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题型练+地球上的水(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题型练+地球上的水(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1 15:4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上的水 选择题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伦敦和芝加哥则利用收集和积储的雨水来冲厕所、洗马桶和清洁车辆。根据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对水循环产生影响的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2.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以下哪些矛盾( )
A.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 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C.水资源地区使用不均 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
下图是一个模拟洋流系统的实验装置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水体,在透明水槽内侧的F1、F2、F3、F4处分别安装一台风扇,同时开启风扇F2和F3,后,槽内水体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图示实验模拟的洋流系统最可能是( )
A.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系统
B.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系统
C.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系统
D.北印度洋冬季的洋流系统
4.下列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符合该实验模拟洋流系统影响的是( )
A. B.
C. D.
读全球水平衡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显示的水平衡规律正确的是( )
A.陆地水平衡反映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B.高纬度海洋水平衡能基本反映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C.中纬度海洋水平衡值随纬度增高而不断减少
D.低纬度海洋水平衡为正值
6.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带来的影响是( )
A.海水温度升高 B.海水温度降低 C.海水盐度升高 D.海水盐度降低
生活污水回收后进行简单的过滤等处理就形成了中水,将中水重新投入使用的节水技术,称为中水回用技术。中水的水质介于自来水和污水之间,不能直接用于生活供水系统,中水回用技术在城市建设中可应用于建筑中水供应系统(左下图)和城市再生水供应系统(右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根据中水的定义,中水最适合的用途是( )
A.衣物洗涤 B.河流生态补水 C.牲畜饮用 D.电站锅炉加热
8.目前规划的城市新区多采用城市再生水供应系统来代替建筑中水供应系统,其原因推断正确的是( )
A.城市再生水供应系统管理难度更小 B.城市再生水供应系统技术含量更高
C.建筑中水供应系统运行成本较低 D.建筑中水供应系统污水回收率更低
冬给措纳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布青山(昆仑山脉东段中支阿尼玛卿山的一段)、布尔汗布达山(昆仑山脉东段北支)之间,面积232.2km2,湖面海拔4090m,年降水量约300mm,年蒸发量约1000mm。冬给措纳湖拥有一大片湿地,给人以心灵震撼之美。下图示意疼给措纳湖水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在常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环境中,冬给措纳湖水位保持基本稳定,可能的原因是( )
A.地壳不断抬升 B.河流水的补给 C.湖泊泥沙淤积 D.人类干扰较少
10.冬给措纳湖流域北部拥有大片湿地,其形成的地质条件是( )
A.岩石水平成层分布 B.熔岩台地面积较大
C.地壳处于沉降时期 D.地下永久冻土深厚
地球上的水 非选择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麓,是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最低洼地,为新疆第一大咸水湖。长期以来,随着艾比湖周边大规模农垦,湖面逐渐萎缩,最小时缩至362平方公里。2007年,艾比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当地加强对艾比湖流域用水统一管理,建设了艾比湖补水工程。目前,艾比湖水域面积基本稳定在600平方公里。
材料二 如图为“艾比湖位置示意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述艾比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
(2)指出艾比湖的主要直接补给水源,并简述判断理由。
(3)简析艾比湖补水工程实施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沙丁鱼喜冷水,好群居,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厄加勒斯浅滩(如下图)是南半球沙丁鱼的主要集聚地,但每年5~7月,当一股低温的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并向北流动时,沙丁鱼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聚拢在一起,形成了数千米长,宽达1千米,厚数十米的“鱼带”,跋涉1000多千米迁徙到德班附近海域。
(1)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成为南半球沙丁鱼主要集聚水域的原因。
(2)分析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对沙丁鱼大迁徙的有利影响。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圣劳伦斯河是北美洲东部的大河,是五大湖的出水道,注入圣劳伦斯湾(左图)。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圣劳伦斯湾,经 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冬季完全冰封,5月底开始解冻。纽芬兰岛沿岸是世界上观看冰山的最佳地点之一,每年常有来自高纬度的冰山漂浮到该岛附近海域,吸引来自各地的游客。右图为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东南部小镇费里兰的照片。
(1)分析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表层盐度较低的原因。
(2)纽芬兰东部沿岸分布着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纽芬兰渔场,试分析洋流对其形成的作用。
(3)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简述其对附近表层海水性质可能带来的影响。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长河,起源于巴西中部东南高原,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自格兰德河与巴拉那伊巴河汇合点至阿根廷的科连特斯,下巴拉那河段自北向南流贯拉普拉塔平原,河谷宽坦。巴拉圭河是其一级支流,径流量占巴拉那总径流量的25%,流域内地形较为平坦,沼泽面积大。下图为巴拉那河流域示意图和两城市气候统计图。
