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摩擦力
一、教材分析
本科选自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5课。在新课标中,本课属于“物质科学”中的具体概念“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中的学习内容。在本课的前四课,学生已经认识到了“重力”“反冲力”“弹力”等可以驱动小车,也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工具。本课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感受摩擦力,认识摩擦力的概念;第二部分:通过探究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方式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三部分的学习,学生形成摩擦力和运动方式关系的科学观念,也为后续的课程“设计制作小车”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已经对“摩擦”这个词比较熟悉,也知道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但对“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的大小怎样知道?什么情况下要改变(增大或减小)摩擦力,又如何能改变摩擦力 ”等问题还比较模糊,这就是本节课教学的起点,也是本课教学的价值所在。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科学知识
当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时可以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经常与运动方向相反。
科学探究
通过探究,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滑动、滚动等)有关。
科学态度
能对生活中的摩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用于承载小盒的滚木逐渐演变成“轮子”时,学生逐渐体会到方法的改变、技术(工具)的改进能进一步满足人们的需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方式之间的关系。
难点:能正确分辨增大摩擦力和减少摩擦力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材料一套、课件等。
学生准备:小车、轨道、垫圈、滚木、记录单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了解摩擦力
提问:(出示小车)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
活动:教师演示学生的方法。
追问: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
谈话:小车向前运动,那摩擦力的方向应该朝哪呢?
讲解:摩擦力的方向通常与运动方向相反。
教学意图:利用直观的“小车运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摩擦力及其方向。
2. 制造摩擦力
谈话:摩擦力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力,你们能自己制造一个摩擦力吗?利用手和桌面,试试看。
活动:学生制造摩擦力。
讨论:你们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感受?是什么原因给了你这种感受?
追问:此时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讲解:摩擦力的方向通常与运动方向相反。
教学意图:结合学生自主体验,进一步巩固认识“摩擦力的方向通常与运动方向相反”这一知识点,落实教学目标,也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往往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3. 认识摩擦力
讲解:出示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讨论:摩擦力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讲解:①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②摩擦力之间有一个相对运动。
揭题:摩擦力和运动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运动与摩擦力。(板书课题: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意图:在学生“观察”和“感受”的基础上,再引出摩擦力的概念是学生容易接受的,让学生再说说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进一步落实“摩擦力”这一概念。
(二)探索: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摩擦力
1. 认识滚动滑动,并初步感受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情境:讲台上有一个重盒子,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把它从讲台的这一边移动到那一边?
预设1:直接推过去。
活动:学生上台演示“推”的方法。
交流:有什么感受吗?
再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并询问其感受如何。
讲解:在盒子后面推,其实就是在前面拉。
活动: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拉”的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讨论:为什么3位同学都感觉到费力,引导学生说出此时摩擦力比较大。(板书:摩擦力大)
讲解:像刚才这样,盒子平移地向前运动,这种运动方式称为“滑动”。(板书:滑动)
小结:当盒子滑动前进时,摩擦力大。
预设2:利用轮子(或者滚木)
谈话:(出示滚木)利用它,可以怎么做?你能上来演示给大家看看吗?
活动:学生上台演示方法。
交流:搬动后,你有什么感受吗?
引导学生得出摩擦力小。(并板书:摩擦力小)
讲解:像“滚木”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板书:滚动)
小结:当盒子利用“滚木”滚动前进时,摩擦力小。
谈话:刚才的活动,我们感受到滑动摩擦力大,滚动摩擦力小。(板书:“?”)
教学意图:通过创设“搬盒子”的情景活动,让学生认识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滑动与滚动,并切实体验、感受到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大小的差异。同时,也为下面的探究实验做好铺垫。
2. 认识古人搬运重物的方式。
讲解:(图片:古人搬运重物图)聪明的古人也是利用“滚木”搬运重物来节省力气。
教学意图:呈现古人搬重物图,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实例,能够支持他们自己的感受。
3. 探究:利用实验比较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谈话: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究竟大多少呢 实验该怎么做?
讲解:(图片出示:小车、轨道、垫圈、小木棒)介绍小车——四轮朝下时,小车是滚动前进;四轮朝上时,小车是滑动前进。
谈话:我们具体来看看怎么做。
学生观看视频——让小车滑动前进。
讨论:你们有什么想提醒大家要注意的点吗?
预设:垫圈一个一个放;小车四轮朝上;当小车平稳前进一段距离再计数。
提问:这个实验中,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是通什么来体现的呢?
谈话:实验二和实验三小车都是滚动前进,小组选择一个实验先进行探究,时间允许,两个都探究。
学生观看视频——让小车利用“轮子”滚动前进和让小车利用“滚木”滚动前进。
出示温馨提示(1.每个实验做三次,记录数据,取平均值为最终数据。2.音乐响起,实验结束,整理材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意图:利用一辆小车研究三个实验,不仅实验材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也提高了实验效率;在实验二和实验三中,让学生自主其中选择一个或两个实验进行,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交流:仔细地看小组实验得出的数据,你观察到了什么?
追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讲解:如果把这里的数据转化成倍数关系,又有什么发现呢?
预设: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的多。
小结:看来我们达成了共识:相同的物体,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要大,而且还大的多。(板书:擦掉“?”)
教学意图:结论的得出需要数据的支持,只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得出的数据才是真实的、可靠的、科学的,这样得出的结论也才具有说服力。通过追问“数据间的倍数关系”,引导学生认识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要大的多,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认知。
(三)认识滚珠轴承
1. 认识滚珠轴承
谈话过渡:现在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搬运盒子?(手指向盒子)
预设:轮子
谈话:(图片:轮子)商场里有两种不同的轮子,它们的区别在于这个结构。(出示实物:滚珠轴承)
2. 观察滚珠轴承
谈话:想不想观察一下它?
要求:观察滚珠轴承由什么组成?滚珠轴承里面存在着什么运动?
活动:学生观察滚珠轴承,教师巡视指导。
3. 探讨滚珠轴承的作用
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吗?钢珠的存在有什么作用吗?
小结:有了钢珠,运动方式就由滑动变成了滚动,这样摩擦力就小了,所以更省力。
教学意图:“滚珠轴承”作为实验探究的一个应用,但它的认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给学生提供实物,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转一转,体会摩擦力的大小。进而再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去发现其中运动方式的变化。
(四)了解其他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式
1. 判断物体是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
谈话过渡:改变物体间的运动方式,就可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那还有其他什么方法可以改变摩擦力大小吗?
讨论:出示图片(鞋底、脚垫、矿泉水瓶盖子、楼梯台阶条纹),这些物体是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
讨论:出示图片(气垫船、磁悬浮列车),这些交通工具又是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
小结:它们之间是通过改变运动方式来改变摩擦力大小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教学意图:在课堂的最后,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及交通工具,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摩擦力并不是因为运动方式的改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为下节的探究做好铺垫。
2. 拓展
思考: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摩擦力,会出现什么现象?
六、作业布置
思考: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摩擦力,会出现什么现象?
七、板书设计
运动与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大
滚动:摩擦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