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教案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教案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2 10:1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是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包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征,宗教伦理与教化。因近代西方法律对近代西方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所以,这一课在整个世界史教学中乃至高中历史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即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征,宗教伦理与教化。三个子目分析了法律和教化在西方历史中的发展进程和作用,有助于学生了解法律和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认识西方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
其中,第一子目“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重点介绍了罗马法和日耳曼法,以及英美法系、大陆法系这两大具有鲜明特点的法系的形成过程,突出了几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律和几个重要时间节点。第二子目“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从理论和司法实践层面介绍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进行了辩证和客观的评述。第三子目“宗教伦理与教化”重点介绍了基督教在中古时期发挥的作用,以及它对近代西方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掌握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渊源的基本内容和地位。
2.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发展的主要表现,理解“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不同特点。
3. 理解并掌握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4.了解基督教宗教伦理的内容,分析基督教宗教伦理对中世纪欧洲的作用。
5.了解新教伦理的主要内容,评价新教伦理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本课重点:近代西方两大法系发展的脉络和特点。
2.本课难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的基本特征、基督教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辛普森图片
如果说有一场谋杀案,凶手的毛发、血液样品、证据、动机全都有,还有证人的证词,但
是最终由于警方的几个重大失误导致有力证据的失效,以无罪获释。会是怎样的一件案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件案子就发生在上世纪末的美国——辛普森杀妻案。
今天我们便一起通过这一场“铁证如山”却被逆转的辛普森杀妻案来了解西方的法律,来探索其中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辛普森杀妻案,来引发学生兴趣,向学生介绍西方法律与中国法律不同,并探索其中缘由,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1.西方法律制度渊源——罗马法
教师讲述:讲到西方法律制度,不可避免的就要说到罗马法,出示有关罗马法图片与材料
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
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罗马法的精神》
过渡:要了解罗马法,我们要先要从《十二铜表法》谈起。
(1)《十二铜表法》
①颁布的目的: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②概况:公元前450年,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
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说明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控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这个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十二铜表法反映了罗马奴隶制的发展和奴隶主阶级国家的形成过程。
③地位: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想一想】你认为,下列材料中的法律条款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为什么?
材料 《十二铜表法》
第3、第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后指出:《十二铜表法》的内容主要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保护奴隶主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特权,奴隶不享有同等权利。其本质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律。
过渡: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罗马原有法律——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在罗马逐渐出现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万民法。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之后,为了对庞大帝国进行有效统治,帝国前期的皇帝都非常重视法律的制定。同时许多著名的法学家从法理上对公民法和万民法作了详细的论述,大大丰富和完善了罗马法的内容。
(2)《罗马民法大全》
①背景: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开始将以前紊乱不堪的法律——作出详细的整理,希望能做出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法典。
②创立: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③意义:《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知识小结】罗马法发展史
过渡:随着西、东罗马帝国的灭亡,罗马法有没有被湮灭,其后续发展情况如何?我们继续进行后面的学习。
2. 发展——中古时期的法律
(1)日耳曼法:各日耳曼王国在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成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出示材料
(2)教会法: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出示材料
(3)罗马法的复兴:
①原因:西欧的法律状况同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极不适应。
②表现: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传播。
③作用: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民权思想和理论的武器。如资产阶级提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出示材料
过渡:在罗马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出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我们来看其具体形成过程。
3.英美法系的形成
①背景:11世纪,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室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
②形成: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
③发展: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出示材料
④完善: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出示材料
⑤扩展: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
4.大陆法系的形成
①背景:13世纪以后,随着王权的加强,法国法律的统一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法国在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的影响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②概况: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
③特征:《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④形成体系:拿破仑法典与此前颁布的法律,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
后来,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
出示《法国民法典》影响及拿破仑对法典评价图片与材料
【知识小结】罗马法之后的发展历程
【合作探究】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区别
相同点:
(1)本质:都是建立在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法律体系。
(2)法律指导思想:都受到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学说的深刻影响。
(3)法律背景:以资产阶级商品经济、资产阶级民族统一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基础。
(4)传统:都继承中古时期的罗马法、教会法、日耳曼法。
不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与图片重点介绍了罗马法和日耳曼法,以及英美法系、大陆法系这两大具有鲜明特点的法系的形成过程,突出了几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律和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并及时对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习情境的目的。
过渡:近代西方法律创制以后,他们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课程导入“辛普森杀妻案”无罪释放结局,我们接着便通过学习来找到其中的答案。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1. 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①立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
②行政权: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
③司法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
出示材料
2.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①法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
②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出示材料
3.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①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②实行无罪推定原则,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
出示材料
【案例分析】
案例1:教师播放【知识解析】彻底看懂辛普森杀妻案,杀人凶手为何无罪释放视频,带领学生分析辛普森杀妻案始末
事实:橄榄球明星被指控杀妻,警方在现场发现血迹、手套、袜子,血液化验结果为辛普森本人;
过程:虽有“铁证”,但警方未遵循正当程序、非法搜查等,造成破绽,并牵扯种族矛盾;
判决:被告律师说服陪审员,判决无罪。
案例2:沙俄尼古拉太子遇刺案(1891)
1891年5月11日,访问日本的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也就是后来的尼古拉二世,在滋贺县大津町被人行刺刺杀。此事震惊世界,对待刺杀者津田三蔵的态度各不相同——
天皇:速处惩暴行者,勿毁伤善邻之好意!
