦蓄能力差,(河流) 汇水速度快;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抬升成“地上河”),易决堤泛滥。
(3)邻近原料、动力基地;地势平坦开阔;邻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市场广阔等。
(4)影响:煤炭资源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影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企业的正常生产。
措施:对于停产的煤矿,积极开展救援抢修、尽快恢复生产;增加其他煤炭生产大省(区)的产量;调用国家煤炭储备,增强交通运输能力,缓解供应紧张局面。
【解析】(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
(2)从降水的角度分析山西此次洪灾严重的原因主要从降水的时间长度、降水的强度和降水的数量来分析。
(3)太原市成为我国能源、重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主要从能源、水源、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分析。
(4)因暴雨导致部分煤矿停产的影响:煤炭资源供应紧张,价格迅速上涨,相关产业的运行困难。应急解决措施可以从尽快恢复生产、动用储备能源等方面考虑。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洪涝灾害、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6.【答案】解:(1)塔拉滩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上,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热量充足;气候干旱,降雨少,晴天多,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塔拉滩地区有大面积的平坦开阔的土地,土地资源丰富、租金廉价。
(2)春季。理由:春季塔拉滩地区气温开始回升,此时地表植被稀疏,降雨少,地表的土质疏松,有大量沙土;在春季青藏大风日数多,并且风力强,容易产生沙尘暴,光伏面板上可能覆盖大量沙尘,需要定期清洗。
(3)太阳光照射过来,直接照射在光伏面板上,使得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地表蒸发减弱,土质疏松减轻,风力侵蚀作用减弱,沙尘暴发生频率减少;用水在清洗光伏面板时,水流到地面上可给草场补给水源;在板下牧羊,养吃草,可以抑制草的生长,避免草类过高阻碍光伏发电。
故答案为:
(1)位于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量大;地形平坦开阔,土地资源丰富、廉价。
(2)春季。理由:春季大风日数多,风力强;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土质疏松,易产生沙尘天气。
(3)光伏面板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地表蒸发,削弱风力侵蚀;清洗光伏面板,可给草场补给水源;草生长茂盛,会阻碍光伏发电,羊群可抑制草的高度。
【解析】(1)发展光伏电站的自然条件可以从太阳能资源情况、气候、地形、土地面积大小等方面分析。
(2)光伏面板需要不定期清洗的季节判断主要从动力、沙源等方面考虑。
(3)光伏电站与羊和谐共生,使塔拉滩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原理从气温、蒸发、风速、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
本题以青海光伏发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发展光伏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区域自然环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综合素养能力。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