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
前
预
习课
堂
练
习课
后
作
业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
Thanks!飞天影音PPT 课后作业
限时:4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多选)下列关于锌、铜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锌是负极、铜是正极
B.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C.负极的反应式为2H++2e-===H2↑
D.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升高
2.
如图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①Zn为正极,Cu为负极;
②H+向负极移动;
③电子是由Zn经外电路流向Cu;
④Cu极上有H2产生;
⑤若有1 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的H2为0.5 mol;
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④
3.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M为活动性顺序位于氢之前的金属,N为石墨棒。下列关于此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N上有气体放出
B.M为负极,N为正极
C.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D.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由M到N
4.锌、稀硫酸和铜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两极的变化是( )
①锌片溶解32.5 g;②锌片增重32.5 g;③铜片上析出1 g H2;④铜片上析出1 mol H2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5.两电极用导线连接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不考虑溶液中溶解的氧气的影响),你认为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6.
如图所示装置中,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下表所列M、N、P物质中,可以组合成该装置的是( )
选项号
M
N
P
A
锌
铜
稀硫酸
B
铜
铁
稀盐酸
C
银
锌
硝酸银溶液
D
锌
铁
硝酸铁溶液
7.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A极为负极;
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电流由D→导线→C;
③A、C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
④B、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8. (多选)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A. 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 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
Fe(NO3)3溶液
C. 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
Fe2(SO4)3溶液
D. 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9.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同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边浮力的变化)( )
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
B.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
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
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
10.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片和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NaOH溶液中,镁片较活泼,作负极
B.铝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硝酸中,铜作负极
C.镀锌铁和镀锡铁的镀层破损后,前者较易被腐蚀
D.将反应2Fe3++Fe===3Fe2+设计为原电池,则可用锌片作负极,铁片作正极,FeCl3溶液作电解质
11.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粒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少量CuSO4溶液,下列各图中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
1.AD 由于锌比铜活泼,在形成的原电池中,锌是负极,铜是正极;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负极的反应式为Zn-2e-===Zn2+,正极的反应式为2H++2e-===H2↑;反应一段时间后,由于消耗了H+,溶液的pH升高。
2.B 在该原电池中,Zn比Cu活泼,故Zn作负极,Cu作正极,电子由Zn流出经导线流向Cu;负极反应为Zn-2e-===Zn2+,正极反应为2H++2e-===H2↑,故每转移1 mol电子时,产生0.5 mol H2;在溶液中H+向正极移动,SO向负极移动。故①②⑥错误,③④⑤正确,选B项。
3.D 根据题意可知,M为负极,N为正极,且N极上有H2放出,导线中电流应从N到M。
4.A 由电池总反应Zn+2H+===Zn2++H2↑、正极反应2H++2e-===H2↑、负极反应Zn-2e-===Zn2+可知,每当1 mol电子通过铜片时,会有0.5 mol(即32.5 g)锌溶解,铜片上析出0.5 mol(即1 g)H2。
5.C
选项
能否
理由
A
能
Zn为负极,Cu为正极,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Zn+Cu2+===Cu+Zn2+
B
能
Zn为负极,Fe为正极,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Zn+2H+===Zn2++H2↑
C
不能
无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D
能
Al为负极,C为正极,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2Al+2OH-+2H2O===2AlO+3H2↑
6.C M棒变粗,N棒变细,说明N棒是负极,相对M棒金属活动性更强。M棒变粗说明M棒上有金属析出。
7.B 金属与稀H2SO4组成原电池,活泼金属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正极,H+在其表面得到电子生成H2,外电路中电子流动方向由负极―→正极,电流方向则由正极―→负极。在题述原电池中,A—B—稀H2SO4原电池,A为负极;C—D—稀H2SO4原电池,C为负极;A—C—稀H2SO4原电池,A为负极;B—D—稀H2SO4原电池,D为负极。综上可知,金属活动性为:A>C>D>B。
8. CD 由原电池总反应式可知,Fe为负极,电解质溶液应是三价铁盐。C项中Fe为正极,故C错;D项中,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故D错。
9.D 根据题意,若杠杆为绝缘体,滴入CuSO4溶液后,Cu在铁球表面析出,铁球质量增大,B端下沉;若杠杆为导体,滴入CuSO4溶液后,形成原电池,Cu在铜球表面析出,A端下沉。
10.B 原电池工作时必须依赖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A项是依赖于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铝是负极;B项是依赖于铜与浓硝酸的反应,铜是负极;由于活泼性Zn>Fe>Sn,故破损后镀锡铁易腐蚀,C项错误;根据电池反应,铁失电子,设计电池时应用铁作负极,石墨作正极,D项错误。
11.A a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发生反应:Zn+CuSO4===ZnSO4+Cu,由于部分Zn用于置换Cu,因而产生的H2的量减少,但同时形成Cu-Zn原电池,因而反应速度加快。答案为A项。
12.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的是( )
A.Al(OH)3(s)+NaOH(aq)===NaAlO2(aq)+2H2O(l) ΔH<0
