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温故求新:政治制度 第1-2课知识要点梳理
时期 中国 西方
皇帝制度
雅典的民主政治
罗马的贵族共和制→帝制
封君封臣制
王权与教权的长期并立
法国的等级君主制
英国的议会君主制
英国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美国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法国的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中古
禅让制→世袭制
内外服制
分封制宗法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近代
远古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地方行政制度
??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目 录
【课程标准】
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
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南京
临时政府
1912.1-3
北洋政府
1912-1928
南京国民政府
1927.4 ---- 1949.4
1840--1912.2.12
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
革命根据地
1937-1945
抗日战争
抗日根据地
1946-1949
解放战争
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缔造共和
破坏共和
确立、完善共和
1949.10 ---- 今
君主专制
清政府
走向共和
黄龙旗
五色旗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五星红旗
五族共和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
(1)成立
汉族
满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国旗?纪年?)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目的:
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
②内容:
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实行内阁制;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总揽行政事务。
第四十八条:法院以临时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之,行使司法权。
第十九条: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辅佐临时大总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否定主权在君)
自由平等(否定封建等级)
三权分立
(否定君主专制)
责任内阁制
(限制总统权力)
吸取美国宪法中的基本原则
借鉴英国的政治制度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意义
局限性: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
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
1912年8月
宋教仁在北京将同盟会改组国民党
3月20日
“宋教仁”案
国民党在国会大选中获最多席位,宋教仁成为国会中的多数党领袖
1913年2月
7月
二次革命
10月6日
国会选举袁世凯为第一任大总统
——被镇压
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和国会
政党政治 名存实亡
1915年底
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
1916年3月
袁世凯死。此后,中国政治格局混乱不堪
1914年5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袁世凯走上帝制
历史纵横
民国初期的党派
2.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
(政党政治)
政党政治历程: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政党政治: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
党派名称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位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1.借鉴了西方的政党政治
2.政党数量多,参政意识强
3.议会合法斗争与武装斗争
历史纵横(教材15页)
“革命程序”论
“革命程序”论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之一,即主张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要经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各国时期,国民党的责任和任务不同。孙中山认为,只有经过这样的步骤,才能最后做到“主权在民”。
1、“军政”时期(以积极武力扫除一切障碍而奠定民国基础):(1924—1928),早期是指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倒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
2、“训政”时期(以文明法理,督率国民建设地方自治):(1928—1948年),以“军政”统一全国后,需要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训政”来开启民智,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届时要实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
3、“宪政”时期(待“地方自治完备之后”创制和颁布宪法):(1948年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以后)“宪政”是“还政于民”的宪政民主时期。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在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独揽执行。
--p15国民党1928《训政纲领》
九、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
十四、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中央政事。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
孙中山的理想
国民党的现实
《训政纲领》反映出国民党的“训政”实质是什么?
主权在民原则
训政实质: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①训政时期
②宪政时期
实质
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独裁统治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
思考:中国宪政为何如此艰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
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
军阀混战,政局动荡;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传统守旧思想根深蒂固。
政治统治 政治特点 宪法
南京临时政府 ①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②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临时参议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主共和制 (三权分立、内阁)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北洋 政府 ①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实际由宋教仁主持党务; ②1913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多数党领袖; ③(1913年春,袁世凯制造“宋案”,并镇压二次革命)1914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后解散国民党和国会。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帝。 政党政治; 袁世凯独裁统治 《中华民国约法》
南京国民政府 ①1928年,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 ②1946年11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通过了国民党一党专制的《中华民国宪法》; ③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招牌,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训政、宪政口号下的蒋介石政府的独裁统治 《训政纲领》
《中华民国宪法》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912年—1949年)
土地革命时期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革命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
土地革命时期
全面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各级苏维埃政权
边区政府
1937
解放区
行政区
(1)苏维埃政权建立: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2、政权性质:
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工农民主专政)
3、意义: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1、目的:
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2、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1)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2)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
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3)实行“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
1927
1945
1949
3、意义:
(1)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2)为此后政协制度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全面抗战时期
思考点: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
革命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边区政府(民国地方政府)
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根据三三制原则,团结党外人士,组成各级参议会,边区政府委员由参议会选举产生
土地革命时期主要是阶级矛盾: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和国民党独裁统治作斗争。
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团结最广大的抗日力量,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做出了调整。
(1)革命形势(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不同:
(2)指导思想不同:
前者政权建设受苏俄革命和政权建设影响较大;
后者反映党独立自主地探索政权建设模式。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革命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
土地革命时期
全面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各级苏维埃政权
边区政府
1937
解放区
行政区
1927
1945
1949
解放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全面抗战时期
(1)设置行政区
2)在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
1、目的:
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
2.政权建设: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3.意义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政权
4、理论基础:
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史料阅读】P17
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内容?(1949年6月30日)
1931.11
1937
抗日根据地“三三制”
1946
农村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
解放区
设置行政区
政权性质
政权形式
工农兵苏维埃大会
民族统一战线
参议会(三三制)
工农民主专政
主要矛盾
国共矛盾
民族矛盾
国共矛盾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与苏俄影响
毛泽东思想
人大制度雏形
政协制度雏形
二、中共在解放区和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会议
毛泽东思想
理论基础
实践经验
小结
抗日民主政权
学习聚焦: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的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一根三基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性质: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3)、发展历程: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建立起来。
1957年以后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思想影响,“文革”十年。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82年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表现、意义)
初步确立
正式建立
遭到破坏
恢复完善
完善后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坚持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2)、核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确立意义:1.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2.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阅读课本18页史料阅读,指出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原则是什么?
民主集中制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包括民主选举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知识拓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原则
:民主集中制
注意区别:
1949
1956
1978
1982
进一步明确这一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并提出了一整套与之相关的理论与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改革开放后
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中国十二大
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走向制度化轨道
(3)、性质: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4)基本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发展历程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制度确立
制度发展
制度完善
(2)、内容:(政党关系)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
(直接民主)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
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确定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三个有机结合)
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发展完善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政权性质 政权形式 主要矛盾
革命根据地 苏维埃政权 工农民主专政 工农兵苏维埃大会 (人大制度雏形) 国共矛盾
(阶级矛盾)
抗日根据地 边区政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参议会(三三制) 政协制度雏形 民族矛盾
解放区 设置行政区 人民民主专政 (理论基础) 人民代表会议 国共矛盾
(阶级矛盾)
新中国政治制度完善与发展 人民民主专政 (国体) 人大制度(政体)政协制度(政党) 因时因势而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小结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国民政府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全面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初建民主共和制度
政党政治的尝试与失败
一党专政
各级苏维埃政权
边区政府
行政区
缔造共和
破坏共和
走向共和
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聚焦高考
1.(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D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