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开国大典》
第1课时预习案
学法指导:
1、由于课文所描述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很久远,所以课前应尽可能搜集“开国大典”的有关材料,以帮助自己理解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在合作之前要充分将课文读通、读顺,自学生字词,然后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上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知识链接: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课前积累:
描写场面的词语:迎风招展 排山倒海 欢呼雀跃 人声鼎沸
车水马龙 熙熙攘攘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心满意足 欢欣鼓舞 称心如意 欢天喜地
兴致勃勃 喜出望外 喜上眉梢 兴高采烈
描写动作的词语: 箭步如飞 步履轻盈 大步流星 飞檐走壁
大摇大摆 步履艰难 蹑手蹑脚 一瘸一拐 匍匐前进
【自主学习】
1、我会认真地把课文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会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并能把下列词语写漂亮、写正确。
?dàn shēng gǔ wǔ diàn niǔ ?zhān yǎng
( ) ( ) ( ) ( )
wěi yuán zhèng xié? diǎn lǐ qí zhì( ) ( ) ( ) ( )
3、通过预习,我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1)、课文记叙了___年___月___日在___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_______、_______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______的领袖风采。
(2)、课文按_____进行的顺序来写,先讲大会______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________的主体部分,再讲_______的盛况,最后讲——--------
4、我会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檐( ) 协( ) 钮( ) 泽( ) 喧( ) 袖( )
瞻( ) 胁( ) 扭( ) 择( ) 宣( ) 柚( )
导学案
授课时间:2013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课时
课 题
26开国大典
课 型
讲读
主备教师
张陕苗
审核人
成小华
课 时
本课第 1 课时(共 2 课时)
有无课件
有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学习中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学习环节
导 案
学案
一、自主学习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利用各种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
1、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⑴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⑵ 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qǐnɡ qínɡ) 檐(zhān yán) 瞻(zhān 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2、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生字词语和给课文分段
三、展示交流
1、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勾画出场面描写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自由汇报
四、达标检测
?1、听写词语
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
欢呼、肃立、沼泽、嗓音、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2、默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五、盘点收获
本节课我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读读同步阅读中的《我是中国人》
看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图片资料。
七、板书设计
八、教后反思
26、《开国大典》
第2课时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一、选择题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句中的“直奔”能表达( )① 人们强烈的感情。② 人走的速度快。③ 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切心情。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句中的“一齐”说明了( )
① 人们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② 人们自觉性很高。③ 会场的严肃性。
二、读句子,回答问题。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
三、1、经过预习,我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我想和大家讲讲我的学习收获。
2、阅读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开国大典时人们激动、喜悦、自豪的心情,我想结合我画出的有关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动作、反应的句子,说说我的感受和理解。
导学案
授课时间:2013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课时
课 题
26开国大典
课 型
讲读
主备教师
张陕苗
审核人
成小华
课 时
本课第 2 课时(共 2 课时)
有无课件
有
教学目标
1、我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2、我能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3、我能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学习环节
导 案
学案
一、自主学习
㈠、填空练习,巩固第一部分的学习。说说课文大意。
1、(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开国大典于 年 月 日在 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 __,估计总数__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2、说说课文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来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的热情。
4、勾画细读场面描写的句子,看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回答
二、合作探究
(二)1、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3、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三)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
学生默读第二部分,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三、展示交流
1、勾画并细读场面描写的句子,看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交流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3、学完这篇课文说说你的体会(可以是疑问、收获、等)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四、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句中的“直奔”能表达( )① 人们强烈的感情。② 人走的速度快。③ 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切心情。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句中的“一齐”说明了( )
① 人们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② 人们自觉性很高。③ 会场的严肃性。
二、读句子,回答问题。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
三、利用所学的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个片段。
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五、盘点收获
本节课我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找找有关场面描写的文章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积累一些有关场面描写的词语。
七、板书设计
八、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