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 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 力”的第四课。这个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在生活中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这个单元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然后才进入本课的学习。这节课中“弹簧测力计”是最主要的工具,即先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原理,知道力的单位等知识后再关注使用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自主严格按操作要领正确使用弹簧秤,最后尝试动手制作简易测力计,感受科学性和严谨性。
学情分析
本课的最基层目标是引领学生认识和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核心部分是弹簧,学生在生活中和前几课的学习对弹簧是有一定的感知和了解的,知道弹簧可以伸长缩短,而这节课要求学生知道力量大小对弹簧长短的影响效果,以及利用这个效果来准确表示力的大小,但弹簧伸长长度与受力大小的精确关系,学生还不够清楚,因此是本节课需要建构的新知。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物体结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础上,自主学会正确使用弹簧秤后,可以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合理的简易弹簧秤来加深拓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我们一般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概述弹簧测力计各部分构造及作用,解释弹簧有“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
说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2、尝试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完成刻度的划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的严谨性和科学知识的利用价值。
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利用弹簧受力大小和伸长长度的精确关系来划分刻度制作简易测力计。
教学准备:
为学生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用于测量重力的物体,简易测力计材料(皮筋或弹簧、图钉、硬纸板、回形针、彩纸、钩码等)
教师自己准备:自制简易测力计,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PPT课件、微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领
比较重力
师出示钩码和一装在塑料桶中的圆柱形铁块,你觉得哪个重?怎样比较?
生:称一称、掂一掂
师再出示自制测力计,你能利用这个小工具比较吗?
生将物体挂上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橡皮筋伸长的长度
师:为什么伸长的长,就说明它重呢?
生:下面的力量大
师:让皮筋伸长的是什么力?----重力
你知道重力吗?(地心引力,方向竖直向下)
--师:那就是说,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橡皮筋伸长的越长。
同时板书:受力大,伸长长
师:要想精确地知道它们的重力相差多少?你有办法吗?
师介绍:实验室里有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日常生活中我们把它叫做弹簧秤。它的种类很多,有平板式弹簧测力计、手柄式弹簧测力计、圆筒形弹簧测力计、条形盒弹簧测力计等等。今天我们就以条形盒测力计为例一起来学习探究。
尝试测量
用这个工具你可以完成以下任务吗?一起来试一试。
任务一:请测出钩码和重物分别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请小组长领取弹簧测力计。测量完后,请将你的数据汇总到黑板上。)
汇报交流
师:数据为什么不一样?
预测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使用方法、单位、指针不在零位置等,学生不了解测力计。
师:有没必要先去认识弹簧测力计,学会它的正确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引出问题和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知道要测量力的大小,应该先认识弹簧测力计。】
二、分步落实
1、认识弹簧测力计
①活动一:观察弹簧测力计,学生自主观察交流,填写以下记录单一。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观察情况作补充,并交流讨论各部分的相关作用。
预设学生把“提环”写成“拉环”
②活动二:学生再思考讨论记录单二
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交流补充(力的单位、刻度板的读数以及图示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范围)
预设学生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有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活动记录单进行有目的观察研究,思考讨论。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有利于省时有效得解决问题】
使用弹簧测力计
①我们已经认识了弹簧测力计,你会正确使用它吗?使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反馈,总结补充。
使用时注意点:
●调零(测量前将指针调整到“0”刻度的过程:观看相关片段,尝试调零)
●平视(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最大测量范围(测量的力的大小应不超过使用的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范围,否则弹簧将被损坏:观看相关片段—弹簧的形变。)
②明确后,学生自主测量钩码以及重物的重力。
③交流汇报数据,若数据不一样,再查找问题,重新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再通过微视频的学习,了解弹簧的正确使用方法,从而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自制弹簧测力计
你想拥有自己的弹簧测力计吗?
①我们需要哪些材料?---弹簧或橡皮筋、挂钩或回形针、图钉、硬纸皮等
②思考讨论并尝试制作
“0”刻度怎么确定?(弹簧原始的伸长长度)
0.5N钩码能得到最大的刻度是多少?(0.5N)
0.1N的刻度怎么确定?
最小刻度怎么确定?
预设:中间的刻度学生难以划分,比如:0.1N,0.01N;他们可能会想到用悬挂相对应重量的物体来标注刻度,也可能想到用尺子量或者用尺子平均分,但是学生无法说出为什么这样做或可以这样做的原因。
③刻度划分原理
可观看相关片段或完整片段;知道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随着拉力的增加是成倍增长的。从而了解可以用平均划分的方法来划分刻度。
④学生再制作、交流
如果将0-0.5N之间平均分成5格,每格是表示多少?
如果将0-0.5N之间平均分成10格,每格又是表示多少?
你还能再细分,划出更小的刻度吗?
【设计意图:自己选择材料研究思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尝试后更利于学生理解测力计刻度的划分,加深弹簧有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
三、总结拓展
1、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预设: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力的单位、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学会自己制作简易测力计
拓展:
橡皮筋和弹簧同样,具有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
下图的“用一根橡皮筋”制作的测力计和“用两根橡皮筋”制作的测力计比较
哪个更加精确?哪个量程大呢?
(根据时间调整,可留作课后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回家探究发现)
四、板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
弹簧:受力大,伸长长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