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时
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内容分析: 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她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语言应用:流利,通顺有感情的读课文。 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力,感受童话中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审美创造:体会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痛恨,对贫困人民的深切同情。
重、难点: 从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不同幻象中体会她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活动流程:明确本单元学习主题为“奇妙的童话世界”,并计划开展“游览奇妙的童话世界,唤醒沉睡的‘小精灵’”的活动。 子任务二:嗨,新朋友。 情境导入:同学们,请你想一想,每年的除夕夜你们是怎样过的?在遥远的丹麦,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有家难归,只能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童话故事中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认读生字,扫清文字障碍。
1.书写生字,导入课题。 齐读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随堂识字,“柴”字,边写边提示:此木为柴,上下部分之间要紧凑一些,“木”的撇、捺要伸展。学生练写。 2.课件出示:火柴。学生认识火柴。 3.认读生字:出示生字课件。 (1)学生读准字音后,通过看图片、找反义词等方法加深对生字及词语的理解。 饿。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斜钩要长。 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观察“燃、焰、烛”,发现偏旁的共同特点,利用偏旁表义的特点了解字义。特别关注“蜡”是虫字旁,通过了解“蜡”的本义加强理解识记。 (3)关注多音字拼读。回顾“挣、几、晃、喷”这几个字在以前学过的读音。引导关注新读音:在下面的句子中它们读什么?指定学生朗读。 ?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zhènɡ)到一个钱。 ?她的一双小手几(jī)乎冻僵了。 ?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huǎnɡ)晃的蜡烛。 ?暖和的火炉,喷(pè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不见了。 读一读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认识生字“柴” 多种方式认识生字 观察“燃、焰、烛”三个字的特点。根据字意特别关注“蜡”字的偏旁。 读一读,多音字 选择合适的读音。
活动意图:(可详写也可略写) 采用多种方法识字,让枯燥的识字过程变的有趣,使学生印象深刻。
环节二: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时间、地点、事件)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她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课文结构。 引导:这篇童话很长,为了更好地读懂它,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个部分来读。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你为什么这么分? 第一部分(1~4):写一年的最后一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赤着脚走在街上,因卖不掉火柴而不敢回家。 第二部分(5~9):写小女孩为了让自己暖和一些,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 第三部分(10~11):写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当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知后,结合课文和自己初步的理解总结课文讲了卖火柴的女孩是一个( )的小女孩。 鼓励多种填法,如:可怜、悲惨、孤单、美丽、穷苦。 读一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划分结构。 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几个词语形容小女孩的遭遇。
活动意图: 阅读初体验,是基于儿童立场的教学的起点。这一板块通过几个词语的填写,为学生搭建表达的支架,能帮助学生总结初读文本的感受,然后理清脉络,实现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环节三: 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内心世界。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思考: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么样的?把表现她处境的词语圈出来。 1.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2.关注细节感受小女孩悲惨的遭遇。 ①关注时间和天气,感受可怜。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穷苦的小女孩,没戴帽子,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时间天气:一年的最后一夜。天气:天下着雪,又冷又黑的夜晚。 引导理解:大年夜是一年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是团圆温暖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小女孩本应该在温暖的家里和家人一起迎接新年。可是,此刻她在街上干什么? ②关注动作,感受可怜。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引导理解:“红一块青一块”说明了什么?你从“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中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她没注意自己那美丽的长头发? ③对比阅读感受可怜。 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句?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这一整天,没有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有人给过她一个硬币。 这两句话都强调了没有一个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有一个人给过她一个硬币。但是第一句小女孩不仅感受到天气的寒冷,还有来自人们的冷漠。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引导理解:同学们看到图画中的房子,感受到了什么?读一读写小女孩家里情况的句子,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小结:大年夜应该是团圆幸福的,小女孩却—— 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本来她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但是——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 一个硬币。 本来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可是——不敢回家, 因为她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细节理解孤单害怕: 她的可怜、悲惨,不仅在于生活的极度贫困,还在于心灵的孤苦无依。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预设:抓住句中细节,如“谁也没买过”“谁也没给过”“不敢回家”“爸爸一定会打她的”,感受小女孩无人关心,没人疼爱,孤独可怜。 让我们再次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学生交流后回读板书: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一个(悲惨)的小女孩。 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5.指定学生读1-4段课文。