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19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19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1 21:5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在这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相伴,唯有明月来陪伴我。
王维
1.“独坐幽篁里”的“幽”,“深林人不知”中的“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2. 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独坐、弹琴、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诗歌解析
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含义深刻,请你说说对这两句诗歌的理解。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已朋友。
诗歌解析
4.王维的诗常被誉为“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本诗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画面。
示例:月夜,诗人独坐在幽静的竹林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发出长长的啸声。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映照。
5.全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诗中表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诗歌解析
6.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请简述理由。
示例:赞同。
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衬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
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不知从哪儿传来了悠扬的笛声,(笛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城。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柳曲》,谁能不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呢?
诗歌解析
1.首句中的“暗”字有多重意蕴,请说说你对“暗”字在诗中含意的理解。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示例: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回鸣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器过后平静的夜里,嘹亮的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诗歌解析
3.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散”的意思是散布,分发。笛声“散入春风”,随风传到各处,以至“满”洛城,勾起了无数旅人的情思。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前人的观点 为什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示例】同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由“折柳"曲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本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离开长安好久了,回头望去,只觉长路漫漫,双袖都被沾湿了,而涔涔的泪水还没有干。骑着马在路途中与返京使者相逢,没有纸笔(写信),烦劳您帮我捎个口信给家人报个平安吧。
1.首句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句中的“故园”和“东望”分别指什么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2.第二句的意思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口信回家“报平安”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两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第三、四句在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这两句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5.诗人写自己“龙钟泪不干”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龙钟”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有什么表达效果?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夸张。“龙钟”是形容沾湿的样子。它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6.“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
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8.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7.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这是一个多好的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呀!可惜却没有预先准备好纸笔,于是,诗人急中生智,那就干脆为我带一个平安的口信 吧。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理解: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竞相争芳斗艳,尽情展现生命的本色。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空中飞舞。
诗歌解析
1.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手法。
拟人修辞手法。把"草树"写得有知觉,知道春天将归去;百花“斗”艳,写出花儿像人一般竞相展示自己的美丽;“无才思”“惟解”赋予了“杨花榆荚”人一般的情感。
诗歌解析
2.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
“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示例:杨絮朵朵,又轻又白,像白雪一样,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4.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②对春天将尽的留恋之情(或借春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5.诗中第三、四句给人以启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会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