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乙酸课
前
预
习课
堂
练
习课
后
作
业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
Thanks!飞天影音PPT 课后作业
限时:4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
①食盐 ②乙醇 ③氢氧化铜 ④金属铝 ⑤氧化镁 ⑥碳酸钙
A.①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全部
2.下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C.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之一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D.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之一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加入过量的乙醇充分反应后,乙酸全部反应生成酯
4.(多选)将1 mol乙醇(其中的氧用18O标记)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与1 mol乙酸充分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B.生成的水分中含有18O
C.可能生成88 g乙酸乙酯
D.不可能生成88 g乙酸乙酯
5.可用来鉴别乙烯、甲苯、乙酸乙酯、乙醇溶液的一组试剂是( )
A.溴水、氯化铁溶液
B.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溴水、碳酸钠溶液
D.氯化铁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6.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①CH3CH===CH2+Br2CH3CHBrCH2Br
②CH3CH2OHCH2===CH2↑+H2O
③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④C6H6+HNO3C6H5NO2+H2O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乙酸分子的结构式为,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正确的是( )
(1)乙酸的电离,是①键断裂
(2)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是②键断裂
(3)在红磷存在时,Br2与CH3COOH的反应:CH3COOH+Br2CH2Br—COOH+HBr,是③键断裂
(4)乙酸变成乙酸酐的反应:2CH3COOH―→+H2O,是①②键断裂
A.仅(1)(2)(3) B.(1)(2)(3)(4)
C.仅(2)(3)(4) D.仅(1)(3)(4)
8.将含有一个羟基的化合物A 10 g,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某酯11.85 g,并回收到未反应的A 1.3 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A.98 B.116
C.158 D.278
9.(多选)某有机物X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为Y和Z。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Y和Z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化合物X可能是( )
A. 乙酸丙酯 B. 甲酸乙酯
C. 乙酸甲酯 D. 乙酸乙酯
10.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L氢气,另一份等量的有机物和足量的NaHCO3反应得V2L二氧化碳,若V1=V2≠0则有机物可能是( )
A. B.HOOC—COOH
C.HOCH2CH2OH D.CH3COOH
11.下图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
A.①蒸馏、②过滤、③分液
B.①分液、②蒸馏、③蒸馏
C.①蒸馏、②分液、③分液
D.①分液、②蒸馏、③结晶、过滤
答案
1.B 醋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与Cu(OH)2发生中和反应;与活泼金属Al反应置换出H2;与碱性氧化物MgO等反应;与盐反应,如Na2CO3、CaCO3等。
2.A 在做酯化反应实验时,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冰醋酸。
3.D A正确;C2H6、C2H4常温是气体,乙醇和乙酸是液体,B正确;乙醇和乙酸都能燃烧,被氧气氧化;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有限度的,不能进行完全,D错误。
4.BC 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脱羟基、醇脱氢”,
能有18O;根据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1 mol乙醇理论上可生成1 mol乙酸乙酯,即88 g,由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因此,实际上不可能得到88 g乙酸乙酯。
5.B 溴水与乙烯混合因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乙醇和溴水互溶,甲苯和乙酸乙酯都是有机溶剂,并且密度都比水小,用溴水区分不开,但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加以区分,故A、C两项错误,B项正确;乙烯和甲苯与氯化铁溶液都不反应,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项错误。
6.B 反应①为加成反应;反应②为消去反应;反应③为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④苯的硝化反应是取代反应。
7.B 乙酸电离出H+时,断裂①键;在酯化反应时酸脱羟基,断裂②键;与Br2的反应,Br取代了甲基上的氢,断裂③键;生成乙酸酐的反应,一分子断裂①键,另一分子断裂②键,所以B正确。
8.B 设该化合物为ROH,其相对分子质量为x,实际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10 g-1.3 g=8.7 g,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ROH+CH3COOHCH3COOR+H2O ΔMr
x 42
8.7 g 11.85 g-8.7 g
=,解得:x=116,故A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16。
9.AB 此题考查了不同有机物间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规律。饱和一元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碳原子数比它多1的饱和一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即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10.A Na既能与羟基反应,又能与羧基反应,NaHCO3只能与羧基反应。能生成CO2与H2的量相等的只有A。
11.B 应用物质提纯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而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所以第—步用分液的方法;然后得到A是乙酸钠和乙醇,由于乙酸钠的沸点高,故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第三步,加硫酸将乙酸钠转变为乙酸,再蒸馏得到乙酸。
12.初步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均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试剂
分离方法
①
乙酸乙酯(乙酸)