(1)简述巴拉那河流域城市多沿河分布的原因。
(2)比较巴拉那河上游与巴拉圭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3)分析航运成为巴拉那河下游河段主要开发利用方向的原因。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水资源有效供给是粮食生产的必要需求,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环节。江苏省仪征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缓坡丘陵面积约占80%,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农业发展。仪征市从“增蓄、节灌”两方面着手,新建或改造塘坝、智能泵站(可根据农作物生长耗水量按需调节供应)、管道灌溉等水利工程。截至2022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4.75万亩。图示意塘坝、智能调节泵站、管道灌溉景观。
(1)分析仪征市农业发展水资源不足的原因。
(2)说明三种水利工程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原理。
(3)简述仪征市建设高标准农田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不影响蒸发、降水、水汽输送环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答案:B
解析:拦蓄和利用雨水,在降水少的季节使用,缓解了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B正确;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A错误;水资源地区使用不均、农业和工业的用水不均,与拦蓄和利用雨水无关,C、D错误。故选B。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风扇F1,和F2,开启后,槽内水体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这与选项中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系统(受东北信风和盛行西风影响形成的洋流系统)流动方向一致,A正确;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B错误: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系统(受东南信风和盛行西风影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错误;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项错误。故选A。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影响。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该洋流系统为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系统,北半球表层海水等温线数值大致自南向北减小,B、D错误;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的东岸有自南向北流的暖流流经,大陆的西岸有自北向南流的寒流流经,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且中低纬度的表层海水温度相对较高,C正确,A错误。故选C。
5.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大陆(陆地)水平衡值基本大于0,说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A错误;高纬度(60°~90°)海洋水平衡值基本大于0,说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B正确;中纬度(30°~60°)随纬度升高,海洋水平衡值由负转正,说明水平衡值随纬度增高而不断增加,C错误;低纬度(0~30°)海平水平衡值小于0,为负值,D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值是负值,说明该区域的降水量少于蒸发量,海水盐度升高,C正确,D错误;海洋水蒸发需吸热,但海水温度还与太阳辐射有关,因此无法判断海水温度的变化,A、B错误。故选C。
7.答案:B
解析:中水的水质介于自来水和污水之间,不能直接用于生活供水系统,衣物洗涤、牲畜饮用不适合使用中水,A、C错误;中水回收后,可以用作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因此中水最适合的用途是河流生态补水,B正确;中水不能用于电站锅炉加热,D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建筑中水回用系统需要在建筑中设置一套中水处理设备和排水管道,会提高建筑物造价;建筑中水回用系统技术含量更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的运行和维护,管理难度和成本更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冬给措纳湖流域的年降水量远低于年蒸发量,该湖泊能够保持水位的基本稳定,依靠的是河流水的常年补给,使得湖水的收支平衡(收入主要包括:降水、入湖径流等;支出主要包括:蒸发,出湖径流等),水位基本稳定,B正确;这种湖泊水位的基本稳定主要与区域水量平衡有关,与地壳运动、泥沙淤积以及人类干预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10.答案:D
解析:冬给措纳湖流域北部湿地的形成,一是歇马昂里河流速缓慢;二是因有大面积深厚的永久冻土层,阻挡河流水下渗,使歇马昂里河下游水流拥堵,形成大面积湿地。其中大面积深厚的永久冻土层属于地质因素,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明确其岩层分布以及是否存在熔岩台地等情况,A、B错误;地壳的沉降和抬升属于区域大尺度的变化,不会导致冬给措纳湖流域北部小尺度区域出现湿地,C错误。故选D。
11.答案:(1)属于内陆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降水少,蒸发旺盛;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大量引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等。
(2)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河流水。周围是沙漠,降水少,河流汇入成为直接补给水源;河流水来自于天山冰雪融水。
(3)湖泊面积稳定;湖泊水量增加;盐度下降等。
解析:(1)艾比湖流域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属于内陆湖;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艾比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湖区周围大规模农垦,大量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人口增加,生活用水量增加等。
(2)读图可知,艾比湖周围有多条河流汇入,直接补给水源是河流水;周围是沙漠,降水稀少,雨水补给少。
(3)艾比湖补水工程实施使湖泊面积稳定,入湖径流水量增多,湖泊水量增加;淡水汇入,湖水盐度下降等。
12.答案:(1)厄加勒斯浅滩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受西风漂流的影响,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浅滩水域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食物;厄加勒斯浅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