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走进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怜、悲惨、孤单的小女孩。这样寒冷的夜里,小女孩最后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画出描写小女孩处境的词语。 根据句子理解小女孩的处境,互换角色,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小女孩。感受她的处境。 根据词语理解小女孩的处境,互换角色,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小女孩。感受她在风雪交加的夜里被冻得浑身颤抖的处境。 读句子,然后对比阅读,感受这两个句子词语的不同,感受句子不同的含义。 结合图片,根据词语理解小女孩的处境,互换角色,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小女孩。感受小女孩家境极度贫寒,有家不能回的处境。 对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感到同情。 感受小女孩除了贫困也没有人关爱,孤苦无依。 用自己想到的词语来形容小女孩。 读一读课文,感受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活动意图: 课文插图是教学中重要的资源。这一环节的教学,用插图引入,由图及文,为学生进入文本打开大门,为理解小女孩的“可怜”埋下伏笔。从品读图片、追问原因、关注细节,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地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处境,她的可怜、悲惨,不仅在于生活的极度贫困,还在于心灵的孤苦无依。
板书: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到了安徒生笔下一个可怜、悲惨、孤单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童话就是要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的主人公,才能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希望同学们,带着感情多读几遍课文。衫
XXXD
11(共29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程目录
第
课时
单元任务
活动流程:子任务二:嗨,新朋友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语言应用:流利,通顺有感情的读课文。
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力,感受通话中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审美创造:体会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痛恨,对贫困人民的深切同情。
课题导入
除夕夜你都是怎样过的呢?在遥远的丹麦,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在大年夜有家难归,只能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
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童话故事中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新知讲解
《卖火柴的小女孩》
书写提示:上下部分之间要紧凑一些,“木”的撇、捺要伸展。
组词:火柴 砍柴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木字旁
读一读
旧 饿 卷 挣 几 燃 焰 简
蜡 烛 富 晃 划 喷 强 烈
jiù
è
juǎn
yàn
là zhú
fù
huá
j ī
zhènɡ
rán
huǎng
рèn
qiáng
liè
jiǎn
`
把读音读正确
想要读懂故事,想要扫清文字障碍。
旧 饿 卷 挣 几 燃 焰 简
蜡 烛 富 晃 划 喷 强 烈
`
这样你还认识吗?
多音字
几
jǐ
(几乎)
(几条)
huǎng
晃
huàng
(明晃晃)
(晃悠悠)
jī
挣
(挣钱)
(挣脱)
zhèng
zhēng
喷
pèn
(喷泉)
(喷香)
pēn
`
读一读,多音字
课堂测验
①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 )到一个钱。
②她的一双小手几( )乎冻僵了。
③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 )晃的蜡烛。
④暖和的火炉,喷( )香的烤鹅。
在下面的句子中它们读什么音?
zhènɡ
jī
huǎnɡ
pèn
旧围裙 饥饿 打成卷 挣钱 几乎
擦燃 火焰 蜡烛 富商 明晃晃划出 喷香 强烈
`
读一读这些词语。
旧围裙
反义词识记法:
又冷又饿
新
饱
燃
焰
烛
动物、植物所产生的,或石油、煤、油页岩中所含的油质,常温下多为固体,具有可塑性,能燃烧,易熔化,不溶于水,如蜂蜡、白蜡、石蜡等。用作防水剂,也可做蜡烛。
仔细观察下面的三个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新知讲解
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新知讲解
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你为什么这么分?
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4):大年夜的晚上,整个城市充满节日气氛,一个小女孩赤着脚走在街上,天下着雪又冷又黑,小女孩因卖不掉火柴不敢回家。
第二部分(5~9):写小女孩为了让自己暖和一些,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
第三部分(10~11):写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新知讲解
跟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说这是一个( )的小女孩。
可怜、美丽、贫穷、又冷又饿……
“红一块青一块”说明了什么?
【哆哆嗦嗦】冻得直发抖;
【蜷着腿】弯曲着腿。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你从这两句话中感觉到什么?
小女孩为什么没有在意她美丽的卷发上的小雪花。
大年夜是一年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是团圆温暖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小女孩本应该在温暖的家里和家人一起迎接新年。可是,此刻她在街上干什么?
新知讲解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这一整天,没有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有人给过她一个硬币。
读一读,感受两种句子表达有什么不同,同桌之间讨论。
两个“谁”字,强调了没有一个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有一个人给过她一个硬币。暗示了小女孩不仅感受到天气的寒冷,还有来自人们的冷漠。
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
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总结
本来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可是——
本来她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但是——
大年夜应该是团圆幸福的,小女孩却——
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
一个硬币。
她不敢回家,
因为她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只好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无人关心
没人疼爱
孤独可怜
新知讲解
根据你的感受说一说这是一个( )的小女孩。
命运悲惨 孤独可怜
新知讲解
温暖
食物
疼爱
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
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寒冷的夜里,小女孩最后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新知讲解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到了安徒生笔下一个可怜、悲惨、孤单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童话就是要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的主人公,才能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希望同学们,带着感情多读几遍课文。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