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学生)

文档属性

名称 25、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学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07 13:1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杜甫诗三首导学案(3课时)
主备人:卢中强、付永、马敏
课时安排:
1、第1课时:预习指导。
2、第2课时:展示演练。
3、第3课时:反馈练习。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3、体会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
一、作家作品
1、走近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 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2、相关资料
二、自主学习
诗歌学习方法指导:想像形象、把握物境;体验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蕴,把握意境。
1、(1)播放三首诗的配乐朗诵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点评。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要求学生从文字到内容基本理解和把握诗歌,可设置思考题启发和帮助学生理解,小到一个词的词义,大到这首诗的整体内容。学生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表达出来,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交流,有助于充分地理解诗意。
3、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想像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三、合作探究
1、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望岳》流露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联系写作背景,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羞于直白言情,常寓情于形象之中,形象不仅是诗人情感的触发,又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也是体验诗人情感的途径。《春望》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春望》。(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认识、对诗句的品析评价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诗中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壕吏》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反馈练习
阅读下列诗文,回答文后各题。
望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岱宗夫如何(  ) (2)齐鲁青未了(  )
(3)造化钟神秀(  ) (4)会当凌绝顶(  )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________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_________________。
4、《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___________而__________,时间是从________至________,并由________遥想将来的________。
5、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________的。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________,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________,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________。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6、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7、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8、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提升
结合对杜甫现实主义诗篇的理解,将《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24、大道之行也的朗读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岱宗 / 夫如何, 齐鲁 / 青未了。
造化 / 钟神秀, 阴阳 / 割昏晓。
荡胸 / 生曾云, 决眦 / 入归鸟。
会当 / 凌绝顶, 一览 / 众/山小。
春望
国破 / 山河在, 城春 / 草木深。
感时 / 花溅泪, 恨别 / 鸟惊心。
烽火 / 连三月, 家书 / 抵万金。
白头 / 搔更短, 浑欲 / 不胜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 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 与/老翁别。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