政府:必须判处死刑!
老百姓:举国沸腾!
大津地方法院:按普通伤人案处理
大审院(日本最高裁判所)院长:“不论内阁如何讨论、决议,如曲解法律精神者,断然不予接受!”
根据课堂案例,概括西方法律有何基本特征?它与罗马法有何相似之处?
特征1:三权分立,立法和司法独立;
特征2:保护个人权利,特别是生命权;
特征3: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的原则。
都是为阶级利益服务的。
4.近代西方法律制度评价
(1)积极方面:
①有助于维护法律的统一性与权威性;
②可以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③可以迅速灵活地反映社会发展对法律调整提出的不同要求,及时确立合乎社会需要的法律规范;
④有利于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监督,防止法官专断和任意处理问题,保持法律的公正。
(2)消极方面:
①西方法律过于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②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财产的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③黑人、土著居民和妇女没有完全的公民权。
(设计意图)通过辛普森杀妻案与沙俄尼古拉太子遇刺案两个真实案例,让学生从理论和司法实践层面了解感悟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学以致用,最后教师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进行辩证和客观评述,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制度都是为阶级利益服务的本质。
过渡:西方除了用法律进行管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对社会管理的途径,那就是宗教,我们接下来看宗教是如何影响人们生活,并与中国的德治进行对比,看两者有什么不同。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西方人认为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他们的罪先天的来自其祖先——亚当与夏娃。他们违背与上帝的约定,偷吃禁果。任何人都没有能力解除这一罪恶,只有靠上帝的救赎。
宗教大部分的作用是控制思想,压制人性。
1.宗教改革前
(1)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①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②日耳曼人国家为了取得罗马人和教会的支持,逐渐都接受了基督教。
(2)教会宣传:
①教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宣讲教义。
②开办宗教学校和世俗学校,讲授宗教内容。
(3)宗教的作用:
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知识拓展】基督教《十诫》
【知识拓展】教会学校的 “三科”“四学”,合称“七艺”
2.宗教改革后
(1)教会的分裂:
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新教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
(2)新教的主张:
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还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3)新教的局限:
①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
②排斥其他教派,引起了多次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1553年,西班牙科学家塞尔维特在日内瓦被加尔文派判处火刑;
③对教义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被斥为“异端”,遭到迫害。
出示材料:积极评价
出示材料:负面评价
【想一想】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 ”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教师总结指出,不同
欧洲近代,基础上:强调法律至上;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等原则;
中国古代,基础上:强调为君主统治服务;司法实践中: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用。
原因
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政治: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史料分析和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基督教在中古时期发挥的作用,以及它对近代西方历史发展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他破除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僧侣;他把人从外在宗教中解放,但又把宗教变成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但又给心灵套上了锁链。”教会学生从两方面进行辩证分析历史事件。
【课堂小结】
回看历史我们看到西方国家在近代保护人权、解放人性,加之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大国崛起,而中国明清时期因为专制集权、八股趋势以及技术落后,导致中西易位,近代落后。当今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着“人权”的幌子在国内侵犯人权、在国际上践踏其他国家主权,中国再人权方面取得长远发展。展望未来,越来越重视人权的中国已经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大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被写入联合国人权决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越来越重视人权与法制的中国已经醒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在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