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023-2024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习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7.19.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023-2024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习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22 22:36:0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7.19.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
A.食草昆虫 B.食肉动物 C.食草动物 D.植物
2.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是(  )
A.循环往复的 B.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
C.向右流动并逐级增加 D.没有任何规律的
3.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  )
A.循环往复 B.逐级递减 C.单向循环 D.双向循环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植物体内能量流向动物 B.③表示植物的吸收作用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5.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分解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A.狼 B.羊 C.草 D.光
6.一般说,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约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据此计算,图中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
A.200g B.250g C.500g D.1000g
7.(2022八上·惠东期中)太阳的能量最先进入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体内 B.草食动物体内
C.肉食动物体内 D.分解者体内
8.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 (  )
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时呼吸作用;
B.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C.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最多.
9.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或者食物网的传递过程中能量的传递特点是(  )
A.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B.循环流动,逐级递减
C.单向流动,逐级不变 D.循环流动,逐级增加
10.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错误的是(  )
A.植物可以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没有动物,生态系统一定会完全崩溃
C.细菌可以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
D.真菌可以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
二、综合题
11.连云港市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每年十月收割稻子,下图是稻田中生活的几种生物,请据图回答:
(1)在此稻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   和消费者   ;
(2)图中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
12.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   与   之间的往返循环。
(2)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植物的   作用进入食物链。进入食物链的 “碳”主要以   形式在食物链之间进行传递,最终主要通过    和   两条途径返回到无机环境中去。
(3)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据研究,近百年来,地球表面温度逐年上升的直接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来越高。上图说明,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年升高的原因是:①   ,②   。因此,人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   ,
②   。
13.如图是生态系统碳﹣氧循环示意图:
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   、   、   、   .
(2)生态系统中氧气的来源只有   .
(3)如果地球上绿色植物减少,将会出现怎样的严重后果?  。
14.如图为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该图可看作一个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它由   和   两部分组成。
(2)图中[   ]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的生存需要水分、适宜的   和现成的   ;它们能够将生物遗体进行分解,其中分解产物A是   ,B是水和   ,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15.2016年1月25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2016地球一小时中国区主题——为“蓝生活”,鼓励公众为了蓝色天空和蓝色星球,践行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为此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类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   ,并释放出   气体。
(2)我们倡导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因为森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减少了大气中   的含量,有利于维持自然界的碳——氧平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7.19.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
A.食草昆虫 B.食肉动物 C.食草动物 D.植物
【答案】D
【解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植物属于生产者和第一营养级,数量最多,食草昆虫和和草食动物为初级消费者,处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第二营养级,数量较少,食肉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或第三第四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少,数量最少。
2.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是(  )
A.循环往复的 B.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
C.向右流动并逐级增加 D.没有任何规律的
【答案】B
【解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有两个,即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3.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  )
A.循环往复 B.逐级递减 C.单向循环 D.双向循环
【答案】B
【解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植物体内能量流向动物 B.③表示植物的吸收作用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答案】B
【解析】A、图中可以看出,①表示动物以植物为食,在动物以植物为食物的同时,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也伴随着物质流向动物,可见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图中③是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并不是吸收作用,可见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④是表示动物进行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可以表示呼吸作用,可见,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⑤是由动物指向微生物,这是微生物把动物的遗体或者遗物分解的过程,可见这可以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分解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A.狼 B.羊 C.草 D.光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所述,狼吃羊,羊吃草,表示为食物链:草→羊→狼,可见,狼吃羊,狼获得的能量来自羊,而羊吃草,羊获得的能量来自草;草体内的能量,是草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可见。狼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能,可见D符合题意。
6.一般说,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约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据此计算,图中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
A.200g B.250g C.500g D.1000g
【答案】C
【解析】食物网中的猫头鹰属于第三营养级,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需最少能量应按÷20%计算。因此,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20÷20%÷20%=500g。
7.(2022八上·惠东期中)太阳的能量最先进入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体内 B.草食动物体内
C.肉食动物体内 D.分解者体内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就变成了化学能,输入到了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随着植食性动物的捕食活动,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当植食性动物被其它动物捕食后,能量再次被传递。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太阳光的光能要参与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动,首先需要通过绿色植物,而绿色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8.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 (  )
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时呼吸作用;
B.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C.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最多.
