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25 七律·长征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25 七律·长征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06 20:3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七律·长征》
第1课时预习案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 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的自学,将课文读通、读顺,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上问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达到理解诗意,体会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知识链接:
七律 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七字。(二、四、六、八句压韵,三、四两句对仗,五、六两句对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课前积累:
《沁园春·雪 》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矫,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的诗词还有《卜算子 咏梅》《清平乐 六盘山》等。
【自主学习】
1、我要自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逶迤(wēi yí ) 磅礴(páng bó ) 岷山(mín )云崖( yá)
2.按照下面的停顿再读课文,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长征》的作者是( ),这首诗写于( )年,是( )时候写下的诗。作者是伟大的( )家、( )家、( )家和( )。
4、联系背景、结合注释,理解词意和诗意。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一些词语的意思,我想把它们写下来。
我还知道了诗句的意思。
导学案
授课时间:2014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课时
课 题
25七律·长征
课 型
讲读
主备教师
张陕苗
审核人
成小华
课 时
本课第 1 课时(共 2 课时)
有无课件

教学目标
1、我能认识并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闲、细浪”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
 我能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诗意。
学习环节
导 案
学案
一、自主学习
1、利用各种途径再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利用各种记忆生字新词的方法,熟记本课生字新词 。
3、采用查字、词典结合课后注释的方法理解诗的内容。
七律 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合作探究
1、在小组内朗读全诗,同学之间互相纠正发音。说说你对诗歌的体会(可以是质疑,可以是点滴的体会,也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地方)。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在小组内共同理解词语从而理解诗句。
3、师生共同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在渡河讨论中体会诗句的意思
我弄明白了诗句的意思,我想给大家谈谈我的理解。请大家听后进行补充。
三、展示交流
1、 按照下面的停顿再读课文,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长征》的作者是( ),这首诗写于( )年,是( )时候写下的诗。作者是伟大的( )家、( )家、( )家和( )。
学生反复读和记忆
四、达标检测
?1、我会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2、我会改错。

3、我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万水千山:
等闲:
五岭:
逶迤: 细浪:
磅礴:
五、盘点收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读过毛主席的那些诗词?
六、布置作业
1、生字及词语,加强诗句意思的记忆。
2、读读同步阅读中的毛泽东的诗词四首。或者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毛泽东的诗词。
七、板书设计
八、教后反思
25、《七律·长征》
第2课时预习案
【自主学习】
1、我会给下面两个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磅( )( ) 更( )( )
( )( ) ( )( )
2、默写《长征》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红军在长征途中,把一切艰难险阻,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并以豪迈的英雄气概喊出豪言壮语的诗句是( )。
(2)这首诗是( )在(       )(什么时候)写下的。我还读过毛泽东的其它诗词,如《《 》》。
(3)请写出诗中的两个对偶句( )、( )。
4、结合诗的内容回答问题: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那就是长征精神,那么“长征精神”是什么呢?如今我们已不再要走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了,但新的世纪,新的挑战,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还要不要长征精神了?请结合实际谈谈看法。
导学案
授课时间:2014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课时
课 题
25七律·长征
课 型
讲读
主备教师
张陕苗
审核人
成小华
课 时
本课第 2 课时(共 2 课时)
有无课件

教学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的战斗豪情。
2、我能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
 我能读懂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环节
导 案
学案
一、自主学习
1、再次记忆本课生字新词,特别是易错的字词。
2、理解诗中重点诗句的意思。
3、朗读并背诵律诗,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的战斗豪情。
互相检查自己背诵的情况
二、合作探究
1、在小组内比赛朗诵全诗,并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谈谈朗诵的技巧。
2、从那些诗句中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并说说你的体会。
3、有感情朗诵诗句,理解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
是那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三、展示交流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 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达标检测
?1、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并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2、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五、盘点收获
再读读所搜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六、布置作业
练习册和资源上的相关习题
七、板书设计
八、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