(2)5~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风带控制,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向北(东北)流动,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该沿岸流属于冷水流,降低了德班附近海域水温,为沙丁鱼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该沿岸流(冷水流)与外海的厄加勒斯暖流交汇,搅动起深海的营养物质,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
解析:(1)读材料可知:“沙丁鱼喜冷水”,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食物;“好群居”,说明沙丁鱼需要较大的生存空间,看图可知,厄加勒斯浅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
(2)读材料可知:“一股低温的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并向北流动”,“低温沿岸流”为沙丁鱼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向北流动”则与沙丁鱼迁徙方向一致,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同时看图可知,沿岸流与厄加勒斯暖流交汇,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
13.答案:(1)圣劳伦斯河大量径流汇入;附近多岛屿分布海域较封闭;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较少;高纬低温海水注入,降低盐度。
(2)寒暖流交汇使海水搅动,带动海底的营养盐类上泛使得大量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3)水温降低;盐度降低;密度增大
解析:(1)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低的原因主要从降水量与蒸发量、入海径流、洋流等进行分析,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圣劳伦斯湾有圣劳伦斯河大量径流汇入,对海水具有稀释作用,使得盐度降低;结合图示地理位置进行分析,附近多岛屿分布,海域较封闭,与外界海水水体交换少,受外界影响较小;同时,该海区结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较少,盐度较低,由于该海区与高纬度海区相连,高纬低温海水注入,降低盐度。
(2)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是由于寒暖流交汇会使海水搅动,带动海底的营养盐类上泛,这些盐类使得大量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同时纽芬兰渔场成因还有位于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圣劳伦斯河将大量无机物带入海水中,吸引鱼类,形成渔场。
(3)由于冰山来自较高纬度,随着纬度降低,气温、水温上升,冰山融化,使表层海水水温降低。冰山融化导致淡水增多,使得表层海水盐度降低,水温降低,使得密度增大。
14.答案:(1)沿河地区气候适宜,地形较平坦,水源充足,水运便捷,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2)巴拉那河上游比巴拉圭河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流速较快;巴拉圭河径流量较小且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小,流速和缓等。
(3)下游河段地势平缓,河道宽阔,径流量较大水流平稳,通航条件好;沿线城市较多,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对水运需求量大,适宜发展航运。
解析:(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可知,巴拉那河位于热带地区,地处巴西高原,城市沿河分布气候较为适宜,地形条件优越,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水运便利,有利于城市发展。
(2)结合两座城市的气候资料分析可知,巴拉那河上游和巴拉圭河沿岸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差异显著,影响了河流流量及其季节变化大小;根据流域示意图可知,两条河流所处地区等高线数值与疏密程度不同,影响了流速和含沙量,要特别注意分析两条河流水文特征差异。
(3)结合区域示意图分析,巴拉那河下游河段地势平缓,河流流速平稳;年降水量丰富且各月分配均匀,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人口和城市众多,区域内贸易量大,对运输的需求量大。
15.答案:(1)降水季节变化大,少雨季节缺水;丘陵地形排水快,多雨季节雨水留存少;农业发展迅速,需水量大,供需矛盾突出。
(2)塘坝:集蓄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
智能泵站:根据农作物需水情况,调节泵水量,精准供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管道灌溉:减少水分蒸发和下渗,降低水资源浪费。
(3)保证灌溉水量,提高粮食单产;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可耕种土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提升旱涝抗灾能力,稳定粮食产量;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增产。
解析:(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江苏省仪征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少雨季节缺水,常会造成水资源不足;再则该地缓坡丘陵面积约占80%,丘陵地形排水快,会导致多雨季节雨水留存少;“截至2022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4.75万亩。”说明该地区农业发展迅速,需水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综上,造成了仪征市农业发展水资源不足。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仪征市从‘增蓄、节灌’两方面着手,新建或改造塘坝、智能泵站(可根据农作物生长耗水量按需调节供应)、管道灌溉等水利工程。”塘坝可以收集并集蓄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智能泵站(可根据农作物生长耗水量按需调节供应)所以可以看出,智能泵站有根据农作物需水情况,调节泵水量,精准供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所用;管道灌溉可以使水资源通过管道运输到农作物灌溉点,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下渗,降低水资源浪费。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而仪征市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保证灌溉水量,提高粮食单产,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增产;同时也会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可耕种土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提升旱涝抗灾能力,稳定粮食产量。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