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会发声的模块(教案) 川教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文档属性

名称 3.1会发声的模块(教案) 川教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3-09-21 17: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会发声的模块(教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川教版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川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节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图形化编程基础,三年级时已经掌握了添加角色、变换造型等操作,这些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有力条件。本节内容主要是区分“播放声音....”和“播放声音....等待播完”两个积木的不同作用,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声音模块,实现角色声音的合理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声音模块中的“播放声音....”和“播放声音....等待播完”两个积木,实现角色声音的合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角色脚本分析的过程,掌握脚本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完成任务,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成果体验,提高学生对图形化编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播放声音....”和“播放声音....等待播完”两个积木的不同作用。
教学难点:对“架子鼓”进行脚本分析,分清声音和造型的变化顺序。
教法分析
1.演示法,能够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2.合作学习法,能够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3.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能力培养
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试错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问题分析、任务驱动来锻炼其逻辑思维;通过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小组头脑风暴、探索任务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通过鼓励学生反思程序的不足、不断优化程序效果来培养其试错思维;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操作和实践的机会来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发现了很多的动画、游戏都有好听的音乐和对话,那我们的图形化编程作品,也能做出绘声绘色的效果吗?
当然可以啦,图形化编程角色库里的角色不仅有各自的造型,还有各自的声音。利用“声音”模块的播放功能可以播放角色的声音,掌握了声音功能,就能制作出表现力丰富的图形化编程作品。而且,图形化编程软件有丰富的声音资源,正确的使用“声音”模块,角色与背景都能播放出美妙的声音。
二、新授
任务1 认识图形化编程软件中的声音模块,熟悉声音代码选项卡选项的位置和功能。声音的播放与停止、音调的升高与降低、左右声道的平衡、音量的大小等基本操作都在这里。显示在界面上的有播放声音喵等待播完、播放声音喵、停止所有声音、将音调音效增加10、将音调音效设为100、清除音效、将音量增加-10、将音量设为100%、音量等代码积木。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形化编程中每个角色都有对应的声音类代码块。
任务2 明确“播放声音喵”和“播放声音喵等待播完”两个积木的运行效果。
两个积木都可以播放声音,但我们仔细看能发现积木的黄色边框持续的时间不一样,“播放声音喵”积木的黄色边框只会闪一下,但声音会继续播放,而“播放声音喵等待播完”积木的黄色边框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声音播完。
任务3 “播放声音喵”和“播放声音喵等待播完”两个积木分别搭配“重复执行”的积木,点击运行,比较效果。
“播放声音喵”积木只会重复播放第一个音,而不会等待它全部播完后再重复。由于“播放声音喵”积木会受到循环程序的影响,导致声音还未播放完就被中断了,声音刚刚开始播放,程序又进入了下一次的循环,又继续播放新的声音。因为计算机运算速度是非常快的,声音折叠在了一起,所以听起来就好像是一个声音。
而“播放声音喵等待播完”积木会等待声音播完后,程序才往下执行,继续完成重复。如果这个声音播放的事件比较长,程序就会等待在这里,后续的代码块不能被执行。
值得提醒同学们的是,如果程序会影响到声音的播放时,一定要使用“播放声音....等待播完”代码块。
任务4 “播放声音喵”和“播放声音喵等待播完”两个积木分别搭配“移动10步”的积木,点击运行,比较效果。
“播放声音喵”积木会播放声音并同时移动角色小猫;“播放声音喵等待播完”积木会播放完声音后再移动角色小猫。
任务5 新增一个角色“麦克风”,“麦克风”角色有9种口技声音,编程的时候,需要设置1-9共9个事件来播放不同的声音。
在“播放声音Clap Beatbox”积木的上面添加“当按下1键”积木,在“播放声音Bass Beatbox等待播完”积木的上面添加“当按下2键”积木,搭建好脚本后,按下键盘上数字键1和2,验证效果。
当按下键盘上的1和2键时,对应的麦克风声音都可以正常播放。
任务6 快速点击两次数字键1和2,比较效果。
当快速点击两次2键时,代码只运行一次,声音只播放一次,程序反应不灵敏。而当快速点击两次1键时,代码运行两次,声音播放两次,程序反应更灵敏。
三、总结
通过上面的对比测试,我们能清晰的了解“播放声音......”和“播放声音......等待播完”两个积木块的作用和不同。这些为同学们之后能正确运用声音模块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将声音模块运用到实际的任务中,实现角色声音的合理变化。
四、练习
使用图形化编程角色库中的“架子鼓”角色自带的声音资源,做一个在剧院里表演口技的动画。按下空格键时,角色“架子鼓”(Drum-kit)敲击出“Drum Bass1”与“Hiɡh Tom”声音,同时变化一次造型。请同学们完成对角色“架子鼓”的脚本分析,并与同学们讨论,将你们讨论的结果整理到表1和表2中。同时,在思考、搭建和测试过程中,请同学们记录下遇到的问题,尝试应用试错思维,不断优化程序。
表1 脚本分析
角色 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具体是什么变化 依次进行/同时进行 由什么导致变化的
架子鼓
表2 自评表
事件 达到 未达到
按下空格键,角色播放鼓声、变换造型
优化:快速点击两次空格键,角色的声音和造型完成了两次变化
配套练习
使用图形化编程角色库中的“架子鼓”角色自带的声音资源,做一个在剧院里表演口技的动画。按下空格键时,角色“架子鼓”(Drum-kit)敲击出“Drum Bass1”与“Hiɡh Tom”声音,同时变化一次造型。请同学们完成对角色“架子鼓”的脚本分析,并与同学们讨论,将讨论的结果整理到表1和表2中。同时,在思考、搭建和测试过程中,请同学们记录下遇到的问题,尝试应用试错思维,不断优化程序。
答案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脚本分析,我设计了以下3个思考题。学生在对每个角色进行分析时,都要思考这3个问题。
思考1:每个角色是否都有变化,具体有什么变化?
思考2:这些变化是依次进行,还是同时进行的?
思考3:角色的变化是由什么导致的?
如某个角色在整个程序中没有变化,就不用思考接下来的两个问题。如某个角色在程序中有变化,就需要继续完成思考2,接着完成思考3。
表1 脚本分析
角色 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具体是什么变化 依次进行/同时进行 由什么导致变化的
架子鼓
当按下空格键时,角色“架子鼓”播放声音“Drum Bass1”,同时变化一次造型,再播放声音“Hiɡh Tom”,变化一次造型。所以,架子鼓有变化,具体是声音和造型的变化。声音和造型都是依次进行,先是播放声音“Drum Bass1”,再变化一次造型,接着播放声音“Hiɡh Tom”,再变化一次造型。这些变化都是由于按下了空格键而触发的事件。
<示意图>
<脚本搭建>
脚本搭建时需要注意,慎重选择“播放声音....”和“播放声音....等待播完”两个积木,在测试中检验哪个积木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果选择“播放声音....”积木,如图1,呈现的效果是两个声音同时播放,并且造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在这里选择“播放声音....等待播完”,可以达到预设的效果。
图1 图2
<评价>
学生根据自评表完成对本节内容学习情况的评价。同时,鼓励学生积极的探索,并为学生提供一些程序优化的思路,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找到程序的更优解。
表2 自评表
事件 达到 未达到
按下空格键,角色播放鼓声、变换造型
优化:快速点击两次空格键,角色的声音和造型完成了两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