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影子的原理和应用 ”小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组合:教科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第三课影子的秘密。 小概念: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光影关系,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影响物体影子的位置和长短变化;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大概念:影子的原理和应用。
【学习目标】 1.探求影子的秘密。 1.1了解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1.2说出影子产生的条件。 1.3熟知影子的变化包括影子的形状、大小、长短、方向变化。 1.4描述光源和阻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 1.5发现并分析光源、阻挡物和影子三者的关系。 1.6了解影子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分析验证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2.1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2熟知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2.3推理分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2.4补充完整影子的记录纸。 2.5应用手电筒、小木杆和影子记录纸模拟验证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2.6比较推测的和模拟的记录纸。 2.7了解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2.8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 3.制作、应用日晷。 3.1根据视频,完成简易日晷的制作。 3.2能用自制日晷测量时间。 3.3比较日晷测时和钟表计时,知道日晷计时不是很精确。
【核心任务】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也可以看到地球上的物体形成的影子,而且影子是不断变化的……有太多的未知,不断地激起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结合单课学习的内容,逐步形成对影子的原理和应用的认识,并通过制作日晷的形式,对地球上物体的影子展开更深入地探索。 那么,要完成本课任务,我们需要思考并解决哪些问题呢? 影子是怎么来的?(学生依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制造影子,并分析影子的成因); 影子是怎么变化的?(尝试用实验器材使影子发生变化,进一步用实验器材模拟验证阳光下的影子); 影子的变化如何为我们所用 ?(制作并完善日晷,应用自制日晷测量时间); 这些是本课学习中常常遇到并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也将是各小组在本课学习与实践中要去建构的科学认知与经验。让我们带着任务和问题,一起进入新课学习吧!
【课时安排】 本课学习共计3课时,第1课时完成段落一“观念探析”之影子的秘密;第2课时完成段落二“观念应用”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第3课时完成段落三“观念实践”之制作日晷并用日晷计时。
第一课时
【内容段落】 段落一“观念探析”之影子的秘密。
【侧重目标】 目标1.1----1.6。
【评价任务】 完成“小组合学1”,评估目标 1.1、1.2。 完成“小组合学2”,评估目标 1.3、1.4、1.5。 完成“合学应用”,评估目标 1.6。 完成“后续学习”,评估目标 1.1-1.6。
【学习过程】 先行学习 任务:观察生活中的影子以及影子的变化情况。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观察的生活中的影子是怎样的? 2、再请同学们说一说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段落一 “观念探析”之影子的秘密 二、交互学习 〖小组合学1〗 围绕任务,通过小组制造、观察、展示、评析,学生能: 1.描述自己是怎样制造影子的,并能展示给全班同学。 2.观察并能说出影子如何产生及其产生条件。 〖小组合学2〗 进一步围绕任务,通过小组探究、观察、研讨、展示、评析,学生能: 1.说出影子的变化形式很多:形状、大小、长短、方向。 2.知道光源和阻挡物的变化会影响影子的变化。 3.发现并分析光源、阻挡物和影子三者的关系。 “影子的秘密”合学单 影子的变化改变成影因素实验操作我的发现 改变光源的 当手电筒的光 时,圆柱的影子比较长; 当手电筒的光 时,圆柱的影子比较短。 改变阻挡物的 用手电筒照射圆柱的 ,所产生影子的形状是 改变阻挡物的 圆柱离手电筒 ,在墙上的影子 。
〖合学应用〗 通过小组创造手影活动,观察、交流,学生能: 创造各种各样的手影。 巩固加深影子相关的知识。 三、后续学习 1、上午做操时,太阳在东方,我的影子在( )方,同一时间,同学们的影子方向和我的影子方向( )。 2、 同一时间,我们周围物体的影子是否一样长? 四、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内容段落】 段落二“观念应用”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侧重目标】 目标2.1——2.7,1.3。
【评价任务】 完成“小组合学1”,评估目标2.1,2.2,2.3,2.4。 完成“小组合学2”,评估目标1.3,2.5。 完成“小组合学3”,评估目标2.6。 完成“后续学习”,评估目标2.7,2.8。
【学习过程】 先行学习 任务:观看微信群里上传的“影子记录方法”视频,并利用学具袋中的影子变化图纸和小木杆,和爸爸妈妈一起记录一天中小木杆影子的变化。 ( 1、观察同学做操时影子,你有什么发现? 2、欣赏班级孩子测影子变化的图片。 ①你能说一说这些图片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②有的记录纸记录不完整,能否把它补充完整?) 段落二 “观念应用”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二、交互学习 〖小组合学1〗 围绕任务,通过小组分析、研讨、推理、展示、交流,学生能: 1.分析并推测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2.说出图片中不合理之处,问题所在之处。 3.能粗略补全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 补充“不完整的影子变化”图纸合学单1
〖小组合学2〗 通过小组模拟验证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观察、分析、交流,学生能: 根据教室的位置正确放置“影子变化”记录纸 知道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光,小木杆模拟的是地球上的物体,记录纸是大地。 能模拟探究木杆影子的变化。 描述一天中木杆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影子的位置变化是西方——东方。 〖小组合学3〗 进一步通过小组比较,研讨,交流,学生: 巩固加深一天中影子方向变化和长短变化规律。 知道影子方向和长短变化是因为太阳照射角度即直射和斜射导致的。 知道同一时间段物体影子长短取决于物体本身的长短。 三、后续学习 1.观看简易日晷制作视频。 2.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日晷。 四、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内容段落】 段落三“观念实践”之制作日晷并用日晷计时。
【侧重目标】 目标3.1——3.3。
【评价任务】 1.完成“小组合学1”,评估目标3.1,3.2。 2.完成“小组合学2”,评估目标,3.3。 3.完成“后续学习”,评估目标3.2,3.3。
【学习过程】 先行学习 任务1.观看简易日晷制作视频。 任务2.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日晷。 段落三 “观念实践”之制作日晷并用日晷计时 二、交互学习 〖小组合学1〗 围绕任务1、2,通过小组观察、制作、展示、交流,学生能: 根据视频补全日晷的制作。 交流、评价日晷。 日晷制作自评表评价项目自评(选择分值打√)他评(选择分值打√)怎样改进1、要素完整5分 3分 1分5分 3分 1分2、牢固稳定5分 3分 1分5分 3分 1分3、干净美观5分 3分 1分5分 3分 1分
〖小组合学2〗 小组应用、观察、研讨、比较、评析,学生能: 1.利用自制日晷读出当时时间 2.比较日晷计时和钟表计时 3.发现日晷计时不够精准 三、后续学习 1.在家继续应用日晷计时一周。 2.日晷能不能测阴雨天和夜晚的时间? 3.古代人在阴雨天和夜晚是靠什么知道时间的?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