NaOH溶液
分液
②
溴苯(溴)
NaOH溶液
分液
③
乙醇(水)
生石灰
蒸馏
④
苯(环己烷)
水
分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④③
二、填空题(共52分)
13.(6分)有机物X()广泛存在于水果中,尤以苹果、葡萄、西瓜、山楂内最多。
(1)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X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有________(填字母)。
A.氧化反应 B.取代反应
C.酯化反应 D.加成反应
(2)写出X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等质量的X分别与足量的钠和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消耗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14.(9分)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
(1)乙烯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合物官能团的名称:
B中含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____;
D中含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15.(10分)牛奶放置时间长了会变酸,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不少乳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乳糖分解而变成乳酸。乳酸最初就是从酸牛奶中得到并由此而得名的。乳酸又叫2-羟基丙酸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乳酸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
(2)写出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乳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乳酸在浓H2SO4作用下,两分子相互反应生成环状结构的物质,写出其生成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
(5)乳酸在浓H2SO4作用下,三分子相互反应生成链状结构的物质,写出其生成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
16.(12分)有X、Y、Z 3种元素,X是有机化合物中必含的元素,Y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Z是质量最轻的元素。X与Y能结合成两种化合物A和B,A可以燃烧,B不可以燃烧,也不支持燃烧;X与Z结合的最简单的化合物C有可燃性;X、Y与Z三种元素结合的化合物D常用作实验室加热的燃料,D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E。
(1)试判断X、Y、Z分别是(填元素符号):
X________,Y________ ,Z ________。
(2)试判断A、B、C、D、E各是什么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A _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D ________,
E________。
(3)完成化学方程式
①C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②D在铜作催化剂且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与E在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5分)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较合理的是______(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其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按丙同学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3 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mL冰醋酸;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
(4)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
(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
a.步骤(1)安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___;
b.写出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填“能”或“不能”)换成NaOH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从试管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答案
12.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应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即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①错误。溴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盐,而溴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得到纯净的溴苯,②正确。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蒸馏时乙醇变成蒸气脱离混合物,冷凝后得到纯净的乙醇,③正确。苯和环己烷都不溶于水,而两者互溶,分液无法除杂,④错误。
13.(1)D
(2)HOOC—CH(OH)—CH2—COOH+2NaHCO3―→NaOOC—CH(OH)—CH2—COONa+2CO2↑+2H2O
(3)3∶2
解析:X含有羧基和醇羟基,所以它具有羧酸和醇的性质。(1)能发生取代、酯化、氧化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2)羧基与碳酸氢钠反应,醇羟基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3)氢氧化钠只与羧基反应,而钠能与羟基和羧基反应,所以等质量的X分别与足量的钠和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消耗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14.(1)
(2)羟基 羧基
(3)CH2===CH2+H2O
CH3—CH2—OH 加成反应
2CH3CH2OH+O22CH3—CHO+2H2O 氧化反应
nCH2===CH2?CH2—CH2? 加聚反应
15.(1)羟基、羧基
解析:乳酸分子中含有“—OH”和“—COOH”用官能团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16.(1)C O H
(2)CO CO2 CH4 CH3CH2OH CH3COOH
(3)①CH4+2O2CO2+2H2O
②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
解析:据题意易推知X为碳元素,Y为氧元素,Z为氢元素,A为CO,B为CO2,C为CH4,D为CH3CH2OH,E为CH3COOH,整个题目迎刃而解。
17.【装置设计】乙 防止倒吸
【问题讨论】a.装置的气密性
b.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c.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不能 不能使其分层析出生成的乙酸乙酯水解,导致实验失败
d.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