【答案】D
【解析】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中,乙代表生产者--植物,丙代表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丁代表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甲代表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③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甲为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该图中的食物链是:乙→丙→丁。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在食物链中,丁是最高营养级,它体内的能量积累的最少。
9.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或者食物网的传递过程中能量的传递特点是(  )
A.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B.循环流动,逐级递减
C.单向流动,逐级不变 D.循环流动,逐级增加
【答案】A
【解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单向流动,不循环。故答案为:A。
10.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错误的是(  )
A.植物可以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没有动物,生态系统一定会完全崩溃
C.细菌可以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
D.真菌可以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
【答案】B
【解析】A.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B.生产者和分解者可以将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联系起来,在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中,可以暂时没有动物,B符合题意;
C.大多数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可以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C不符合题意;
D.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真菌可以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D不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
11.连云港市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每年十月收割稻子,下图是稻田中生活的几种生物,请据图回答:
(1)在此稻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   和消费者   ;
(2)图中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
【答案】(1)稻(水稻或稻子);蛇、青蛙、食草昆虫、老鼠
(2)真菌或细菌 (分解者)
【解析】(1)此生态系统中,水稻是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老鼠、青蛙、蛇、食草昆虫都是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因此图中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12.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   与   之间的往返循环。
(2)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植物的   作用进入食物链。进入食物链的 “碳”主要以   形式在食物链之间进行传递,最终主要通过    和   两条途径返回到无机环境中去。
(3)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据研究,近百年来,地球表面温度逐年上升的直接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来越高。上图说明,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年升高的原因是:①   ,②   。因此,人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   ,
②   。
【答案】(1)生物;无机环境
(2)光合;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3)工业排放;植被减少;节能减排;植树造林
【解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2)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过程进入食物链,生物通过捕食关系获得食物,“故碳”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在食物链之间传递;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简单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3)近年来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遭到了的严重的破坏,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可见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绿色植被森林遭到破坏,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就会造成温室效应。
根据以上原因,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如:倡导人们的低碳生活,首先要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较少费气体的排放,多种植花草树木,植树造林可以维持空气中的碳-氧平衡。
13.如图是生态系统碳﹣氧循环示意图:
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   、   、   、   .
(2)生态系统中氧气的来源只有   .
(3)如果地球上绿色植物减少,将会出现怎样的严重后果?  。
【答案】(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废气物排放
(2)植物的光合作用
(3)绿色植物的减少,光合作用就会减弱,二氧化碳相对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地球升温,气候反常,时间久了,炭﹣氧平衡被打破,生物的生存就受到威胁
【解析】(1)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来自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燃料的燃烧等。(2)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逐渐减少;生态系统中氧气的来源只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3)绿色植物的减少,光合作用就会减弱,二氧化碳相对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地球升温,气候反常,时间久了,碳﹣氧平衡被打破,生物的生存就受到威胁。
14.如图为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该图可看作一个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它由   和   两部分组成。
(2)图中[   ]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的生存需要水分、适宜的   和现成的   ;它们能够将生物遗体进行分解,其中分解产物A是   ,B是水和   ,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答案】(1)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
(2)C;温度;有机物;二氧化碳;无机盐
【解析】(1)图中阳光、土壤、空气属于非生物部分;树、草属于生产者,兔属于消费者,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因此该图可看作一个较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构成。(2)图中的C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土壤,其中分解产物A是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B是水和无机盐,可以被植物吸收和利用,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15.2016年1月25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2016地球一小时中国区主题——为“蓝生活”,鼓励公众为了蓝色天空和蓝色星球,践行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为此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类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   ,并释放出   气体。
(2)我们倡导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因为森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减少了大气中   的含量,有利于维持自然界的碳——氧平衡。
【答案】(1)氧气;二氧化碳
(2)光合;二氧化碳
【解析】(1)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和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2)我们倡导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因为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同时植物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