B.CH3CH2OH(l)+3O2(g)===2CO2(g)+3H2O(l) ΔH<0
C.4Fe(OH)2(s)+2H2O(l)+O2(g)===4Fe(OH)3 ΔH<0
D.H2(g)+Cl2(g)===2HCl(g) ΔH<0
二、填空题(共52分)
13.(9分)写出下列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负极
正极
电解质溶液
(1)
铁
铜
稀硫酸
(2)
铜
银
AgNO3溶液
(3)
H2
O2
KOH溶液
(1)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0分)分别按下图所示甲、乙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中的溶液为相同浓度的稀硫酸,甲中A为电流表。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作正极,乙中铜片作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中的H+浓度均减小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中的比乙中的慢
(2)甲装置中的能量转化形式: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乙装置中的能量转化形式: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甲装置中,某同学发现不仅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装置中,若把稀硫酸换成CuSO4溶液,试写出铜电极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9分)如图,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S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被腐蚀的金属是________,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16.(12分)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
(1)写出甲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中负极为________,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_______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_______活动性更强。(填写元素符号)
(4)由此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没有实用价值了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12分)观察图A、B、C,回答下列问题:
(1)把一块干净的锌片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到锌片上有气泡产生,再平行插入一块铜片,可观察到铜片上____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见图A),组成一个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烧杯中最初装入的是2 mol·L-1 500 mL的稀硫酸溶液,构成铜锌原电池(见图B,假设产生的气体没有损失,锌失去的电子完全沿导线流入铜电极),当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11.2 L的氢气时,则此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电极材料分别是铁片和石墨并进行连接,插入氯化钠溶液中(见图C),放置数天后,铁棒上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利用原电池原理生产了各种各样的电池,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其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
A.回收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水源造成污染
C.防止电池中渗漏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答案
12.A 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A项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
13.(1)Fe-2e-===Fe2+ 2H++2e-===H2↑ Fe+2H+===Fe2++H2↑
(2)Cu-2e-===Cu2+ 2Ag++2e-===2Ag Cu+2Ag+===Cu2++2Ag
(3)2H2+4OH--4e-===4H2O O2+2H2O+4e-===4OH- 2H2+O2===2H2O
解析:(1)Fe-Cu-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Cu作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
(2)Cu-Ag-AgNO3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Cu作负极,电极反应为Cu-2e-===Cu2+;Ag作正极,电极反应为Ag++e-===Ag。
(3)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H2的一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通入O2的一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14.(1)C (2)化学 电 化学 热 (3)锌片不纯,锌与杂质构成原电池 (4)Cu2++2e-===Cu
解析:(1)甲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乙中Zn与稀硫酸接触反应;甲装置中H+在铜片上得到电子被还原为H2,铜片作正极,构成原电池后产生气泡的速率比乙中的快;随着两烧杯中H+不断被消耗,溶液中的c(H+)均减小。(2)甲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乙装置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3)锌片上产生气体,原因可能是锌片不纯,锌与杂质构成原电池。(4)若将稀硫酸换成CuSO4溶液,则铜电极上会析出Cu。
15.(1)Fe+2H+===Fe2++H2↑
(2)2H++2e-===H2↑
(3)Zn Zn+H2SO4===ZnSO4+H2↑ B>A>C
解析:A中铁与稀H2SO4反应;B中形成Sn-H2SO4-Fe原电池,其中Fe作负极,Sn作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是Fe-2e-===Fe2+,正极的电极反应是2H++2e-===H2↑;C中形成Zn-H2SO4-Fe原电池,Zn作负极被腐蚀,总反应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比较A、B、C三种情况可知:B中Fe作负极,被腐蚀得最快,C中的Fe作正极,被腐蚀得最慢。
16.(1)2H++2e-===H2↑
(2)Al 2Al+2OH-+2H2O===2AlO+3H2↑
(3)Mg Al
(4)AD
解析:甲同学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是Mg+H2SO4===MgSO4+H2↑,乙同学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但是由于Al与碱的反应是一特例,不可作为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所以判断一个原电池的正负极应依据实验事实。
17.(1)没有 2H++2e-===H2↑
(2)c(H2SO4)=1 mol·L-1,
c(ZnSO4)=1 mol·L-1
(3)生锈 (4)B
解析:(1)干净的锌片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到锌片上有气泡产生,是由于锌和酸反应,产生了氢气。若再平行插入一块铜片,由于铜不和硫酸反应,所以铜片没有气泡产生;若将两者用导线连接起来,如图A所示,组成原电池,铜为正极,发生反应:2H++2e-===H2↑。
(2)在该装置中,发生反应:Zn+H2SO4===ZnSO4+H2↑,生成11.2 L氢气,消耗0.5 mol H2SO4,生成0.5 mol ZnSO4,溶液的体积为500 mL,所以c(H2SO4)=1 mol·L-1,c(ZnSO4)=1 mol·L-1。
(3)在装置C中,正极为石墨,负极为铁,铁生锈。
(4)本题考查了废旧电池的回收,主要原因是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水源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